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犯罪片 猜火车

    猜火车

    评分:
    0.0很差

    分类:犯罪片英国1996

    主演:尤恩·麦克格雷格,凯文·麦克基德,凯莉·麦克唐纳,约翰尼·李·米勒,艾文·布莱纳,罗伯特·卡莱尔,彼得·穆兰,詹姆斯·卡沙莫 

    导演:丹尼·鲍尔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扫黑·决不放弃

    • HD中字

      死亡之地

    • 正版货

      法外情

    • HD中字

      东北往事之我叫赵红兵

    • HD中字

      破裂2022

    • HD

      阳光和混凝土

    • HD

      恶到必除

    • HD

      羔羊游戏国语

     剧照

    猜火车 剧照 NO.1猜火车 剧照 NO.2猜火车 剧照 NO.3猜火车 剧照 NO.4猜火车 剧照 NO.5猜火车 剧照 NO.6猜火车 剧照 NO.16猜火车 剧照 NO.17猜火车 剧照 NO.18猜火车 剧照 NO.19猜火车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本片描述了苏格兰爱丁堡一群吸毒青年垃圾式的生活现状。\n马克.瑞登(伊万.麦克格雷格饰)是一个十足的颓废青年,和一群狐朋狗友过着无所事事的生活,他们坑蒙拐骗、吸毒,共同养着一个父不详的婴儿,荒唐、堕落。\n某次吸毒的意外,婴儿死了,对马克带来很大的震撼;马克和好友土豆抢劫被抓,土豆坐牢,马克勒令戒毒。\n戒毒成功的马克成为房地产经济,开始过正常人的生活。然而,马克并没有摆脱过去的阴影,以前的朋友再次找到他,扰乱了他的生活,这使他不胜其烦,他决定彻底摆脱他们……

     长篇影评

     1 ) 适者生存

    其说《猜火车》真实再现了青年群体的颓废生活状态,不如说它向青年人传达了一个“适者生存”的道理:就算你对这个社会有再多不满,你也不能正面与它较劲,而要懂得伪装和周旋,避其锋芒,将现实中好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这样,你不仅享受了自己的人生,还用你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生活完成了对主流社会的有力嘲讽。

     2 ) 世界在变,音乐在变,毒品也在变,你不能在海洛英中逃避太久

    《猜火车》是英国一部倍受争议的片子——有人说它“引人吸毒”。大约这片子中没有苦口婆心的家长式人物在里面,没有道德的矛盾冲突,没有世纪末的大审判,而是零观点的方式记述,在一个阴暗的公寓里一群这样的青年,你清楚的看到毒品是怎样溶解,加热,吸嗜,他们做AI脱衣,全裸,高潮,一下子拉近了你和他的距离,直视,直视!也许你还耽心背后突然出现你的班主任指责你,而他们却在一种无政府状态下享受极乐世界。他们吸毒,他们滥交,他们暴力,他们打劫,一点掩饰也没有的堕落,一种非常灰暗的生活,在导演黑色的幽默中,变得如同怪味豆一样,说不出的滋味。你可以直接对他们说:不!视其为异类。你也可以满怀理解,关注他们,因为他们做了你没做的事——彻底叛逆! “世界在变,音乐在变,毒品也在变,你不能在海洛英中逃避太久!”猜火车的青春,终会完结。我们的青春是怎样结束的?还没有吗?你仍在选择不选择吗?

    尽管电影讲述的是马克和一无所事事的狐朋狗友混着的吸毒、抢劫的发霉的日子。但个人觉得电影的目的不会是单纯描述这些。猜火车是种游戏,指无所事事的人在火车经过的地方,即兴打赌猜测下一班火车经过的时刻和目的地,借此打发时间或彼此较量。这群年青人在混沌盲目的现实中迷茫,火车只会沿着轨道开,他们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他们是无助的,微薄无力的,会开来哪班车他们也不确定,只能是猜,他们的未来就像班次一样不确定,模糊不清,一片迷茫。 不过好歹最后马克有了钱,信誓旦旦地要开始新的生活,我们是否也应该像他一样,尽管无助迷茫,也要充满希望,努力地生活。

     3 ) 猜猜我会不会猜火车?

    可惜我十年后才看这个片子,可惜我已经看过不少片子。

    Trainspotter - One (esp. a small boy) whose hobby is observing trains and recording railway locomotive numbers. British train-spotting "hobby of observing trains and recording locomotive numbers" is recorded from 1958.

    “猜火车”是指观察火车并记录铁路运行时刻的一种嗜好,“猜火车者”引申为对一些其他人认为无聊的主题或细节感兴趣的人。而在俚语中,“猜火车”就是指寻找足够突出的静脉以注射毒品的行为。

    我当然承认这片子在电影史上的价值,正如Tom Charity在Time Out杂志上所说:“《猜火车》是我们一直在期盼的电影,是第一部以我们当下在英国生活的方式描述1990年代英国人的电影。”但以现在的眼光来审视,它已经失去了更多的新意和深义。换句话说,这片子要是现在拍的话,估计就没什么轰动效应了。

    片子要表达的东西其实在一头一尾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我毋庸赘言。
    开头:Choose your future, choose life, I chose not to choose life.
    结尾:Getting by, looking ahead to the day you die.

    关于表现手法,超现实主义的运用怎么也比不上Luis Buñuel吧,也不如我看Tim Burton作品时的那般兴奋不已,马桶那段我想到了《两小无猜》,最后的一幕我首先想到的是《四百下》的结尾,甚至因此我可以把两部作品的主题放在一块儿类比了,还有角色设置和音乐想到《两杆大烟枪》……总而言之,我看片子的时候脑子里闪现了好多之前看过的电影。

    我对它的配乐不感冒,我更喜欢的是像《两杆大烟枪》那样1960-70年代风格(也许时间上并非那个年代)的英国摇滚乐,而不是本片里1980年代的舞曲和1990年代的电子乐(当然我是喜欢片中1970年代的华丽摇滚的)。片子的画面本身似乎比较脏(这不是指画面表现的影像),这点我也不怎么感冒。还有苏格兰口音的英语,看来是听伦敦音听习惯了。就像当初听美语听习惯了,一时也受不了伦敦音一样。

    我觉得这片子要谈的话更多的应该是在叙事方式、技术层面和它对电影手法、电影观念的影响等角度来进行。不过看到的评论大多还是在讲故事本身的意义,说实话,故事本身丝毫没有触动我的神经,这样的青春离我太遥远。如果单从“青春”这个角度入手,我不觉得它有什么更胜一筹之处,诠释青春的经典电影多得去了,不管是表现迷茫青春、叛逆青春还是长大成人。

    就说这么多吧,没什么想说的,我不感冒不代表这片子不好。但是如果一部电影本身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褪色的话,恐怕不是什么好事。我觉得一百年后再回过头来看的话,这片子恐怕要失色许多;但比如像我不久前看的伯格曼的《假面》,大概会愈久弥新。从来没有一部电影会像《假面》这样让我不由自主的去关注和记忆每一个镜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如果你把电影当成一门传承艺术,本片对艺术的贡献不大;如果你把电影当成一种流行文化,本片对文化的影响不小。

     4 ) 纪念那一段竭斯底里的青春---《猜火车》

    文/斯嘉丽

    年少读书的时候,你有没有逃学的冲动?刚刚参加工作的那一两年,有没有愤恨社会的倾向?当然最后你还是会毕业,哪怕每一门都得0分,你的家庭都会利用各种手段帮你完成一些社会需要的学历,你的家庭总是在你的身边。当然你最后还是觉得要投入地找一个工作,然后立足脚跟,然后筹划买房筹划结婚筹划下一代的未来。这不是故事,这是全世界每个年轻人都要经历的正常生活。这句话很残酷,因为无论你是张三李四还是王麻子,都不重要,所有人过的都是一样的生活。在这个普遍规律下,你的名字重要么?世界认识你么?世界不多也不少你一个人。 所以《猜火车》自1996年首映至今,仍盛传不衰。它用现实和魔幻两种手法完美结合,演绎了以上所概述的青春叛逆到回归世俗社会的心路历程。 一方面,掌握话语权的人对这部影片的结尾很满意,虽然中间对吸毒过于真实的表现让人心猿意马。另一方面,年轻人从里面看到了自己的过往,找到了青春呼吸的共鸣,并且,还有一部分人觉得给他们指明了道路,最终,他们还是应该要融入社会新陈代谢的洪流。 如果我们执著于影片中的细节描写,或者真的要支持以上的观点。吸毒的一系列场景出现时,有那么一瞬,我的心里也涌动了一丝丝的向往,诱惑的气息似乎也渗入了我的心里。但是很快我就将它像厨房里面的小强一样狠狠拍死了,只差没有像痛打落水狗一样蹂躏。吸毒是不对的,对吧?但是: 生活、 工作、事业。家庭,大电视机,洗衣机、汽车、镭射音响,电动开罐器、低胆固醇、牙科保险、固定利率的抵押贷款、政府提供的低价而体面的住宅、、朋友。 休闲装、配套的旅行包、 用分期付款买回同系列织物做的三套件西装、某个星期天的早晨问自己我这是在哪儿呀、坐在那张睡椅上看让脑子发木脑浆被挤成稀屎状的体育节目,一边往自己嘴里塞垃圾食物。在这一切的末尾烂掉,最后在一个破破烂烂的家里遭儿女唾弃,当初你生出他们来代替你,现在对这些自私的、满不在乎的小子们来说,你只是一个老厌物。这些名词拼凑在一起,就是你一生的全部,听起来,是否有狗延残喘的味道?生活没有任何美感,你就是社会大机器中的一员,按部就班地生老病死、拥有失去。 总有那么一个时候,你会想:但我是谁啊?我会想去做那些事情? 我为什么不可以不选择这种生活,选择一些别的什么东西?这种想法完全可以归结为人之常情,特别在那个骚动不安的青春时光,需要太多的事情来放置无尽的活力和青春的热情,还有,摒弃那陌生庸俗的主流世俗世界。 他们选择了海洛因。当然我开始就说了毒品是不对的。他们自己说“你吸毒,烦恼只有一个:帐单。不吸毒,就会有一堆烦恼”,他们也知道吸毒只是让人逃匿的方法,而不是救赎的道路。可是他们不知该怎么选,“ 当苏格兰人最衰了,我们是最低贱的,地球上的人渣,文明世界最不幸,可怜...卑贱,可悲的垃圾。有些人恨英国,我不恨,他们只是烂罢了,而我们则被烂老二殖民,连像样的文化都找不到。被他妈的烂老二统治,是很衰的,就算有全世界最新鲜的空气也没用。”这一些愤怒的言语背后,是不是也有些哀社会不幸的成分?是不是也有一些无从选择的悲哀?在谴责的同时,我们是否可以承认,他们觉醒在社会的边缘? “如果维生素C不合法,我们就吸维生素C”很多人看到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就彻底支持影片的结尾了。他们觉得这是一群没有脑子的叛逆者,没做过一件像样的事,纯粹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反对而反对,年少的时候你也做过吧。老师不让你上课看小说,不让你跟女生传小纸条,也不让你打架……老师和家长一转身,以上的事情你通通做尽。你的目的是为了享受反对的乐趣,还是因为被禁止的东西所具有的那种遥不可及的乐趣,或者,是为了引起某种注意,还是你压根就不屑这一切。如果没有开头,没有情节,我会相信这是一句很傻的傻话,就像“如果人生下来是要活的,那我就去死”一样无聊。可是面对他们不原意妥协的生活,这无非是一种抗争的姿态。不过稍稍年少气盛了一点,非常类似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甚至命运都非常类似。“竹林七贤”的做法,在遥远的岁月里,也是让人匪夷所思的,他们最后,有些人入世,也有些人颓废到死。 他们当然上升不到“竹林七贤”的高度,他们甚至还需要一个比他们小很多的女孩子点醒“ 你不会愈来愈年轻,世界在变,音乐在变,连毒品也在变,你不能整天在这儿,梦想毒品和伊吉波普,关键是你得找到新东西”。是的,当你选择了一项错误的救赎方法时,还不如不选择。被一大群你鄙视的人唾弃,还不如变成你自己鄙视的人。这样你可以自己唾弃自己,你不是早就这样做了么? 主流社会的人群,行走在大街上的人、司机、父母,不是冷漠地执行着社会螺丝钉的任务,就是强硬地企图改变他们的特立独行,每有任何温情脉脉,是的,就算他们呼吸着世界上最好的空气也没有用。所有的恐慌还是要一己承担。 从这里,影片的目的似乎就渐渐明朗了,这个放浪形骸的青春背后,是对社会的失望和指责。工业的发展,带给人们太多的心灵残渣。而对于青春的涌动,相信导演竟还是有些许怀念的。比如那些恣意而为的话语,从颓废不堪的人口里说出来,却字字惊人。 “性成功者,会自动隔离失败者”这句话,放到任何行业任何人群都是适用的。 “有那么一会儿,感觉真棒,好像哥儿们又是一伙的,那种时刻,叫你打从心底感动”其实行这句话出现的时候,青春差不多就该散场了。因为你一定也在好友多年后重逢的时刻有这么一点感动,但是事实上,很快你就发现你们之间的差别。因为“有些人入世,也有些人颓废到死”。 我相信全世界每个角落的年轻人都可以从影片中找到似曾相似的自我。吸毒,只为一种极端的抗争手法,而不是唯一的救赎方法,也不是影片要宣扬的。但是一群放弃社会的年轻人中居然可以嗅到青春气息,已经弥漫半个世纪。 或者你曾经经历,或者你正在经历,或者您将要经历,都该去看看这部影片,并且最后当青春渐渐消逝,你都会: “我为什么那么做?有一百万个答案,但全是错的,原因是我根本就是个坏胚子,但那会改变,我要改变,这是最后一件坏事,我要洗心革面,向前走,选择人生,我已经在期望了。我会跟你一样,工作,家庭,大电视机,洗衣机,汽车,CD播放机,电动开罐器,健康,低胆固醇,牙医保险,贷款,购屋,休闲服,行李箱,三件式的西装,DIY,猜谜节目,垃圾食物,孩子,公园散步,朝九晚五,高尔夫球,洗车,运动衫,阖家过耶诞,养老金,免税,清水沟,只往前看,直到你死掉那天为止” 6/21/2007 4:36:21 PM

     5 ) 让我们用迷幻和电子来祭奠青春!

    <Trainspotting> 1997年 丹尼·保尔

    原声音乐: 五颗星
    高潮: 结尾,马克背着包走在清晨、伦敦、川流不息的大桥上。音乐响起,underworld的born slippy——如果你去下载了电影音乐,又恰恰是在清晨的人流中听到这首歌,你应该就能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感动和振奋——电声的魅力就在于此。
    _________________

        我一直觉得最好看的电影不能没有音乐,甚至应该有很多音乐——那种能够把电影的主题透露给你的音乐。那种简单到极致、悲情却热烈、迷幻又纯洁的音乐——比如《最后的日子》,比如《猜火车》。

        所以有时候我在博客上会痛恨一些很扯淡的论断。有些人根本不会认真地倾听镜头后面的声音,不会仔细观看演员在镜头前的表情——甚至连电影本身他们都没有耐心看完。可是往往这类人最喜欢夸夸其谈、最喜欢把某部片子先入为主地占为己有。

        比如最近看到,有个小姑娘口沫横飞地谈论〈猜火车〉,谈论电影里的“寓意”、“追求”等等,而且还摆出一副“见仁见智”的沉醉在小圈子里不屑于和人讨论的姿态。

        于是我跟她说:“如果真的是“见仁见智”的问题——那我们就不需要影评,不需要电影杂志,不需要人和人在街边口沫横飞地讨论。当然,也不需要电影——如果百多年前卢米埃尔两兄弟就像你这么想的话,那就不可能有现在这些花样翻飞的、花花绿绿的、让人神婚颠倒的东西。”

        坦白说——

        一、我没觉得《猜火车》里面写了多么深刻的追求。这不是一部励志片,更不是一部烂俗言情片。迷幻药、酗酒、抢劫、斗殴、性……这5个元素就是那四个混混所有的生活。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把这5个元素理解成任何东西,理解成“主义”、理解成“学派”,甚至还可以像某些混帐学者一样把它理解成老庄思想什么的——不是么?毒品是不是注射到一定程度就不能注射了、再注射就要萎靡至死倒地而亡了?这和咱们的“中庸”是不是一个道理?这是不是挺他吗的“玄学”的?

        二、什么追求啊梦想啊那些大而化之的东西都是扯淡。并不是所有片子都和肖申克一样能把你救赎的——猜火车完全是另外一种片子——你要是完整地听过它的电影原声就能明白:那种迷幻沉醉、欲说还休的声线,那种不知不觉间弥漫开来的、像老酒一样醇香的味道。你得承认,在声色艺术的世界里,很多东西在理智的状态下根本解释不清楚。比如Iggy pop重型朋克的狂放,lou reed悲歌似的麻醉和迷幻。那些沉迷和躁动状态下的东西干那些世俗的追求鸟事——于是才有了中指,才有了朋克,才有了fuck,才有人想把理智和假装正经的世界撕个粉碎,才有人会讽刺那些伪善的理解,讽刺那些动辄就拿“追求”和“理想”说事儿的装逼范儿。

        原声音乐大概就是那样吧,和电影的风格差不多:都不是那种特别让人振奋的东西——我觉得,当然也许仅仅是我觉得,如果你从那片子里读出了“追求”、“梦想”等等等等,那么也许你应该抛开一些东西把这片子再仔细看几遍。如果还是不来状态,还是想着能弄出点“追求”什么的,那来听。就回去把lou reed和blur的歌翻几首出来听个几十遍,应该就差不多了。如果做了那么些准备工作,还是感觉不爽、还是不能把那些标签一样的东西从脑子里祛除,那我觉得可能你这个人本身就有问题——回家去关门一个星期,问问自己是不是平时装逼装出习惯了——

        其实在看电影的时候,有些感受根本就描述不出来:绝大部分一溜烟就飘走、一小部分潜藏在心里需要挖掘、剩下的那些,最最微小但却最最容易表达的、最最庸常而且最最感官化和最最浅薄无知的,就是平时我们挂在嘴边的,比如“寓意”,比喻“追求”。事实上,真正的“追求”应该是不可以在嘴里叨呗叨呗地谈论的,应该是欲说还休的、深藏在性格和本能底下、需要痛苦地提炼浓缩以及苦心孤诣地经营的……

        ——估计这就是我一直不敢写影评的原因:我总是觉得战战兢兢,我害怕不能把心里最真实最深刻最浓烈的感受完整地表达出来。

        最近读了几部片子。感受最深的不是情节,不是女人,不是性,不是谎言,更不是所谓视觉震撼——而是“真实”,是那种潜藏在每一个镜头背后的深情和热烈的眼睛。为什么有时候人家三两个字就能让你哭出声来;可另外的一些时候,人们缠绕在你身边絮絮叨叨地聒噪不停,可你就是不为所动。根本的原委就在于那些镜头背后的人是不是坦白、深情、以及饱含泪水,等等等等。

        继续说[猜火车]——看完片子我还真就没感觉自己受到多大触动,甚至还不如[最后的日子]给我的触动大。它描摹的只是苏格兰某城市某些年轻人的某些庸常生活情景(注:在英美小年轻圈子里,瞌药什么的都是挺普遍的事儿)。它告诉我说有那么一堆人,绰号分别叫做“屎霸”、“变态男”、“卑鄙”、“马克”——他们干了那么一堆挺狂燥挺冲动挺让人难受的事儿。然后其中有一个人(马克)因为种种原因,产生了“背离”的冲动:他可能是对枯燥的吸粉生活厌倦透顶;也可能是受自己身体里某种本能的驱动,反正不管怎么样,“背离”和“出走”应该是主题。

        而上面所说的那些“种种原因”,在我狭隘的眼光看来,其实这是极少部分人人心里的一种类似“乡愁”和“本能”的东西,这也是性格的一部分:不论身处什么环境——肮脏恶劣,或者糜烂颓废,再或者淡如止水——可是那个若即若离欲说还休的声音总会像锈蚀的钢针一样戳进你的内心,说,你丫不能老这么肮脏下去、不能老这么颓废下去、更不能这么平平淡淡地老死一生……

        所以才会有马克的戒毒、出走、以及他义无返顾的再次出走。

        他那种性格的人天生就是为“出走”和“背离”准备的。他出走一千次都不会让人觉得离奇——片尾那段,马克像所有振奋青年一样大步走进英伦清爽的早晨,走在宽阔的车流不息的路上,音乐响起。是underworld的《生来伶俐》,充满感伤的清澈气质,一段孤单、躁动并且过瘾的旋律。在原声音乐碟里,仔细听甚至都能听到震响在耳边的心跳声……可是我没有太多振奋,我只是冷冷地盯着屏幕,听着他说他要“选择工作选择家庭,选择他吗的大电视,选择雷射唱盘,电动开罐器……“。我心说:这些都是他吗的屁话。我也是他那样的人,我明白那种本能的冲动是怎么一档子事儿,也明白那种心里堵成一团恨不得所有人都消失的感觉,我知道他不论在什么环境里长时间浸淫都会选择突然离开。我也知道他总有一天会选择再次逃离,逃离他的工作他的家人,逃离他花费不少银子购置的大电视、洗衣机、休闲服和搭配的行李箱、各种布料的西装以及房子、朋友、低利贷款——就像iggy pop这个老朋克所唱的一样:“我只是个过客,我——只是个过客”。

        突然想起一句话:“我们不能永远年轻,不能永远热泪盈眶,可我们却始终对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怀有乡愁”。

        这也许才是电影里这种情绪和状态最好的概括。这和追求、梦想无关,这只是本能而已。本能的冲动、本能的渴望、以及本能的对旧有秩序的“出走”和“背离”——信不信由你,某些人是天生就具有这种本能的。


    链接:POGO。。。

    http://lit7.blogcn.com

     6 ) 为《Trainspotting》痛哭流涕的那一群病孩们

    那还是看录像带的年代,《Trainspotting》(猜火车) 让我疯狂痴迷,那段经典的开场白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Choose life. Choose a job. Choose a career. Choose a family. Choose a big fucking television, choose washing machines, cars, compact disk players and electrical tin openers...choose DIY and wondering who the fuck you are on a Sunday morning. Choose sitting on the couch, watching mind-numbing, spirit-crushing game shows, stuffing junk food into your mouth.

    Choose rotting away at the end of it all, pishing your last in a miserable home, nothing more than an embarassment to the selfish, fucked-up brats you spawned to replace yourself. Choose your future. Choose life. But why would I want to do a thing like that?”

    1997年,这段话如此震撼我,残酷的青春?自我毁灭?另类生活?迷失理想的一代?那年的我,每夜穿梭于夜店出卖声音,疲惫、绝望、孤独、毫无方向。《Trainspotting》横空出现,让我失声痛哭却又温暖不寂寞——你明白那种感受吗?那是在芸芸众生中终于你发现你不是唯一的怪胎,不再孤独,就如随后我发现了Sickbaby网站一般感动,那就是HOME,跟随那些暗地病孩们一起,我们投入黑暗的怀抱,用病态的腐烂和惨淡的绿光彼此温暖,把那些细小的青春哀伤碎片放到祭坛上点燃,在无限放大的虚幻烟雾中喃喃自语,自怜自伤。

    10年快过去了,我也开始穿西装打领带,坐在自己或别人的Office里一本正经的做提案演示,拿个红外笔在投影仪上指指点点,在内心快速计算中勾心斗角,然后或垂头丧气或满心窃喜的在那份该死的合同上签下我的名字。

    没什么,真的没什么,这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我只不过最终还是和大多数一样,投奔当年我们唾弃的那些生活,而青春,就这么死掉。

    而在今夜,Lou Reed的《perfect day》在我的AKG耳机中沉重的LOOP着,我突然想起《Trainspotting》中这首歌出现的场景,吸毒过量的Mark躺着,幻觉中沉入地毯中,从仿如动物栖身的洞穴中麻木的张望世界,死亡离他如此的接近,毒贩将他拖到街头,弃于的士;的士司机将拖到医院门口,继续弃于冰冷的水泥地上,护士们紧张的拖着他穿越医院走廊,放在长椅上抢救.....而他只能无助的躲在他的洞穴中绝望的看着这一切,动弹不得...

    为《Trainspotting》痛哭流涕的那一群病孩们,10年快过去了,而我们那个幻觉中栖身的洞穴,依旧还在么?依旧无法庇护什么么?


    Just a perfect day,
    Problems all left alone,
    Weekenders on our own.
    It's such fun.
    Just a perfect day,
    You made me forget myself.
    I thought I was someone else
    Someone good.

    Someone good?perfect day?真是绝顶的讽刺。
     

     短评

    从马桶走出来一个牛逼的伊万麦克格雷格,这也就是丹尼博伊尔的最高成就了,他对人生啦对艺术啦对人性啦追求也就到这了,有这一个五星片也足够了

    5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其实是我想都不敢想的青春。

    8分钟前
    • 你看起来很美味
    • 推荐

    马桶原来里面是海洋呀。。

    9分钟前
    • 可可肚子
    • 推荐

    被神传的一部青春电影,不过并不出彩.

    13分钟前
    • 宋阿慕
    • 还行

    那恶心的厕所。

    14分钟前
    • 小耳朵图吗
    • 推荐

    十年前看的已经快忘光了,只记得伊万撞车后露出的那个满足的笑容...#Choose Life#( 补标)

    1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平淡和琐碎是生活的本质。我们即使不甘不愿也不得不承认我们需要它向往它。★★★★★

    20分钟前
    • Q。
    • 力荐

    墮落也需要天分。

    23分钟前
    • 乡村名媛狗小剩
    • 力荐

    为了毒品进入马桶的镜头印象深刻,肮脏不堪的粪池在他心中瞬间化为温暖的海洋。

    24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世界在边,音乐在变,连毒品也在边,你不会越来越年轻

    27分钟前
    • youngman
    • 力荐

    每个真理让人安宁,不是吗?如同坟墓。每个人都奔向它。 一直认为《猜火车》的片头是最棒的。

    31分钟前
    • Ridden
    • 力荐

    我好单纯,17岁那年买了这张碟,当时看了分级决定等我满了18岁再看,于是真得等了两年后我19岁了才拿出来看。。。。然后觉得,这个决定蛮正确的【姚明脸】

    35分钟前
    • 灵感贪吃蛇
    • 推荐

    开头:Choose your future, choose life, I chose not to choose life.结尾:Getting by, looking ahead to the day you die.

    38分钟前
    • 私享史
    • 还行

    我有时候想不明白,吸毒的人,到底是因为太不快乐,而是太快乐。

    39分钟前
    • 小岩井
    • 力荐

    啊,马桶世界无比神奇

    44分钟前
    • 老鸡|扶立
    • 力荐

    说实话,我真不好意思把这电影加进来,因为好多缺货都拿它当作粉饰太平的伪装!~

    48分钟前
    • Andor-Genesis
    • 力荐

    令人惊艳的马桶

    49分钟前
    • 毛驴哥🔒🔒🔒🔒
    • 推荐

    苏格兰2:1英格兰,苏格兰人高潮了。这片的政治讽刺和苏格兰人的弃儿感根本没人提

    50分钟前
    • AT
    • 推荐

    口音太强大 求循环十遍洗脑 从此用上了最潮款的苏格兰乡下口音

    54分钟前
    • 金色面包机
    • 推荐

    糜烂过后有目标的生活才是正确的。2014年8月13日重温,为了《万物生长》做准备,关于青春的故事,和我的不一样,但是最后都殊途同归,我要好好黄芪,好好万物生长。

    58分钟前
    • 杨迪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