[清空]播放记录
视频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玉石,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物质载体。
小至玉珏玉龙,大至玉人玉璧,每件玉器背后都蕴藏着一段文明故事,沿着远古先民发现和使用玉器的历史脉络,我们一起走近远古中华文明遗址,揭开那些神秘瑰丽的玉文化背后的文明密码。
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玉石记》,以玉器为线索,通过别开生面的寻玉之旅,带领广大观众跨越时空,与远古先人同赏玉、共品玉,形成心灵的激荡。
画图岁久或湮灭,重器千秋难败毁。
玉器,以其形制之美、寓意之奇,被古人广泛使用得以流传,历经数千年重现于世,人们不禁发问这些玉器如何制得?又作何用?
若要探其来处、寻其工艺,一切都要从小南山遗址开始说起。
黑龙江省饶河县境内的小南山遗址出土了大量玉石器物,距今9000年左右,成为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一批玉器;这些器物造型丰富多样,温润细腻的质地、浑圆饱满的造型令人称奇,更惊喜的是,玉器之上还留有打磨、钻孔的痕迹。
考古学家发现,在尚未出现金属的时代,古人早已学会运用「砂绳切割」配合,通过软绳和糙砂频繁摩擦,切开坚硬的玉料,制作成带有缺口的玉珏;不仅如此,辽宁省查海遗址的石器,证明了「石质轴承」的存在,说明七八千年前,已经存在机械原理制玉工艺。
这个发现不仅再现了古人高超稳定的「制玉技术」,同时还体现中华文明中「以柔克刚」的思想,既有器物之美,又有精神之美。
而依托古老钻管技术成形的美玉,形制重量分毫不差,更能叠戴组合,引领了当时的审美与文化方向。
除了装饰之用,内蒙古赤峰草原上,几块玉珏还揭开了「玉珏殡葬」的墓葬习俗。
位于兴隆洼遗址的居室墓葬文化,透露出先民故去后直接埋入屋内的事实,使住所兼具祭祀功能;优质的玉料,不仅在主人生前制成耳环佩戴,还在死后随之入棺,成为「陪葬饰品」。
遗址不远处的兴隆沟遗址,让玉珏又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墓穴中,墓主人仅单耳佩戴玉珏,专家初步判断可能是墓葬后遭受扰动,使玉珏移动了位置;而后的发现却否定这个说法,另一枚玉珏竟是嵌入眼眶中,且多处证据表明,「以玉示目」是居室墓葬的重要文化特征。
不管是佩戴还是随葬,玉文化从古至今都与「信仰」紧密结合:君子佩玉、熠熠其德;玉器随葬,以彰其雅。
随着制玉技术、玉器用途公之于众,探寻玉石来源的渴求愈发迫切。
追根溯源,从出土玉器中,专家发现了「岫岩」的痕迹。
古代典籍《尔雅》有云:「山有穴为岫」。岫岩玉,指的就是出自深山岩穴的美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因产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满族自治县而得名。
一方面,借助现代科技设备分析,专家证明了这些古玉主要来自岫岩玉,给「玉石溯源研究」带来了新的证据;
另一方面,一处玉制工具洞穴的现世,揭开了石器时代,普通石器与玉器的「分裂演化路径」。
从早期二者作为「生产工具」共产公用,到发现玉器硬度与光泽的出挑、逐渐雕琢模样,脱离工具属性,最终完成向「装饰、祭祀玉器」的华丽转变,玉脱胎换骨,成为真正的「石之美者」。
作为山岳精英的玉,历经漫长的岁月,沉寂于山川之间,直到中华先民发现它,逐渐欣赏、经过琢磨、成为形器,并赋予它深厚的情感与文化内涵,拉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帷幕,成为中国文化史的重要见证,更成为东方独有的文化表征。
自古以来,有人歌以咏志,有人借玉抒情,一块玉石足以诠释文人墨客的高雅情致,亦能透露中华文脉的广阔深远。
晋代陆机《文赋》写到:「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赞颂山水因玉石珍珠而焕发光彩,令人心驰神往;而让世界瞩目的红山文化,便是随着「中华第一玉龙」重现世间,让在中华文明曙光之时玉文化回归当下。
各型玉器见证红山文化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是红山文化最早发现地。
1970年代,村民张凤祥挖掘出一件C型龙式玉器,经考证,这件文物与商代的玉龙有直接的承启关系,距今已5000多年,最终命名为「C型碧玉龙」,成为国之瑰宝。
无独有偶,辽宁朝阳的牛河梁遗址,同样挖掘出玉龙的另一种形态「玉猪龙」,同样以动物入形,反映出当时社会原始朴素的崇拜观念;同时为了更好表现供奉玉器的纹路层次,红山先民还运用了一种特殊的推磨工艺,名为「减地阳纹」,为玉器塑形打下基础。
两种玉龙的先后出现,暗示了当时辽西地区旱作农业现状,人们渴望通过玉器搭建与自然的沟通渠道,借助玉石神化造型表达对自然的敬意、祈福求雨,使玉器成为一种「礼器」,更添加了一层神话色彩。
1980年代,更多形态的玉器如勾云形器、玉鸟、玉蚕等形态,丰富了红山文化玉器文明的记录。
玉器犹如漫天彩霞般绚烂,表达着对宗教典礼的社会需要,以玉沟通天地万物、祭祀祈福,成为红山先民的一种朴素心愿,也见证了红山文化的神秘璀璨。
红山文化赓续中华文脉
大量的小件玉器文物以点成线,勾画出早期红山文化的质朴;
其后辽宁省牛河梁遗址挖掘中发现的女神庙、祭坛、积石冢群则全面反映了晚期红山文化完整的用玉制度,擘画了中华玉文化的源远流长。
完整高大的泥塑女神,以玉示目,凸显崇高;
三层阶梯状的圆形祭坛,以玉供奉,尽显神圣;
墓葬主人全身着玉器,以玉随葬,彰显王权。
种种考古证据表明,「以玉为尊」的鲜明特点,反映出玉在红山先民的祭祀活动中担当极为重要的角色;而牛河梁遗址展现出的「坛、庙、冢」空间布局,绝非单一部落可以完成,应是多个部落群体共同使用的祭祀圣地。
由此可见,5000多年前「玉器」与「礼教」深度融合,「灵蕴于玉」「玉礼相联」的理念,不仅深刻地影响着当时的古人,也赓续绵延至今。
于一方文化,鉴中华文明。
在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阶段,「玉」成为中华先民沟通天地的物质载体,形成了对自然的崇拜,也使得玉参与了早期社会秩序「礼」的构建,成为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
《寻古中国·玉石记》作为整个《寻古中国》系列纪录片中的第三季,通过寻访兴隆洼、红山、良渚等古代文明遗址发掘的玉器,一方面展现了古朴厚重的玉石文化,另一方面也沿着古迹-古籍-古物-古人的线索,拓展了整个系列的「文脉疆域」,为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做出贡献。
《寻古中国》以「上穷碧落下黄泉」的考古探源过程,深入梳理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秉持「思想+艺术+技术」创作理念,充分运用自由视角、大场景3D扫描、XR+等新技术,带来酣畅淋漓的视听盛宴,立体展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令人钦佩。
筚路蓝缕,栉风沐雨。从满天星斗到多元一体,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
《寻古中国》为全世界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打开了一个珍贵的窗口
目前有《古滇记》《古蜀记》《玉石记》《稻谷记》《云梦记》
古蜀记:终于弄清楚了各处遗址古城的关系 玉石记:能把西辽河、良渚、红山、凌家滩、石家河等玉文化串起来,真是玉见文明,只是夏商周及后续有些潦草未完待续……
资料翔实,可看性强
挺有意思的
在仔细看古蜀记,以了解我脚下的土地
运用数字地图和全景展示,很清晰地展示了各大古文明遗址的所在地,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特色,才能更好地了解古文明的发源,比如四川古蜀国的船棺,陕西石岇遗址的石头城中的玉片,黑龙江小南山遗址的匕形玉饰。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对比,古文明很明显地出现地域特征,也为中华文明史的溯源增添了重要的佐证。另外,记录片的叙述很吸引人,从一件文物的意外发现,到一片遗址的重新发掘,那些沉睡在中华大地上的秘密才一点点被揭开。主持人串场带领观众走向一个个古老的遗址,让人身临其境,很有代入感。探寻文物,追溯历史,感受远古图腾,传承中华文明。这部记录片的意义远远大于单纯的文字记录。
挺有意思的啊,让我了解到了许多未曾在书本上接触到的东西,真的就长见识了
看完第17集了 坐等更新
中华文化真的很迷人!
抖音看到了一段《惊世简牍》
给我学的历史的,给淳朴的某一代,绝不给任何思想。
古滇,螺蛳堆成的山,没看完
“每一次考古发掘,都是重返历史现场的回望之旅;每一铲泥土下的钻探,都可见人类文明的积淀;每一浪翻滚而来的波涛,都仿佛文化与时代之间的回响。”
古滇古蜀玉石稻穀雲夢 也不曉得完結了沒
最近看了寻古中国《玉石记》,真的很有意思。这个片子和我以前看的纪录片不太一样,里面通过推理想象还采用了三维动画的方式,再现当时的画面,很有趣!!!扩展了我关于玉文化的了解还生动形象的讲述了历史故事,感觉和历史书的文字梦幻联动了起来,观看的时候也不觉得枯燥~
看了5个系列都非常好!云梦泽里展示的楚文化真是与中原别具一格,瑰丽又浪漫,是时候去湖北好好看看了!还有古滇国,螺蛳壳坑太震撼,云南去了这么多次都还没逛过博物馆,要补上!看了玉石记,延续九千多年的玉文化,都想买块岫玉手镯戴戴了,哈哈
最近看了央视纪录片《寻古中国》玉石记,体验感真的超级不错!!3D动画真的让纪录片超级潮!!之前我看纪录片其实不怎么能看得下去,但是这部真的不一样!!!专家的讲解也超级有趣生动!!让我体会和见证中华千年玉文化的同时也可以学到很多有关玉的知识🥰
古蜀记5集看完了
观文明历程,了解自己从何而来
严肃纪录片永远能够打动人,却也难免伟光正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