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国家宝藏第一季

    国家宝藏第一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大陆2017

    主演:张国立,李晨,王凯,梁家辉,刘涛,易烊千玺,段奕宏,秦海璐,撒贝宁,马苏,单霁翔,李仲谋,龚良,段晓明,马萧林,强跃,万全文,蔡琴,马宝杰,任万平,方勤,王刚,何炅,陈晓,刘奕君,郭涛,雷佳音,关晓彤,蔡国庆,蔡轩正,任重,宁静,杨志刚,那英,孙淳,周冬雨,袁弘 

    导演:于蕾 

    猜你喜欢

     剧照

    国家宝藏第一季 剧照 NO.1国家宝藏第一季 剧照 NO.2国家宝藏第一季 剧照 NO.3国家宝藏第一季 剧照 NO.4国家宝藏第一季 剧照 NO.5国家宝藏第一季 剧照 NO.6国家宝藏第一季 剧照 NO.16国家宝藏第一季 剧照 NO.17国家宝藏第一季 剧照 NO.18国家宝藏第一季 剧照 NO.19国家宝藏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的热播,今年,逐步被定格为央视文化节目元年。8月22日,九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纷纷“周二见”的秘密被揭晓,央视文化节目大家庭又将新增一位重量级成员: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场关于9家博物馆、27件镇馆之宝的恢弘“特展”:金牌制作团队2年酝酿筹划、强大顾问团保驾护航、九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强势结盟、实景取材、27件顶级国宝重器、27位与之魂魄相依的“国宝守护人……《国家宝藏》将用创新演绎的传奇故事,串联每一个守护者的讲述,点燃延续中华文明的灿烂星火。用时尚鲜活的综艺形态,搅动每一个普通人的参与,全力解密和激活古老深沉的历史文化资源。

     长篇影评

     1 ) 救命!看得我尴尬

    国家宝藏这个节目播了4期了,我真是看的尴尬癌都犯了,这么搞事情你们不觉得羞耻么?

    节目11个博物馆,每期开始张国立千篇一律唱词,然后介绍三个馆藏,第一通过演员展现古代,第二通过嘉宾展现现代,最后馆长做个总结,节目就结束了。

    你们要脸吗?张国立的煽情越发低级,演员的展现比着粗俗,请来的嘉宾的闪光点也得不到发掘。这就是一套俗套低级人格绑架的体制内节目。除去第一期梁家辉撑场子,此后的每一期都令人失望,像屎一样。媒体这个东西也不是国家指你做喉舌你就能做的,群众的审美还没差到此。

    我最近去了几处博物馆,本来也是满怀期待,但是我走进去,越发感到沉重,因为只看到枷锁!不是我软弱,这份入乡随俗我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为什么灵动的文化就变成了枷锁。

    节目里做着自己最强大的梦,不看看四下满目疮痍,连唐朝强大也要拿出来说到烂,晒你一千多年前的祖宗,你要脸吗?不羞耻吗?我还以为见到了一生翻不了身的空想屌丝。口口声声中国的东西最好,什么都最好,怎么就不敢睁开眼睛看看世界?这么害怕?先不说中国好东西其实不多,那些好东西的本质也早就没了呀,现在都是尸体,文化不行的节目组根本没把文物活起来,还被张国立的臭嘴搞成让人呕吐的尸体。

    一味吹捧是一件很骄傲的事吗?为什么这个节目里好的言行得不到重视发掘?受众是谁?

    所以留下一个空洞的节目装逼。

     2 ) 怎样看待《国家宝藏》对乾隆皇帝审美水平的嘲讽?

    谢邀。

    这个问题我觉得是最没有什么讨论的,这是节目为吸引观众的讨论而已。正常描述这个瓶子,肯定会有许多人吐槽,我们把嘈先吐了,许多年轻人会觉得和他们想的一样,会觉得亲切。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我还是比较喜欢这个瓶子的。

    一个女人,也许平常喜欢简约大方显气质的衣服,但是久了,或许某天,下午的午后就突然想穿点暖色热闹的衣服,一个人孤独久了,会喜欢那种热闹。

    大俗与大雅,本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挺好的。网上很多人说,建议把那八个图案做成手机壳,我举双手赞成,我绝对会选个几个备在家里,换着用!这也叫文化的二次元开发呀

     3 ) 年末,是时候让地方台知道央视真正的力量了。

    一档偷偷摸摸就播出,一播出达到了豆瓣9.5分的文化类综艺,果真央视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这档名为《国家宝藏》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反其道而行之,独立于长久以来已经形成模式的文博类节目,采用真人秀的形式,让每件国宝活过来。

    《国家宝藏》一共请了二十七位明星,负责担任国宝守护人。

    他们在全国九所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内,根据馆长分别推荐的二十七件“国宝”,将它们背后的传奇历史,讲述给观众。

    每一期请三位明星嘉宾,分别演绎这三件国宝的前世故事,再由与此国宝联系紧密的守护人讲述今生的故事。

    有搞笑的表演小剧场,也有走心的采访讲述,将一件件不为人知国宝背后的秘密,缓缓铺开。

    同时在第二现场,有九大博物院院长会做专业的点评和鉴赏,将“雅俗共赏”诠释的十分到位。

    在节目中,主持人张国立担任001号讲解员,分别介绍守护三件国宝的守护人及历史背景。

    三件来自故宫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千里江山图》、各种釉彩大瓶、石鼓分别由李晨、王凯、梁家辉担任国宝守护人。

    这三件文物分别展示了北宋的青绿山水画的绘画巅峰、清代陶瓷烧制的技艺巅峰、以及唐宋书法篆刻的艺术造诣。

    而第一期节目中最有笑料的就是第二件国宝【各种釉彩大瓶】。突然让人联想到“各种彩色衣服”,如图。

    这名字接地气到让人怀疑人生,不禁想问,乾隆爷爷,这名字是不是有点草率啊。

    故事是这样展开的。

    因乾隆皇帝想要烧制一件集十七种工艺于一身的瓷器,但由于每种釉彩的烧制方法各有不同,想烧出这样一件大瓶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虽然乾隆贵为皇帝,但他的这种一意孤行遭到了一众反驳。

    负责烧制的官员一直跟乾隆说,这活儿真的没法做,真的一点也不简单,太难了。

    乾隆就很傲娇地说,不行,我就要做。

    表情包源于微博@英小六

    大臣在私下吐槽了一句,皇上除了喜欢这种花哨的大瓶,还喜欢在各种名家的字画作品上,写下心得感想,再美美地盖上自己的印章,但这简直就是毁坏文物好吗!

    这不,乾隆在小憩时梦到王羲之和黄公望,就遭到了他们的围攻和各种嫌弃。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一共28字,乾隆却在其上书写了70多则题记,而在黄公望的画作上也题跋了50多处。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乾隆的题跋

    连自己的皇阿玛雍正也嘲笑他的蜜汁审美。

    但是乾隆没在怕的,我要做的,就是我最喜欢的,为什么我一定要做这件事情?

    因为这是展现我大清国力最好的方式啊,可以让见到它的后世百姓知道,我治理下的大清,繁荣昌盛啊。

    难道乾隆不知道这个“各种釉彩大瓶”难烧吗?

    官方计算结果显示,在当时此瓶烧制的成功率仅为0.23%。

    这概率低到简直能成功就是奇迹啊,可是乾隆和他的景德镇匠人们做到了。

    这件【各种釉彩大瓶】虽然名字草率,但叫它“瓷母”的确实至名归。

    那提到宋朝的书画,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清明上河图》?

    但是故宫博物院是那种按套路出牌的主吗?

    院长推荐的这件国宝是年仅十八岁的天才少年王希孟所作的《千里江山图》。

    这图厉害到什么程度?

    它比《清明上河图》还要长,是宋徽宗一生所收的唯一一名徒弟历时半年才完成。

    而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师花了两个多月才复制了此图的十分之一

    用料上也十分考究,和当年在敦煌壁画上所用一模一样,为的就是保持颜色,流芳百世。

    而这些颜料都取自上等的绿松石、阿胶。

    是的,你没听错,上等的阿胶是用来绘画的,中等的才给人吃。

    果然玩艺术的都是土豪~

    但这样一档颇具历史感、文化感的节目,怎么做的深入浅出是一个大问题。

    相信大家一定都看过不少有关文博类的节目。

    比如之前李佳明主持的《寻宝》。栏目组来到中国很多地方,请一群专家来鉴定这些散落在民间“文物”的真假。

    王刚主持的《鉴宝》,给文物鉴定和定价,鉴定出赝品当场砸掉。

    中文国际频道每晚7点前,十分左右钟时长的《国宝档案》,每天介绍一样文物。

    包括红极一时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平时你能见到这种根本了解不到的文物修复现场吗?

    其实可以看出,这些“文物”类节目,除了本生带有很强的猎奇心之外,老百姓们也是很愿意了解这些的。

    因为这是一种具有传承性的文化情感纽带。

    《国家宝藏》的这种“新意”,让观众擦亮了眼睛。

    不再用多复杂无趣显出文化底蕴的方式,将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讲述出来。

    你可以看到,每件文物身上的留下的历史气息,也可以看到默默守护文物的守护人故事。

    1931年九一八事变,故宫博物院做了一个大胆地决定,带着文物南迁。

    这个难度系数,不比红军长征简单,因为还要在途中保护文物的完好无损,但他们做到了,将文物一件不落地带回北平。

    负责护送其中文物之一的,就有接下来要讲这件文物守护人梁金生的祖父。

    到了解放前夕,由于历史原因,梁金生的祖父护送文物前往台湾,本以为这一次的文物迁徙和以前一样,没多久就会回来的。

    可这一去台湾,就是40年的无法相见。等到两岸关系缓和之后,梁金生才知道自己的祖父已经离世了。

    从他的祖父,到他的父亲,到他自己,这梁家三代人,保护的这块破石头叫做“石鼓”。

    这个石鼓没什么特殊的,只是上面有一些文字。很多人会问,这个又笨又大的石鼓,有什么好当国宝的。

    石鼓上记载着中国汉字文化的历史变迁,所以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从最早记录的718个文字,到现在仅存327个文字。

    而小剧场中的一句话触动了所有人的泪点:很多人说,我们华夏民族没有信仰,可其实我们的信仰,就是自己的文字和历史。

    这样一个家族,历经将近九十年的岁月,依然在守护这一样国宝。

    坦白讲,如果没有这些文物守护人历经这么多代的守护,今天我们真的很难能看到这些国之瑰宝了。

    可能你对历史没有多少了解,对文物也不够有兴趣,但是提到国家二字,就是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

    节目中主持人张国立在总结第一件《千里江山图》时,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为何它是青绿山水之最,为何它能够出现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演出中,它不仅能展现中华民族的细致入微,还能展现泱泱国家的气势恢弘。

    而这种联结,不是单独的,是所有人都有的文化自豪。

    它不落俗,立意高但讲述浅;它不繁复,书气重但人文深。

    故宫博物院的馆长单霁翔说,“把紫禁城完整的交给下个600年。”

    《国家宝藏》携手故宫博物院以及上海、南京、湖南、河南、陕西、湖北、浙江、辽宁等9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院),借故宫博物院在2020年将迎来600年华诞,特此筹备大型的展览。

    就这一点,除了央视,的确没有其他家敢与之匹敌。

    《国家宝藏》的制片人于蕾说:我觉得这个节目,社会价值比其他的都更重要。其实我们最开始想要去做这样一档节目,就是希望能够激活博物馆的资源,能够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能够让大家看见我们这个民族最宝贵、最灿烂的那些伟大的东西,当看到它们的时候,你真的不可能不骄傲。”

    杭州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文学总撰稿。

    2012、2013、2014、2015年度《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总体设计、总撰稿、歌舞类节目导演。

    都说今年是央视的文化节目元年,《中华诗词大会》、《朗读者》、《表演者今日影评》,到如今的《国家宝藏》,其实央视一直都在探索如何用大家喜欢的方式来展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

    这种尝试和改进,才有了《国家宝藏》。

    对比最近异军突起的《某某的诞生》,不少网友的评价是,其实可以做一档叫做《演员的丧生》,让那些演员来比谁的演技最差,接着有人回复,“可惜栏目组请不起那些演技差的演员啊。”

    有些好笑,却又说出了实话,还好我们看到了一批优秀的文化综艺,来洗净跑偏的综艺节目。

    我们需要这种文化自豪,就像张国立所说,“我们是一个年轻的节目,有多年轻呢,也就是上下五千年”。

    其实写这个也挺突然的,没想到《国家宝藏》意外的好看。

    每当大气磅礴的音乐响起时,

    我都浑身颤抖,激动且自豪,

    因为这是我们家才有的,别人家都没有。

    我骄傲!我要为祖国打国际长途电话~


    文章首发自我的微信公众号真故电影(zhengudianying)

    推荐阅读: 一个孩子的尸体以及其他三个跟尸体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母亲改嫁他人弃他们不顾,房东也对他们视而不见,微信后台回复【430】提取文章,看看这个社会到底可以冷漠到如何程度?

    我的主业是挖掘电影背后的真实故事,关注真故电影每天一则经典电影背后的真实彩蛋。

     4 ) 综艺节目的文化属性越来越强了,真好!

    央视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很正,很有含金量。很高兴很激动看到综艺节目的文化属性越来强了!真好看。

    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很需要有人把文物,文化演活了给我们看,烹熟了给我们吃。如果不是这样一档节目,很多人是意识不到自己的文化饥渴和精神干燥吧。反正我觉得如降甘霖,非常好,央视邀请到的嘉宾,故宫博物院的志愿者们也都是非常专业和热爱文化工作的一些人,他们是当代的匠心代表,是真正用热爱,执着和梦想在活的人。
    文化的东西,需要这样一群真正热爱它的人守护,因为文化,历史很脆弱,又很重要,需要最温柔的爱来呵护。尤其是讲千里江山图时,那个现场磨颜料的老先生,感觉很奇妙的缘分,好像这辈子可能就这一次能和这些永远不会与自己的生活产生交集的人相遇了,而许多人的一生也根本意识不到,在我们日常生活之外,有人在做这样一件与文化有关,看似微小但很有价值的一件事。我觉得肃然起敬,很多人的工作,很有意义,却不为人知,我们大众其实需要参与和关注,给这些人一个舞台,让这些高冷的文化精粹走向大众,被看见和理解,被延续和传承。很感动,老先生现场示范做的一切,觉得很有意义很值得敬佩。他让我们知道古人是在用多么极致的精神在做一件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绝不仅仅是大宋的航拍中国这一层意义,更是中国画,颜料的登峰造极,这是封建时代才可能产生的一件瑰宝,这是只能在皇权鼎盛时期才能做到的一件事,今人想要做这种事财力,物力,审美,都不可能。听解说的时候,觉得王希孟如果真的是消失在大牢,而不是被处死该多好。天才,仅有一件传世杰作。为节目的小剧场打call,很好看,看到宋徽宗和蔡京的一天从互相拍马屁开始,觉得特逗,好萌,蔡京不论怎样弄权,之所以能做到这么高的位置,绝对跟他对艺术的赤诚分不开,他再怎么看不上王希孟这个小孩,但面对足够优秀的作品,还是会禁不住赞叹,这才是他跟宋徽宗灵魂上的最高契合点,对艺术的共同追求,热爱。从某个角度说,宋徽宗,大概是用艺术上的知己,人品上的小人在做宰相,就算他心里江山再大,也大不过艺术,所以他是投错了胎,用错了人。他的本质是艺术家,他的硬件和软件的悖逆的,他的灵魂是艺术家,他的身体生在了皇家,好像花朵的灵魂,却有大树的枝干,注定是脆弱,被摧残的。

    以前也不理解乾隆,不喜欢乾隆,和许多文化人对他的评论一样鄙视他,看完节目忽然觉得乾隆很单纯,很可爱,他的审美可能很不主流,但是他的心很赤诚,瓷母瓶的工艺价值大于审美,真正的艺术并不仅仅是以美打动人的,真也很重要,记录也很重要。瓷母,就是一种对传统工艺的集大成,美不美不重要,它就像一个活的釉彩工艺秘笈,记录着中国陶瓷文化的工艺巅峰,展示着那个时代的骄傲。要感谢乾隆的炫技,把这么珍贵的工艺作品保留下来了。


    另外,出于对乾隆的好奇,发现他真的很招黑,很孤独地在坚持自己的审美,感觉好想抱抱他,他的乾隆红很美!他就像乾隆红,是一朵彻底的男版红玫瑰!活的热闹,绚丽,美得喧嚣!谁说这样就不好呢?我不觉得乾隆审美很好(我觉得他的乾隆红很好,但有时候会审美会偏移?还不太了解,不能妄断!也许他的蝴蝶结审美是一种未成熟的蹊径,也许他的灵魂里住了一个现代人,西方人?),但是乾隆的心态很赤诚,很感动,虽然蝴蝶结,条纹瓶很像是像现代人仿古的拙作赝品,不好看,只能说明他审美不好。甚至,可能也不能说他审美不好,毕竟乾隆红又很出彩!只能说他审美很大胆,发挥正常时很棒,发挥不好会偏。

    感谢《国家宝藏》这个节目,很棒,你们的工作很有意义,把高冷的文物介绍给大众,让许多人看到文物背后的文化价值,我们这个时代很需要这样的节目。

     5 ) 怎样看待《国家宝藏》对乾隆皇帝审美水平的嘲讽?

    正确评价一个人的审美要全面看,而不是通过个别情况就妄下评论,会一叶障目。乾隆瓷器富丽的不少,素雅的也很多。被嘲笑农家乐审美是因为代表顶级瓷器烧制工艺的瓷母图案太炫了,再加上人们截取了部分乾隆和雍正的瓷器对比图调侃,导致很多人觉得这位的审美水平比不上他爹。看来对人也好对事也罢,让外人对其形成观感的是最有名最有代表性的事件,真实情况如何往往被忽略了。我不为乾隆洗白,因为我也不喜欢他。只是有点感慨,想说如今网络发达,我们面对庞大的信息要理智清醒,不要轻易被媒体的所谓图文真相带偏,时间长了会丧失最起码的判断力。上两件乾隆素雅的瓷器。

     6 ) 想学习更多关于文物的知识,除了看《国家宝藏》还可以做什么?

    首先,可以问一下自己为什么喜欢文物?是因为喜欢它背后的故事,喜欢它的工艺还是希望和王刚一样懂品鉴呢?每个喜好背后的拓展方向还是有些区别的。

    1. 学历史

    个人觉得,不管哪种喜欢第一步都是懂历史。《国家宝藏》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把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它的文化价值诠释出来,不然你看画顶多看到它的技法,看剑只看得到它的长短胖瘦。有了历史知识的铺垫,了解了各个朝代兴衰背景、社会风俗、重要事件和人物关系,你才能知道那件东西代表了什么。

    所以学历史就是欣赏文物的前提。知乎上叶锐洪有个关于学历史书籍的推荐,我觉得挺好的,可以挑通史作为入门(//www.zhihu.com/question/19817884/answer/19492826)。

    不过一些书读起来枯燥,我觉得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从兴趣着手,先培养兴趣再去研究。例如我们看《三国演义》,特别喜欢里边各路英雄逐鼎的故事,不过那是小说、多是杜撰,但对这段历史有了兴趣就会吸引我们去读三国的正史,然后不就能说个一二了吗?

    2. 学点艺术

    这是第二层,知道了那是什么东西,你还想探索它酷在什么地方。

    王羲之同时期的两幅作品是否有高低?那得建立在了解书法的基础上才能判断。从中国古代著名的青铜器、瓷器、书法和绘画中,还是挑一个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学一点基本知识再回过头看实物,看到的就不一样了。往大了去,还有建筑甚至城市构造也是艺术。

    每个人对艺术的评估是不同的,可能我觉得好看你觉得丑,但好的作品背后肯定是遵行一定基本定律和原则在里边的。不一定要多么精通,先能知道这个东西好在哪里就行。

    3. 学鉴定

    这是第三层,就是给你一个东西你能说得出它的大致年代、制造工艺和历史价值,从而判断值不值钱。

    这个可能只有小部分人有兴趣,若非想靠这个赚钱也不必做到多精通。

    但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把学的历史和艺术发展结合起来看一样东西。例如,我们看青铜器,各个时代青铜器的纹路、用途、制作工艺是不一样的,要是能摸清里边的脉络,知道这个纹路是哪个朝代、什么时候礼器没有了、这个器物对应时代人们生活怎么样,那你看起文物来就更爽了。能做到这一点我觉得足矣。

    最后想说,多走走博物馆。

    不是非要等我们学会了所有知识再去看,学习值在实践积累中会UP得更快,况且总看理论说不定把兴趣都看没了。特别像北京故宫,这几年它的管理和藏品陈设越做越好,而且它本身就是一个大文物,走在里边会让人感到历史的肃然,对其心生敬畏。

    作为一个中国人,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总是极好的。

     7 ) 不以美丑论英“瓷”

    其实我是雍正的粉,铁粉。看国家宝藏之前是真的很瞧不上乾隆的审美的,真的好农家乐了。本期节目之后,突然就豁然开朗了一样。既然乾隆朝有这样的技术这样的国力精力还有财力,为什么不把最好的留存下来呢?先不论“瓷母”美丑与否,这样的文物本就不是一个美字或者丑字能简单概括的了的,技术千年“瓷国"文化之大成的极品瓷器所代表的正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巧夺天工的匠人精神。也许并不是最美的,但是在制瓷工艺上已至巅峰,足矣笑傲群瓷了。谢谢国家宝藏让我重新认识了各种国宝的前生今世,还会继续支持的。

     8 ) 高手过招,点到为止

    陕西历史博物馆这期策划很成功。 这几个文物挑的很好,每一件都以小见大。 小香囊的背后是玛瑙杯、金银器等何家村遗宝,更重要的是关联上了杨贵妃和丝绸之路;虎符背后是兵马俑和密码学,让大家感受强秦的霸气;阙楼仪仗图展示的是盛唐气象和华美的建筑。

    高手过招,点到为止。说多了那就叫炫富了。 特别要讲的是,最后张锦秋院士压轴出场。我直接被实力圈粉。大师的气度体现的就是文化自信。

     短评

    国家宝藏版“演员的诞生”,虽然有心吐槽明星形式大于内容的牵强附会,但无力于国宝重器光彩夺目的诱惑。国之重器,文化传承。央视爸爸开大招教你们怎么做人。

    6分钟前
    • 是心
    • 力荐

    看了第一期~第一期是个开门红啊!三个小剧场还蛮有梗的…看到几代故宫人为了保护文物、继承传统文化做出的努力,特别感动。听单院长最后阐述为什么选择这三件文物,不得不感慨院长就是有水平!会继续追后面几期的。

    11分钟前
    • 暮云访圣
    • 力荐

    央视制作的这档大型文综类节目,节目主持人张国立不错,第一期三个嘉宾也不错,备受诟病的乾隆审美,官方吐槽,让人无槽可吐,技艺超群,国力强盛,才能制造出集天下之大成的瓷母,乾隆小剧场演的好,志愿者的活动也令人感动,节目内容形式好,普及文物知识好,推荐看看

    14分钟前
    • 无名解忧杂货铺
    • 力荐

    好看 明星就只是引子没有喧宾夺主 这期千里江山图的青山绿水 瓷母的盛世炫技 石鼓的守护流传 三个故事都有小感动 教授,颜料师,守护者和志愿者们的讲解让节目始终立足于国宝上,选材立意都很赞 啊对还有故宫院长也来了

    15分钟前
    • 阿不才
    • 力荐

    挺好的节目,寓教于乐。石鼓那个故事真的泪目啊,乾隆那边是笑到肚子痛,宋徽宗那个yoooooo。虽然前世故事像央视版演员的诞生,但看得出节目组不是为了收视率而哗众取宠的,挺有意思的,今世故事也引出了许多令人尊敬的国宝守护人,这种气度可能也只有央视了

    19分钟前
    • 罗曼地瓜
    • 力荐

    非常优秀的节目,严肃科普与轻松娱乐的度把握的非常精准到位,寓教于乐,让人能兴趣满满的看下去。第一期的三位守护人都挺不错,梁家辉特别有味道,走在故宫里简直就是画,王凯那段小剧场最精彩,演技很好不会出戏,李晨其实有点不符合人物气质,但是台词还可以。央视真的是一出手就让人服气。

    23分钟前
    • 奶油小方
    • 力荐

    真的是很有意义的综艺!张国立老师主持的很棒,也很有梗,各位馆长与护宝人的讲解使我们了解了国宝的前世今生。第一期看下来王凯的小剧场最出色,官方吐槽最为致命哈哈哈哈哈。

    25分钟前
    • 宋运辉(升官中
    • 力荐

    还是讲文物故事,在猎奇性上找由头,没法从艺术鉴赏角度让观众体会到文物之美。背稿和仪式感太重,把文物捧在神殿之上,反倒是加剧了观众和文物之间的距离,徒看个不明觉厉。几个馆长围坐一圈点头晃脑看起来挺唬人,却没一个把千里江山图的妙处说出来。说穿了就是匠人精神版的感动中国,一切为了文宣。

    26分钟前
    • 小田切梨
    • 还行

    多一些这种节目,多一些这种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

    30分钟前
    • 等风来离开你
    • 推荐

    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

    33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出乎意料的好 能看出花了很多心思 想起錢穆先生說「對本國歷史猶必附隨一處溫情與敬意」 這個節目真的做到了 會一直支持

    34分钟前
    • 真的豆瓣江湖骗子
    • 力荐

    喜欢这种综艺,国宝不但是宝物,更是我们为之守护的责任。

    36分钟前
    • 偷懒的猫
    • 推荐

    我希望那些打低分的专家们,能够心平气和地把节目的不足和错误指正出来,科普一下我们普罗众生,而不是高高在上地批判但并不做任何解释。可能它确实不完美,但是它至少老少通吃,激起了国人的文化自信和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已经很棒了。

    39分钟前
    • FloriaZENG
    • 推荐

    央视的大气严谨寓教于乐的主题风格赢得了胜利,把厚重的历史与文化进行现代化舞台剧的改编,这个创意真的是值得点赞的,尽管只是顺应娱乐时代的综艺节目大潮的跟风,但能够见到文化反哺娱乐确实也是一桩美谈。节目需要理清一些节奏,不然很容易出现太学究的生硬说教,以及避免太尴尬的舞台表演吧

    42分钟前
    • 搬砖侠
    • 推荐

    明明是独具匠心的创意,可还是有人要挑他的毛病。

    45分钟前
    • 陈洛克
    • 推荐

    声光影像舞美都不错,软内容略弱,国宝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介绍还是简单了些,舞台剧的部分内容脱离历史较严重,部分人物的情感转乘别扭,部分演员服装拙劣不符合历史,演技也有参差不齐现象,第一集看完,最后的两岸分隔四十年守护国宝的一家人故事最感人,三个国宝守护人中梁家辉老师的表现最出色。

    47分钟前
    • TM1001
    • 推荐

    央视一出手文化节目就是大招呀~~张国立老师真是适合做推介人~单院长馆藏那么多,居然选了个乾隆的东西来,还让央视官方吐槽,太逗了~山水画和瓷器都是意料之中的,但是石鼓真的没想到,我们还是宣传的太少了,这个比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Rosseta stone牛逼得多的多呀!希望这个节目能被更多人看到~

    49分钟前
    • darkerthanwhite
    • 力荐

    早干嘛了?霓虹一个寿司都能吹出“工匠精神”,兢兢业业的故宫志愿者,漫山遍地采矿的颜料传承人,战火中辗转护送文物的家族,这些伟大却不为人知的民族英雄不是更值得被传颂吗?正因为有了如此动人的故事,冰冷的文物才真正的活了起来!素人综艺怎么尴尬了?央视爸爸分分钟教做人系列!

    51分钟前
    • 碎碎念
    • 力荐

    想安利下这档《国家宝藏》。把我们国家的博物馆里的中华五千年历史文物,交由明星来讲述其前世今生……今年最多演员参加的综艺,却是在一起讲国宝,很有意思!王凯演的乾隆小剧场官方吐槽了乾隆的审美和给名人字画盖章题字的恶习。梁家辉也真的是越老越有味道,能够感受到他守护国宝的拳拳之心

    54分钟前
    • 吃瓜群众666
    • 力荐

    第一期就好好看,千里江山图、石鼓、大瓶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每个展品都带一段故事演绎,结束后有各位馆长的介绍。故事内容生动有趣,还官方吐槽乾隆盖章不够还50多处题记好搞笑!很有意义的节目,央视也在更新节目形式来传承中国文化。

    56分钟前
    • 沐妗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