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奇遇人生第二季

    奇遇人生第二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大陆2019

    主演:阿雅  周迅  刘雯  苏有朋  大鹏  冯绍峰  谭维维  杨颖   

    导演:赵琦 

    猜你喜欢

     剧照

    奇遇人生第二季 剧照 NO.1奇遇人生第二季 剧照 NO.2奇遇人生第二季 剧照 NO.3奇遇人生第二季 剧照 NO.4奇遇人生第二季 剧照 NO.5奇遇人生第二季 剧照 NO.6奇遇人生第二季 剧照 NO.16奇遇人生第二季 剧照 NO.17奇遇人生第二季 剧照 NO.18奇遇人生第二季 剧照 NO.19奇遇人生第二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冰川融雪,细雨缱绻;秋风麦浪,庭前数星;七段旅程,七个故事,七次对话心灵的奇遇。听生命回响,品百味人生,腾讯视频《奇遇人生》第二季于10月22日起每周二晚八点播出,继续用探索世界的方式探索自己。

     长篇影评

     1 ) 第一集很多看点啊,不同人生的奇遇多真实!

    第一集很多看点啊

    1.当喜剧看,不要那么严肃苛刻,就很好笑啊。

    2.导演意味深长的眼神和表情特别亮;

    以及导演“你真的很容易打退堂鼓”很凶诶。

    3.可以理解AB啊,每个人都有做选择的权利,她只是选择了捷径,那也只是她真实的一面,也就理解为什么她的作品都可以抠图了。

    4,“你老公很爱你”的路人也太精彩了吧。

    5.也不用请明星做噱头,讲普通人的奇遇也很有意思啊,比如徐老伯,可以探索他骑行的动机,一个务农一辈子的人有勇气骑遍全球,支持他实现梦想背后的是什么样的人生故事?一个农民怎么会有这样的视野与决心?这些远比看AB精彩。

    6.老伯说出那句“明天总得像点样子了”很酷!

     2 ) 总导演赵琦:“我自己不会给第一季打9分,不会给第二季打6分。 ”

    采访/撰文:康堤

    “他来上海跟我聊天,我觉得他难受死了,他完全不能理解,要去跟一个喜剧演员还是什么明星聊天。”

    去年《奇遇人生》第一季时,李诞这样评述总导演赵琦。

    赵琦,这个名字单拎出来很陌生,几乎无法产生什么联想。

    但就在这两年,他周旋于热度明星之间,周旋于创作理念与艺人性格之间。

    李诞说他骄傲,Angelababy说他冷酷。

    那他可能是真的骄傲与冷酷。

    《奇遇人生》的幕后,很可能是一场场“抵抗”。

    赵琦和谁抵抗?可能是一种“颓势”,或社会的“迫切”。

    《归途列车》、《殇城》、《千锤百炼》、《大同》,从09年至今整整十年,赵琦在中国当代史中,导演或制作了这些议题硬核的中国顶级纪录片。

    底层观察,政治顿悟,解剖疼痛,以及,豆瓣评分绝不低于8分。

    去年这季《奇遇人生》更是拿到8.9分,被豆瓣网友评选为2018年度中国最强网综。

    但《奇遇人生》第二季刚一上线,评分断崖式下跌,观众觉得节目变味儿了——某些艺人不该“破坏”这个综艺。

    赵琦有意为之的创作突破,拒绝投喂众口一词的内容,却造成了观众的心理落差。 他把第一季总结为,美景+美人+金句,观众熟悉,又有点新鲜的纪实概念,接受起来容易。

    第二季,他想走深,建立叙事,找一个能发生“碰撞”的素人,把明星身处的空间压缩到最小,他希望拿到更本质的东西。

    这个东西被讨论了一百多年了,就叫影像的真实。

    他找来的也不只是周迅、春夏、朴树等文艺向艺人,也有Angelababy这样的流量明星。

    他在尝试让明星的神经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不再有皮肤包裹。

    Angelababy中途想放弃,他问,“你是来搭车的还是来骑行的?”

    在刘雯合理化“工作就是男朋友”时,他直言,“我不相信,不是因为你不想找,是找不到合适的。”

    为了探寻这国产综艺之光没有照亮的争议,第一导演(ID:diyidy)采访了导演赵琦近两个小时。

    更多时候,其实是在讨论如何认知一个真实的人,如何理解更为复杂的信息,这都是哲学层面的事情。

    这些底层思考,和他做纪录片一脉相承,也和“人生”两个字如出一辙。 我也发现,赵琦无时无刻不在关注更为宏大的东西,他经常把话题上升,我总忍不住问,“你会把这件事情想到这个角度?”

    比如,他会从观众对不同艺人的态度,谈到陪审团制度;从拒绝提供同样的内容,谈到算法对人的驯养,甚至谈到种族隔离。

    他刚刚完成一部耗时七年的纪录片,回到他往年的创作体系——片子的主人公在中途遭遇不测,影片被推向了更加复杂的维度。

    赵琦是绝对理性的人,这物种不存在,但他无比接近了。

    看完这篇采访,你会不再记错赵琦这个名字,甚至,《奇遇人生》只是他最初级的形容词,比方说,他就是那个特别奇遇人生的赵琦。

    01第一季浅,观众喜欢;第二季走深了,观众不接受

    随着节目推进,评分已回升

    第一导演:评分断崖式下跌,你怎么看?

    赵琦:从一个纪录片导演的角度来说,这正好是一个实例来证明我们当下面临着怎样的状态。

    一方面,我们比较心悦诚服地接受这个分数;另一方面,任何一种现象都是这个时代的一个指征。这个分数是给我们节目打的,也是(观众)给自己打的。

    它(豆瓣打分)是个人的一种即时的情感表达,它能反映的不仅是节目在所处的环境里的位置,反过来也是每一个人所处的话语体系里的位置。

    如果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我就希望你能说出来理由,如果值得倾听、值得讨论,那说明是有价值的,有基础的。

    第一导演:你不担心影响口碑吗?

    赵琦:口碑,从某一个角度来说是利益的延展。比如口碑高了,我就能做下一季,口碑低了,我就做不了下一季。

    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奇遇工作室并不是一家综艺制作公司,我们是一群做纪录片的个体,相信某一些观点,相信某一些价值,凑到一起,在共同理念下操作一个具体的项目。

    如果大家觉得这种东西有价值,喜欢或认可,我们可以持续地做下去。如果大家觉得它没有价值,这可能说明这个内容不一定合适这个时代,或者说大家未必准备好接受更复杂的东西。那好,我们接着做纪录片就完了。对我们来说有伸缩的余地。

    我做了二十多年的内容,这不也就刚刚做了一两年综艺?第一季的时候,大家喜欢,说明我们纪录片的能力可以跟综艺的体系结合,那我们就结合一下。

    第一季结合得比较浅,大家比较喜欢。第二季我们当然肯定要走深一点,可能会复杂一点点,我们会把人的一些妥协、挣扎、无奈、焦虑展现出来,我们觉得这是人性。但是从受众的角度,难以一下子承受。

    我自己不会给第一季打9分,不会给第二季打6分。

    第一导演:在你看来,第一季存在什么问题?

    赵琦:首先,第一季缺乏一个具体的事件以及一个主导该事件的对手,也就是用素人来做一个真正的限制。

    因此第一季很像一个综艺节目,它还是在单纯地努力挖掘艺人在一个环境里的应激反应。但这种反应其实是比较脱离于这个环境的,比如春夏说的一些金句她未必非要在这个环境里说,在别的环境里也可以实现。

    另一方面,艺人其实也更容易做自我修饰。因为没有外在更紧张的事件或者更挤压的环境迫使他做出反应,这就导致依然有很大的空间来演绎某一种状态。而我们的节目本身是希望能发现生活里,人最本质的东西。

    于是第一季就是美人+美景+金句

    大家其实一直都很接受这样的内容,只不过我们的拍摄手法有纪实化的一些特征,观众看了觉得这好像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东西。

    是,是有一些不同,但它并不是我们理想中的样子。第一季,我们也就走了半步而已。

    第一导演:当时你就很清楚只是走了半步吗?

    赵琦:我们是在拍的过程认识到它是一个问题。

    因为如果没有一个事件来引领,没有让人融在其中做出反应,更多的就需要我们通过场外采访来进行一些挖掘,再变成画外音贴上去。

    而访谈的时候,人的戒备心、条理化会更强。当然表达更准确,金句迭出,但反过来它其实修饰感也更强了。我们当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另外,从叙事的角度来说更像旅行。所谓小S寻找大象,其实是偶遇,她并没有参与寻找,她只是看到了结果,她的故事还是做饭、跳舞等等这些综艺化的内容,这跟现场发生的事件没有有机性的联系

    于是,比较吃受众的就是,这个艺人是不是有能力提供金句、能否有观点输出。很多网友看完第一季会觉得,好像《奇遇人生》只为某一类特殊的艺人打造。

    这和我们对人的认知是不一样的,我们并不愿意成为某一种标签化,你不是文艺的(艺人)于是你就不能来,因为我这里只提供文艺的东西。

    为什么是奇遇人生,是因为你遇到了与众不同的经历,打开了你内心的那些芥蒂、那些认知的局限,才有可能使你更加丰富,这是我做节目的初衷。

    我希望它是打破墙的而不是筑起墙的,但事实上第一季给人的感觉是筑起了一种墙,小众的、有个性的人好像才适合这个节目。这是我们的反思。

    第一导演:你自己对《奇遇人生》的定义是什么?

    赵琦:我觉得到了第二季,《奇遇人生》现在已经不是一个真人秀了。它是对一档真人秀节目的纪实观察,我把整个拍真人秀的过程拍成纪录片了

    第一季我觉得是众口一词的东西,观众对我们是厚爱。但是我们觉得第二季更有价值。

    第一导演:但你继续复制,可能依然是成功的。

    赵琦: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像(上周更新的)刘雯这期,大家整体反映是比较好的。

    很多人看完说,又回到原来的《奇遇人生》了!大家都喜欢被不停地喂养同样的东西,这跟数字时代的整个信息交互是有关系的,在数据化的体系下我们是被算法喂养的,你喜欢这个我就不停地给你推推推,这其实会使人与人相互的隔阂更加严重。

    比如,朋友圈里和我的观点不一样的,我就删掉,于是再也没有让你不舒服的声音出现了,你就觉得我就是真理。因为你看,我朋友圈里都是这么说的,我们通过观点的认同达成了一个小的群落。我们是自己,他们是谁呢?他们是他们。

    我们不是为了来做综艺的,我们是想把纪录片的一些视角和价值体系移植到综艺节目里,通过它更广阔的受众把我所认识的世界分享给大家,但可能还不合适现在大家认知上的一种需求。你在挑战它。

    第一导演:第二季从导演层面具体做了哪些调整?

    赵琦:为了落实,必须在叙事上要改进,必须借助素人,因为只有素人和艺人共同去做一件事情,才能让所有参与的人更直接地进入到某种状态,逼迫他来做抉择,而在这个环境里的抉择,也是和事件有机关联的。

    一方面艺人更真诚,另外一方面不管是基于他自己的理解,还是这种抉择的有机性,会使得我们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一种更新的认知。

    你在第一季里面没有看到哪一个艺人和哪一个素人之间建立起了关系和情感,但是第二季是有的。我们的社会是什么?就是人的关系的总和。我们建立起他们如何交往,可以映射出我们自己在生活里的状态。

    当然这个事情到底是什么,是骑行还是淘金?它的指向是什么?它对于我们现实生活有没有意义?它和艺人的贴切程度有多少?这是我们下一步要考虑、挑选的。

    02给Angelababy 一个觉醒时刻:过去十年是搭车,未来十年只能骑行

    第一导演:艺人和素人、事件的贴合,你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赵琦:这个贴切程度和现在观众所理解的其实不是一码事,我们更多是从内在需求考虑的。

    我看豆瓣评论说,为什么第一期和老徐(徐玉坤,61岁开始环球骑行,目前已持续12年),骑行,导演选Angelababy不选张钧甯?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不是一个关于运动的片子。那我选彭于晏、王珞丹就好了,他们本身都会骑行,第一天骑,完成了;第二天骑,完成得很好;第三天也骑,完成得很好,第四天,也完成得很好;第五天骑行结束。大家看什么呢?

    第一导演:Angelababy和老徐骑行贴合在哪儿了?

    赵琦:它不是一个常规综艺,以完成骑行为目标。它不是一个任务,它是一段时光。

    老徐是谁?老徐是一个河南农民,务农一辈子。60来岁的时候,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突然要去骑行世界。十来年的时间,用一种这么笨拙但有力的方式去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我们认为这是他的觉醒,他在 awake。他突然意识到这辈子不能就这样过去了。

    Angelababy 是谁?漂亮的女孩,15岁出道,以前靠流量就可以挣钱,但是她现在到了某一种状态,她懵懂地意识到,未来的十年肯定不能像以前那样了,虽然她还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她处于transition period,一个转折期,这个时间到底有多长取决于她的天赋,也可能一年两年,也可能更长时间。她在跋涉。

    我们认为这个阶段她的心态有一丝觉醒的可能性,而老徐的骑行可以带给她一些思考,迫使她去想该怎么办。这是我们前期的判断。

    其次,Angelababy是谁?生活在互联网上的、一切都有了的女孩。老徐是谁?老徐是中国最靠下的阶层里,一个粗粝的农民。这两个人在生活里是绝对不会发生交集的。但在骑行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建立关系。

    第一季是正正得正。第二季我们希望展现真实的社会,真实的人,我们当然希望有碰撞了,碰撞就是drama,哪一个电视里不是?大家一般喜欢看电影、电视碰撞的结局都是正向的。但《小丑》是正向吗?《蝙蝠侠·黑暗骑士》是正向吗?

    人的社会不一定都是这个样子,我们当然需要去了解更复杂的东西,我们活着的过程不就是不停地了解世界和了解自己吗?

    第一导演:那冯绍峰和麦田圈的契合点是什么?

    赵琦:冯绍峰在我们看来,一方面比较循规蹈矩,是一个好孩子。另一方面,他也比较温温吞吞,不会去越雷池半步。但是反过来我们又觉得他的内心深处又有一点点那种野性,希望能突破。这是我跟他交谈后的感觉。

    冯绍峰说他羡慕朴树,这说明他内心想去敢作敢为,但他可能没有勇气或者没有那个能力去做。所以他一直在配合节目组,我把我儿子的名字都在节目里说了,我在配合。

    但是到后来他认识到,他不需要给儿子做,而是想给Monique做,还专门来跟这个节目组讨论,我觉得这恰恰就是他性格的突破,这种突破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因为 Monique的影响而产生的。

    但他和杨颖(的变化)都没有那么明显。我们只能听见冰川掉到海里的巨大的声音,我们听不见蝴蝶扇动翅膀的微弱的声音。

    杨颖如果认识到了自己之前的15年像搭车一样的,而今后的15年就要像骑行那样了。这就是一种觉醒,但我们不能去push她,你要尊重她自然成长的状态,有人可能快,有人可能慢,或者有人一直积累到一个点再有突破,这是每个人自己的机缘。

    第一导演:为什么要把杨颖放在第一期?可能观众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

    赵琦:有很多现实的问题,比如相对拍得比较早,这是第一。

    第二我是做内容的。我们拍纪录片的,有时候比较血淋淋一点的,不想遮着掩着,既然我是这样的想法,我干嘛不清晰地告诉你。

    当然反过来我也没有预料到(节目播出后的争议)。我觉得她的反应是正常人的反应。

    你想一想,如果只是做个综艺节目,我可以授意她,杨颖你必须完成,这是你一个“洗白”的好机会。你来例假了对吧?来得好,一定要说出来,然后不停地摔倒,你最好哭或者披头散发累得不得了,完成这样一种表现,观众也满意,杨颖还不错,但这是假的。对我们来说我们要为真实负责,人的生活里没有妥协吗?没有挣扎吗?没有放弃吗?没有犹豫吗?这里面都体现了她是一个正常人啊,然后她就被骂了。

    第一导演:节目播出后,杨颖那边有反馈吗?

    赵琦:她没有说太多,其实骑行的确很辛苦,我觉得大家的反应可能是对她之前十年的一种反噬,她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好好想一想。

    03我出镜,是为了展示镜头外更大的真实

    第一导演:节目里为什么去说,你不能总打退堂鼓?

    赵琦:我说的不是“你不能”,我说的是,你为什么天天搭车,你到底是来搭车的还是来骑行的。这是我的一种诘问,也是我的一种不理解。

    我们本来认为当肉体的压力到了一定极限后,她如果采取一种突破的状态,就可以进入到一种精神层面去理解它。

    但她总是到了肉体极限的时候,就停在那里了。事实如此,我们没有违背,就展现了她停在那里。对这些天天上综艺节目的人来说,一开始她肯定觉得这只是一个节目。

    任何的一个综艺节目都是有plan的。但我们真的没有,一旦落地,一切就开始由你来主导了,她需要迅速地调整,我觉得调整的过程就能看到很多真实。

    那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只有自己去体会,可能她体会得比较慢,她不是一天就体会到了,差不多到了第四天,她才慢慢地体会到。所以最后一天,她才觉得好像想骑了,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人生有时候不就是这个样子,我们认识到的时候就已经来不及了。

    第一导演:但你问了是不是就影响了她的决定?从纪录片的角度,也改变了故事线。

    赵琦:艺人和节目组之间必然是有某种关系的,不可否认,纪录片里的人,一定会和镜头之外发生一定关系。

    也就是说,镜头展现给你的,只是一部分真实,还有更大的真实在镜头外围,这就包括我们。所以我们没有刻意地避免不出现在镜头里。

    而当现场出现了一些我们自己也觉得难以理解的地方,我们认为观众可能也会有疑问,于是我就会自然地进去问,在刘雯那期也是这样——刘雯说,job is my boyfriend. 我听到她这样说,我觉得我不相信,我觉得很多人也不相信。

    如果我不问,刘雯也不会哭,说完就完了。

    第一导演:你想要往下的一个反应。

    赵琦:我想了解你的内心深处是怎么回事,你可以认为这是一个现场采访,区别只是此情此地此景,你的反应会更加直接。

    客观上,我们(节目组)肯定是对他们有影响的。我在这里又何必非要纠结于我这样是不是影响到了她。我是影响到了她,我迫使她去想了想,给了她一个刺激,但最后的决定、行为依然是她自己的。

    第一导演:后期的时候有纠结是否要剪辑进去吗?

    赵琦:没有,我最后一天跟她交谈,她有了一定的认识,最后一天变得积极了,如果我不放进去我们的谈话,从你的角度来说会很奇怪,这不像一个人的正常反应。我有责任把任何导致事件发生的变化因素都呈现在观众面前。

    第一导演:如果杨颖最后一天也没骑呢?

    赵琦:你没骑,那就没办法了。第一季窦骁登山的时候,如果因为天气登不上去,这一集就什么都没有。别人问我该怎么办,我说没怎么办,就只能是没有。

    人生就有很多很高的预期你最后达不到,我们生活里面没有这样的情况吗?有啊。观众觉得这是真实,但看到杨颖变化比较微弱,就接受不了了。

    04我只是没机会再去做《大同》这样的东西

    第一导演:你会关注你的节目上热搜吗?

    赵琦:不会关注。我连微博都没。

    第一导演:你自己看综艺吗?

    赵琦:基本不看。

    第一导演:当时阿雅怎么说服你去做综艺?

    赵琦:她问做一个综艺节目有没有可能?我们一直在做纪录片,知道综艺节目有很多人看,比纪录片有人看。我们觉得如果把纪实的一些概念放到综艺节目里去,可能会有更多的影响,照着这个概念去做的。 我们的确对于综艺节目比较无知。也可能导致我们有一点无畏了。

    第一导演:你之前做的都是《大同》《归途列车》《殇城》这样的纪录片,关注的是社会现实和公众议题。你现在的创作中还有这些人吗?

    赵琦:像老徐这样的人本身就有可能就是我纪录片的选题。贵州留守儿童这一期不也是吗?都是啊。周迅要来了,这期是关于老年的问题。

    我们要让嘉宾进入现在社会和世界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上来,进入到人生活里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上来,这是我说的所谓的纪实理念。

    纪实不是拿着一个摄像机去拍拍他们的这种反应,这不叫纪实,纪实有一个大的价值体系,你的切入点是什么?我们关心的依然是环境污染的问题,是单亲母亲的问题,是男女性别平等的问题。 我只是没有机会让艺人一起去做《大同》这样的东西。

    第一导演:《奇遇人生》和过去的作品相比,在你的价值里有高下吗?

    赵琦:价值方向并没有高下,但从作者表达的角度,一个更加地没有限制一些,一个要相对平衡一些,因为《奇遇人生》的利益相关方比较多,要考虑得比较多一些。 从我的角度,在价值取向上和我做纪录片没有什么冲突。本质上,关注的都是人。

    第一导演:你在这些内容形式上有偏好吗?时间上如何分配?

    赵琦:我对于做独立纪录片是最喜欢的。因为这个东西最能让我畅所欲言。 纪录片本身不是一个急活,一个选题从开始到做出来都是三四年的时长。这个过程里,我们也得活着,挣到收入。

    我最终想做的是我能说出自己话的东西。

    《奇遇人生》在一定程度上也说了自己的话,我以不说太多话作为一种代价获取了更广泛的受众。这是质量乘以速度的问题,要的是最后的动能。

    05新纪录片讲的是郭川海上失联,这次一笔外面的钱都没有

    第一导演:你什么时候对纪录片建立意识的?

    赵琦:中央电视台期间,23、24岁。 我的家庭本身是做电视出身。小时候有概念但是没有那么强的兴趣。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孙增田导演的《最后的山神》,还有陈虻老师(著名电视人,柴静的老师)的《讲述老百姓的故事》。孙增田导演的片子启发我如何用影像叙事,而陈虻于大众的尊重和关怀帮我获取了这方面的能力。 我整个技能和思想的起点来自于这里。

    第一导演:第一季李诞那期,你们聊到的纪录片是什么进度?

    赵琦:已经做完了,后期也做完了。

    第一导演:用了多长时间?

    赵琦:7年。

    第一导演:你自己满意吗?

    赵琦:我挺满意的,是一个挺好的片子。但很大概率上不能获得市场上的成功,这种作者化的作品也未必就会得到受众的一致好评,有时甚至是相背行的。

    一些更深入的影片可能要传递一种更复杂的对世界的描述,但在这个过程中,受众容易失去目标,或者说他难以形成一种清晰的认知,很难在情感和观点上达成共鸣、共识。这种情况哪怕我们做综艺也会遇到。 但这就是我们存在的价值。

    第一导演:郭川这个题材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赵琦:对这个选题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的。 我们开拍的时候,他正在准备单人单帆的环球纪录挑战,一开始你觉得这是一个体育冒险的片子,一个关于如何成为英雄的片子。

    但随着你慢慢地介入、了解,发现了他内在的一些纠结、恐惧、无奈和抉择,也了解到他家庭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海上失联后,现实迫使你去思考更复杂的议题。

    这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育冒险了,它是关于人性的,自我对于理想的追求和牺牲的代价,社会职责和个人实现之间的矛盾。

    第一导演:郭川失联时,你在做什么?

    赵琦:这个片子中间有一段时间停滞了,因为我不知道到底应该拍什么。 他之前一直在从事重复性冒险,我们觉得一直这样拍下去,难逃离体育片的范式,所以就停下来了。

    郭川失联,迫使我们必须要进入下一个层次,就是人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愿意花多少的代价去个人实现,而这个代价对于个体、对社会、对自己的家人,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它一下子变得复杂了。所以我们反过来又去拍摄他的家庭,没有他在的时候是怎样的境地,同时再和他以前的行为对比后,可能能意识到更多的东西。

    第一导演:资金上有压力吗? 我做独立纪录片现在已经不向别人要钱了。

    赵琦:我们把成本压得最低,尽量自己想办法去cover了。

    以前你做这种片子还是希望找到一些资金,中国找来的资金比较少,那就去国外找,但其实任何一种资金都对你有各种各样的影响

    所谓的独立是要独立于人云亦云,你要建立在自己的独立观察上的,所以我们越来越希望在财务上不要过多地和任何人有交集。如果有人捐款。我会考虑。

    这次郭川的片子一笔外面的钱也没有。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本号。

     3 ) 当艺人遇见百态人生(e1感想。继续观望,可能持更。)

    E1 不是相伴骑行而是“搭车定位抓捕野生骑手徐爷爷”

    以为能看到艺人能成为艺人的素质,最终还是看到素人作为普通人的特别素质。真的,过真实的千奇百态的人生远远需要更多能力和勇气。

    杨颖说的不对,平淡的生活有太多可看的了。这也是她无法理解老爷爷的根源吧。老爷爷也没有她最后所理解的艰辛和不易,而是主动选择的乐在其中。

    她对节目的定位也错了,这不是一部野外求生极限节目,也不是矫揉造作不尴不尬的访谈节目,而是观察艺人回归自然形态的真人体验纪录片

    漫长的路途、上坡的山路、简陋的帐篷和就地如厕的环境,对于被团队粉丝过度保护的明星“小闺女”来说是乏善可陈、可有可无的,但对于骑行者来说是既定目标和不可动摇的原则(必须前进,别指望我停,我是要进入战斗的),更是对待人生的态度。节目组也直接了当的标出老爷爷完成的天数和公里数,行进的存在感

    半生务农72岁的徐爷爷说的话很朴素却意外的有分量和哲理,比如他對ab說:“咱们也得像话呀。”,又比如他的爬楼理论,个人觉得比杨颖内心独白来的更有说服力。

    徐爷爷自行车后面最开始只拍到了“生活”两个毛笔红字,还在想是什么生活,“热爱”吗?后来发现是“低碳生活”。就真的蛮感动,原来他的信念和想宣扬的是多么宏观而质朴的话题啊,小人物的大自觉

    不想judge杨颖的表现,只能说看见了导演想记录呈现的真实。总是有碰撞和不愿配合的一方嘛,比说服老爷爷专门等她或者她表演极度适应、不掉链子来的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不因为她耽误老爷爷的骑程,也不因为勉强而让她有所闪失,就行了。

    这里阿雅的作用就显现了,一个半放养艺人“大闺女”,介于二者之间的参照和调和

    ps,切口八卦的粤餐厅老板娘有点像如今的工藤静香...

    最后喊话导演:只要这部继续落脚在“人生”这个命题上,就还有观看和探讨的价值。

    附贈花絮://m.v.qq.com/play.html?cid=mzc00200q6eq64i&vid=e003294ujcp&ptag=v_qq_com%23v.play.adaptor%233

    大家自己品品吧...我只能說導演還是仁慈的...

    目前三星給:導演素人阿雅。

     4 ) 周迅寻访日本古宅导演手记:爱的失忆与追忆

    (撰稿:本集导演 赵青;副导演 徐玮超)

    在开始这篇导演手记之前,请允许我先罗列一些枯燥的数据:

    目前中国人口已进入老年型。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而日本7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比已达20.7%,预计到2040年日本老龄人口的比例将达到35.3%。

    与此同时,全球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每3秒钟就会有一名新的患者被确诊。随着老龄化问题加剧以及平均寿命不断提高,日本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数量也在突飞猛进。但是,现阶段中国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人数居世界第一位,同时也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国家/地区之一 。有数据统计,目前中国认知症患者超过1000万人,其中有60%为阿尔茨海默症。


    在日本爱知县的一座山中古宅里,阳光穿过群山间的薄雾,散射在和屋的白色屏风和棕色蒲团上,一纵一横,一刚一柔,显得错落有致。屋外鸟叫蝉鸣,竹影婆娑,小泉淙淙。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妇人,每天清晨都要将这座古宅民宿打扫一新,以迎天下宾客。秋天她会采撷后院精心培植的小菊做插花,夏天会用花园边野蛮生长的艾草做熏香以驱蚊。她脸上虽布满了皱纹,但是别致精细的装扮,则能看出她对于生活的饱满志趣,以及对于他人的尊重。闲暇之时,妇人会靠在窗边的藤椅上,打开收音机,听一些她年轻时流行哼唱的老歌曲。旧曲调泛上来的回忆给了她安慰,也在提醒着她之于古宅和丈夫的未尽使命。这位老妇人名叫胜濑道子,她的丈夫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名叫胜濑幸贞。

    4年前,我拍摄完成了一部纪录片《我只认识你》。讲述的是我叔公树锋、叔婆味芳的爱情故事。这对相识于上世纪50年代,在时代的浪潮中经历悲欢离合的老人,却在迈入古稀之年的时候遭遇了“空巢”与“阿尔茨海默症”的双重困境。叔公叔婆将近半个世纪的相伴相守,那份淡然纯粹、深入骨髓的爱,那种平静、乐观却又不乏尊严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感染着我。我拿起摄像机,用了3年时间记录了他们在衰老、病痛、孤独的情况下守住的爱与尊严。

    今年3月,《奇遇人生》第二季还在寻找适合的选题,日本爱知县一个背负阿尔茨海默症仍步履不停的家庭故事进入我们的视线。一对老夫妇决意将他们生活了近半个世纪的深山古宅变成民宿向天下宾客开放,老先生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十多年。而这场“突如其来”的生活实验,却让阳光再度照进这家人的内心。

    或许是因为之前那部纪录片的情结使然,我对于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及其他们家人的情感延续至今。日本和中国一样,也是一个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的国家,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数量也在突飞猛进。面对同样的困境,同样的疾病、衰老、死亡...... 时光飞逝,岁月弥久,亲情日重,而人生的下半场,就是一个不断回望的过程。

    一栋古宅,一个家庭,一段记忆。何不让我们这期的《奇遇人生》去到这样的深山古宅,把一切交给复杂的生活本身,让嘉宾在日常生活的细致描摹中,和这对老夫妇一起重温家庭记忆,触摸生活与爱的奇迹呢?当我们把这样一个关于爱、关于记忆、关于家庭对话的故事形成文案,给到演员周迅时,她欣然接受了邀约。

    说实话,在这之前我只是和大多数观众一样,喜欢周迅饰演的各种角色。她内心丰富、情感充沛、张弛有度的表演,总是散发着一种率性真挚的魅力。拍摄前在北京见她,我简单讲述了道子和幸贞的故事,也讲了幸贞得病后的一些小细节,周迅瞬间眼泪夺眶而出。随后拭去泪水,轻轻冲我摆手:不必讲了,就让我去山里和他们好好过几天日子吧!

    (一)爱的记忆

    道子从小生活在日本德岛的乡下,后来考取了名古屋附近的一所大学,道子是从家乡走出来的第一个女大学生。毕业后,道子回到了当地的小学,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幸贞出生在德岛的一个商人之家,他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去世了,是妈妈一手将他和兄弟几个拉扯大。幸贞从小就很懂事,知道妈妈的辛苦。大学毕业原本有机会去美国留学的幸贞,被妈妈留了下来,并希望他能尽早结婚。那个年代的日本,相亲是男女组建家庭的主要方式。道子自从成为小学老师后,父母就安排她与适龄男青年相亲。道子陆续见了四位男士,她都觉得对方有些世故,不太合适。幸贞是她第五位相亲对象,幸贞的健谈、风趣、博学深深的吸引了她。半年后他们就结婚了,而正式婚礼前他们只见过两次面。

    幸贞在名古屋的名城大学担任体育教师,刚开始薪水非常低廉。夫妻二人就只能挤在一间8平方米的小屋里。道子说她几乎从未经历过两人世界,就直接进入了繁杂的家庭生活。道子先后为胜濑家生养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博则,能言会辩,学习优异;小儿子叫裕介,身板结实,热爱体育。胜濑作为家姓在德岛非常普遍,但是在他们生活的名古屋郊区,仅此一家。于是幸贞就和道子商量,在名古屋一定要努力奋斗不辱家名。

    (1964年,幸贞、道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大儿子博则)

    道子是幸运的,她对于自己的婚姻还是满意的,因为幸贞是个进取且有担当的男人,并没有辜负道子为这个家庭的默默付出。幸贞在工作中勤恳有激情,并且极富创造力。他研发了一系列的体育器械得以在日本推广,并作为教练带领名城大学手球队获得了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手球比赛的冠军。幸贞的另一个爱好是演讲。无论中学、大学还是研讨会,他的演讲邀约总是应接不暇,台上侃侃而谈,台下座无虚席。幸贞演讲的主题大多是关于体育教育与人性之塑造。或许他的生活激情和宽厚的品性就是对于这一主题最好的诠释。

    (年轻时的幸贞,意气风发,博学多才)

    在道子眼里,幸贞是一位非常有激情有魅力有学识的丈夫;在儿子们眼里,幸贞是一位充满情趣、值得信赖的父亲。幸贞是大学终身教授,他获得过日本文部科学大臣奖。这应该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引以为傲的事。

    十多年前,幸贞在临近退休时开始出现记忆减退的现象。他的学生发现他在课堂上会经常说重复的话。道子也发现幸贞回家后恍惚忽忽,说不清楚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感觉不对劲。道子带幸贞去了医院,医生确认幸贞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道子来不及难过悲伤,先去书店买书了解阿尔茨海默症是怎么回事,应该做些什么。道子为了保护幸贞的教授声誉,便推掉了幸贞所有的演讲活动。她还给幸贞带上了一个录音机,等幸贞晚上回家后,她会偷偷听一遍当天的录音,帮助幸贞记事,以免他忘记重要的工作。幸贞看着自己身上的录音机,还以为道子怀疑他有外遇,用录音机偷偷监听呢,对道子发了不少脾气。

    随着病情愈加严重,幸贞再也无法站在讲台上,他回到了家里。

    今年4月份,副导演玮超、化雨去日本做前期调研,道子和大儿子博则带着他们去医院见了幸贞。得了急性肺炎大病初愈的幸贞躺在病床上,他早已不认识儿子们,却还时常叫唤道子“妈妈”(道子称呼他“爸爸”)。他表情丰富,时而严肃,时而惊喜,时而遐想,时而倾诉。即便说话语无伦次,幸贞也能通过表情让你察觉到他内心的波澜。他脸上总是不乏微笑,显得和蔼可亲。幸贞已经无法梳理清楚周遭的人际关系,但这并不妨碍他与人交流。因为曾经是教授的他知道交流中最重要的技巧,就是不惜对他人的赞美和感谢。幸贞真是逢人必夸:小伙子你真是俊俏啊,是个英才;小姐姐你真是漂亮啊,是个美人,谢谢你来看我。幸贞天然而真诚的夸赞总能让身边的年轻人心花怒放,同时又能看到他对于世界的普遍感受,那是一种充满欣赏与感激的心态。

    幸贞还有一个法宝,就是他的口琴和歌声。他像是一位老迈的街头音乐家,不分场合,不分时间,随时可以热情洋溢的为身边人演奏或是高歌一曲。虽然有时幸贞会张口忘词,或是词不达意,但是他对于音乐的记忆着实令人称奇。一首首日本民谣,娓娓唱来;一曲《Amazing Grace》,悠扬柔美。

    正式拍摄时,当周迅和阿雅跟随道子去探望幸贞,阿雅询问幸贞旁边这位漂亮的女士是谁,幸贞停顿片刻,试图努力去寻找记忆,却又想不起来......突然,幸贞眯起了眼睛,开始吟唱《四季之歌》

    喜欢春天的人儿 是心地纯洁的人

    像冲击岩石的波浪一样 是我的恋人

    道子听着歌声看着丈夫,略显羞涩的笑了......

    阿尔茨海默病的残忍之处在于,它渐渐失去了记忆,失去了认知,它切断了病患与世界之间的正常交流。但有时他们身上却留有令人匪夷所思的烙印,让身边人不得不盘桓些问题:ta好像都忘记了,为什么还有遥远的记忆?ta不认识我了,但内心深处还记得我吗?ta语无伦次,但究竟知不知道呢?有时创作的介入,细微的观察和记录,会让你强烈的感受到病患的回应:我知道,我还爱着你们,我只是无法用正常的方式去表达。

    (二)古宅的记忆

    幸贞年轻时喜欢带着一家人开车去名古屋附近的乡下兜风。四十多年前,在一次兜风的过程中,他和道子遇见了一座在山村中被废弃的古宅。幸贞喜欢这座古宅,他觉得稍加打点,就能恢复古宅旧时的辉煌,将来他们一家人还可以来这里归园田居,过自给自足的农人生活。道子信任幸贞的判断,于是他们将古宅买下。可是没想到修缮古宅是一个既花钱又费时费力的工作。

    在博则和裕介幼时的记忆中,他们非常恼恨这栋古宅。因为每年夏天的假期,同学们都去游山玩水,而作为大学教师的幸贞也放假了,他和道子就带着博则和裕介一起来到乡下亲自动手翻修房屋。这样的经历从博则9岁开始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夏天烈日炎炎,蝉鸣声声,房上的一砖一瓦,花园里的一草一木,以及道子做的家乡美食德岛寿司,都成为了这个家庭和这座古宅共同联结的记忆。这座古宅见证了儿子们的青春年少;见证了一家人为幸贞荣升教授的欢庆;也见证了博则和裕介的成人离家,远赴他乡,求学旅居......

    幸贞患病回家后,道子像所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家属那样,被幸贞彻底拴住了。幸贞在名古屋走失了几次后,道子决意带着他搬回乡下的古宅,并开始独自看护幸贞。道子和幸贞几乎形影不离,但即便如此,还是会有疏忽的时候。幸贞在村里走丢过两次,道子不得不求助当地村民和警察巡山才把幸贞找回来。另一方面,幸贞的身体机能也随着病情的加重变得愈发不能自理,进而脾气也有些飘忽不定,如厕洗澡都需要道子帮忙。对于76岁的道子来说,照顾幸贞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

    侨居美国的大儿子博则,在哈佛大学毕业之后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当得知父亲患病的消息后,他便萌生了回国的想法。离家20多年的博则怕父亲忘记他,他无法面对那一刻,他想紧紧抓住父亲的记忆。博则在东京找到了一份工作,彻底从波士顿搬回东京。这样每到周末,博则便可以返回爱知县和弟弟一起去古宅看望父亲。但之后,他发现自己长久以来反而忽视了因为照顾父亲而日渐疲惫的母亲。在儿子博则的眼里,每日照顾幸贞的责任让道子无暇社交,进而愈发孤独,身心俱疲。博则看着一向乐观的母亲正在走向抑郁,长此以往不是办法。有一天他突发奇想,为什么不将父母所住的古宅改造成民宿呢? 这样道子足不出户就能接触世界。他迅速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道子,刚开始道子非常抗拒,在尝试着接待了几次客人后,她逐渐接纳了这种与世界重新建立连接的方式。

    三年前,古宅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忍者小屋”。道子用抹茶招待客人,而幸贞会给孩子们表演日本传统的魔术把戏。斜阳夕照时,幸贞则会坐在廊檐下,拿出他心爱的口琴,为大家吹奏一直在他脑海里荡漾的熟悉旋律。如果客人需要,道子还会做几个地道的德岛菜肴。在客人们面前,道子并不避讳幸贞的病情。客人们大多通情达理,他们对道子和幸贞十分敬重,他们也喜欢道子和幸贞守护的这座古宅民宿。客人们的欣赏和感谢让道子无比欣慰,原本寂静的古宅也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多年来疏于沟通的父母和儿子、哥哥和弟弟,在这栋见证胜濑家四十年来生活起落的古宅成为民宿后,让这个家庭再次有了情感上紧密的联结。有关民宿经营的情况,道子会定期与两个儿子商量,儿子们也各施所长,古宅民宿成为了一个家庭事业。儿子们除了经常过来帮忙照顾父亲,也会帮道子打点民宿生意,对母亲的关心也容易落入实处。一来一往,家庭间的对话也变得愈发丰富起来。

    (博则经常回古宅看望父母,尽管父亲已忘了他是谁,但博则却坚持“爱的对话”)

    当我采访博则和裕介兄弟俩,问他们在这个家里最想守护的是什么?

    弟弟裕介说他最想守护的是家庭的信誉和彼此间的信赖。哥哥博则说他最想守护的是“家庭对话”。因为只要他们还在对话,他们的家庭关系就不会疏远。哪怕父亲已经全然不记得他了,他和父亲之间的对话还会继续。除非哪一天父亲完全不跟他说话,才可能会停止。只要他们不间断的拥有对话,就会不间断的抱有希望,不间断的实施行动。

    (三)我们的记忆

    拍摄纪录片《我只认识你》时,有一幕我记忆深刻。

    叔公带着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叔婆最终还是住进了养老院。那天傍晚,冬日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进他们房间,叔婆拿着刚收进来的干净衣服,非要挂到橱门上再晒一晒。叔婆够不着,却又几次三番的坚持,终于将一条棉毛裤挂在洒满金色阳光的橱门上,喃喃的说人只要下决心就能做到。叔公有一句没一句的和她搭着话。

    拍摄道子和幸贞的最后一天。当众人散去,只留下他俩坐在廊檐上时,幸贞仿佛突然记起了道子,拉着她的手说:小道,我不想死。道子安慰幸贞道:嗯,那要长寿哦。得好好享受才行。毕竟孩子们都长大了,我们只要享受就行了......

    天近暮色,阳光逐渐从屋内的蒲团上褪去,森林里鸟儿和庭院里的蝉也都渐渐息声。此时,幸贞又用口琴吹起了童年记忆里的德岛民谣,道子坐在他身边,时不时地唱和几句。

    这样的画面,真是应了《诗经》中的一句:琴瑟再御,莫不静好?

    幸贞喜欢唱歌,道子喜欢听幸贞唱歌;如果幸贞愿意唱下去,道子便愿意一直听下去。叔婆虽然是一位失智老人,但她的内心依然美好;叔公虽然经历坎坷,但他始终笑对人生。

    拍摄前,我和总导演赵琦一直强调,日本这集没有可以牵引故事发展的事件,只有絮叨、真实、琐碎的生活日常。当周迅带着小菊花去看望幸贞,走进护理院的那一刻,她泪目了;当博则和裕介在温汤给父亲搓澡时,当听到道子对着幸贞第一次说“我爱你”,我们泪目了。我相信观众通过周迅、阿雅的视角看到的是家庭关系的回归,是道子和幸贞相扶相持的那些平凡、挣扎和美好。而把真实、真切、温情的故事还原出来的,支撑起来的,就是人们之间的爱、信赖、乐观和尊严。

    在这篇导演手记行将结束前,请允许我放几段和周迅之间的采访问答。

    赵青:这是你第一次真正走进一个阿尔茨海默症家庭吗?

    周迅:这么靠近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生活是第一次。之前一直想请人写一个关于遗忘、关于阿尔茨海默症的剧本。因为觉得遗忘对人来讲是一件很奥妙的事,你会把你身边熟悉的人都忘了,你会把你这一生所有的经历都忘了。不是说记忆是非常宝贵的吗?现在发生的大部分事情,留下的都是美好的记忆,不管是跟父母之间,还是和孩子之间的。其实大家能够留住的是回忆,当一个人连回忆都没有的时候,是什么呢?这个是我非常想要了解的关于人的东西吧。还有包括死亡,包括离开,人终究要离开这个世界的,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比如说知道自己生病了,比如说知道我大概只有三个月时间了,那你怎么去回忆你的一生?

    赵青:当你看到幸贞先生那样时会觉得,人有时候甚至没有办法去做记忆选择。如果有一天你也没有办法做记忆选择的时候呢?

    周迅:那就让它发生啊......

    赵青:现在还能做记忆选择的时候,你最想记得的是什么?

    周迅:爸妈吧。如果连爸妈也不让我记得,那我也没有办法了。就跟死一样,没有办法抗拒这件事情,包括衰老,包括死亡,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是一个现实规律。

    赵青:你希望大家记得的周迅是什么样的?

    周迅:不用记得,不可能记得的。真的不用记得......


    最后的最后,想说点题外话。在拍摄纪录片《我只认识你》之前,我对阿尔茨海默症的了解几乎是零,但在拍摄完成并且做了近百场公益放映后,我们发现即使是在上海这样养老服务相对健全的城市,针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家庭的社会养老资源仍然匮乏。更何况对于有着600万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整个中国来说,患者的艰难处境,家属的捉襟见肘,可想而知。而对这个病症有足够的认识,提升和转变社会意识,梳理和整合社会资源,这是一场需要多线突破的行动,这是一场旷日持久且艰辛的战斗。但首先我们需要有更多的人,有足够的机会来了解树锋和味芳的故事,道子和幸贞的故事。在同样的场域里看到彼此,分享彼此的经历: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也是这样的......然后大家会接着问:那我应该怎么办?我应该去哪里寻求帮助?寻求怎样的帮助?我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当完成这篇手记时,我去看了下2018年3月开始放置在腾讯视频纪录片板块里的《我只认识你》,点击量是280.7万;《奇遇人生》每一期的点击量几乎都是它的几十倍。让更多的人能够关注这样的社会话题,能够关心你身边的认知症人群,能够不断持续家庭对话。让综艺背后有更深远的社会意义,这是我们愿意做《奇遇人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挂在道子和幸贞房间一幅名为《青春》的字,里面有这样几句:人拥有信念就会年轻,疑惑便会变老;人拥有自信就会年轻,恐惧便会变老;只要怀有希望就会年轻,失望便会老朽......)

    (相依相守的幸贞和道子)

    (感谢胜濑全家,感谢周迅、阿雅,感谢所有为这集真诚付出的创作团队)

     5 ) 奇遇人生回来了:为什么刘雯可以晕船,baby不可以生理期

    好高兴看到评分在回升,至少观众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告诉了节目组,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回答一下标题的问题:因为大家在晕船中看到了刘雯的真实;而生理期,最多只算是baby的面具,之一。

    觉得添麻烦一直在说不好意思、得到帮助不停的说着感谢、问候摄影师需要休息吗OK吗、跟一起徒步的外国友人说“我们会这样牵着手去上厕所”;

    节目让大家看到了,一个非常爱笑也非常容易哭的刘雯。

    教阿雅拍照时,自信真诚,阿雅夸她是全中国最好的模特时,又笑的腼腆而谦虚;帮中国阿姨翻译;认真学习如何使用枪支;她们跟所有人去淘金的小伙伴一样,素着脸,背着巨大的户外旅行包;

    果然穿麻袋也好看,这个冲锋衣和毛衣,刘雯穿,也太好看了

    习惯一个人的她,那么怕给别人添麻烦。

    要知道,她是国际知名的模特啊,不是三流艺人,日常其实跟baby一样,她就是中心,可她那样谦虚、小心翼翼。

    人过了半辈子,还保持着的德行,大约就像她们淘起的金沙,是洗净尘泥后的硬瘦剔透,上面附着一生岁月洗刷出来的浪痕,它们很细小,但会被看到,也值得被看到。

    晕船,拍到的片段里说了起码5次对不起。

    流汗时阿雅为她捏肩,说“对不起,我流汗了”;

    甲板上,感觉自己很脆弱,说“对不起”;吐了,说“对不起”;

    颤着手脱外套,对帮她拉出袖子的阿雅说“对不起”;

    大家走坐在一起的时候,再次很正式的说对不起,麻烦大家了。

    当我们喜欢刘雯的时候,喜欢她的谦逊、她的真诚。

    连流汗时别人替她按摩都觉得抱歉

    而节目,让观众感受她品行的同时,也让观众看到了她光鲜的职业、秀霸、国模top1 背后的寂寥和孤独。

    退去所有光环,她只是一个17岁开始打拼,收到经纪人说“好好玩”的时候会流眼泪的姑娘。

    刘雯,这样真实、愿意放下心防、能够和阿雅聊起来的艺人,才是这类节目的首选嘉宾。

    我收回了2🌟的评价,增加了两星,给真实的刘雯,我对她是有偏爱的,就像弹幕里那些留言;和真诚的阿雅,跟刘雯在一起,她终于是大家熟悉的阿雅了。

    还有那段导演和姑娘们关于人生是否需要别人陪伴的讨论。

    那段对谈,是几个思想独立的女性与作为男性的导演,两种社会角色之间的对抗。

    没有敌意,但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议题。

    刘雯和姑娘们都觉得,当你的生活被工作填满,你找不到停留的时刻,你没时间去思考是否需要他人的陪伴,甚至伴侣,你也许就不那么需要,“我一个人生活也很好。”

    这身也好看,哈哈哈哈哈哈哈

    导演与姑娘们意见相左,他说“你没找到,不是因为你不想找,而是因为你找不到”。

    导演说完这句话,镜头切给了刘雯,她垂着眼,抿着嘴,说工作很开心,然后笑着戴上帽子哭了。

    这个31岁的超模,至今没有恋爱经历。

    几年前,她第一次参加综艺的那档恋爱节目,与熟悉综艺套路的崔始源相比,她肉眼可见的不适应综艺节目的节奏,甚至在前期抗拒男嘉宾的‘靠近’,可逐渐的又解开了心防。

    很多网友在评价这段综艺经历时都倾向于认为刘雯爱上了崔始源,因为,她太真实了。

    “我是一个单眼皮,厚嘴唇,传统的美对于这种是有一个芥蒂的。树有树的美,草有草的美,每一个人的美,它们都有它们自己的位置去存在的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美”。

    世界的广度和人生的宽度,回来了。

    另外,这期的姐妹们实在太可爱了,每一人都很棒。另外,提一下,这段节目录制期间,刘雯还遭遇了与coach解约的事情。

    附上今天我看到的刘雯美照,我真的太爱她了。

    空壳美女真的不适合任何涉及访谈和体验类的节目

    如果你想看世界的广度和人生的宽度,不好意思,本期都没有。希望后面我能把一星改成5星。本期 一星给徐爷爷灿烂的坚持和理想,一星给导演,居然直接放出不满。

    去年的高分节目,我本来无比期待,第一期真的很失望。

    “我不是感冒,我是生理期。”

    这是第二次,baby在节目中使用了这个应该被理解的女性“特权”,因为对女性而言,这确确实实是一个生理上难以克服的难关,会不舒服、会不自在。我身为一个女性特别能理解,但我不能因为生理期就三番五次在职场里掉链子,要求项目进度跟着我停几天。或者干脆等结束?要求项目书上署我的名?

    生理期,是没办法的事情,所以弹幕里大部分观众也都在呼吁理解,可见并非不宽容,只是消耗了过多的宽容。

    那为数不多的几句谈话里,充满着“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尴尬。

    当阿雅问她,你觉得这趟旅程怎么样的时候,我没指望baby能有多么惊为天人的回答,颜粉太清楚她几斤几两了。

    “会觉得学到很多东西吧”多么标准的答(空)案(话),这都比不上跟郭敬明在《演员请就位》里那一套一套的理论呢。我甚至没敢在弹幕里发言,因为网络暴力事件的余波已经到了一个模糊不清的地步。

    “得让大家看到我一步一步的改变,和一部一部出来的作品。”

    说实话,这些观众都看到了,又都没看到。改变没有,抠图是忘不掉的,那些作品如果能称之为作品,能被记住的其实不少,毕竟都那么可笑。

    “曾经也有一段时间是为了赚钱,我现在也愿意追求精神的东西。”但观众不想看了。如果真的有心,徐克、许鞍华、韩三平的剧组?还不够她学习?即使没有天分,那么多的机会,练都该练出来了。

    “你很容易打退堂鼓,这样不好。”这是中间时本集导演说的,配上之前阿雅与杨颖租车半路遇到的表情,没有任何毛病“你们是来骑行还是来搭车的。”

    奇遇人生的设定是,没有剧本,导演组不干预嘉宾的选择,但阿雅打电话求助不接、半路又遇上她们搭车追徐爷爷,隔着屏幕都能体会到赵琦的无奈。

    我不认为阿雅跟不上徐爷爷的步伐,想想看去年,阿雅和窦骁登山那一次,以及这么多次的节目,阿雅是一个成熟有控制力的艺人,我不认为她会打退堂鼓。

    艺人是一份职业,综艺节目,说是体验,但其实是一份工作,说实话现实世界对有钱有名声的她们已经足够友善了,那么该做的工作是不是要做好?还要求观众有多的宽容?

    团队真的太不会藏拙了。为什么偏要上这种节目暴露短板?或许节目真的可以展示一个更加真实的她,但又或许又给了观众更糟糕的观感?何必呢。

    我很欣赏徐爷爷的态度,他是一个真的有原则的人,能看的出来,他其实很喜欢她们的陪伴,但,耽误他的行程就不行。其实这很像看她作品的我们普通观众,我很喜欢你漂亮的脸蛋,但是你演的乱七八糟,我就是要给你差评。

    觉得无比遗憾,有那么多人认为我们批评baby是在进行人身攻击和网络暴力。事实上,观众想看周迅、想看刘雯,是因为她们身上的某些特质值得学习,闪闪发光,而不是简单的认为周迅比谁高级。

    艺人真是个奇妙的工作啊,作品不及格被骂的时候说着“这是偏见,你们不了解她这个人”,私生活被围观的时候又说着“你们别老是盯着人家的私生活”。有趣。

    再说一下:空壳美女真的不适合任何涉及访谈和体验的节目。

     6 ) 感动得热泪盈眶!大鹏和阿雅,把那个温暖的《奇遇人生》,又带回来了!

    《奇遇人生》第四期可谓意义非凡,因为节目组来到了贵州大山深处的一个贫困村的一所小学,阿雅和大鹏通过节目,带我们去关注一个常常被提起,但也常常被遗忘的群体——留守儿童。

    看这期节目时,我数度几欲落泪,因为那些孩子的生活,让我总是能想起我的童年。

    整期节目,围绕着孩子们的足球训练、比赛,以及大鹏和阿雅与孩子们的相处展开。而最令我感触的,其实是与孩子们谈心及家访环节。

    他们最先去家访的一个孩子叫陈杨。训练完吃饭时,大鹏发现这个小孩缩在角落里,于是叫他出来,和他聊起了天,大鹏问这个孩子从家到学校要多久,小孩回答说:两个小时。但抄近路的话,一个半小时就够了。

    那一刻我是真被震惊到了,因为我上初中时,从家里去学校走路也需要走两个多小时到三小时的山路,但我那时是住校,一个星期只需要走一个来回而已。可这个小男孩,却似乎是每天都要往返家里和学校,他说他每天五点半就要从家里出发,七点赶到学校里训练。我不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我的经验告诉我,这并不容易。我甚至能想到,他踏着晨曦,孤独地行走在乡间小路或公路上的样子。

    陈杨的家,也同样令人感慨不已,他的家外墙斑驳,屋子也窄小而简陋,走进他的房间,只有一张老式的木头床,床上放着简单而陈旧的被褥,门口放着一个烤炉一样的东西,那是陈杨写作业的地方,在房间的另外一角,有一个砖头砌起来的水缸。这几乎就是屋里的全部设施了。

    小男孩的生活环境,让我突然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生活环境几乎和他一样,家里的被褥是经过缝补的,常常有一个花色不同的补丁。而家里的水缸一开始是传统的瓦缸,后来村里又兴起了用砖砌水缸,就跟陈杨家里的水缸相差无几。

    但不同的是,我的童年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而眼前这个孩子,却是00后,甚至05后,十多年过去了,祖国日渐强大,然而在祖国的某个角落,时空仿佛凝固了,还有人过着我们十多年前的生活。也许,我们离真正的盛世,还有一段路要走吧。

    更让人感到悲凉的是阿雅和男孩奶奶的聊天,男孩奶奶说,小男孩的妈妈从他四个月大的时候就走了,去了广州嫁人,男孩说长大了要去找她,但是事实上他根本没见过妈妈,“连她什么样都不晓得“。而后,阿雅和老奶奶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沉默让哀伤氤氲,无限扩大!

    然而,在元宝小学的足球队里,很多小孩的生活都一如陈杨,他们要在幼小的年纪里,独自面对生活。

    梦洁是一个略显内向的小女孩,阿雅和大鹏去拜访她家时,她很少主动讲话,都是大鹏和阿雅问一句,她答一句。她家的小屋看起来很凌乱,疏于打理的样子。大鹏问她当天是不是独自睡在这儿时,她点了点头“嗯”。

    她真的很懂事,我最感动的一个瞬间是,在她家的墙上,看到一张她写的便利贴,上面稚嫩地写着几个字:妈妈,您辛苦了!她太懂事了,过早地懂事。

    接着大鹏和阿雅去了佳佳和佳琪家,女孩一开始挡着门,不好意思让他们进,她觉得家里太乱了。大鹏说:“我们可以进吗?我们尊重你的意见“。小女孩说:”不嫌弃就进,嫌弃就算了。“

    那个瞬间,心也被轻轻戳了一下,真是个自卑的小女孩啊。她似乎已经预设了会被嫌弃。

    其实这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家庭了,狭小,一样的简陋。而姐妹俩的生活似乎也是无人照料,她们的家里已然没有了食材,大鹏端起她们的锅,里面的食物也已经坏了。

    另一个小女孩叫谢婧瑜,她的父母都出去打工了,她自己和爷爷相依为命。家还是老式的房子,堂屋里堆满了刚挖回来的土豆。阿雅和大鹏就坐在门口的台阶上和她聊天,小姑娘在几个女孩中年龄稍大,也健谈一些。阿雅问“你想要走出这个大山吗?”女孩说:“想过,就是我还想过上大学,因为我在电视里见到人家上大学都是自由的,我也想上大学。上大学,自己找一份有时间陪家人的工作。下班了就有时间做饭啊,陪陪家人啊!”

    她的一番话,把大鹏直接说哭了。我一开始并不理解大鹏为什么哭,但后来懂了,因为这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只是平常生活,对小女孩而言却是最憧憬的梦想。梦想太美了也太简单了,可是对小女孩来说,实现这个梦想,似乎还是很难。

    和女孩聊天时,阿雅都一直微笑着的,可是和女孩告别后,她却坐在路边的一方石头上哭得涕泪纵横。

    这就是人生,很多人在这个年龄还无忧无虑,但有些人,却不得不开始承受生活的酸甜苦辣,去思考自己的未来。而这,就是这个世界,人生而并不平等的世界。

    那个周五,孩子们就要参加足球比赛了,比赛的成绩如果足够好,他们就能顺利地作为特长生被县重点中学录取,这对他们的人生来说意义非凡。因此,阿雅就给那些留守儿童的家长们挨个儿打电话,希望他们的父母能够抽空来看孩子们比赛。

    有一个孩子的母亲刚刚找到工作,阿雅还是劝说她请假回来,但足球教练说:“算了吧,她找一份两三千块钱的工作真的很不容易。她的生活真的,很艰难。“

    其实对于阿雅和大鹏,以及大多数城市里生活的白领、中产阶级而言,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别说有关孩子人生的重要时刻,就算是平常的友谊赛,恐怕去学校“观战”,为孩子加油助威也是很平常的。

    可是对于农村的孩子而言,这并不容易,农村的父母平常都忙于生计,他们也并没有在孩子重要时刻去陪伴的时间和意识。更重要的是,活着对他们而言,已经要拼尽全力了,为了孩子的一场比赛从打工的地方回去,更基本上是天方夜谭。可是这个道理,阿雅和大鹏不明白,或许他们明白,但他们坚持要去做。

    最终,在他们的努力下,半年没回过家的谢婧瑜的妈妈从广州赶了回来。对于有过在农村生活经验的人而言,也许都会明白,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因为不说其他的,光是从广州回来一趟的路费,对他们来说就不少了,旅途奔波就更不用提了,更别说回家只是看一场比赛。然而,她还真的这样做了。不得不说,阿雅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这些孩子,其实只是中国留守儿童的一个缩影而已,在我们国家的很多角落,有为数不少的孩子过着类似这期节目中孩子的生活,他们或父母离异,或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或父母忙于工作,疏于对他们的陪伴……很多孩子,在小小的年纪就要在“无父母状态下”独自面对生活,而他们的生活环境,也简陋而艰苦。

    我不知道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踢球能否踢出个未来,但我知道,他们真的需要更多的关注!父母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可是我也懂,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并不是不想陪孩子成长,只是,活着太难了,生活没得选!往往是,他们只有如此,只能如此。不知道,到何时,留守儿童这个词儿才会消失,那些不被陪伴的孩子才能在父母陪伴下成长。我希望,这一天能早点到来吧!

    最后,祝那些心怀梦想的孩子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有想象力的未来。

     7 ) 杭州寻谣记导演手记:太阳出来,看不见了。

    维维在节目中对着她曾经生活的田野向我说, 人们都在寻找桃花源,这不就是桃花源吗? 做这期童谣的选题,何尝不也是一种对桃花源的向往。

    维维在节目中对着她曾经生活的田野向我说, 人们都在寻找桃花源,这不就是桃花源吗? 做这期童谣的选题,何尝不也是一种对桃花源的向往。
    但是,11月24日,崔雪莉去世的第41天,具荷拉离开了,她是雪莉的好朋友,一个月前,她在直播中哭着说,“我会带着雪莉那份好好活下去”。
    但是最终她没有。 悲剧背后有复杂深层的原因,但是这样的事件,极容易就会把“桃花源”式的浪漫想象撕得粉碎。 这不是桃花源,绝不是。
    告别,撕扯,爆发,无奈,寻找光明,人们在淹没在黑暗中。 朋友圈还在发酵的是网易那位工程师,“人在,塔在”,维权维出了极悲壮的意味。 某种气象显然已经远去,新世界可能带来认知的脱节,现实生活可能伴随着孤独,我希望从过去的“熟悉”之中寻找亲切和安全感。 过往就是过往。 无法复制,也不用复制。 或许它亦是通往未来之门。

    ——题记


    自贡的盐邦菜天下有名, 豆花则是其中的一道名食。 谭维维的老家就是在有中国豆花之乡的四川自贡富顺永年镇。 因为拍摄节目的关系,我随着谭维维回了一趟她的故乡。 在吃完外婆煮的南瓜和豆花之后,我们倚在院子的围墙边,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

    秋天的阳光不再凶猛,给人一种恰到好处的温暖与慵懒。

    眼前的这位女生,不再是舞台上穿云裂石的摇滚唱将,而是变成与这田野、阡陌、炊烟融在一起的乡间“幺妹”。

    “幺妹”是外婆对谭维维的称呼,也是四川人对家里最小女孩的称呼。

    走在她熟悉我陌生的小镇,偶有背着篓子的阿婆看到她,会打招呼,维维回来了呀,维维点头,鞠躬,唠几句家常。

    去往外婆家的沿途经过稻田,树林,人家,田野远处有白鹭在飞,还有认出她的几个年轻人要停下车来要拍快手视频直播。

    她说,以前就在长着草的坟堆上逃课睡觉,在歌里变成了“谷堆”; 她说,到现在依然有想象中的理想家园,于是歌里就出现了“一座叫‘我’的小镇”; 她指着影片中出现过三四次的一片树林说,外公和父亲就在那里,看到那个方向,心就安稳; 她说,10来岁的时候,经常跟着父亲开着货车半夜出发,送货到县城,回程的时候,把脚搁在前挡上,开着窗,和父亲一起大唱Beyond的歌; 她还说,当她离开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一定还会回忆起在外婆家的炊烟缭绕,灶台上的烟火味……

    【在维维外婆家的庭院看《敢问路在何方》】

    我能全部接收她话语里的每一个字句, 每一个停顿里的情感和真意也能收到。

    山野乡村的风光,没心没肺的成长往事,乡村社会关系下的人情百态,湖南四川两地的乡村,本就没有大的差异,甚至她小时开着邻居的车带着一车小孩去往另一个镇子的莽撞和彪悍,我也曾有类似的经历:

    那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在那个由老戏院改造的东仁小学读书,放学后无所事事,发现门口停着一辆拖拉机,我跳上驾驶位,招呼着另外两个教师的子女上车,说我来开车,不知道手动了哪一个地方,拖拉机就径直向前跑了,我们三四个小孩赶紧跳下了车,一直看着车朝坡下滑去,直到被两棵巨大的泡桐树挡住,泡桐树的另一侧就是二三米高的洼地,那是学校的一片菜园。 按理说拖拉机不启动发动机应该是不会走的,但那次偏偏就走了。

    谭维维没有受到父亲的责骂,但我不一样,轮番受到校长、母亲和其他老师的风暴大批判,特别有印象的是,姓胡的校长还用脏话骂人,应该是气急到一定的程度了吧。

    对我而言,童年往事,就像摁到水里的皮球,稍一不留神便又会浮了上来。 所以对于她说的那些事情,特别容易共情。

    共情,也是童谣这期节目我想实现的一个目的之一。

    维维在金华第一次听到杨奶奶唱《火萤虫》时,有一个细节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了,她在伴唱的时候很快扭头向阿雅说了一句,她好像我的外婆。

    而在维维的外婆家,我们拍摄她们俩吃中饭,外婆热情而客气,看着我们工作,她觉得过意不去,录音老师不把话筒放下来,她就不下筷子,非常客气的等我们吃饭。

    这些都让我想起我的外婆,那个爱干净大嗓门遇到客人就会害羞的杨七阿婆(外公叫杨七,所以村人都叫外婆杨七阿婆)。

    在设计选题的时候,我的初衷就是希望达到这样的效果。我希望童谣能感染阿雅和维维,阿雅和维维的感受又能带给观众以同理心。从别人的童谣想到自己,从自己的童谣想想来时的路。

    童谣离你是否已经远去? 故乡是否也渐渐模糊?

    看到片子的朋友,如果言语上能有片刻的失语,情感上能有片刻的放空,虽然窗外红尘滚滚,这个片子若能给你带来片刻的安静,我就心满意足。

    ——缘起:偶遇小河的《卢沟桥》

    2019年的1月20号左右,本可能是一个什么也不会发生的日子。

    翻朋友圈的时候看到一个演出信息,北京何歌手的新年音乐会,名字叫:灰烬悲喜新,满满的禅意。

    何歌手就是小河,对于喜欢民谣的朋友来说应该不用介绍,如果要给中国民谣著书写史,那么小河、周云篷、万晓利,都是不可忽略的举足轻重的人物。

    我对小河原本也不陌生,刚来北京的2001年那会儿,在三里屯南街的“河”酒吧,经常可以看到他们的演出。到2019年,算来已经有十多年没有看过他的现场演出了,于是心血来潮,看到演出信息就随手点开买了票。

    我对气场的氛围捕捉其实还挺有感觉,我往往能感受到光线、温度、空气中的质感,都会因时间的不同而呈现细微的差异。

    演出的那个晚上,正值2019年元旦已过,农历新年将近,情绪上让人放松,北京的空气里,客观上清冷凛冽,而心理上有一种难以察觉的暖意,这种气息往往在岁末年初时光轮转的时候出现。

    【小河2019新春音乐会现场,手机拍摄】

    小河的音乐较新千年的时候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平和、通达和温柔,歌声里也就多了一些散淡和无求。

    我和夫人、小女哈哈,在拥挤的人堆里凑热闹。 在演唱进行到3/4阶段的时候, 小河请了一位老人上台唱了一首童谣:

    “卢沟桥,卢沟河,卢沟桥上走骆驼,桥上狮子数不清,桥下芦花一片白。”

    这是期待之外的声音,当时的感觉跟被点了穴一样,酥麻。 舞台上和舞池里的人突然在那个时间点上安静下来,一盏简单的暖色追光打在79岁的何大爷的身上,那是老人小时候的歌谣,小河和其他所有乐队都成为陪衬,一起将音乐回到了最质朴和自然的状态,歌声继续流淌:

    “卢沟桥,卢沟河,卢沟桥上走骆驼,桥上的骆驼叮铛响,桥下芦花一片白。”

    童谣,呵呵,好陌生的字眼。 童谣,连带着故乡,变得轻飘飘。

    整个2018年,小河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在北京的胡同里寻找逝去的歌谣,然后拿到打磨厂胡同与老人孩子们互动,让歌声生长,变成新的作品出来,没有投机取巧,没有强输出自己的观点,而是让童谣回归到吟唱它的主体本身——也就是现在已经岁数大了的老人们,因为那些歌,是他们的童谣。

    小河一直以来是关注声音本体的音乐人,童谣是他近年来追寻的一个命题,在此之前,他做了一个音乐肖像的系列,找了十位唱民谣的朋友,与十位陌生人相处一段时间,写成故事谱成音乐,这种做法本身就非常开放,非常纪录片化,不再是一个关在屋子里寻找灵感的艺术家,而是能够抽身出来进入生活,这种行为在中国的音乐创作人群里,非常少见。

    【小河所赠,《音乐肖像》】

    这不就是《奇遇人生》要寻找的故事吗?

    美好的事情一定有美好的缘份帮衬,就在我苦于不知如何能和小河搭上话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位朋友吴祺。我与吴琪不算密友,生活中鲜有交集,却没想到她会出现在这里,并且当晚她还在场内摆摊卖音乐周边产品,一看就和小河他们是“一伙的”。

    在吴琪的帮助下,她迅速向我介绍了小鹿,小鹿是小河团队的人,当晚既当乐手,又要演唱,还当工作人员,跑前跑后,看她实在太忙了,没敢过多的打扰她。

    彼此加了个微信,道别了。

    —小河为什么要做童谣?—

    很快,在通州大稿的工作室里,我见到了小河,书法字画,茶,大大的工作台,很简易的工作氛围,却有一种非常舒适的自在。

    通过两次深入的交谈,我们了解了彼些的想法、诉求和各自心里追寻的那道光,与他一拍即合,奇遇第二季中想依托于他的行为跟随他的寻谣过程做一次实录。

    下面这几段摘自figure的采写,说得很准确,我就偷懒引用过来,Figure的Boss张悦在拍摄期间有来探小河的班,希望他不要怪罪我复制

    2016年起,他拉着人们奔向了大自然,一起到户外去唱歌,田野、河流、山川都成了他的听众。每次活动结束大家都会拿到一张存有自己声音的唱片,小河把它称作「回响行动」。 他在微博上这样介绍:这不是专辑首发,不是音乐会,是和小虫小鸟小河一起去唱歌的郊游计划。 在这场郊游里,人们又给了他新的感悟:音乐产生在互动中,有听者才能真的完成,大家总是只关注作品,而忽略了听众。 他希望在这样的回响中,让音乐发生。

    他选择了自己童年时缺失的音乐——童谣。

    「一部分人觉得这个时代很疯狂,另外一部分人觉得这个时代有利可图,还有人觉得这个时代特别的悲伤。」 「对于孩子们,在这个时空里,他们已经没有他们自己的歌可以唱、可以听,而只是在听大人手机里歌,甚至会用大人们听的歌来去装点自己的童年。」

    现在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已经不会说家乡的土话了,一开口就是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但小河希望这样的方言特色能得到保留。

    「1990年代末,土就是土,洋就是洋,特别有分界线。但这些年在变化,有很多年轻人知道有一种洋是更土的,有一种土是更扎实的洋气。」 「大海如果没有底下的水,就没有上面的浪花,这个时代不能所有的人都做浪花。我感觉一个事情有意义,哪怕它没有火,我也要赶紧做,因为它是我现在就能做到的。」 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一支蜡烛:「你的光很小,一个蜡烛,那你就去照亮一个蜡烛的范围,就让这个蜡烛周围都亮起来就可以了。」

    张承志在《黑骏马》中说,在那些疾飞向上和低哑呻吟的节拍中,新的一句在追赶着前一句的回声。

    对于小河来说,每一天都只做今天的自己,唱今天的歌,总有一天会听到未来的回响。

    【小河和唱《卢沟桥》的何大爷在打磨厂】

    小河的这些原始动力和内心初衷,与我对童谣的理解和期待几乎完全一样,只是他在做这样一件美好的事,而我,正巧知道了。

    ——对于节目来说,为什么要找童谣?

    童年和故乡,一直是我心里的源代码。 如果把自己视作一个创作者,那它无疑是我目前为止最笃定的母题。

    也正是因为个人的偏爱,才有这期节目的形成,但真要变成一个可操作的选题并非易事,因为我们的选题库里,还有更多更奇特的故事躺在那里。

    奇遇的每个选题都会经过导演组十几人每周一次的反复思考、求证和拷问,为什么是这个题而不是别的题?这个题可以带来什么?有什么价值?

    没有习惯综艺语态的纪录片创作者,有一个毛病就是喜欢上价值,凡事想讲个道理,尽量深刻一点。

    我对童谣的偏好,完全来自感性。

    对我来说,它就是童年和故乡。

    当然也有我没有料到的是,在寻找童谣的过程中,通过每一段与老人小孩们的交往,通过小河、阿雅、维维三人真诚而努力的付出,一些新的情绪和情感也随之衍生,并且具有非常珍贵的当下意义,后面我将记下这种感受。 童谣不只是一首首渐逝的歌谣,我并非抱有多大的热忱去寻找我从未听过以后也未必会去听的歌声,我也不是要去把那些故旧的东西找出来打怀旧牌,制造一个怀旧的乌托邦,但是对于童谣,做它的理由是什么呢?

    有同事问,为什么要去找它,找一个已经被时间遗忘、被时代淘汰的歌谣?

    他的理由是,童谣的消逝,说明它不再为这个时代所需,说明它的生命力不够,如果真的是强有力的有能量的东西,不去寻找抢救也自能穿越时光。

    他辩驳得不无道理,故事要成立,势必要找到最根本的驱动原因。

    但是我现在不想上价值,一些细微的感受自从听完童谣之后便日夜萦绕,无法忽略,我想讲讲自己的感受。

    我们都在时间里的河流里行舟。

    我,以及我身边的很多朋友中的绝大部分,据我所知,他们都跟我一样,来北京的时间再久,依然逃不过一个过客的心境,北京依然难以称为家园。

    人在巨大的城市中生息,需要位置感、身份感,座标和方向都是至关重要的东西,朋友圈有多么鸡汤,从另一个层面说明人们活得多么丧,因此勇气、动力和信念而成为我们活下去的支撑。

    我不知道朋友们是不是这么想,但是对于我来说,对于来处的回首,对于故乡与童年的回望,成为在孤独城市中前行中的必修课,面对着家园的含混与不确定性,每个执着于探寻生命原点的人似乎都有些四顾茫然。

    有了回望,有了写作,正是在这样一种试图解释的姿势中,家园获得了某种永恒。它成为写作者倾诉与创作的源头,成为我得以窥见自身的一面镜子。

    对我来说,这些东西是重要的。

    ——如果要上价值,也不是不可以,价值还不小呢

    大约对于孩子来说,世间的许多事物都尚属未知,他们不懂得春去秋来的自然规律,也不明白电闪雷鸣风云彩虹的形成机理,可恰恰因为懵懂,才让他们凭借最直观的感受和最本能的感情理解世界,同时也美化了这个世界。

    那些落在树梢手心的雪珠儿,可爱得就像甜甜的砂糖; 圆乎乎的团子,也是会用黄豆粉化妆的小人儿; 大山变胖了啊,那是因为他喝了很多雨水; 燕穿柳带,在孩子眼里就成了调皮的燕子和爱哭鬼柳树的逗趣; 对于见惯了学生向老师行礼的孩子,风吹草动也成了草向风的行礼……

    大概也只有最纯净的心,才能拥有像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的奇妙想象, 也只有彻底融入了自然,才能像这样用以己度物的心去体念自然。

    今天的孩子,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充裕,可恰恰是这些充裕,挤压着他们自由挥洒想象的时间、空间以及天然的诗意。

    且不论电子媒体中铺天盖地、良莠不齐的信息冲击,就连面向孩子的动画和游戏,也是一屏接着一屏满满当当的画面,让孩子只能在应接不暇中成为那些影像的跟随者,跟着它情绪,跟着它思维。

    或许动画与游戏的制作者可以由此输入他们想要传输给孩子的教义和观念,或许这些观念大多也都是正确的,可是却依然不知不觉地催长着孩子,让他们提前做着进入成人社会和成人生活的准备,孩子最难能可贵的童稚之心由此消隐。

    事实上这个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探讨,比如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便对电视媒体对儿童的侵蚀表现出了深深的忧虑。

    如果说电视只是模糊了成人与儿童之间的界限,使好的坏的一切信息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儿童眼前,把儿童推进了一个复杂的成人世界,那么今天的网络与电游则把孩子锁困在了虚幻的世界之中,使他们对现实生活和社会自然丧失了敏锐的感受与基本的关注,而连续不断的信息刺激也扼杀着他们最宝贵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改变着他们看待世界,理解世界的方式,这是我们从前所始料未及的。面对来自声音图像对感官的强烈刺激和庞大的不良信息对大脑心灵的冲击,我们该如何应对,如何在电子化的时代为孩子乃至我们自己保养住一颗难能可贵的童心呢?

    这样写是不是很枯燥? 但这些无疑都是我们正在面临的问题,不上价值了,来举个例子吧。

    还记得今天夏天那个大热的音乐节目《乐队的夏天》吗?两个羞涩的湖南女孩“斯斯与帆”,怯生生的唱了一首童谣,就把面孔、新裤子、刺猬、张亚东这些摇滚老父亲的心融化了。

    温柔战胜了嘶吼,纯真征服了技巧,反过来,真诚、青涩和紧张,又为两个女孩吸引了更多的温柔目光。

    斯斯与帆

    女孩们歌唱的是湖南常德一带的三弦歌词,《马儿嘟嘟骑》,那是常德长大的孩子都知道的一首童谣:

    马马嘟嘟骑 骑到那嘎嘎去 嘎嘎不杀鸡呀 娃娃我要回去 嘎嘎不杀鹅 娃娃我要过河 嘎嘎嘎公他奈我奈不何哟咿儿哟

    歌词是什么意思? 可能还真没什么值得一提的意思。 但它就是有杀伤力,把你的世故、硬壳、坚强、不堪的日常击得粉碎。

    这就是价值。

    ——曾经那个美好的童谣世界真的消失了吗?

    有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孩子会唱“爱情不是你想买”,“你是我的小苹果”是在农村地区排名第一的儿歌神曲,要么就是数鸭子,也数得乱七八糟,门前大桥下,游来一群鸭,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

    我发誓,我永远都不要教我的女儿哈哈这么数鸭子。

    但是不数鸭子,能干嘛呢? 买卖爱情吗,还是香水有毒? 要不就谁是谁的小苹果?

    思文,吐槽大会推出的脱口秀演员,她就曾吐槽过中国家长在孩子审美教育上的畸形:在妈妈肚子里时,听的都是莫扎特、G大调、小夜曲,出生后,立马换成“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恶俗能冲刷着大人的世界,当然也能把孩子的审美冲洗一空。

    我怀念胡兰成在《今生今世》中开篇写的那种童年:

    又两三岁时学语,母亲抱我看星,教我念、「一颗星,葛伦登,两颗星,嫁油瓶,油瓶漏,好炒豆,豆花香,嫁辣酱,辣酱辣,嫁水獭,水獭尾巴乌,嫁鹁鸪,鹁鸪耳朵聋,嫁裁缝,裁缝手脚慢,嫁只雁,雁会飞,嫁蜉蚁,蜉蚁会爬墙」,正念到这里,母亲见了四哥骂道、「还不楼窗口去收衣裳,露水汤汤了!」现在想起来,母亲骂得竟是天然妙韵。

    我憧憬日本童谣作家金子美铃抒写的童年岁月: 在天空旷野的 正中央 月亮和云朵 突然相遇 云朵匆匆 来不及躲闪 月亮也匆匆 收不住脚步 哎呀,对不起啊 月亮满不在乎 踩过云朵 匆匆而去 云朵也淡定自若 被月亮踩过脑袋 却稳坐如山 使劲儿吆喝

    《看不见的城堡》:

    斜阳向晚,小王子带领随从,从山野中狩猎归来。远处有牧人吹奏笛子,有羊群咩咩。城堡近在眼前,窗户里漫出金黄的灯光,也许一场盛大的舞会已经开始,也许豪华宴会正在进行。

    十几行诗句,比几千字的童话,更让人浮想联翩,带领你飞得更远。 当然,除了喜悦、幻想,还有小小心灵感受到的悲伤、寂寞,这是童年世界的真实存在。天使的歌声里,并不回避这些。

    《麻雀妈妈》:

    小孩儿捉住了小麻雀,自然是又得意,又满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妈妈看到了,自然很高兴。那么,小麻雀的妈妈呢?站在屋顶上,一声发不出来。悲伤的呻唤,焦灼的呼喊,什么声音都发不出来呀。
    【金子美铃被称为日本的童谣天才作家,26岁时去世。民谣歌手程璧好像改编了其中的部分作品,听过几遍,总觉得差强人意。】

    我更是钟爱原田泰治的那些画《故乡,心里的风景》,简化掉那些繁复的图像和音声,简化掉那些成年人意图对孩子施加影响的教义,只以简净的线条,以简单的词句,为孩子再现一个童真世界 。

    将心爱的肥皂溶化在水里,用麦秆做的吸管玩吹泡泡的游戏。虽然吹起来并不容易,不过只要坚持,就能吹出七彩的肥皂泡泡。看着它们轻盈地飞上天空,可是一转眼,泡泡就破了,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就是我记忆中的童年。

    富士山上已是白雪皑皑,山脚下的忍野村迎来了新的一年。寒冷彻骨的小河边,孩子们正在放风筝。在日本,儿童常被比作“风之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放着风筝,声笑语响彻了整个村庄。

    山里的村子在一派热闹的景象中,迎来了新的一年。家家户户都充满了归乡游子的欢声笑语。孩子们在冰天雪地里嬉戏着。长大成人后,这份美好的记忆仍会铭刻在心吧!

    伴随着肩上的书包发出的“咔哒咔哒”声,正在读一年级、充满朝气的孩子放学回家了。鲤鱼旗在五月的风中飘荡,新插的幼苗在水田里编织出一幅美丽的图案。用不了多久,纤弱的禾苗就会茁壮起来,为大地披上绿色的新装。

    ——寻谣过程的感与动——

    做《奇遇人生》有个一直存在的规律就是: 现实情况永远不会和导演组想的一样。 有时候现场会高于设想,给予惊喜,有时候现场会给你重击,远远低于预期。 童谣这集的拍摄,应该算是幸运,寻找的过程保持了设想中的生动、真诚和收获,更让我惊喜的是,在寻谣的过程之中,展现了在前期准备之段不曾想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首先,在拍摄的过程之中,我发现摄制组的同志们不再像别的集那般焦虑,而是在一种轻松和充满笑容的过程中完成了拍摄,我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摄影指导老孙,严肃的男人,你看他脸上的表情多柔和】

    【录音指导老范,干脆毫不掩饰自己的表情,咧着笑】

    第二个让人无比珍视的是在这集拍摄过程中,遇到的每个人都那么好,彼此都是萍水相逢,但是都善良、温暖、关心彼此,在短短的几天里,会让人恍惚,觉得现实还有这么美好的一面,没有社会新闻经常出现的那些糟心事,她们的表情是如此的打动我。

    【金华周奶奶家,周奶奶是一个爱唱歌的人,50年前在杭州唱歌得了二等奖,但父亲和丈夫都不喜欢她唱歌,丈夫还把她的奖状藏在相片框后几十年,这次她给我们唱了十二月的花之歌,和“数田鸡”,可惜没有纳入片中,不过在小河兄的公众号“演耳”有她的详细故事,Figure也专门做了周奶奶的故事专题:打捞被荒废一生的中国好声音 一场迟到64年的演唱会。】

    【看维维的眼神,温柔极了】

    【片中的主人公们,小河兄称她们为:五朵金花】

    【在永年中学吃面,呼啦啦跑进一群小孩,炸乎乎的问,你们哪个是大明星?他们是来找明星拍照的,我说我是,他们将信将疑合了这张影,那种浑不吝大咧咧,不正是我们过去的样子吗。】

    【有音乐、有老人、有过去的歌谣,说时光柔软,并非煽情。】

    【上得了灶台,爬得了屋顶,这就是农村猫的生活方式呀,要跟城市猫相比,谁更幸福,恐怕也很分出高下吧。】

    【红裙奶奶气质绝佳,她教了我们一首温州童谣,一首摇篮曲,但是碍于篇幅,很可惜没有放入正片,但在小河兄的公众号“演耳”中有详细的介绍:放牛仔 逍遥仙 唱首童谣牛没见。】

    【这位大姐是我们与小河团队去桐乡寻谣的时候,她唱了自己小时候的童谣。桐乡是蚕之乡,这里依然流传着很多关于种桑、采桑、养蚕的歌谣,歌谣的产生渠道之一不正是来自于劳作吗,这样的歌谣特别有生命力。小河兄的公众号“演耳”中亦有详细的介绍。】

    【观众是由各种人组成,大家都很放松、散淡,在歌谣中打发时光,实在是不常有的一种奢侈。】

    【阿雅低到尘埃里,开出花来,她真是一位女菩萨。】

    【这位撑着小洋伞的小朋友,一直跟着音乐在晃动着身体,我很荣幸,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有这么一个小时,让她听到了美的歌声。】

    【杨奶奶唱《萤火虫》的时候,这个小朋友一直在旁认真的听着,我想她长大以后,是否能记得这一幕,记住这一首歌呢?】

    【父亲与女儿的石头剪刀布游戏,父亲的汗衫,女儿的裙子,绍兴古镇,夏日晚风,我承认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内心无欲无求,只剩羡慕。】

    【抵达杭州第一天,就看到这一幕,干净的巷道里,几个小朋友在跳皮筋,我想这种娱乐活动,一万年也不会变,也不要变。】

    感谢小河老师带来的乐手们,都是有爱的艺术家:

    这是本季我的最后一集,再次感谢团队的伙伴们(没有杀青照,漏了一些伙伴):

    左起:摄影指导少光/第一剪刀手:录音楠哥/像钮承泽的大哥:录音老范/第二个剪刀手:副导植树/摄助王海/桌子顶头:剧照高老师/旁边剪刀手:制片曹源/顺过来是摄影铁彬/副导芷莹/胖哥是摄助郭军

    左起:摄影刘乾军,本人,维维,云鹤山居主人菲菲,阿雅,副导芷莹,制片阳阳,商务制片曹源

    总导演赵琦,两季奇遇人生拍摄,他的生日总是碰在我的拍摄期,去年古巴,今年杭州。


    ——再见,怀旧的乌托邦

    以非常温柔的心思回顾这期节目,不愿抽身,因为它给我一种美好的可能。

    但是频发的社会新闻和事件往往让人沮丧, 在拉扯中写下以上,其实是矛盾的。 行文结尾之时,又回到现实中来。

    心想这样的节目或许就只是一朵浪花,在生活的洪流中,它可能不会引起的人们的注意,毕竟,生活还得轰隆向前。 但我依然奢望,它能给您带来一丝温柔。

    2019年11月26日晚上11:04,射手座迎来新月。

    星座专家都说射手总是看向未来,而天蝎总是执着于过去(本人就是天蝎座),似乎,只要奔向未来,就应该完全抛弃过去。

    但,无法给过去事情做出终结, 那么,这将永远牵扯着你走向未来的步伐。

    毕竟,新月不是来折磨我们的,很多时候,浇灌我们生命的,不是光明,而是黑暗与痛苦,它们是生命最好的肥料。

    有时候,所谓成长,就是黑暗中的一跃。


    东边瞧瞧 西边瞧瞧 夜里漆黑 光头还好 太阳出来 看不见了 一点光亮 实在太小 树荫里面 屋檐头上 一阵风来 吹个端踪 摇摇摆摆 跌跌撞撞 弄个小瓶 预备来装

    杨奶奶在节目中唱的这首萤火虫,把我彻底洗脑,在结束拍摄后的两个月时间里,我的生活中到处都是这首歌,有时候还发散思考,其实除了萤火虫,还有很多东西,都是太阳出来,看不见了:

    晨雾

    各种雨

    秋霜与露水

    一切梦幻


    带个私货,下面这个是自己写日常流水帐的地方,山丘故事,给每一个翻山越岭的人。

     短评

    周迅这一期拯救了节目,太好哭了,拍得很像日本生活类电影的感觉,厚度和深意一下就出来了。

    8分钟前
    • 小雨
    • 推荐

    她说工作是她男朋友,然后被导演戳哭了。她不是不想体会其他的亲密关系,但这不是她努力就能得到的。2014年刘雯被骂的最惨,审美差异导致她在国内不如抱团的秦舒培和奚梦瑶以及何穗等人,被一群偏见审美的人骂像男人,丑陋。她坚持下来了,没打美白针,没有小腹,没有打玻尿酸。风格一直在线。她的优秀和独立掩盖不了别人欣赏不来的长相,而安吉拉baby美的空洞不是现在流行的网红和美图秀秀吗

    11分钟前
    • 水闰
    • 力荐

    为baby打低分的那些朋友,请你们再为刘雯大鹏周迅把分打回来吧

    13分钟前
    • 信了你的邪
    • 力荐

    我真的不想看ab发表一些小学生水准的人生感悟,以及随时随地从兜里掏出她的自强人设。

    18分钟前
    • faye
    • 较差

    第一集,与其说切入老徐的骑行生活,不如说打扰了老徐的骑行生活

    23分钟前
    • 岡田健史
    • 较差

    初音未来都比天使宝贝看上去更像人类

    26分钟前
    • 老袁
    • 还行

    刘雯之于节目口碑简直就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存在/

    27分钟前
    • GIVIND
    • 推荐

    被周迅这期打动,没有生活的大道理更多的是家人面对困难的携手互助笑着向前

    29分钟前
    • 遇见好时光
    • 力荐

    第二期节奏明显好转了,这个节目真的很温馨很真实,第一季的时候就更侧重素人,导演好优秀,虽然年轻但拍摄氛围超好。ps.二叔感觉很依赖赵丽颖的样子啊,还要去请示太逗了,看得出来很多事情都会从明兰那寻求意见,哈哈哈哈哈。

    30分钟前
    • 尹天雪
    • 推荐

    我又怕苦又怕累,但是我很真实啊

    31分钟前
    • 山月
    • 还行

    第二期简直太好了,太爱莫妮卡,非常有气质的一位知性女性。为了自己热爱的事情付出一切,专注热爱的状态好好!也很喜欢迪恩,非常酷。这个傻直男,冯绍峰大爷,实在太特么傻,太萌了哈哈哈哈~阿雅真的连说话说英文都很艺术。这一期才是真正的奇遇好吗?!!!!这样一直保持下去,太爱第二期拉拉啦

    33分钟前
    • Amy
    • 力荐

    还是编排的问题,有周迅刘雯,却把AB放在首播集。特别是野外搭帐篷那段,AB情绪到达了顶点,老爷爷更多是无奈,阿雅更多是尴尬,气氛瞬间降到冰点。我并不是对AB有什么意见,毕竟看得出来的确很辛苦。但一件很难的事情,你想去做和不想去做是看得出来的,AB绝大部分时间和这段奇遇没有火花。至少在我看来整集节目大部分时间她都是没放开的,是在工作录节目,在证明给观众看她很努力。直到最后一天开始有点眉目却戛然而止,真的有点可惜。

    38分钟前
    • 高达君
    • 推荐

    很怕奇遇变成垃圾明星的洗白地,baby非常的commercial,脸比不过人假,她的道理和感悟都是凭空而起空洞无物的玩意

    42分钟前
    • 小耗子
    • 推荐

    出来就整顿好心情立马打开,第一集杨颖,我以为我会路转路粉,但最后还是路人,只能说她是个好菇凉,只是15岁出来的她,社会的赚钱的那套可能是她的强项,但放到#奇遇人生#这么难得的深度节目里,她显的太直白了。最后要说一下徐伯伯,72岁的河南老人,真的让人佩服!唉,我真的是太喜欢河南人了,大概大学闺蜜是有3个是个河南的原因吧。最后期待周迅大哥!!!!

    45分钟前
    • 草右木子
    • 还行

    ab能不能别装了。唉,随便你装吧,反正你的电视电影路人都不咋看了,代言的产品我也不会买,跟我无冤无仇。

    47分钟前
    • 快乐小美叨
    • 还行

    还是原来的味道,高水准,高质感,娱乐性少 ,谈话还是那么自然,节奏舒服!错过,美好,惶恐,当下,爱,坚强,生命,自由这些人生的关键词在节目中很自然的被讲述。第一期嘉宾是屡受争议的angelababy,从另一维度聚焦艺人,释放真实情感!有一些人把对艺人的讨厌感上升到综艺质量上,成了某个艺人的攻击点了!实属无奈!

    49分钟前
    • I DON'T CARE
    • 力荐

    导演们对ab的无奈,与导演问ab你真的很容易放弃,来让你跟着爷爷骑行的,每天打车去追爷爷算什么事。以及爷爷强硬要她住帐篷。导演能把这些都剪进去,说明导演的想法高于综艺本身,是真的拿节目在探讨人生态度。给导演大大的赞。但是我疑惑为什么要拿ab这一期来作为第二季的开端,借她的话题带热度?避免不了让我这样猜想。因为第二季的第一期远低于我对节目的预期。但打分又是想综合整个第二季,所以对后续还是会有期待。暂时打四星已经很让我为难了......另外,有点感觉爷爷被消耗了,去让他配合那是不可能,让他动情流泪我感觉已经很对不起一个十年如一日的人了,你们打断了他的一点点节奏。第一期,更像是导演节目组送给ab的礼物,让她思考一下如何进行接下来的艺人工作,我想,对ab是一个很大的财富!

    51分钟前
    • 本加菲猫不吃鱼
    • 推荐

    阿雅说「奇遇人生是个有包容度的节目,如果只能某些人才合适来,就丧失了这个节目的精神」。但是对不起,我不讨厌ab,但她真的不适合这个节目…比起ab我倒更愿意看看老徐的人生。希望后续能改分,期待周迅刘雯。

    54分钟前
    • Monody
    • 还行

    跟第一季一样特别好看特别走心节目制作非常精良真实的情景和突发的事件让人感觉特别真实。有我最喜欢的明星杨颖。剧情非常的真实,看完之后让人觉得印象深刻,是非常值得去看的一部片。他会给你一些小小的启示带给你心灵上的鼓舞.老人千里骑行的故事,让人感受到坚持的不易,但是他都能,为什么我们不能呢

    58分钟前
    • 傲娇的耧斗
    • 力荐

    我是好妈妈,我是独立女性,我是BigBang的铁粉,就算我的另一半再有钱,我也不想伸手要钱!天宝你可以的,毁了这么好的节目,两星给赵琦阿雅及后续嘉宾……

    60分钟前
    • 飞天小女警
    • 较差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