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麦昆

    麦昆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英国2018

    主演:亚历山大·麦昆,伊莎贝拉·布罗,玛德莲娜·弗莱克维亚,裘蒂·洁德,凯特·莫斯,娜奥米·坎贝尔,葛蕾丝·琼斯,查理·罗斯 

    导演:伊恩·邦霍特,皮特·艾德盖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麦昆 剧照 NO.1麦昆 剧照 NO.2麦昆 剧照 NO.3麦昆 剧照 NO.4麦昆 剧照 NO.5麦昆 剧照 NO.6麦昆 剧照 NO.16麦昆 剧照 NO.17麦昆 剧照 NO.18麦昆 剧照 NO.19麦昆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黑暗,骷髅,浪漫,天马行空,这是人们想到英国著名时装设计师亚历山大·麦昆时,脑海中瞬时浮现的词汇。这位曾享誉全球,同时也争议缠身的时尚坏小子,于 2010 年在母亲葬礼前夜自缢身亡,年仅 40 岁,留给世人无尽猜想和怀缅。在他身故 8 年后,备受瞩目的个人纪录片今春亮相纽约翠贝卡电影节,以特殊的录像带形式,划分开 Lee(麦昆原名,亲友对他的爱称)短暂一生的不同节点,让人窥见一代奇才丰富曲折的内心。从伦敦东区普通的工人家庭到巴黎、伦敦等地的顶级秀场,反叛惊艳的才华令他一时风头无量,成为重塑流行文化观念的时代旗手。而在光环和盛名之下,抑郁症的长期压迫与亲故相继离世,也让他在世界最热闹拥挤的中心,体味着过山车俯冲般高速坠落的孤独。

     长篇影评

     1 ) 末场表演

    重温了McQueen的纪录片和秀场。从一切事物提取灵感的能力 与时间和潮流一决胜负的魄力 每一件作品透露出的真诚的自我表达、悲惨的命运,以及他内心独自承担的孤独 压抑 狂躁 愤怒 不安 美梦 幻想……这些隐藏在他那些精工细作的面料下面的东西 无一不深深刺痛我。如果他不是时装设计师 他会是一名优秀的导演 也是一名优秀的演员,如果他不是天才 他也许会是个幸福的 充满活力的 健康的人吧。

    2019.11

    让人心碎的《麦昆》。

    他的天赋是比他人丰沛几十倍的情感,他真的知道他是谁 他要什么 他想做什么样的衣服 他想表达什么。他在这个令人悲伤的世界中尽情表达着愤怒又创造了美丽,人们在他一场接着一场的秀中唏嘘感慨 但没有人真的理解他 他的眼睛是孤独而不快乐的。

    近乎偏执的专注和热爱 真的是让人肃然起敬,如果他当时真的在最后一场秀时自杀 也许才是他人生最完美的谢幕表演。

    电影拍的非常好 纪录片形式 穿插了一些他生前的视频 好友及同僚的访谈 以及重要的几场秀的回顾,配乐和剪辑以及后期制作都满分。从纪梵希那场秀我就完全控制不住感情了,到最后他totally insane感觉整个影厅都是崩溃的声音。结束大家沉默地离场 每个人都是一张过度悲伤的脸,看见不少人拖着行李箱 也许和我一样特意来伦敦看。谢谢Curzon放映这部电影。

    以后可能反而不想买这个牌子了 我想他的本意就是极度严肃的艺术,把什么骷髅戴在身上却不了解其中的含义真的太愚蠢。

    洗了个澡情绪缓和了点 解释下我写的最后几句话:一、Lee本人并不希望有人在他死后继续他的品牌。二、Lee的设计非常严肃 具有强烈的故事性 而我们现在穿戴无论AM还是McQ都只是符号化了他用过的一些元素 比如骷髅首饰大家觉得很酷 但是他的作品和“酷“真的没什么关系 更多是直入人心的思考。三、Lee说这个世界让他很难受 但他短暂的一生没有一刻不在创造美给这个世界 实在太让人心碎了 当今的“时尚”或者“潮流”可能根本无法承担他的作品的分量。不judge别人至少我自己以后会对这个牌子充满复杂感情…

    转自瑞秋的评论:“艺术家的不幸就是艺术的大幸”,最后的感谢列表演完屏幕一片猩红的时候我就在想,有些天才带着伤痛走过短暂的一生,在悲伤中创造出这些奇迹般美丽的事物,然而对于他们而言,哪怕是短暂的幸福也不曾拥有过。就像麦昆那位妆发设计的朋友说的一样,他本应拥有更多幸福,而他没有。

    2018.8

     2 ) Commitment with Wings

    I amshocked by Lee’s runway show ”Highland Rape”, a bold manifestation of “feminism”, his talent is second to none. I have been looking for the unusual artpieces created during his lifetime.

    Lee held perverse view of women, and loved to torture us by his twisted and desperate Gothic aesthetic.

    Lee’s strength of personality was phenomenal. He absorbed things like a sponge,and saw the beauty in the ugly. Nothing human disgusted him.

     3 ) 划过夜空的孤独流星

    “我不在乎人们怎么看我,我也不在乎我怎么看自己。所以我才能触及自己黑暗的一面,将这些恐惧从我的灵魂中抽出,再把它们呈现在走秀上。”

    ——Alexander McQueen

    今年2月的时候,距离McQueen的自缢身亡已过去了整十年。以时尚圈的瞬息万变为度量,十年时间漫长足以到让恒星燃烧又熄灭。在继任创意总监Sarah Burton手中,大家也习惯了如今多一份温柔与务实的Alexander McQueen。而McQueen本人,则在时光流逝中逐渐成为被尘封的回忆。

    在McQueen流星般短暂的生涯中,世人对他的了解其实并不算多,看到的也只有他那些夺人眼球,疯狂又黑暗的时装秀。在他过世后,终于有导演走访亲友,采集了他的生前影像,于2018年6月上映了关于他的纪录片《McQueen》

    看完这部纪录片,会发现在那些疯狂又黑暗的时装设计表象下,隐藏的是他无与伦比的孤独和压抑。在上映两周年之际,我把这部纪录片又重温了一遍。当年看完时在心中回荡的失落,仰慕与遗憾,如今依然丝毫未变。我想,有些经典,是值得被一直铭记的。

    初出茅庐

    “时装很美,但时装之外还有现实世界。很多人不想面对现实,他们只想看花前月下和歌舞生平。而我会直白地把现实表现出来。”

    ——Alexander McQueen

    McQueen全名Lee Alexander McQueen,尽管后来以Alexander McQueen扬名立万,但他的亲朋好友以及许多曾和他一起工作过的人,都亲切地喊他“Lee”。

    McQueen于1969年出生于伦敦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出租车司机,母亲是社会科学教师。从高中开始,McQueen就表现了对服装设计的兴趣:“每节课我都在画衣服。我那个时候最喜欢艺术课。”

    高中毕业后,无所事事的McQueen在母亲的鼓励下,去了以制作定制西服闻名的萨维街应聘学徒。和许多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一样,McQueen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一切与服装有关的知识。在知名设计师手下磨练出的异常扎实的基本功,也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然而天赋过人且野心勃勃的McQueen注定不甘在萨维街为定制西服穷尽一生。在去往时装蓬勃发展的意大利工作不到一年后,21岁的McQueen选择了回到伦敦,进入圣马丁中央学院学习。

    尽管在圣马丁接受的是一板一眼的传统教育,但他从未停止过对自己心中黑暗一面的探索。在1992年毕业时,McQueen借着毕业作品,发布了人生第一场时装秀“Jack the Ripper Stalks His Victims”(开膛手杰克尾随他的受害者)

    ▲这个时候还是叫Lee McQueen

    McQueen以1888年东伦敦连环杀手开膛手杰克的故事为灵感,创作了这套以黑色和暗红色为主题的设计,让人联想到黑夜中受害女性汨汨流淌的暗红血液,以及被屠戮破坏的身体。

    其中最有创意的细节,莫过于把头发缝进血色的丝绸外衣中,这来源于维多利亚时期妓女出售自己头发的传说。

    ▲缝进衣服里的头发

    多年以后再回看这场发布,在那些令人惊叹的暴力美学下面,我觉得他其实是在为那些被杀害的女性发声。也借此提醒我们,在一百多年后,即使没有连环杀手,对女性的迫害依然在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着。

    冉冉升起

    “我不想你看了我的秀之后,感觉像刚吃过周末的午餐。我想要你出来的时候,感到厌恶或者兴奋。只要有情绪就行。如果你没有带着情绪离开,那就是我没做好我的工作。”

    ——Alexander McQueen

    尽管McQueen在圣马丁的毕业作品并不受欢迎,但这还是吸引了时尚达人Isabella Blow的注意。她对他惊为天人的才华格外赏识,并决心用自己的人脉帮他在时尚圈有所作为。

    以Alexander McQueen(而不是Lee McQueen)为名建立品牌,也是源于Blow的建议,因为Alexander听起来更有设计感。

    ▲Blow与McQueen

    1992年创建Alexander McQueen的时候,McQueen其实一贫如洗。仅靠救济金度日的他,却把所有救济金用来买布料,并靠着去父母家蹭饭度日。

    然而艰苦的条件也无法阻止天才的创作脚步。成立仅一年后,Alexander McQueen在1993伦敦时装周压轴出场,发布了品牌第一个系列:“Taxi Driver”(出租车司机)。

    在这个以马丁·斯科塞斯同名电影为灵感的系列里,McQueen发布了后来在2000年才流行的超低腰设计“bumster”(包屁者)。通过拉长身体比例,他希望以这种方式给穿上的女性带来力量。

    三年后,McQueen于1995年春夏系列发布了人生中第一个重磅系列“Highland Rape”(高地强暴)。这个系列的灵感源于英国对苏格兰的战争和杀戮。

    当模特们穿着被撕破的裙子和超低腰裤子踉跄走在堆了树枝的T台上,她们仿佛重现了那些刚被强暴的苏格兰女人们,从森林中仓皇逃窜。

    这种把暴力美学表现到极致的方式,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甚至有媒体批评他“厌恶女人”。但他在后来的采访中澄清道,他其实想表达的是,“男性从女性那里拿走她们不愿给予的东西,这就是强暴。”因此他希望用他的设计,为女性穿上铠甲,赋予她们力量。

    光芒耀眼

    “如果你想要了解我,看我的作品就行了。”

    ——Alexander McQueen

    尽管饱受争议,但McQueen独一无二的风格依然让他在时尚圈声名鹊起。在获得1996年英国时尚大奖年度设计师后,年仅27岁的McQueen被LVMH集团招致麾下,成为了Givenchy的设计总监。

    一个鲜为人知的有趣细节是,当McQueen接到电话时,他一开始以为只是要帮Givenchy设计一个手包。

    最初在Givenchy的那段时光,是McQueen最开心的回忆之一。在Givenchy的支持下,McQueen终于能全力以赴地挥洒才华。

    短短几年,从靠救济金生活到执掌一线时尚品牌,这样光速上升并没让McQueen迷失自我——和一贫如洗时把救济金都用来买布料一样,他把在Givenchy赚的钱也都投到了Alexander McQueen中。

    ▲McQueen在Givenchy组建的团队

    尽管在Givenchy风生水起,但McQueen心中最想要的,依然是自己的品牌可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了有资本扩张Alexander McQueen的版图,他在2000年底与Gucci集团达成交易——McQueen作为创意总监加入Gucci,而Gucci集团认购Alexander McQueen 51%的股份,全力支持它作为集团旗下品牌扩张。

    在Givenchy与Gucci任职期间,McQueen凭借着过人的努力与源源不断的灵感,在为这两个一线品牌呼风唤雨的同时,也在Alexander McQueen也发布了无数让人叹为观止的设计。

    其中我认为最天马行空的,是1999春夏系列“No. 13”, 2001春夏系列“VOSS”(精神病院)以及2006秋冬系列“Widows of Culloden”(卡洛登的寡妇)

    “No. 13”的名字源于McQueen的第13个系列。在发布会尾声,身穿白裙的芭蕾舞艺术家Shalom Harlow在秀场中央旋转舞动,两旁的机器手臂张牙舞爪地往她身上喷洒着黑色和黄色的颜料。

    McQueen用这种极具未来感又令人窒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女性被侵犯的暴力瞬间。

    “VOSS”是我心中McQueen最有颠覆性的作品。他用双面镜打造了一个精神病院,观众能看到模特,但模特只能看到自己,这给观众带来了奇异的偷窥感。

    头上缠着纱布,面容苍白的模特如精神病人一般,在秀场中央徘徊挣扎。搭配上阴森的配乐,不安与诡异的气氛油然而生。

    发布会在结尾处迎来了高潮——秀场中央的漆黑玻璃箱突然四散倒下,在玻璃墙着地碎裂的瞬间,出现了头戴呼吸面罩,赤身裸体侧躺着的肥胖女作家Michelle Olley。此时,成群的黑色飞蛾倏然飞出,瞬间布满了整个秀场。

    这个创意的灵感来源于摄影师Joel-Peter Witkin的作品《疗养院》。通过这个让人毛骨悚然,彻底反时尚美学的设计,McQueen希望让人们重新思考美与丑的定义:“生活并不完美,我们都不是完美的零号尺寸模特。但美总在旁观者眼中。”

    “卡洛登的寡妇”的灵感与1995年的“高地强暴”系列如出一辙——都是以英国对苏格兰的入侵为主题(卡洛登是苏格兰的战败的村庄)。

    这个系列再现了McQueen经典的苏格兰格纹,皮草和鸟类头饰。结尾在黑暗中缓缓降临的Kate Moss全息投影则为发布会画上了空灵的神来之笔。

    陨落

    “你看工作室里的每个人,都能下班回家,放下工作。但关上门之后,我依然是Alexander McQueen。”

    ——Alexander McQueen

    McQueen在短时间获得了巨额名望与财富,这却无法给他带来更多快乐。每年14个发布会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而他只能独自抗下这一切。“我的家中只有自己。如果过了很糟糕的一天,我也只能独自面对。”

    当时许多身边的人都劝McQueen停歇一阵,但Gucci的合同以及对Alexander McQueen的巨大责任感,都让他身不由己。就如同高悬在夜空中耀眼的星星,即使在你看不到他的明亮白昼,他依然在默默地竭尽全力发光发热。

    伯乐、导师兼挚友Isabella Blow于2007年的服毒自尽,给McQueen本已糟糕的精神状况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在Blow葬礼上出现的他,悲伤又迷茫,似乎自己的某一部分也随着Blow的离去而消失。

    为了纪念喜爱帽子的Blow,他的2008年春夏系列“La Dame Bleue”(幽蓝女士),是与Blow的另一位爱徒,擅长设计帽子的Philip Treacy共同完成。

    在挥动的翅膀中,模特们戴着精美又招摇的帽子鱼贯而出。Blow最喜欢的香水也被撒满全场,仿佛她从未离开过。

    ▲McQueen与Treacy共同谢幕

    Blow离世后,McQueen的精神状况更加每况愈下,工作压力也变得越发不堪重负。在设计2010春夏系列“Plato’s Atlantis“(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时,他就常和身边人说,这会是他最后一个系列,他想离开这个过山车般起起伏伏的生活。

    而母亲于2010年2月的离世,则成了压垮McQueen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替母亲设计好墓碑后,他在母亲的葬礼前夜选择了安静地自缢身亡。他此前关于“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话也一语成谶,这个系列真的成为了他的绝唱。

    “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以传说中的海底之城亚特兰蒂斯为主题,展现了McQueen对于革新的无止尽探索。机器人摄像机,数字印刷,裙子上的鱼鳞,后来因Lady Gaga而火的驴蹄鞋,组成了这个华丽又温柔的系列。

    如果你不那么了解McQueen,或许会说他是幸运的——而立之年便已功成名就,四次拿下英国时尚大奖年度设计师;也或许会说他是不幸的——长期被精神问题困扰,最终英年早逝。

    但看完纪录片,会由衷觉得,在那些被媒体误解的表象下,McQueen也有着普通人善良与温柔的一面。

    他在意家人,每次发布会都一定给家人留好位置。他平易近人,在Givenchy时,会和普通员工一起在地下室的食堂吃饭。他有两条可爱的狗狗,陪他们玩耍是他最开心的事之一。他喜欢大海,因为海浪的声音“很忧郁却又很浪漫”。我想,如果他没进入时尚行业,而只是做个普通人,也许会快乐得多吧。

    然而生活没有如果。在16岁的McQueen走进萨维街的瞬间,或许命运的剧本就已经写好。借着从内心黑暗处迸发的灵感,他如北斗星般升起,在夜空中熠熠生辉。然而北斗星有七颗互相依靠,而他在升到顶端时,才发现四周空无一人,只有比夜更深邃的黑。这也注定了他如流星般坠落,孤独地消失在的无尽黑夜里,只留下不朽的经典和永恒的遗憾。

    本文图片皆源自纪录片《McQueen》及互联网。

    如果还想看更多艺术和旅游相关的文章,不妨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蓝摩卡BlueMocha”。更新频率不会很高,不过每篇都一定是用心原创。

     4 ) 成为亚历山大·麦昆

    之所以决定看完很快把这些东西写下来,是害怕这些想法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

    刚刚看了关于Alexander McQueen的纪录片《McQueen》。

    作为一个离时尚很远,甚至本来不太认识麦昆的人,第一次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把自己完全浸入到麦昆传奇的一生。今天很零散地给大家讲一些自己的感受。

    VOL.1

    谁是麦昆?

    不少人应该都对McQueen这个品牌有所耳闻,比如它标志性的骷髅造型和白鞋。McQueen是来自英国的轻奢品牌,创立于1992年。对于品牌不过多介绍,我今天更想谈谈这品牌背后的设计师——Lee Alexander McQueen。以下简称为麦昆。

    麦昆于1969年3月17日出生于英国东区的一个拮据家庭。父亲是一个出租车司机,家里有六个孩子。他从小就展现出对服装设计非凡的兴趣,在16岁到裁缝店当学徒,之后甚至为英国皇室制衣,再到为利野浩二和罗密欧纪礼工作。但他的人生并不局限于此,他的内心依旧充斥着强烈的反叛精神,比如在订单服装衬衣缝隙间写上脏话。

    23岁,麦昆进入圣马丁皇家学院就读服装设计,其毕设“开膛者杰克尾随他的受害者”被当时著名的《VOGUE》时装记者Isabella Blow相中,将他的作品全部买下,挖掘出了这位尚未成名的时尚鬼才。之后,两人变成了生死挚交的朋友,家人,仇人。麦昆在经历了自己的早期作品《高原强暴》之后,一战成名,成为纪梵希的首席设计师,为其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与此同时,他也继续着自己的品牌。

    之后,又就职于GUCCI GROUP,为他自己的品牌谋得足够的资金。在创造了若干场经典秀场之后,挚交Issie和母亲去世的双重打击让他的内心支离破碎。麦昆与母亲去世的第二天在家中上吊自杀,享年40岁。他是英国的时尚教父,其大胆、狂野、浪漫的风格是无法复制的。

    VOL.2 美的内核

    《麦昆》中包括了五个tape,足以见证麦昆大胆怪异的风格。主要分享三个印象最深刻的秀场。

    #ONE HIGHLAND RAPE 高原强暴/autumn 1995 collection

    超低腰的设计,黑色的眼白,破烂不堪的服装,怪异的动作,杂草丛生的秀场。这都与传统的优雅纯洁美学相悖,但我认为这却散发着麦昆独特的美。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麦昆厌女,丑化女性,对女性极度不尊重,但其实恰恰相反;麦昆通过秀场上的惊悚和怪异,揭示了苏格兰的历史。Rape一是强暴,二是破坏。在英国和苏格兰的战争中,英国士兵大量屠杀苏格兰人,在高原之上强暴苏格兰女人;这几乎导致了整个苏格兰民族的灭亡。麦昆除了站在自己作为苏格兰人的立场上,还借这场秀向观众展现了自己的经历:父亲对母亲的殴打,姐夫对姐姐的暴力…

    这次,观众没有在秀场上看到浅陋传统的美,而是一群“受害者”;他们没有看到被包装的梦幻,而是看到了丑陋的真相。这是对整个时尚界的挑衅,更是对“美”本身的质疑。麦昆说自己记录丑陋,因为人们忽略丑陋,而美正来自这些地方。模特服装上的撕裂和铠甲并存,这便是女性为自己举起的坚实护盾。

    VOSS/summer 2001 collection

    VOSS系列的灵感来源于《飞越疯人院》,将秀场设置于一个单面镜空间中,这巧妙地转换了观众与模特之间看与被看的关系:在观众看着模特的同时,他们也看见自己;模特看不见观众,只能看见自己的倒影。这种不对等的观察关系实际能反映人们对于自己内心的窥探。同时,秀场内部打着惨白的灯光,金属与玻璃材质是病房的象征。秀场不再是秀场,而是舞台。

    演员头上绑着绷带,脸色惨白,与华丽的服装和完美的身材形成对立的是他们的神态:或惶恐不安地环顾周围,或与镜子中的自己对视,或疯癫地大笑。

    服装中包含了许多特殊的材料,比如蛤壳和纱幔。其中,演员缓缓拽掉身上的蛤壳,尖锐的碎片象征着外表的桎梏和僵硬,而这是打破外表偏见的一个象征。

    头饰上有许多飞禽的模型,代表着外在势力和人群对自我的注视和干扰。演员对此所表现出的状态是不安的,惶恐的。

    而最精彩的在于整场表演的最后,秀场中央破旧箱子瓦解,四周的玻璃逐一倒地碎裂,无数只异域的黑色蝴蝶与飞蛾瞬间像逃亡般漫天飞舞。而箱子中央,是一个丰满的,带着诡异面具,插着氧气管的裸女,荒诞而又令人不安。这个造型的灵感来自摄影师Joel Peter Witkin1983年的摄影作品《疗养院》。

    真的很强的视觉表达,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病房里高挑华美的模特之下,是肥胖臃肿丑陋的灵魂和内心状态。镜子也是电影中惯用的审视自我的象征。麦昆在这组作品中引导人们审视自我,撕裂光鲜的皮囊,下面藏着丑陋的灵魂。他说,“这个系列的主题是让人们面对自己,我想让人们思考,真实的自己是不是真的像外表表现出来的那样美好。” 他揭开了时尚的外表皮,看到了华服之下时尚圈的千疮百孔。

    PLATO’S ATLANTIS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summer 2010 collection

    作为麦昆自缢之前的绝唱,《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这组作品也带给了人们足够多的惊艳。

    这场秀的名字来源于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公元前360年前后著有的《蒂迈欧篇》中对话里谈及的一座神秘岛屿。Lee在采访里说:“在那里,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陆地上的生物必须进化以便于在海底生存,否则就要灭亡……我们都来自于海洋,但是现在要借助于干细胞技术回到海里,以谋求生存。” 在麦昆的构想里,达尔文的进化论要开始倒行了。麦昆设想了一个人类的“末日世界”,在冰川融化之后,陆地生物灭绝,而人类以一种反达尔文进化论的方式,进入海洋,进化成一种新的生物。

    台上两台庞大的机械臂转动着,顶端的摄像机实时在荧幕上直播着周围的一切;或是周围的观众,或是模特,抑或是对面的机械臂。现代科技和生物灭绝的冲突,更凸显出对机械臂和当下楚门式被“直播”的生活的讽刺。

    麦昆设计的单品中包含了许多海洋生物生存的元素,比如服装中的皱褶代表鳃和鱼鳍,也使用了一些肌理和面料,来体现海洋生物表皮的颜色和形状,甚至一些犄角造型。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犰狳鞋,采用鱼鳞表皮和夸张的圆弧形状,模仿了海洋生物的足部特征。除此之外,服装中不同面料的解构和拼接,也暗示着人类经改造之后的不同造型。

    这场“退化”,不如说是循环。从人类的进化,到想象中的退化,再到最后的化作尘埃,再次被自然回收。这是麦昆独有的浪漫主义对自然的依赖,也借大胆的造型表现了麦昆对海洋文明的畅想和对人类未来的忧虑不安,俨如一则末世神谕。

    病态也好,暴力也罢,麦昆表现的是人性的B面,一个丑陋、逼仄、阴冷的世界。而当这样真实的一面被强烈地呈现出来,给人以情绪,这当然也是一种美,一种暴力的、现实的美。美和丑没有具体的形态意识,只由个人定义和选择。麦昆所呈现的美不同于漂亮或者好看,它的形态可能没有黄金比例,也可能没有合理的节奏,但这本身所具有的情感价值和精心设计的随意,是美的。

    VOL.3 生命与永恒

    回顾麦昆的一生,再次看到纪录片中反复出现的骷髅,内心感慨万千。对于麦昆来说,骷髅既是死亡,是桎梏,也是永恒。

    它像死神,就如同他的艺术一般,露骨、阴暗、恐怖,以张牙舞爪的面目示众,永远带来焦虑、不安、愤怒;但骷髅内部的绽开的鲜花,是他蓬勃的生命力和喷薄而出的才华与天赋,使这不完全是痛苦,而是带有美感的宣泄。

    它像牢笼,是这个世界对麦昆的禁锢与批判,繁琐复杂的人际关系;他向世界蔓出他的热情,表达他的想法,但终究还是不被大多数所理解,最终和逐渐消亡的人际关系一起枯萎。

    它是永恒,鲜花作为肉体的概念的时候会枯萎腐烂,正如麦昆自己在《塞拉班德》的秀场之后说,“我采用鲜花,就是因为它们会凋谢”。即使这位伟大的设计师的灵魂早已像他喜爱的鸟类从头骨中剥离,但他流动的意识和概念凝固成了一件件的成衣一场场秀,这些大胆和愤怒的载体将继续留存在时间长河中,直至永恒。

    不予否认,麦昆的人生中包含了许多痛苦的成分和两面的矛盾体,但他却从未试图改变自己。没有人发掘了亚历山大·麦昆,麦昆发掘了他自己。最后,用麦昆的一句话结尾:

    Sod the lot of you. I do what I like. 举世皆浊,我做我爱。

     5 ) 神的眷顾或是魔鬼的诅咒

    看完《Alexander McQueen》这部纪录片,首先想感谢伟大的纪录片导演:好的艺术家的艺术作品是timeless的,然而欣赏这种timeless design的门槛是了解作者本人及历史背景,跟随导演视角一同重走主角华丽而戏剧的一生,我才终于领会到某时尚科普作者所写的“性、暴力、死亡背后的主题是永恒的爱”,又或者“人们常说身体是服装的架子,但McQueen的衣服则反过来像是盔甲,托着你的肉身”。

    电影的前半段像是《波西米亚狂想曲》前半段一样的美国梦——天才的升起不可阻挡,如同超新星般耀眼("You don't discover genius, genius is there" -- Isa,主角的伯乐)。和天赋同样耀眼的,还有McQueen的passion和determination。比如他在裁缝店打工的老板就说“McQueen每天都会问他还可以做什么、如何继续前进。一旦他觉得没有新东西可以学,就会离开。”;比如他刚开始做自己的设计系列时可以一晚上完成20件设计,助手评价说"When I see his eyes become black, I know he is in his own 'zone' and can barely hear anything."这心流状态再次echo了另一部打动人心的电影《Soul》中所说的“the zone”;再比如主角解释他激进的秀场风格"A show must stimulate emotion. You don't move forward if you play safe.";再比如他做第一个系列的时候并没有工作,靠领失业救济金买价格低廉的原料做衣服,即使秀很成功也不能随便接受采访,不然会违反失业救济法律被抓……

    一个人有talent和vision又有无限的热情和决心,也难怪会有那么多人愿意帮助他——这也就是所谓“宇宙和生命的奇迹”吧——电影中采访的一个朋友说"He has the ability to make others do phenomenal amount of work for him. He didn't pay them. Actually, we paid him to work for him."

    了解了历史背景很多造型夸张的衣服也就有了自己的意义,比如过低的裤腰是为了视觉上改变上下身的比例,《Highland Rape》中撕裂裸露的上衣则是对战争历史中种族灭绝行为的反思。而他贯穿女装设计的一条主线就是"Empower mowen"--"All you want to do is make women look stronger, I want people to be afraid of the women I dress."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到Beyonce、李宇春等人身着McQueen就顿觉无比合理。

    电影的后半段又有点像《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后半段,让人反思天才到底是神的眷顾或是魔鬼的诅咒:有天赋的艺术家自然对世界有更敏感的觉知,更丰富的内心活动,自然会更容易情绪波动甚至抑郁。尤其是当你的思想表达领先世俗的时候,那种不被理解的孤独感实在难以承受(像极了教我禅修的禅师所说不要轻易超凡入圣,因为路上太孤独,而你看世人又像看猪一样)。电影中有一句话"Everyone in the office, they go home, they can shut off. But I'm still Alexander McQueen after I shut the door."

    当然也有搞笑可爱的点,比如Tom Ford评价McQueen很好地结合了诗人和商人——在秀场肆无忌惮地表达但也总有好看好卖的衣服挂到商店。这在另一个点里体现非常清晰:Lee在圣马丁的时候去看Givenchy的秀评价"This is a load of crap. I'll never work for them." 然而27岁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但还是接受了Givenchy创意总监的职位,别人问他为啥他回答“The money was good."哈哈哈哈哈就很真实,但更牛的后一句话"The money was good. I could use them to hire people for my own brand."——一边进行有限的同流合污,一边不忘初心做大事!

    最后配乐真的太棒了!恢宏大气的弦乐在影片中穿插的每场秀开始时启动,给人感觉"I'm the fcking god in my own show!"

     6 ) 谁是 Alexander McQueen ?

    2018欧盟影展引进,《亚历山大·麦昆:浮生如秀》上海场次只排了一场,本来购票无望已经在亚马逊海外版找出来计划下单的,运气好刷订票软件抢到最后一个座位,还是正中的位置,暗喜观影完,沉重推荐。

    于今年6月8号英国上映,这是一部关于设计师Alexander McQueen 生平的纪录片。

    从事时尚行业的人不会不知道设计师 Alexander McQueen ,他被称为时尚鬼才,或者英伦坏男孩,在这个行业至今仍是神一般的存在;即使远离时尚的圈外人,也或多或少对风靡马云家的满是骷髅头的丝巾有些许印象。骷髅头,算是Alexander McQueen 这个品牌的标志,确不能完全代表 Lee Alexander McQueen 这个人。

    很难用一两个关键词来概括Alexander McQueen,或者他的生平。就算拍摄纪录片,导演也是根据他的个人发展时期分成了7个篇章来呈现。毫无疑问,是以最浓缩个人发展和情绪的作品为代表来串联。

    如同唐霜在播客《可以谈》中说到,观看视频或者图片的感受远远不如置身秀场环境中,音乐、灯光、模特动态等各种元素相互烘托带来的感受那般强烈,由于秀场已成为历史,这边分享几个一直印象深刻的片段,感兴趣的可以去网上搜相关秀场视频。

    Alexander McQueen 1999 年春夏

    NO.13

    在两个机器人交互喷墨中,前芭蕾舞者 Shalom Harlow如同一只脆弱的天鹅,惊慌失措,挣扎着想要逃离被粗暴野蛮对待的境况;在完成喷墨表演后,她又如一个已经被蹂躏得体无完肤的女人,摇摇摆摆,企图在退场过程中再重拾一点自尊。

    Alexander McQueen 2001 年春夏

    VOSS

    秀场中央运用双面镜建构出一个犹如精神疗养院的巨大玻璃空间,模特们头上缠着绷带,像是疗养院的精神患者,又如困兽,在空间中游离却又逃脱不了。

    而中间的玻璃框中陈列灵感则来源于美国当代摄影艺术家 Joel Peter Witkin 的作品《疗养院》。McQueen 邀请肥胖的情色作家米歇尔·欧利头戴面具,赤裸身体倾躺在椅子上,嘴里含着一根吸管,四周玻璃墙倒下摔得粉碎,身上群飞出无数飞蛾。

    Alexander McQueen 2006 年秋冬

    Windows of Culloden

    当年Kate Moss 因为毒品被时尚圈排斥,Alexander McQueen 邀请她参与秋冬秀谢幕,不是寻常的catwalk,而是以全息投影形式的表演。

    玻璃金字塔中,Kate Moss 的身影如鬼魅般慢慢浮现,在风中摇曳,然后渐渐消失。

    Alexander McQueen 2008 年春夏

    La Dame Bleue

    2007年5月,Isabella Blow 自杀。Alexander McQueen 以《幽蓝女士》系列来纪念已故好友。他与Isabella Blow 的御用帽饰设计师 Philip Treacy 联手打造这场秀,舞台背景运用霓虹灯管排列成大型翅膀,透过灯光闪烁变换,营造出翅膀拍动的动态效果。

    在这里不的不多说一句,作为Alexander McQueen 的伯乐,Isabella Blow 与McQueen 的关系亦师亦友,却又爱恨交织。据说Alexander McQueen 从不认为自身成就获得与Isabella Blow 有半毛钱关系,且伤后者太深,以致Isabella Blow 的遗言都未曾提及Alexander McQueen 的名字。

    Alexander McQueen 2010 年春夏

    Plato’s Atlantis

    最后一场走秀。梦幻的海底世界,人类如同海底生物一样在蓝色光影中穿梭、自由呼吸,浪漫绚烂的动物印花带来的视觉震撼让人感动得想哭。

    然后就是2010年关于自杀的片段,眼泪直接就下来。

    第二天心心念翻出来唐霜的播客《可以谈》,再次听关于 Alexander McQueen 的那一期,跟初听时情绪完全不同。似乎能够理解唐霜在说话时不停叹气的情绪。

    作为第三方视角零零碎碎搜集到关于他的信息,了解他作为一个虽拥有超高天分但还是不堪秀场重负的设计师以及从小经历的各种悲痛,最后无法面对而自杀,感到一丝对他的痛苦解放的认同,但又夹杂着天才陨落的心痛和惋惜。

    这部纪录片唤起的情感如同他人给人带来的印象一样,非常复杂多面。

    Anthenticity ,时尚行业中一直会谈到的关键词,也是鉴别一个人是否称得上是一个真正好设计师的重要指标。与目前市面上充斥的各种联名、借鉴、致敬、拿来主义不同,Alexander McQueen 的设计看不到浮于表面的东西,只有他自己真实的情绪和经历。

    他的设计和秀场充满各种浓烈的情绪,不管是性、暴力、死亡,或者是愤怒,还是忧伤,都是一种把人往下拉的很 down 的情绪。不管作为个人的营销手段,或者是他诚实的呈现,这都让人印象深刻且充满争议。

    如同《可以谈》中 BOO 讲到,这跟John Galliano 的那种浮华愉悦,让人放松、往上的情感正好相反。虽让人产生不适感,但是又同时惊叹于他的创造力和呈现力,心生敬畏。相形见绌,我只是一枚再普通不过的普通人。

    逝者已往,再多的溢美之词并无太多用处,撰此文只是为了纪念曾经存在过的一颗闪耀巨星。

    之前在听导演Ian Bonhôte 被BOF 采访时说,这其实是拍给时尚行业外的人来看的一部纪录片;也有豆瓣评论说都是浮光掠影,完全不能概括他丰富的一生。但如果对他有兴趣,不妨作为一个了解Alexander McQueen 的入门指南,推荐你看这部纪录片。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导演在剪辑呈现上的情绪是慢慢铺垫和叠加的,所以这是一部最好不被打扰,一口气看完的片子。

    最后分享网易云音乐,网友整理的 Alexander McQueen秀场BGM 歌单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短评

    1.人从一份致命性的打击中熬过来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某种非常沉重的东西穿过你,好像留下了什么,但它逐渐被稀释,你就逐渐回到了生存中去了。Ise的死带来的是完美的“蓝色夫人”。母亲的死带来的是自杀。不可能每次能稀释掉致命性的遭遇,精神是有容量的。2.一种极致的热情催生的作品是可以跨越审美的倾向带来震撼的。只要它是极致的,它就会变成一种无可辩驳。3.沃斯的最后真的太美了。“颓废”“黑暗”这种半吊子的标签不足以形容,就是美。

    5分钟前
    • 海带岛
    • 推荐

    他和他的作品曾经给13岁的我带来的如被闪电击中般的震撼,那种影响力是不可替代、一生难忘的。我唯有感叹,何其有幸,亲眼见证了这位绝世天才生命最后一段路程的光辉。我曾经在网络不那么发达的十年前千方百计补过他所有的秀场录像,看过他的访谈传记不计其数。这部纪录片则有些太过浅显和表面了。

    10分钟前
    • AilsonAir
    • 推荐

    所以「过慧易折,情深不寿」不是诅咒而且定律。麦昆的艺术充斥着撕裂感,潦倒与高贵,光明与阴鸷,空灵与沉重,纯真与虚伪,炽烈与冷漠,一切对立在他的T台上都能成为统一。他的存在,让人深信,有的人果真是为某件事而生。他大概是折堕天使吧,因为贪恋包裹着莎乐美胴体的七层纱,不惜用灵魂同魔鬼交易。每织就一件华服锦衣,就有一片灵魂灰飞烟灭。这个时尚帝国最会玩闹的孩子,像是用整个生命写了一个绝美到悲壮的童话,不是破茧成蝶,不是凤凰涅槃,而且用毁灭成就永恒。

    15分钟前
    • 喵尔摩丝
    • 力荐

    3.5;拍法十分中规中矩,且过多依赖他人口述,总体比较浅表,内容是大众常识堆砌;传主的光芒制胜,这种燃烧的天才之光,会激起内在潜能无限,却也耗尽能量,终如焚毁的蝴蝶翅翼,给世界留下最后一丝美,然后黯然离去。

    1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一部主角是天才的平庸纪录片,大概就像平庸的我在旁观天才

    20分钟前
    • 玄辂Hyunlu
    • 推荐

    麦昆最具争议性和伟大的地方在于,和多数以后现代风格自居的服装设计师相比,他将目光从狭小的时尚圈探出,投向了历史生态文化各个角落,因此作品流淌出一种奇诡而稀有的美感。可惜高处不胜寒,在虚荣浮躁的业界,人们只顾着猎奇和仰视天才,缺少解读创意的专注,更看不见他始终被忧郁孤独浸没的内心。

    23分钟前
    • 仲夏之门
    • 推荐

    骷髅与浪漫,天马行空的麦昆,拥有惊世之名却比烟花还寂寞。巨大的才华总是伴随着巨大的痛苦,艺术家的不幸才带来了艺术的大幸。GUCCI那场秀感动得我灵魂出窍~~~~~~

    2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这种天才的故事,真是太容易让人感动了。像大多数天才一样,麦昆以超凡的天赋透支的着自己的生命,创作出一系列足以震撼所有人的杰作,并迅速离开我们。从纪录片的角度,以麦昆生命中的几个重要结点与秀来串起他的一生,思路很清晰,也很好看。100多分钟看得人内心波澜起伏,看完甚至一冲动打开浏览器想买个打折围巾什么的做纪念。不过,最终还是关掉了。电影是电影,生活是生活,买不起,真是买不起。

    2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麦昆大概是唯一一个,对于他自杀这件事我可以完全理解的人。到那个节点了,只能这么做。抛掉fashion的概念,Voss那场秀被当做一个大型艺术作品也完全立的住。其实每一场都爆炸好看的。他把时装上升到艺术的高度去表达自我。热爱他的骷髅头,蝴蝶和鸟类,真正的天才,致敬。

    30分钟前
    • 月歌
    • 力荐

    他的才华如同流星短暂却耀眼了照耀了整个时尚界。每当看着现在深陷西西里无法自拔的Dolce&Gabba,找不到风格的Dior以及不断退陈出陈的CHANEL,就让人好怀念永远特立独行的McQueen。他是难得的概念设计师,那些经典的符号必将如同那标志性的骷髅头一样睥睨于时尚史册。

    35分钟前
    • 愚人一哥
    • 力荐

    #SIFF-6 麦昆的一生是如过山车般燃烧的一生,极尽绚烂,直面灵魂的黑暗与死亡的深渊,才得以成就麦昆不可替代的传奇性。

    40分钟前
    • 踢迩达
    • 推荐

    C/ 前半段平庸得和好莱坞思路无任何不同,尤其是上流秀场里插入的现实关怀以及平民色彩描绘极其做作。后半段还是拍出了点日落大道式的死亡美学。机械臂与精神病院两场秀很惊艳。看到汤姆·福特恍然大悟《夜行动物》开头的出处。大概McQueen内心深处比Susan还有更多彻骨的孤独。

    45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没有人发掘了McQueen,因为他自己发掘了自己。或许是对这个世间有太多的情绪和牵挂,于是在透过时装完成了某种“使命”以后,他找到了一种更为宽慰的方式。纪录片中那些设计跨越屏幕变得活灵活现,从一件件没有温度的成衣最终成为了包含自由、激情和活力的精神传递。这是他留给世界最好的遗产,也让这份纪录变得炽热而真诚。

    50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又一个生日差一天然后自杀了的用生命创作到自杀的人;2012年刚到纽约的时候正是MET在展出他,观展人数破纪录,连带MET的会员销售翻几番,但那时我还不知道他是谁;原来他来自London East且非常执着于identify,混杂的地方真的是刺激idea(所以我也喜欢我住的London East),想象一下一个极其好学的呆萌小混混哈哈;好的创作者不会把自己藏在术语和流派后面,他们只会confess (playfully),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情感,让创作的世界共通,也因为这样“裸露”自己而极易受到攻击;偏爱真诚(不是没礼貌的直白)一定是人之本能吧。PS. 他的秀都好棒啊!

    52分钟前
    • 推荐

    omg真正的艺术家,真实的还原,整个电影看似波澜不惊, 但非常精准的还原了McQueen从初出茅庐的羞涩,到混沌的探索设计方向,最后如朝阳绽放,以及走向黑暗凋谢的故事,期间的挣扎,反思,名与利的迷失,残忍的真实,刻画了一个艺术才华令人仰视,而真是人生却平凡如你我的McQueen

    54分钟前
    • Wendy X.
    • 力荐

    一边是惊世骇俗狂放不羁的亚历山大·麦昆,一边是总穿着衬衫牛仔裤谢场还会害羞的李,像海报上的骷髅与鲜花一样,冲突割裂又美丽和谐地并存着。以生涯里程碑的走秀为章节串联短暂的一生,Voss那场秀天才炸裂才华漫溢,同时又悲伤痛苦绝望尽显,就像麦昆这个人的化身,不知是否他最满意的一场秀。在母亲葬礼前夜结束自己的生命,感同身受,特别明白他的孤独。浮生如秀,素材的组织中规中矩,是麦昆的秀和作品本身的能量使然。对于初步了解麦昆合格, 他本人一定比这部片子精彩万分。

    59分钟前
    • 神仙鱼
    • 推荐

    上次在上海某艺术馆看到地上零零散散放置了几根管子,正如这里麦昆把保鲜膜贴紧模特的身体,或者半露屁股沟,半露阴毛,这就是我无法理解的前卫艺术。天马行空,玩世不恭,极端的阴郁气质,至始至终的孤独,一个公开的同性恋,还有毒瘾,就这也无法掩盖他的独特才华,也能理解他最后的突然自杀。一度看成是艺术版罗纳尔多。8.1

    60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10.28 全场坐满。来看一个天才的悲剧。很难说,如果他没有走上这样一条时尚“快车道”还会不会成为天才。那些亮眼造型无一不是由自身挖出的痛苦具象。然而他遇上太多恶人,他又有太多弱点。简单的纪录,浓厚的忧伤。好忧伤。

    1小时前
    • arlmy
    • 推荐

    可能是头一回,在T台上,展区中,如此强烈地感受到时装秀的情绪冲击。不仅是材质与色彩的碰撞,传奇与幻想的叠加,还是欲望与伤痛的角力,反叛与自毁的交锋。大胆,乖张,感伤,忧郁,顽皮,狰狞,辉煌,窒息,如此特立独行,如此惊世骇俗。精致的头骨,鸟,蝶,生死都在喘着粗气,才华是谷底斑斓的尖刺,刺穿凡俗,也刺穿一世的安宁与欢愉。时光打回二十几岁,巴黎与未来给了这群年轻人一段多么美好而勃发的生机,真是再动人不过了。但奈何我们非要知道,阴晴圆缺,聚散离合。@欧盟影展,弥补湾湾最后一日的遗憾。四星半。

    1小时前
    • Mr. Infamous
    • 力荐

    还是有些太浮光掠影了。他的人生绝对远远不止这些

    1小时前
    • 米粒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