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惊悚片 人类之子

    人类之子

    评分:
    0.0很差

    分类:惊悚片美国2006

    主演:克里夫·欧文,朱丽安·摩尔,迈克尔·凯恩,克莱尔-霍普·阿什蒂,查理·汉纳姆 

    导演:阿方索·卡隆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描准

    • HD

      黑蝴蝶

    • HD

      龙凤双探

    • HD

      龙岭虫谷

    • HD

      鲨鱼湖泊

    • HD

      黄金屋

    • HD

      黑暗势力

    • HD

      饥渴游戏

     剧照

    人类之子 剧照 NO.1人类之子 剧照 NO.2人类之子 剧照 NO.3人类之子 剧照 NO.4人类之子 剧照 NO.5人类之子 剧照 NO.6人类之子 剧照 NO.16人类之子 剧照 NO.17人类之子 剧照 NO.18人类之子 剧照 NO.19人类之子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20年后的人类社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灭顶之险——所有的人类都丧失了生育能力,而东欧和非洲国家已经四分五裂,人口向英国等富裕国家大量迁移。\n然而在英国境内,人们正陷入一片混乱和恐慌中。人人都为世界末日的到来而焦躁狂暴。非洲女孩肯非法移民到这个国家,但令人振奋的是她腹中竟然怀有孩子。为了保住人类唯一的血脉,警察蒂奥和前妻朱丽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将肯安全离境,但枪林弹雨却失他们举步维艰。\n在逃亡中,婴儿出生在了一个难民营里。刀枪当前,保住人类最后的希望,成为蒂奥心中唯一的信念。

     长篇影评

     1 ) 好莱坞电影中的生殖未来主义

    在电影《人类之子》的世界里,地球上的女性已经停止孕育生命将近20年。在世界人口逐年下降,末日的脚步悄然逼近之际,许多小国家已经礼崩乐坏,大量难民不断涌入其他大国。世界经济、科技、文化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就在全人类陷入一种极度虚无和绝望的环境下,男主角蒂奥意外碰到一位怀孕的少女,故事由此拉开序幕。在阿方索卡隆导演令人叹为观止的长镜头调动、极度精炼的叙事技巧和情节设计下,观众们目睹了人类面对“世界末日”时自我人生追求的绝望和放弃,还有全体人类对于新生命的狂热。

    电影看似是在一个反乌托邦社会下,男主角蒂奥孤军奋战反抗腐朽统治阶级,为了人类命运而自我牺牲的英雄故事。但是,当我们抛开电影中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时,不难发现,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一个曾经失败的父亲,通过拯救另一个孩子来完成自己作为父亲的使命和弥补过去心中的遗憾。其本质并不是一部科幻片,而是个人成长的故事片。如果将人物的成长线单独抽离出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基本与大多数好莱坞商业片的模式是吻合的。公式的套用诚然只是一种手段。如果创作者改得好,那就是《海边的曼彻斯特》(创作者把自己的观念——“不原谅自己对孩子的过错”植根在主人公身上),做得一般那就是凯文·史派西的《九条命》(父亲意外变成一只猫从而慢慢了解自己的女儿,学会做一个好父亲)。

    阿方索卡隆绝非一般导演,此前成功的商业片拍摄经验已经让他懂得如何将主流价值观无缝衔接进一个看似特立独行的故事里。电影中男主角蒂奥的人物设定是曾经拥有过一个孩子和一段美好婚姻的男人,可在孩子的意外离世和与妻子离婚后,他成为了一个行尸走肉般的工作机器。在电影的第一个场景中,当咖啡厅里所有的中年人和老年人都屏息凝神地盯着电视,看着关于全球最年轻的那个人去世的新闻,只有蒂奥冷静地买完咖啡就挤出了人群,他对于人类的未来已经不报任何期望。蒂奥对于当下社会现象的冷淡态度其实是和荧幕外的观众建立了首次情感连接。因为对于大多数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观众来说,我们很难直接进入电影设定的大环境去体会到影片里绝大多数民众的状态与情绪,以及对于这个新闻发生时的心痛。蒂奥作为电影的主角,同样抱着一种纯粹的看客心态,于是他与观众们便建起了一层情感共鸣的铺垫,这种铺垫在后续的故事发展中将更容易调动起观众的情绪和共鸣。

    在蒂奥遇到前妻和怀孕少女后,影片以护送该少女登上一艘希望号大游轮为主线缓慢展开。而在前妻遇难和得知前妻的党羽对即将出生的孩子另有所图之后,蒂奥决定带着少女离开。此时,导演已经成功地将蒂奥、怀孕少女还有观众三者绑在一起。在影片叙述张力不断拉紧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向观众传递了一个观念——“孩子就是未来”

    这个观念看似朴实无华,却也正是小白想要讨论的重点。因为这个观念不单单只存在于电影中,更是渗透进全球主流文化的方方面面。从“孩子的笑容是最纯真可爱的”到“只有生孩子才能使人生完整”。关于孩子与未来的各种政治术语正以许多不同的形式不断地在人类社会中被重复表达。Lee Edelman在2004年出版的书籍“No Future: Queer Theory and the Death Drive”里的文章“The Future Is Kid Stuff”提出了一个观点——Reproductive Futurism

    注意:"生殖未来主义"为小白个人翻译,本书目前没有中文译本。

    reproductive futurism: terms that impose an ideological limit on political discourse as such, preserving in the process the absolute privilege of heteronormativity by rendering unthinkable, by casting outside the political domain, the possibility of a queer resistance to this organizing principle of communal relations.

    生殖未来主义是指那些在意识形态上对政治话语体系施加限制的词语。这些术语指代着那些不可想象的内涵,并在政治领域之外表达这些酷儿群体对传统群体关系组织原则的反抗,通过这些来维系异性恋正统主义的绝对优先。(友人方炜宁翻译)

    (此文暂不讨论关于酷儿群体在生殖未来主义环境下的境遇)

    简而言之,生殖未来主义是一种将人口延续作为最根本目标的政治术语,其主要表现在控制生殖欲望的呈现和生殖的权利选择,还有对孩子形象的重新包装和宣扬。在人口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国家把“孩子”与“未来”筑起一种紧密的关系。这样便可以生产出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从而保持一个国家的稳定繁荣。Lee Edelman指出,生殖未来主义目前作为一种全球主导性的、公认的政治视野,已经侵入人类社会生活和政治思想的每个细微末节。

    孩子作为一个国家未来的主要劳动力和创造力,比起已经稳固了甚至工作能力可能出现衰退的中老年劳动力,其潜藏的发展可能性是无限的。因此,一个国家不但需要有促进公民生育的政策,还要有保障孩子健康成长的法律(如青少年保护法)。在部分国家开始出现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负增长的21世纪,提倡和鼓励生育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就像这几年矫枉过正的女权主义衍生成田园女权,生殖未来主义也开始暴露其本身的霸道与不公(如美国今年开始实施的反堕胎法,正是生殖未来主义的一种过度表现)。

    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到了人类有让自己基因不断遗传下去的欲望。而人类这种繁衍后代的最原始欲求,无可厚非成为生殖未来主义能播撒于全球文明土壤的原因。为了让这株"蒲公英"飘得更远,文化的传播作用就像狂风般助其蔓延。

    正如上文所说,生殖未来主义在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在于整个社会都在塑造一种“孩子是最纯真”的形象。无论是广告海报上天真婴儿和可爱小女孩的笑容,还是席卷全球的大众主流文化,整个人类社会都在营造孩子是未来唯一希望的潜意识。疼爱孩子的母亲是伟大的,有完整家庭和稳定工作的男人是成功的,就连在政治上,某些政要甚至会利用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来维护起公众形象。而作为世界电影工业中心的好莱坞,自然也在不断地给民众灌输这个潜意识。在好莱坞主流电影中,孩子的形象往往是天真、善良、无公害的。在某些电影中孩子甚至充当着让反派改邪归正的重要作用(如2004年的《撞车》),或直接为了孩子而做出自我牺牲(如2016年的《釜山行》)。换言之,孩子作为一个政治术语,成为生殖未来主义在好莱坞主流电影中最好的代言人。

    回到《人类之子》这部电影,最高潮的戏份莫过于当蒂奥抱着孩子穿过难民和军队时,刚刚还在彼此火拼的反叛军和政府军都停下枪火,呆呆地看着正在哭泣的婴儿,世界瞬间安静了,只剩孩子的哭声在空中飘荡。民众安静且神圣地注视着一个襁褓婴儿的场景是导演对神化孩子符号的象征。在这种极端的社会环境之下,人类社会唯一的婴儿自然而然被幻化成人类最后的希望。最后,当蒂奥把少女和婴儿一起送上小船,看到了那艘传说中叫做希望号的大船,才慢慢低下头死去。那一刻他完成了对于这个新生儿的献祭牺牲和生命的延续,同时也完成了导演为生殖未来主义的政治表达。或许导演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一表达,但这恰恰才是最不寒而栗的地方。

    虽然基因是自私的,但是理查德·道金斯在书中也提出:因为在所有动物中,只有人类受到文化的影响,所以人类可以做到不屈服基因的支配和影响。如果我们将生育看成是一种人类可以自由选择的权利(即生育权),而不是人类生存的本能和目的,那么,对于一些想要选择放弃行使这一权利的人,生殖未来主义无疑是一种令人感到压迫的力量。

    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愿各位都有自己真正想过的人生。

    ==========================================================================

    这几年已经不怎么写影评了,特别是在当了编剧之后。反倒是从去年开始,开始尝试做自己的独立影评播客。慢慢发现,比起冷冰冰的文字,用语音来表达观点的形式反而能让观点更具有温度和个人特色。

    做这个播客的目的也十分简单纯粹,不为盈利,用爱发电,单纯希望通过这个播客来认识更多喜欢电影,喜欢创作的朋友。

    特别是在我们无法做自己喜欢的电影作品的日子里,一起聊聊电影,或许就是对平淡生活最大的慰藉。

    Anyway,这是一个“从创作者角度聊电影”的播客,每一期结尾我们都会一起大开脑洞,魔改电影故事。无论是对电影,或者对创作感兴趣的朋友们,都可以关注一下。

    ——2022.2.26

    公众号二维码

    小宇宙二维码

     2 ) Dark and Sad, But Not Desperate

    婴儿持续而有力的哭声让人们忘记了身边的炮火,鲜血, 和不断倒下的尸体, 妇女们虔诚的伸出手祈祷, 前一秒刚刚杀戮完毕的士兵们停下了手中的武器,惊奇的望过来, 甚至带有一丝天真的微笑.

    在这样一个瞬间, 这个濒死的世界艰难的喘了口气, 重生了.

    在一个已经没有未来可期待的世界里, 人们的疯狂,崩溃是最正常的表现. 于是满口Fxxk一脸冷漠的Theo走过枪弹横飞的街道, 倒反而显得不同于众. 他在漠然注视着人类最年轻后代意外死亡的消息的那个早晨, 只顾着担心自己被炮弹轰得嗡嗡作响的耳朵, 也不会料想不久之后竟要跻着拖鞋在枪林弹雨中奋力保护这个世界最后的希望. 尽管在那个时刻他依旧满口fxxk.

    Theo的前妻Julian因为痛失爱子Dylan而加入了反政府组织并成了领导人物.她很干脆的死在护送这个希望的途中. 尽管与Julian还保持着乒乓球默契, 这个事实却无法让Theo作出比举着沾染鲜血的手, 徒劳看着Julian迅速死去更有用的作为.

    2027, 这个并不久远的世界就如影片的色调一样, 永远阴沉而压抑, 充满了麻木的绝望.

    世外桃源是Jasper的秘密居住所.一头凌乱白发的Jasper放着美丽的音乐,在房间内种了花草, 爱护的照料植物人妻子, 与Theo陷在沙发里, 抽烟, 开英式的,笨拙的玩笑.潇洒而宁静的隐居生活. Jasper为保护Theo和那个希望而身中数弹痛苦的死去. 死前, 他对这枪口还在潇洒的做那个disgusting的竖中指的trick.

    一路上有人死去, 无辜的,无聊的,无奈的, 统统死去. Theo弓着背,低着脑袋, 跻着拖鞋, 守护着Kee. Kee, 倔强的黑人女孩儿, 注定是解救这个濒死世界的key.她裹着烟灰色的袍子, 只因为腹部那样的隆起, 看起来就是个圣母.

    不停说着罗马尼亚语的女人,怀抱着狗, 打晕了坏人Syd, 她絮絮叨叨,絮絮叨叨, 提供了一间避难所, 一个破床垫. 于是人类的希望诞生了.Kee最后决定叫取名Dylan.

    Kee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坐在四周灰雾茫茫的水域里, 小船中, 她抱着全世界的希望, 瞪着对面已经歪着脑袋死去的Theo, 不远处的灯塔一闪一闪跟着水浪的节奏亮着.

    然后船来了. 那船叫Tomorrow.


    OK我基本上只是语无伦次的复述了一遍电影情节. 这样一个宏大的, 包含无穷寓意的故事让人不管怎样去评述都难以言尽. 末日的世界, 人类的集体崩溃, 希望的丧失, 生与死, 灾难与战争, 谎言与丑恶. 然后希望重生了, 小小的,顽强的, 于是人类闭上了疯狂的嘴巴, 世界重生.

    一直以来的科幻作品多数逃不出悲悯的基调.而这个故事只悲不悯, 平静淡然的视角犹如那天早上去买咖啡的Theo一样.人们聚集在显示屏前为全世界最年轻的Diago逝去而震惊和啜泣,Theo仅仅头也不回的穿过人群走到柜台说: 来杯咖啡.

    彻底的疯狂,或者彻底的冷漠. 丧失希望导致的两种结果. 电影没有反思,没有警诲, 只是冷然作了一个假设, 冷然在这个假设下把一个科幻故事讲得有如圣经.

    阿方索 卡隆是所有我看过其作品的导演中最黑暗的一位. 他会在电影中放进一丝阳光, 一丝色彩, 少许的笑容, 一点希望.然而整部电影,依然会如同铅块一般沉重而压抑. But, hey, everybody reads Bible, so you can't miss it, or ignore it.

    这个故事很黑暗, 很悲伤, 但不绝望.

     3 ) 非典型失败

    想着怎么2006年的威尼斯之后,阿方索·卡隆的这部科幻大作只在去年的技术奖项里有所斩获,看过DVD之后才明白,这绝对是一部非典型的失败之作。两部分主要原因,剧本本身的不能令人信服的科幻理论,和阿方索·卡隆竭尽全力耗费巨资营造的末世却在镜头下显得如此虚弱无力并且没有新意,不是我的偏见,但是拉丁裔的导演的确在一些鲜艳色彩狂妄镜头下的影片里更有创造力(看过《你的妈妈也一样》和《爱在歇斯底里时》就会明白我为什么这么说),而如此沉重灰暗的末世,本该属于库布里克或者拉斯·冯·提尔。可惜了的是我的伦敦背景和精彩的配乐,Beatles,Rolling Stone,The Kills,Radiohead等等有浓郁的英格兰色彩的选曲。

    失败是如何产生的呢,首先,P.D.James的原著小说如果设定在2027年人类就已经丧失生育能力了的话,我还真的要谢天谢地,在当前世界人口早已经突破60亿第三世界还在抓紧时间拼命制造生命以抵抗死亡的时候,这个理论不啻为一个笑话,虽然科幻是科学幻想,但是如果要真的警示世人,一定需要让人感到迫切的威胁,但是我所感到的威胁正是这个故事的反方向,所以一开始就无法让人全心投入。

    其次在1984式的社会和走向死亡的人类末世上,看科幻片的人都已经见识了太多了,而阿方索·卡隆的这个末世,真的是没有一点惊喜,我宁可回头去看《十二只猴子》或者《Brazil》去,仔细体会你会发现,阿方索并不真的能够感受灰暗,所以他创造的世界是别人创造过的灰暗,而不是自己心里的灰暗。说到灰暗末世,我就突然想到了拉斯·冯·提尔的《欧洲三部曲》,那其中的阴暗,有种让人无法呼吸的魔力,当然,丹麦导演的抬高艺术摒弃商业的做法和阿方索·卡隆的作品不具有可比性。

    再有是情节的混乱不堪,有些地方阿方索故意安排让观众自己遐想,但是屏幕前的感觉却是味同嚼蜡,在逃亡的主线上的情节发展高潮十分的凌乱,让人的情绪呈现一条不规则的曲线,十分难受,过分纠结在绝望末世的营造上,反而放弃了情节发展的严谨而使得观众对电影更加的感觉格格不入。这也是为什么同样在选择正义英雄保护人类未来希望的逃亡大戏里,大家肯定更愿意看《终结者》一样。

    唯一还能说点什么的大概只有演员了,当然Clive Owen这个伪英雄实在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我从他一出场就知道他最后肯定是完成任务满意的死去了。Julianne Moore JJ很出色,戏分不多的几个镜头却让这个强势的冷美人角色鲜活无比。最让人感到欣慰的是Michael Caine所塑造的这个带着嬉皮士作风的退休政府官员,他细心的照顾老年痴呆的妻子,让每个客人体验他草莓味的香烟,并在最后对妻子说过我爱你之后选择了牺牲自己保全人类的希望,Caine爷爷和他的伦敦腔让这个角色刻入人心,不得不说爷爷真的是个老戏骨,是这电影里我最大的惊喜。

    如果说《人类之子》结局的那只小船借用诺亚方舟的传说,暗示人类获救的命运的话(那个傻乎乎的叫“Tomorrow”的船名,让我彻底失望了),我倒更加希望真的像圣经一样,让洪水冲刷去人类一切的罪恶,当然别忘记了,本来船上的人只有诺亚一家,其他的位置是留给其他生物的,地球如果只靠人类,剩下的只有一片废墟。

     4 ) 人类之殇

    朱熹说格物致知,此片最堪格。我很奇怪,像这样优秀令我不吐不快不荐不爽的片子为什么没多少人力荐,和国内所谓另一个千人千面的文雀相比,立见云泥之别。我不是什么长镜头或者蒙太奇的专家,相比技术上的东西,我更关心片子立竿可见的效果和醍醐灌顶的感悟。该片无论从大局还是到细节,都一一可表,可堪深思。

    立意上闪光,可能是我们最漠不关心却是对整个人类来说最为重要的所谓与生俱来的能力--繁殖能力被莫名带走,这就足够令人深思。这是神的意志还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惩罚,刚开局那段冷幽默新闻便令人回味无穷。回顾这个片子中,已给与重重的暗示。宗教徒的扪心自问,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灰暗的天空,垃圾飞舞的街道和污染重重的河流。

    背景上清晰,那种末日感通过环球混乱的大背景通过新闻转播一一呈现,通过非法移民不断涌入英格兰这个孤岛的混乱局面的小背景一一呈现,通过主人公个人迷茫和抉择中一一呈现。至于教派冲突,政府和所谓起义,阴谋和遁世,都可以找到归宿。

    主配角丰满,无论是蒂奥还是朱莉甚至是密立安,他们的生平故事讲得清清楚楚。蒂奥,一个曾经的理想主义青年,现在的活在乱世中的迷茫中年;朱莉,一个坚持到底的无政府主义者,为梦想而牺牲在阴谋中的女性;kee,有些隐喻,请记住她的台词,“我自己也不清楚到底谁是孩子的父亲”,一位可怜的非法移民妓女,人类的未来就在她身上,该可笑还是该害臊。其他的,密立安,大麻老头,老头老婆,法西斯狗,甚至后来在难民营收留他们的那个眼镜老头。或者通过台词或者透过照片,能讲的太多。

    效果上出色,它是一个科幻片,新型的显示器和电视表明了这一点;但它又如此接近生活,并不久远的未来没有太多的进步,不是所有的未来都是灯红酒绿活色生香。看看朱莉被杀那段,子弹和飞车撞击是如此真实;看看难民营暴动那段,那些巷战和坦克车的处理。

    细节上详尽,从每一个标语到人物的穿着,从地铁的防护窗到摆放的相框,都留着令人信服,让人唏嘘的故事。

    每一个britpop的爱好者,本片中拥有radiohead,pink,Lennon等等的ost你绝对不能错过。

    密密麻麻凌乱的说了啥,好像也没说啥,这样的片子,应该由你自己去发现些啥。

     5 ) [电影] 《人类之子》:2006年最具史诗气魄的电影!

        险些错过这么牛的好电影。
        之前看预告片,印象不佳,因为很像《28天后》那种无政府主义背景的粗糙科幻片,又难看又虚伪又不着四六。特别是前晚看了《窃听风暴》,我都以为2006年世界电影基本可以盖上盖子了,没想到今天又和它不期而遇。
     
        导演Alfonso Cuarón(这厮拍的《哈利·波特3》简直好看死了),故事里的社会学背景、哲学、宗教……这里不探讨,“宏大叙事”留给社会学家们去慢慢阐释吧,反正它不是这电影征服我的原因。看前半小时,其实还是有点儿索然寡味,一直到汽车遇袭那个不露痕迹的长镜头,我才彻底兴奋起来,太酷了,以至于当时我就倒回去又看了一遍!下面,简单总结一下这片子的兴奋点:
     
        第一个点,朱丽安·摩尔被枪击前后那个不露痕迹的长镜头。这个镜头在技术上的新意,可能需要反复观赏才能领略:他是怎么做到的?朱丽安·摩尔颈部的血浆袋一开始藏在哪儿?挡风玻璃是怎么破的?怎么才能让飞过来的燃烧瓶,准确无误地跌落在挡风玻璃上?……仔细研究这些东西,确实很好玩。
        第二个点,迈克尔·凯恩之死。这个地方最重要的是情绪,演员的情绪,人物的情绪。迈克尔·凯恩这老家伙我一直都不太喜欢,但这个地方他演得棒极了,而阿方索·卡隆此处的处理手法,特别是他对欧文表演的控制,我只能用两个字形容:对劲。
        第三个点是生孩子那场戏——电脑特效究竟应该怎么用?神不知鬼不觉,才叫强。那个孩子,我打赌是电脑特效的产物,但你丝毫看不出来,谁想和我赌?
        第四个点是难民营废墟里的枪战。整个难民营里的戏,运动镜头特别多,镜头好像总是无意间扫过一些面孔,那其实都是精心设计的细节,这些小细节一点一点堆积起来的,就形成了戏剧场景的真实感。特别是后来一气呵成的巷战,更达到一个高潮,那个场面调度,那个细节刻画,那个人物编织,那个情绪控制……比《拯救大兵瑞恩》,我看丝毫不差。
        第五个点,是结尾海面上印象派油画式的那个全景镜头,分明饱含着深沉的宗教情感,堪称美轮美奂。
     
        科幻电影,其实有很久都没看到这样的作品了——不空洞、不浅薄、不轻浮,不用炫目的特效挑逗观众,有内涵、有节奏、有感情、有不事张扬的征服,虽然说“《人类之子》:2006年最具史诗气魄的电影!”这也许有点儿言过其实,但这部电影是2006年不容错过的好电影之一,这话是绝对靠谱的。
        不信,我可以跟你赌一块钱。

    http://blog.sina.com.cn/u/4b658a990100084y

     6 ) 女人拯救世界

        大多数情况下,导演们构造的未来世界是“反乌托邦”的,原因除了忧患意识以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如果一个未来世界好的不得了,还有什么好拍的,有什么戏剧冲突可言。而这些电影大多数情况下,结局也多是充满希望的,不是主人公逃出升天,便是罪恶世界背后的政权被推倒,原因也不难设想,要是拍的前景一片黯淡,不说导演自己受不了,观众消受不了,片子也不好卖钱。《人类之子》总体上仍然是这样的路子,但是这部电影更加严肃,同时难能可贵的做到了片子还颇为好看,这就值得鼓掌了。
        故事发生的背景很有“新意”,人类突然间丧失了生育能力,18年来没有一个孩子出生,甚至一个地球上最年轻生命的死都会引起一阵全球的哀伤情怀。片子符合了“反乌托邦”作品的主要特征,政权仍然是带着专制色彩的,尽管没有那么赤裸裸的独裁,但是一样做出将移民关进笼子里,通过各种渠道传播谎言,制造紧张气氛摆脱政权危机等等,正如片中的jasper所说,“任何时候我们的政客有麻烦的时候,就会有炸弹爆炸”。同时本片的背景还带着末世情怀,在人类即将绝种的背景下世界显出一副乱像,各式宣扬末世理论的团体鼓噪着人们的情绪,政府和下层人民的矛盾让社会动荡不安,总之一副群魔乱舞的景象。同时,本片再一次证明了在困境中,人们可能团结一致,可能涌现可歌可泣的事迹。但是,更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心怀鬼胎,仍然想借机捞一把,仍然勾心斗角。所以,theo和julian们为了保护人类的希望而不惜生命,但是政客们仍然在争斗,移民和军队让城市成为战场,luke一类的人物更是借革命之名为了私利草菅人命。
        片子在营造气氛上很成功,在theo随jasper回家时,我们可以听到的Pink Floyd的《goodbye blue sky》,这首歌出自那张经典的专辑《迷墙》,本来就是一张在迷幻中带着末世气息的专辑。末世的天空不是蓝色的,在本片中一直处于一种黑色的气氛中,theo和18年来第一个怀孕的女人kee一路逃命,一路上见到的是残破的房屋,落魄的难民,无休止的暴力。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片中不少镜头中,有动物出没于人群中,破败的建筑中,营造着一种人类即将灭绝,世界将回到野生动物们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最初状态。而theo和kee逃亡路上也是气氛紧张,导演一直让这个过程在快节奏中进行,甚至没有给剧中人太多静下来交谈的时间,而是一步一步推进到最高潮。当theo和julian相见时,气氛稍为缓和,我以为故事将像通常一样以他们俩逃出升天结束,但是故事很快就让julian死去;接着又推出了人类的救星kee,但是没让气氛缓和多久,马上又推出凶狠的luke;然后当theo带着kee按着jasper的指示找到syd(让我又想起了Pink Floyd),甚至已经生下一个孩子时,马上又献上了本片的最高潮,那个爽呆的长镜头。可以说,这段难民区的枪战拍的非常震撼人心,在快节奏的镜头运动中,战斗场面无比的真实和惨烈,甚至镜头上还沾上了血迹,要是其他时候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肯定会马上认为这是片子的BUG。但是,在这样紧张的气氛中,屏幕上的血迹就如一个记者深入第一现场,不停的奔跑让你目睹最真实的一切,你只能目不转睛一动不动的被震撼。
        本片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当孩子出生前,theo曾经问kee准备给孩子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她回答,“fooley”(愚蠢)。但是,当孩子出生后,她决定换个名字,因为产下的是个女婴,而“fooley”是个男人的名字。在本片中,与其说“愚蠢”是个男人的名字,不如说男人大都是愚蠢的,正是男人们将世界一步步推向黑暗。纵观本片,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女人都是正面形象,从一心为人类前途奔波而死的julian到照顾kee的护士,还有难民区接纳theo和kee的那位好心的不停念念叨叨的女房东。而通过一本杂志封面,我们也知道jasper那位植物人的妻子也是个正义人士。更别提人类的希望维系在一个孕妇身上,而她产下的又是一个女婴,人类的希望也寄托在这个十八年来世界上最年轻的“女人”身上,当kee抱着孩子从楼房走下时,我们发现就如圣母玛利亚降临人世一般,交火的双方纷纷停火,甚至有虔诚的人在划着十字。而男人呢?即使正面的theo,也是在昔日爱人惨死后才被唤起了勇气,jasper也有位正值的妻子在身后,而其他如luke杀人如麻,syd为了小利愿意出卖朋友,在最后的战斗中也是一群男人打的天昏地暗。很讽刺的一幕是,当战场上的人被初生的婴儿震撼的一动不动时,一声爆炸声想起,大家马上恢复原样,继续打的天昏地暗。女人创造生命,男人毁灭生命,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很多慈善项目都是以勤劳的女性为突破点,救济物资也经常直接发放给妻子。看这片时,想起了《不朽的园丁》中的一句精辟台词,“亚当是上帝的初稿,创造夏娃时,他改进了不少。”从本片看来,这句话说的确实在理,当那女婴出生时,就令我感叹,真是女人拯救世界!
        结局仍然是一种充满希望的结局,theo以生命保护kee和女婴等来了“明天号”,或者说等来了“诺亚方舟”。theo的表现也算是给片中大量脓包的男人挽回一些“面子”,但是片子还称不上大团圆似的,毕竟那个生命还太过弱小,毕竟kee身后仍然是人们争斗的世界。导演阿方索.卡隆为我们献上一部难得的好看而又发人深省的电影,本片以一个一反传统的孕妇和女婴作为“救世主”形象,嘲笑着冰冷的暴力,表现着人性的光辉,尽管一直到结尾都显得无法趋散黑暗,但是至少把希望留给了明天。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2b2c12d50e60d2c551da4b83.html

     短评

    我觉得是我看过最厉害的长镜头……膜拜!

    6分钟前
    • 偏时差
    • 推荐

    齐泽克在《暴力》第一章分析道:英国变成一个自由派共产主义村庄,享乐主义纵容加上新式社会隔离和建基于恐怖感的控制,是今天社会的写照。当西方文明走向The last man,过一个长寿、充满物质和文化财富的一生的时候,这与第三世界为某种崇高事业牺牲自己之间发生断裂。本质是两种虚无主义。

    11分钟前
    • Eco
    • 推荐

    跟《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对照来看。不过在这里,没有前因后果,只有现在,让你思索。没有未来的世界还值得我们继续吗。

    14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惊为天人。大部分的投资都放在了看不见的地方,比如背景演员,暗淡但是充满层次感的美术设计,让世界活了起来。每场戏都是充满张力的。把政治问题放在背景里,反而比放在聚光灯下更能引起人的思考。前景和背景之间的微妙关系看着真是太爽了

    16分钟前
    • 爱幻想的小孩
    • 力荐

    阿方索·卡隆代表作,威尼斯技术大奖。1.细节精湛,表演也堪称完美,残败黑暗的末世氛围直击人心。2.卢贝兹基的斯坦尼康与导演神级调度:26~30,1h23~30m的车内与巷战长镜。3.开放式结局:浓雾中的"圣母与夏娃",明日号巨轮。4.每件事都是在信念与机运间的奇妙争战。5.飞猪,假肢大卫,格尔尼卡。(8.5/10)

    18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最终既没有深挖也没有流俗,见好就收的结局让整部片子止步于不好不坏、见仁见智的呈现层面上。其中绝对难忘的必须是迷影以来看过最变态、最牛逼、最震撼、最密集的长镜头,在此加持下,也成为我心目中最具美感的末世写实电影。设定非凡,炫技有余。

    23分钟前
    • Ocap
    • 推荐

    人文感情和技术力量的完美结合。

    24分钟前
    • D I D A
    • 推荐

    完全是一部把镜头拉长了的饥饿游戏3,信息量之少与其不分伯仲。徒有其表的长镜头,片子拍的很纪实,又有无法抹去的设计感。人物的功能性太强,缺少态度,连诉求都像是片尾主人公穿越的那场大雾,令人一头雾水。

    28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非常真实的科幻片

    32分钟前
    • 老阿飞—故园
    • 推荐

    No children. No future. No hope. 没拿到奥斯卡“最佳摄影”实乃遗憾!

    33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末世之殇,充满了对宗教与世事的隐喻和反讽,连续不断的高难度长镜头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教科书级别已经不足以形容了。

    35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情节一般,摄影真牛!

    39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技术上的胜利,情节上的扯淡!

    43分钟前
    • 艾小柯
    • 较差

    每一个孩子出生时都带来信息说,神对人类并未灰心失望

    47分钟前
    • The 星星
    • 推荐

    好看,末世寓言中的佼佼者

    50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我恐怕一辈子都不会忘掉那些个长镜头了,电影因为大量的手持摄影和长镜头显得像伪纪录片,在这个大背景下导演并没有忽视关于人性和社会的点墨,很多配角都令人难忘,阿方索卡隆真心是个天才!五星好电影!

    52分钟前
    • 掉线
    • 力荐

    截至目前卡隆观感最佳,属于那种每个环节都得巨厉害且要做到几乎毫无纰漏才能拍得出来的电影。技术上的强大弥补了故事的羸弱(但纵使如此也已经远远超越了绝大多数灾难片和科幻片所能达到的范畴)。车内追击戏放在任何一部动作片中都能够独领风骚,巷战一场戏与任何一部战争片放一块儿也足以一骑绝尘。

    55分钟前
    • 柯里昂
    • 力荐

    诸多世界末日的电影,各有各的原因,不生孩子是最扯蛋的一个。

    60分钟前
    • 芦哲峰
    • 较差

    走出大楼的那段忍不住就要流泪了!繁衍生息!长镜头!原声带!Ruby Tuesday!难民里头还有中国人的说……

    1小时前
    • 私享史
    • 力荐

    有生以来所见过的场面调度最无敌 最科幻 最血淋淋 最扫荡人心 最叹为观止 最牛逼至极的几个长镜头全拢聚在了一块儿……狠!

    1小时前
    • 科林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