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DV计划

    DV计划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大陆2022

    主演:姜思达 

    导演:姜思达 

    猜你喜欢

     剧照

    DV计划 剧照 NO.1DV计划 剧照 NO.2DV计划 剧照 NO.3DV计划 剧照 NO.4DV计划 剧照 NO.5DV计划 剧照 NO.6

    剧情介绍

    《DV计划》由姜思达发起,以周为更新频率,只持一台DV为摄录设备。我们寻找这个时代里的关键人物与关键现象,尽可能展开更具深度的对话,追求事件的另一种面相,抵达真实的生活。

     长篇影评

     1 ) EP 04 对话

    1.城市与乡土文化的互相鄙夷 城市与乡野对话的单向性 双向性问题的不成立

    奶球儿呈现的平视以至仰视态度,的确是对于主流文化圈层外的"非主流"文化坦诚善良的接受态度,思达的提问在于即使是仰视的姿态仍然存在凝视,而反向的凝视诚然存在,尽管以戏谑甚至不屑的姿态。高傲地互相审判是轻易的,在任何一文化圈层中异文化的存在都令人不适,异类居于群体中其特质都遭受不屑,文化不屑无文化的轻薄,无文化不屑文化的矫饰。来自天然高一方的放低身段也是轻易的,然而对话并非全然畅通,而问题在于这样的问题对于对面的价值观兴许并不成立。对话能真正平等地发生在广义的两者之间吗?

    2.网络时代的思想同化与分裂

    网络汇集人的视线,有人的地方就有抽象或具象的物质与金钱的流通。网络创造潮流,再构建主流。人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于是网络为人类创造"潮流而主流"的衣食住行的生存需要,它没有直白地抹杀讨论和迥异,但汇集了群体更庞大的从前异质但无自知的人群,将其导向同质的目标,既是消费主义的永恒胜利,也是思想统治的和平要义。它否认了即使抱持近似观念的人群仍然可以有细枝末节观念中相异的分野,对异质的讨论才可能抵达更深的远方,但撷取想法比思考易得,对同质的反复确认使人充满安全感与被拥抱的感受,却也是微笑宰杀差异的温床。网络的沟通难以同真实世界交流一样达成和解,在我们选取阵营以后,辩论式的兵戈相接,用反问驳斥而非用陈述阐释,态度是不屑或凶猛的,号角是进攻或批斗的,对方的信号并不被接收,对手一处是错即可证明我方的正义,彻底无视逻辑中对立的伪并不可证实正方的真,即使导向错误的源泉里存留着更为近似的真相,但战争往往停留在一方的胜利凯歌里,真理破产于对世界复杂性的否认与无视。网络世界的困境在于为保存自我主体性拒绝发掘真,转而紧咬敌对方的弱点以自证高明。于是每一方在他者世界里都是封闭不被理解的,戏谑更不易使人发掘他者的可能成立,及自我的可能错置。戏谑与嘲讽似乎更逼近当下的网络场域,令对手显得可笑荒唐,快乐地置人于死地。

    3.理想世界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奶球儿希望解决平等的问题,我也是。平等 公平 公正。我的理想世界里,人人生而平等,不意味着每个人与每个人摒弃差异,获得一致的起点,而是在精神世界里,它成为人人共享的信条。而在那个公正的现实世界里,每一种存在都得以存在,生理与先天的差异固然存在,而在那个美好社会,每个从前被视作命运不好的人,每个生来低劣的人,都能找到一席之地,都能用自己的普通平凡甚至糟糕的特质,度过公平的一生。面前的那堵墙被拆除的同时,我们也能自在地观看自己喜爱的风景。

     2 ) EP 06 做梦的不伟大人类

    思达是不能没有梦的,尽管他说喜欢金靖现在的心态。他并非拉不下脸面承认自己对于普通人生的短浅目标,而是他的确不想过这样的人生,思达想要的人生一定是有梦的。改变世界听起来很扯淡,但希望自己的人生给世界带来好的改变是必然。他提到许多次怀疑这个梦的载体是否是电影,我觉得可以是,但也许只是电影被赋予了更高尚更艺术的意义,天然地令人憧憬。而虽然我也不知道思达做采访的初衷和他赋予采访的意义,至少在DV计划里,在那一个钟头慢慢走向人性深处的过程里,的确留下过许多珍贵并属于人的 对世界是好的东西。它也许不像电影充满确切的表述,许多问题也抛向空中成为单向未解的谜题。但也许人生不是答案而是疑问,每个弹幕里感叹世另我的人,每个说着我不能更懂的人,也的的确确在这些并不相似的人生问答里,被宽慰被开解,没有电影那么酷,但也算一个梦吧。

    关于成为傲慢的偶像。洒脱自信的人类是迷人的,更不用说那些尖锐嚣张的天才,他们那么轻盈又有力。作为反复自我怀疑,时常迁就牺牲的人类,不免想到像自己这样虚弱的灵魂,大概永远也没办法产生迷人的光辉。那些帅气的 脖子高昂的大人,让我羡慕再自我鄙夷。但思达的存在让我觉得,OK,世界上也还有人在这样犹豫不决地活着,也使用那些圆润中庸的品格,让这个标新立异的世界,多了一点朴素的诚恳。那他也许就是我们这样的人类,为自己的存在性错误,找到的借口和榜样。

     3 ) 姜思达✖️黄觉

    #访谈

    看了姜思达的一档栏目中的一期访谈。

    姜思达✖️黄觉

    刚开始是因为<开端>认识的黄觉,演技确实不错,之后因为在微博上看到他非常酷和与众不同。

    这期节目里,姜思达还是那个姜思达,没有变,尽管节目的名字在变,但是还是很舒服,很深入。这期节目里可能是因为和黄觉关系确实不错,姜思达多了很多戏谑与俏皮,甚至有些无厘头。但是黄觉都是很自然的接受了的。

    你可以看得到一个自称艺术家的背后又是何其的荒诞与滑稽。几乎所有鞋圈的人都以为他是懂鞋的,但其实不是,他也许就是跟风罢了,然而所有品牌方都会给他寄鞋。

    其实黄觉就是一个普通人,与其说他是与众不同的,只是他骨子里的那种倔强,直男,叛逆。正如这期节目的标题一样,他被姜思达评价为玩商很高的一个人,尽管他什么运动也不会,他有自己的娱乐方式。他是一个很真实的人,当然,如果没有姜思达的DV在那,他会更加真实,之后池子的串门加入,让整体的气氛变得更加轻松。

    所以什么样的人才是真实的人,只要是镜头面前,人就会演起来。而每个人的眼睛都是镜头,那么这个世界上就根本不存在真实的人。为什么要在意别人的眼光,那又为什么要去追求成为一个真实的人呢?在这两个问题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度罢了。池子也许让大家看到了他的真实,但是有很多话他还是不能说出口,尽管这不关乎法律。黄觉更是觉得他在崩溃的边缘。

    何必去在意一个人的真实与否呢,只不过是演技的拙劣之别罢了!

     4 ) 【随手截屏】姜思达的DV计划,好看!

    Preclude:

    拿着DV晃悠悠地拍全程、最少的剪辑、最多的原汁原味,长视频的魅力就是这样的,带人缓缓进入、静静聆听,最后影响力也更持久。

    公众号原文🔗

    DV计划的其中的两集我觉得异常好看。

    分别是 EP02 对话张之琪(随机波动主播);EP06 对话金靖(喜剧女王):

    我用一些截屏再提炼了一些点,分享要点如下:

    ◍ 摆脱了男性凝视,然后呢?

    ◍ 女生没有安全感,怎么办?

    ◍ 我很迷茫,可以吗?

    ◍ 怎样才能不焦虑、不恐慌?

    01

    是谁决定了什么是好看?

    “媚男” 两个字,放在现在的场域里通常代表着一种指责。甚至主要是来自同性的指责。之琪说,“媚男” 其实并不是一个完全现代化的概念,它代表了一种现象是陈旧的与新的价值观的共存状态。

    (好奇之琪的书架上书)

    陈旧,在于这依旧是针对女性的道德审判和枷锁;

    而新意,则是现在大家对于 “男性凝视” 已有所警惕,但问题是,我们给不出一条可实现的其他路径。—— 这一矛盾我觉得不止发生在这么一件事情上,而是弥散在所有当今的社会事件上的。

    之琪说的矛盾,其实发生在很多事情上

    这是一个吊诡,我们发现没有办法去脱离男性凝视聊审美。它很多时候是一种体制性的、弥散开来的规训。但问题是,类似审美这种多元、混杂且累积下来的东西,我们为何要去谈论让它如何脱离另一种更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呢?

    正如大家喜欢说 “美,是不设限的。” 这其实是一个病句。因为没有东西是不设限的,除非它不存在。

    就好像,现在不少人都会讨论婚姻制度的存在,并不能够对女性进行保障、也没有办法提供真正的安全感,但我们有其他更好地、可供选择的方式吗?

    是没有的。

    所以我理解一下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女性主义,是不是就在探寻这样一条新的路径 —— 类似于自己定义什么是好看的、自己选择自认有安全感和保障的生活方式?

    02

    谁才能给我们安全感?

    (我搜了下b站,这一期是没有的…)

    谈及安全感,之琪也提到了现在女性普遍都觉得自己在生活中缺乏一份保护机制。

    当面对一些别人精心设下的陷阱(例如约会时偷偷下药)、被他人利用权力打压控制(权力不平等的亲密关系剥削,参照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很多时候女性感觉自己是很无力的。女性所付出的代价会比男性多得多,后者则更容易全身而退。

    但女性,也不是天生都是 “女性主义者” 的,甚至在代际文化的浸淫之下,女性在成为女性主义之前,可能先要战胜的自己的 “厌女” 倾向。

    所以女性自身的进步,也是一个逐渐进化的过程,在如今的制度之下、普遍的歧视存在的前提下,改变并不容易,但很值得。

    然再从改变衍生出去,什么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标准呢?

    当我们没那么渴望通过被别人爱来证明自己,不再把被爱当作自我价值的标准,不为取悦任何人而存在,是否就证明了独立和内心强大?

    之琪说,“不取悦任何人只为自己开心,其实是不存在的。”

    我也这么认为。单一的划定什么就是不对的、什么一定是对的,才是狭隘 —— 正如平庸也是多元化的一种,不去定义,大概才是真正的多元吧。

    说到多元,有趣的是,姜思达与之琪对话的这一期《媚男指控或是厌女文化的新衣》在 b 站上已经消失了。

    03

    真诚地接受自己的迷茫

    金靖这一期,比想象中还要好看。

    好看在于真诚。她和姜思达的聊天,虽不像之前的之琪那么 “文本化” 或深刻,但显得特别轻松,每一句话仿佛都发自内心。

    金靖的敏感和自省,放在她自己突然的 “爆红” 面前,显得特别有故事性。

    就连抹眼泪都很可爱的金靖

    她分享了一个小故事,是在参加完《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之后,她开始为自己曾经的 “傲慢” 跟身边人道歉。其中有一个小助理,接到她道歉电话的时候,大哭道 “我一直记得你当初给我打分,给我打 65 分…”

    金靖说:“我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我给别人打分?!”

    “姐跟你说一件事,以后不论你遇见任何人,不管 TA 是谁,一旦 TA 给你打分,你就一个巴掌拍在 TA 的脸上,说‘你给自己打几分!?’”

    在聊到一些人生的大课题时,金靖和思达所展现的茫然,几乎和每个普通人都一样。

    金靖说:“我只想做一个平凡人。”

    思达说:“我只想做一个好人。”

    然而他们一个一点都不平凡,一个在旁人眼里有点格格不入。

    金靖的迷茫特别真实(也特别日剧)

    金靖说:一开始我想做一个独立、高知女性。后来我又听别人说做平凡人也不错。于是我学习要做一个平凡的人、努力生活。接下来又接收到一套理论说,你是幸运的,你要做一个谦卑的人。于是我决定承认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后来又听到说努力才是值得推崇的。前两天听到罗翔说,“如果一个人觉得自 a 己成功,都是努力换来的,你就是一种傲慢”。于是我就一直变一直变,但有什么目标我并不知道。

    人,是不是可以没有梦想?

    就假如我们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可不可以?

    假如我们认真、努力,但理由不是大家所谓的标准答案的 “梦想”,是不是也可行?

    我觉得,这一期的内容看完,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吧。

    04

    不焦虑的人,在忙什么呢?

    姜思达在和之琪聊的那期节目的最后说:“不焦虑的人,是很少会去忙着给别人上课的。因为 TA 都在忙着过自己的日子。”

    这个话题是他们聊到现在的舆论世界里,普遍都呈现一种对别人的 “私德” 要求过于泛化的状态,大家都特别容易去要求、审判别人,其实是一种通过踩踏别人与自己不同的选择来捍卫自己走的这条道路的正确性,其背后映射出的是巨大的恐惧感。

    我觉得这段话说得特别好。确实,现在整个社会都透露出一种巨大的焦虑和恐惧感。

    而像金靖这样如此善于反省的个体,则活在一种惴惴不安之中。正如思达所形容的,“我觉得你身上仿佛压着一块巨大的石头。”

    但好在金靖又是生性乐观的,她说 “我用最小的损失,获得了最大的教训。”

    这大概是我喜欢这期内容的最大原因,一个懂得自省且乐观的,确实是一个幸运儿。

    姜思达说,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想一想王家卫这句话:“我们这种人保持心情好的方法就是出现问题第一个怪世界”。

    是的,想要成为一个不焦虑的人的第一步就是,去忙着过自己的日子;然后出现问题的时候,先乐观地自省一下,再去怪一下世界!

    最后

    观看 DV 计划时,我总觉得姜思达会是一个很好的心理咨询师。

    我曾经看过他一个采访别人的视频,当采访对象滔滔不绝地搬出一大堆相对比较迂腐的、关于女性的观点时,思达脸上露出的明显是不同意但悠悠的表情:“你这样一说,让我觉得做女孩子好辛苦哦!” 这句话,是真的绵中带刚。

    这几期的节目,当思达想表达一个不同的观点的时候,他会说:“我在这里稍微抬一个小杠。”

    当采访对象情绪浓度到一定地方的时候,他会用隐喻:“我感觉你身上压着一块石头。”

    共情能力,绝佳。同时,也保持了适当的距离感。

    最后,思达在采访时问的几个问题,也很值得我们自己思考:

    ◍ 近五年你有什么遗憾吗

    ◍ 如果让你回到过去经历过的最开心的一天,你会选择哪一天?

    ◍ 那如果回到过去能改变一件事情,你会选择哪一天?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蜜桃花栗鼠)

     5 ) 从《DV计划之再看晚晚》里,我看到与我思考的

    1.“DV计划”不是为了去验证或者去反驳既有,而是去认知,单纯展现认知过程。姜思达只是为观众看世界多增加一个名为“姜思达”的角度,却并不干涉观众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与判断。观众观看“DV计划”后自行作出的论断结果,并不在“DV计划”考虑范围内。

    2.访谈不能倍速播放,语速也是访谈的一个重要信息点。

    3.姜思达在采访中思维立场的转变很迅速且合时机,提问犀利却不具备攻击性。比如“那你觉得你们的美术馆专业吗?”,再比如“出了这样一个让人悲伤的安全事件以后,会有这样的代价,你觉得这个代价是应得的吗?”他就是在问晚晚对这件事的一个看法,并没有带着“否定与指责”的先决感情色彩。

    4.如果说这是一场成功的采访的话,那在成功因素里,姜思达的个人因素应该起很大作用。因为他同样是极具网络争议的角色,也曾经被网暴过,所以晚晚跟他交谈,会有一点儿像跟朋友在聊天。随意的地点,随意的DV,随意的姜思达,随意的抽烟动作,应该也会让晚晚减少戒备心,更容易袒露心声吧。同样的问题如果由易立竞来问,晚晚怕是早已竖起尖刺防御盔甲了。如果是易立竞,晚晚估计都不会接受访谈请求哈哈

    5.采访过程中,由于立场不同,同一个词语在采访者与被采访可能会有着不同的解读,引起理解的偏差。比如姜思达问晚晚“你是怎样成为豆瓣女神的?”,他的本意是想问晚晚在豆瓣上火起来的历程,是一个完全中立的问题,但在晚晚听来,“豆瓣女神”这个词带着嘲讽与贬义的感情色彩,于是晚晚针对“女神”这个词进行了解释性回答。姜思达意识到这一点,迅速纠正了自己的提问:“你是什么时候从豆瓣上火起来的”

    6.如果被采访对象的情感裹挟,采访者就会失去立场客观性,本该问出的中立问题也就会想不到,访谈整体走向就会变得偏颇。姜思达绝大多数时间能保持情感及立场的中立,并且能迅速地感知到采访对象的情感变化,比如晚晚在讲到因为网暴自己大几百万的合作被破坏的时候,从她的用词里能感觉出她的情绪突然强烈,变得愤懑,姜思达此时说了一句话,“那我们理性点儿说这件事哈”,及时地将晚晚的情绪拉了回来。

    7.对采访对象的回答持完全尊重态度,引导采访对象剖析自我。晚上刷到一条来自@严艺丹讲述主体性的微博,她讲说“放下预判与评判,尽可能让别人去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就是所谓的尊重别人的主体性,会让对方觉得被尊重,会让对方感觉自己的情绪与选择有地儿安放。”这理论在采访中尤为重要。

    8.姜思达问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介绍一下你自己吧”,一个是“如果要做一个晚晚的展,展现你这个人,你觉得应该怎么组织,应该展些什么”我觉得这两个问题本质就是在问晚晚对自我构成的认知吧。基于策展的公开属性,人们在介绍自己的时候会偏向于将自我认可,自我接纳的东西讲出来,对于消极部分就隐藏起来,所以那些不想展出的很大程度上就是不能和解与释怀的部分吧。

    9.姜思达问“你觉得你跟林瀚谁的情商高?”晚晚怎么回答得来着?她觉得林瀚在网络上情商特别低,现实中情商很高。晚晚这是偷换了问题。我原以为这问题就聊过去了,过了一会儿姜思达居然又拉回来了,说明这个问题姜思达是提前准备的,而不是采访时即兴发问。这问题就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了哈哈哈哈

    10.人的集体意识是有能量的,“杀完人他们就隐身了”

    11.“晚晚配不配得上劳斯莱斯”这个问题上,我觉得,配不配不是做事情的一个前提考虑,而是基于结果的结论,能做成就是配,做不成,那就是不配喽。

    12.字幕“的地得”的错用,让我好难受

    13.做人生的“策展人”

    我为什么难以改变?因为我觉得所有的特性,好的不好的,都是自我构成的一部分。“这就是我的本性,我改不掉啊。”“改掉就不是我了呀”常常成为拒绝改变的理由。但如果把自己当成自我人生的规划师,就会比较容易跳出个人整体性,客观地去观察自我,比较容易接受改变的动机。

     6 ) ♾️:和陶身体的对话

    作为一个18岁的未来艺术行业从业者,这个访谈给我心里一直被搁置的很多问题作了直接地面对。

    不论是近处身边的朋友还是大面积来自人山人海的一种呼声,不愿把自己归还给自由的人们觉得艺术是怪异的风景,这种自由和创造让他们感到受到了挑衅和冒犯,于是他们聚在一起用怪声怪调的过激语言挑衅着俯身于艺术的人们,用不屑的外衣实则包裹了恐惧的本质。这一直是我心上的一层阴影,不是因为我受到了冒犯,而是人们面对真诚的表达以及超越真实的创造时表达出的态度让我对于世界现在的形态感到不安。人们不在是在车水马龙的世界里向往美、自由、艺术和爱,而是真正的归属在了这个无意义又混乱的社会里,齐力地排挤一些可以带着我们通往本真、无限的东西。有人说艺术就是不切现实者愚弄世界的游戏,其实恰恰相反。艺术的创造是在认清世界的本质之后一种勇敢的对抗,对抗的是真实表层下的虚伪,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意义之外的意义才是真正的意义。以上是我的观点,以及被我搁置的问题。

    在思达和陶冶的对话里,我听到了陶冶对于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思达问他看到网友们将陶身体所组织创作的“无限行走”作品的评论,一致趋向于“不理解,这就是艺术吗?太可怕了,有钱人的玩意儿”这样的论调上,有没有生气,陶冶说他最初有心寒可是也很快的转变了想法。“这给我们制造了更大的对话空间。”哇这个维度是我以前很难拓展到的,我一直执拗地认为,既然你们想要对立,那我们就是无法沟通的,我愿意各持一方,甚至很难说服自己用这种声音共存。可是陶冶的说法完全拓展了我的思路,他想象到的在这样的“各执一方”中间,我们双方可以得到多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可以在这一正一反中间得到互相的碰撞和身体体验。像陶冶说的,“只要他们来试过了就懂了,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啊。”在很多方面我们都可以这么想,在面对思想的不同时,可以思考一下这种距离带来的能量碰撞。

    陶身体一直专注于身体的可能性和能量,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因为“傻”,他没有去碰身体以外我们不确定的东西。可是我觉得这个“傻”当然是加引号的。我们面对五光十色的世界,过去现在和未来,艺术又是这么宏大的叙事,我现在就有很明显的这样的感觉,我在这个世界里游泳,我的心拼命的告诉我我想要,可是我只是在游,我太贪心了,我还上不了岸。可是陶身体没有,他们似乎只在岸边打坐了,然后修行,在岸边把已知的事做成了未知的事,然后再去探索更多可能。而更远处的东西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全都明白了。

    希望我们都有勇气去用有限的母体去抵达无限。谢谢思达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内容,希望这样的好内容也可以被好的金主赏识,我们思达不要再破产了呀(ノД`)

     7 ) 一点启发

    今天运动的时候又放了一遍姜思达和金靖对话的DV计划,很想整理一点什么,却好像说不出什么来。只是有零零散散的一点感受,在他们对话的过程中,我心底也发出“对对对,我也是这样,我也这样认为”的呐喊。这些呐喊我总结为:别扭、拧巴、虚伪和傲慢。别扭和拧巴是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的状态概括,虚伪和傲慢是在这个对话发生的时候我才反应过来,原来我隐藏如此深入的虚伪连我自己都骗过了,我都忘了。直到看这个视频的这一天,我才恍然大悟我的拧巴和别扭源自于我的傲慢,正是因为我的傲慢,我对自己专业不满意却又瞻前顾后畏畏缩缩原地踏步,努力说服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又没办法从内心接受,想要恢复信任打破前的亲密关系却又无法原谅打破信任的人和事,在这样的拧巴中,我越来越不像自己。所以看到这个视频,好像点了我一下,我需要一点点走进自己虚伪和傲慢的壳子里,去消解无意义的想法,做一些实际的行动,才能打破桎梏,卸掉包袱,走出困境。

     短评

    姜思达是天才//补完《仅三天可见》后来补一句 姜思达的采访能力在这一两年里简直是质的飞跃 虽然在三天可见里已经够直击和深远 但不论是受制作方局限还是自己的局限 发问总还是像打直球 把“真实的对方”当成利益在挖掘 但在《DV计划》里 访谈不再是访谈 而是一个看似平常的谈天对话 看似毫无压力 却让一个人放下所有戒备并且把所有的自己掏出来放在姜思达手上 好像是真诚 我在姜思达身上看到的真诚总比别的媒体人多些 才会如此吧

    8分钟前
    • 三价拿铁
    • 力荐

    DV计划: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ss41551 —— 1.黄觉说他年轻时“哈英”喜欢Radiohead、Oasis、Blur… 2.郭采洁:……为什么你们都不会自己去找东西吃?为什么你要吃的东西都是别人给你端上来的或者是二手的?就比如说像一部电影的快剪,那叫什么(一分钟看完)对,一分钟看完,一分钟看完有意思吗?…… 3.挺久没听 Click#15 的歌了,看了姜思达与Ricky的访谈才知道杨策已退出 Click#15 了;……

    10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美神出品必属精品。

    15分钟前
    • 柔软岛
    • 力荐

    好好。记得以前那种棚内录的访谈节目,尤其嘉宾是发生了一个大新闻事件以后接受采访的明星。带着期待去看了以后,根本就在问一些不痛不痒的、泛泛的问题,对于大家好奇的问题避而不谈,真的很无趣。我觉得这是传统媒体衰落而自媒体崛起的一个原因,大家希望真诚期待真诚,更希望公众人物直面自我,采访者去挖掘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大家都变得真实且追求一些什么了。

    17分钟前
    • momo
    • 力荐

    难得能看见活人做节目。真的,活人。不是机器,不是宣传委员,不是疯子。

    18分钟前
    • ftpftf
    • 力荐

    “只要你在做,你就在抵抗消失”。谢谢你,姜思达。

    20分钟前
    • 绿毛水怪
    • 力荐

    王大卫

    23分钟前
    • JERRRRY
    • 力荐

    难得的真诚一面

    24分钟前
    • 海角七号
    • 推荐

    我真的很喜欢姜思达 晚学诚不欺我 我得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脑袋空空还爱硬装哈哈哈哈哈

    28分钟前
    • 力荐

    他太幸运了,有足够商业的人顶着商业的部分,给他设法保全自己核心的机会,当然他也不让人失望。就是,就是太幸运了。再来就是勇敢,如何能啥都说但又不羞耻不悔恨,被大家柔软地接受,近乎宠的爱着。做不剪辑的东西如果没有对暴露有偏爱,那就是太自信了。确实很厉害,天赋。

    31分钟前
    • 方青
    • 推荐

    思达在播客里也表达过,要发声,如果你明知自己的话是对的、是进步的,那就应该发声。如果我们把公共话语的平台让渡给那些人和那些声音,那我们就永远无法听到正常人和同路人在哪里。那么,《DV计划》就在做这件事。

    35分钟前
    • 我情绪零碎KAI
    • 推荐

    真诚交流,温柔叩问

    39分钟前
    • 自适应的螃蟹
    • 推荐

    晚晚这一集想不笑都很难

    43分钟前
    • 欠扁女孩
    • 还行

    是我喜欢的 “松弛的氛围 偶尔的嬉笑 在交流中某些思维的碰撞 ” 两个亲近的人都不能全部了解对方,更别谈大千世界网络众生如何通过只言片语解析别人的生活。我们需要慢下来,各种意义的慢下来。

    46分钟前
    • momo
    • 力荐

    短视频当道多年,思达却做越来越长的视频了,采访的嘉宾都是有“争议”的,但同时也是真实的,还是那句,要学会沉下心思考再发言

    51分钟前
    • 无名氏
    • 推荐

    思考很累,直击心灵很累,对对此还有好奇心的人瑞思拜(中性)。人性不值得端详,所以不想再深入了解任何一个人,也不再想被任何人深入了解。

    54分钟前
    • mean
    • 推荐

    也许在日益繁杂的节目限制下,独立制作是另一种出路。我们得以平静的思考,得以喘息。但观看每一集里的人,我都提醒自己不能仅用对话来构建这个未曾接触过的个体。人是百态的,这是我从这个节目里所看到的。

    55分钟前
    • 荡麦
    • 推荐

    为数不多一个多小时没有花里胡哨的剪辑,纯粹随意聊天也看得津津有味的视频。特别喜欢媚男指控那一期,和男朋友一起看,时不时就暂停然后激烈讨论,就像我们也参与进了视频一样,变成了四个人的聊天。

    59分钟前
    • 迟夏
    • 力荐

    姜思达这采访水平又升级了。Ricky太敢说了哈哈哈哈笑死,很真诚很透明

    1小时前
    • 无人应答
    • 力荐

    我太喜欢Ricky这期了

    1小时前
    • 热心市民张曼玉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