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我们的师父

    我们的师父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大陆2019

    主演:于晓光,大张伟,刘宇宁,董思成 

    导演:孔晓一 

    猜你喜欢

     剧照

    我们的师父 剧照 NO.1我们的师父 剧照 NO.2我们的师父 剧照 NO.3我们的师父 剧照 NO.4我们的师父 剧照 NO.5我们的师父 剧照 NO.6我们的师父 剧照 NO.16我们的师父 剧照 NO.17我们的师父 剧照 NO.18我们的师父 剧照 NO.19我们的师父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为更好地挖掘全人类的精神宝藏,激励中国青年奋发有为,湖南卫视特别打造一档纪实性文化品格传承节目《我们的师父》,节目邀请到四位处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年轻人,于晓光、大张伟、刘宇宁作为首发阵容,与另外一位神秘X成员,组成“3+X”的强大阵容。他们通过寻访拜师行业精英、优秀人物,在与师父同吃同住三天两晚的过程中,感悟榜样精神,解惑人生难题,汲取前进力量。  此外,《我们的师父》不止打开了师父们的精神宝藏,也为他们打造一座独一无二的“精神博物馆”。据悉,节目组匠心设计的这座博物馆名为“我们的博物馆”,将发掘包括师父们在内普通人的闪光事迹。博物馆里的每一个宝藏,都是来自网友们身边的闪光故事。工作人员透露,“我们的博物馆”线下移动展馆邀请到知名艺术家参与设计,届时将带给观众非凡的奇幻体验。

     长篇影评

     1 ) 值得我们深思

    每一个成功背后都值得去学习,我们的前辈那时没有网络,没有现在的方便条件。他们获得的成绩真是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这样的节目质量非常高,建议一直播出下去!让我们知道学习的力量!

    看了我们的师父,我个人觉得,是一个质量非常高的节目。第一个艺术家牛犇老师,德才兼备的老艺术家,让我们看到他的生活不浮夸,老年人正常的生活!教会我们人要脚踏实地,一个理发能观察很久,不一定会演这样的角色,但时刻准备着!

    现在期待开始,期待第二季啦!

     2 ) 温馨感动搞笑,还不错

    当初看这个名字的时候觉得一般,没什么吸引力。后来才知道棒子出的,于是乎先去看了棒子国的师父,毕竟人家是原版嘛。看完发现里面还挺搞笑的,于是国内播出后我就直接又看了起来。先说这四个徒弟,其实最有梗的非大张伟莫属,简直撑起了半边天。于晓光沉稳、暖心是很好的大哥,董思成乖乖的可爱型,舞跳的不错。刘宇宁是继大张伟后另一个搞笑的,虽然出道不长,但是能看出来很注重礼节,人也比较低调,但是有梗时不时会突然让你笑一下子,还挺好的。这个节目很温情很感动,师父都是很厉害的人物,看这个节目可以学习到东西,并不是纯碎的搞笑,我觉得蛮好的!继续追下去……

     3 ) 以“镜像思维”为指导,《我们的师父》传输跨越式成长方法论

    锋芒智库丨米洛

    “做演员我行吗?为什么苹果砸的不是我?为什么女同学不喜欢我?……”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总是有着不同的疑惑,渴望寻求答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目前,在纪实性文化品格传承节目《我们的师父》中,由于晓光、大张伟、刘宇宁、董思成组成的GSG已经成功拜访了牛犇、倪萍两位师父。

    在和师父三天两夜的共同生活当中,师父们将经年岁月里所沉淀的人生感悟,用简单朴实的语言分享给徒弟们和观众,处在耄耋之年的牛犇说“生命对我们每个人来讲,都只有一次,很珍贵,不要因为碌碌无为,而产生悔恨”,在主持一线多年的倪萍说“人前显贵,背后‘受罪’,这种‘受罪’才使你在台上有了光彩”。

    正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师父们的这些人生语录,帮助徒弟们解惑人生难题,汲取前进力量。节目播出以后,不少观众表示:“短短一小时,观众也能有所收获和思考”、“这是我看的所有综艺里面最有意义的,跟着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感悟。”在师父们充满力量和感染力的话语中,《我们的师父》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为观众输送精神食粮,滋养大众的内心世界。

    国民师父+特色徒弟,是受众群体的广谱性、忠实度的基石

    《我们的师父》播出四期以来,取得了双网收视四连冠的好成绩。最新播出的第四期全国网收视率0.48,收视份额4.03%,全国城域收视率0.62,收视份额4.7%。播出期间,网络舆情声量不断上扬,10W+KOL自主打call。

    截至撰稿前,节目主话题#我们的师父#538.3万讨论量,10.2亿阅读量,衍生#向往的老年生活#、#你愿意住老年公寓吗#、#倪萍吐槽蔡明#、#GSG首次公演#等数十个关联话题;在百度指数方面,其资讯指数和媒体指数也高于同类型节目。

    从收视人群来看,观众的忠诚度和广谱性不断提升,4-23岁收视份额第一,年轻观众忠实度第一,24-43岁熟龄观众份额第一。综合收视数据和网络舆情,可以说《我们的师父》是对“高收视”、“高营养”、“高品牌价值”、“高传播效果”的“四高”型节目的新探索。

    在【锋芒智库】看来,节目收视群体的广谱性与其阵容的国民性相关。从师父的阵容来看,无论是从11岁开始演戏、如今已年过八旬的牛犇,还是在主持岗位上奋斗多年的倪萍,都是家喻户晓的明星人物,而四位徒弟既有在演艺圈闯荡多年的80后演员于晓光、歌手大张伟,还有刚刚在演艺圈崭露头角90后新人刘宇宁、董思成,多元性的徒弟也覆盖了多个层面。

    因此,从有深度的师父阵容到有广度的徒弟阵容,群体互动从话题衍生到所涉及的维度都十分宽泛,外加是以品格传承为核心,可应用的范围极广,对节目受众广谱性基底不断夯实、忠诚度不断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观众的忠诚度不仅体现在收视上,还表现在对线上线下活动的积极响应。

    在线上方面,网友对于节目衍生活动都热情参与。“想吃这碗饭,就别吃那碗饭。”这是第三期节目中倪萍分享减肥经验时,引用的蔡明金句,刘宇宁受倪萍老师减肥经历的感染决心减肥,在微博上引发了#跟着师父学减肥#全民打卡热潮。

    除此之外,节目还激发了多个圈层网友的创作欲望。在第四期节目GSG男团首次公演之前,官博发起了首次公演海报征集活动,短时间内便收到数十张各式风格的海报;ID名为“星空梦饭”的博主画了456张图做成董思成扇子舞手绘动画视频,还原董思成在节目中跳舞片段,让不少网友转发称赞。而这些仅仅是节目在社交平台出圈的缩影,亦是节目受众的广谱性和忠诚度在另一维度的展现。

    而在线下,《我们的师父》栏目组与中国传媒大学进行合作,开启公开课活动。嘉宾牛犇、王侃,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党委书记蓝旭,中国传媒大学杨洪涛教授,节目监制夏青,节目制作人、总导演孔晓一,和传媒大学的学子们交流了节目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这样的线下活动一方面可以让传媒院校的学生在校内便能接触到在一线工作的节目制作团队,了解节目幕后故事,另一方面,节目组与学生们的破壁交流,也是了解当下青年所思所想所悟的一大渠道,为节目组的内容创作提供出新的灵感。

    在【锋芒智库】看来,之所以《我们的师父》与观众的粘性如此之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节目内容在“镜像思维”的催化下发生了极具效果的化学反应,在下文将进行具体分析。

    授业解惑的师徒关系,触发多面“镜像思考”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我们的师父》当中,每个人都是对方的一面镜子,由此触发徒弟对师父、师父对徒弟、观众对嘉宾多层次的“镜像思考”。

    初为人父的于晓光、处在突破阶段的大张伟、刚刚走红的刘宇宁以及出道不久的威神V成员董思成,每个人当下的困惑都不同,而师父们丰富的人生经验是他们的“答案书”。

    以倪萍、赵忠祥和GSG边吃烤鸭边互相猜未来最重要的关键词为例,当于晓光猜刘宇宁“不着急”,刘宇宁表示互联网时代太快了,不能不着急,倪萍开导“珍惜每一次机会都当作最好一次对待,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光彩点。”对于刚出道的董思成,倪萍说:“享受你的成功,享受你的进步,享受你的停滞,你要这样的心态你就能走到最后。”师徒们就在这一顿饭的过程中,边吃边聊,共同多维度地探讨着事业、家庭、亲子关系等跨越式成长的方法论。

    在节目之外,将徒弟的日记以vlog形式一对一呈现,这是当下最受青年受众群体喜爱的形式。以大张伟第三期的vlog记为例,大张伟以赵忠祥“每一次演出都当最后一次对待”为切入点,重新解读自我的初心,并表示“我应该像他们一样,能够一直为了自己最初的信念。”在师父的人生观里感悟自我人生,这是徒弟以师父为参照重新审视自我“镜像思考”的过程。

    反观师父们,当四位青春阳光、活力四射的徒弟“闯入”师父们的瓶颈生活,其实年轻人对师父也是一面镜子,去了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洞察年轻人的所思所想,对年轻人的生活的好奇与向往。也正因为这样,牛犇老师走上了fashion的路线,其子王侃见到后都大吃一惊。赵忠祥在得知于晓光常住北京时,也说“以后我们互相照顾,也请你们照顾照顾我。”

    师父对徒弟而言,是人生前行路上困惑、迷茫的解答者;徒弟对师父而言,是了解年轻人所思所想、所玩所爱的一大窗口。师徒之间的互动亦是一次人际交流的综合体验,在群体互动中以“镜像思维”参照对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他们互相取长补短的过程亦能折射到当下的社会议题,尤其是对于24-33岁这一阶段的人群。当这一受众群体面对大环境中996的工作时长、毕业后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等社会困惑之时,都有一定的现实参照意义。

    “镜像思考”催生“共情力”,破解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

    根据《2018年椒绿(焦虑)人群研究报告》显示,焦虑已然成为全社会共享病,各个层级的人都有各自的焦虑,焦虑网红气质凸显,而且其网络热度亦持续高温并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其相关词汇搜索量显著增长,2018年上半年焦虑搜索量较2017年全年平均值上升近50%。值得注意的是,相对整体网民,焦虑人群更爱综艺和海外剧。而《我们的师父》作为一档纪实性文化品格传承节目,自然肩负起了传输正向价值观、缓解甚至疗愈观众焦虑的社会责任。

    在【锋芒智库】看来,节目内容大众化的表达容易让观众培养的“共情力”,引发对事物认知改变,对于缓解焦虑有重大的意义。在已经播出的四期节目中,师父们言传身教,徒弟们真诚表达,所引申出的任一话题,观众在共情的倾听当中能够激发自我隐藏的情感意识。当观众看到节目海报上倪萍《姥姥语录》时,就联想到了自己与奶奶相处的故事;大张伟在讲故事环节,用董思成的口头禅“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现编一个故事,不少观众分享了这句话的感悟以及与这句话相关的真实故事,有人因这句话而和家人化解矛盾,有人因这句话对于生活中的难题有了新的看法等等。

    除此之外,节目组在对师父的核心闪光点挖掘的十分透彻,在前两期节目当中,将首位师父牛犇对表演的执着与热爱贯穿始终,在近期两期节目当中,将倪萍关于“书之于人”的感悟贯穿始终,从赵忠祥的书房再到饭后聊天谈读书爱好的缘起,都在传输她受用一生的倪氏美学——“漂亮早晚会老去,但是你读了书,你就会越来越漂亮,你的气质会与众不同。”光说不练假把式,徒弟们在老师的感染之下,主动提出去书店里购买书籍,学习师父提升自我的方法,这也是师父在价值传达中最直观的效果展现。

    在【锋芒智库】看来,《我们的师父》不是一档以综艺感取胜,而是一档以学习感占据观众内心的节目,这是在当下综艺市场少有的清流。

    尤其在各类知识传输型App日益扎堆的当下,《我们的师父》反其道而行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大众承受压力与焦虑与日俱增的现象出发,以师父们自身几十年的品格修养为内核,在启发式的“镜像式的思考”中,去与徒弟们进行精神层面的交流,打破固化的思维框架,探寻破解世界的简单法则。

    基于此,《我们的师父》在让观众受到一次精神洗礼的同时培养观众的“共情力”,精准捕捉、破解焦虑,达到轻疗愈的效果,外加所传递的价值观具有普适性,最终成功在观众群体的吸纳上达到广谱性和忠诚度不断提升的双重效果,是对“高收视”、“高营养”、“高品牌价值”、“高传播效果”的“四高”型节目的成功探索。

     4 ) GSG的大张伟和刘宇宁俩人凑一起只有五岁不能再多了吧?

    看过不少综艺,能戳到我笑点的人挺多,但是次次开口都能戳到笑点的还真没几个,不过有个人能在其中拔得头筹——大张伟,经常觉得他光是站那儿不动就已经很想笑了(这人到底给笑点低的观众下了什么蛊?

    虽说在以往的印象里,“戏精”基本上已经是他的标签了,但是好像还真没看过他正儿八经地演过什么戏,实在想象不到跟他对戏的演员们得多努力才能看着他不笑场啊……最近正好刷到他在《我们的师父》里排话剧的那段视频,确实也够“秃然”。

    Hello,看我~你在,偷笑什么~↓↓(这一刻仿佛看到了发际线疯狂上移的自己

    因为话剧的角色设定是在晚清时期,都是刚剪了辫子的大脑门造型,看到戴上头套表情迷离且严肃的大张伟,旁边笑到模糊的刘宇宁的反映就是看到这段的阿杠本人了吧 ↓↓

    尤其他说“已经丑到播不了了是不是”的时候,阿杠真的要笑到门牙都着凉哈哈哈哈(实在无法直视这么正经的大老师

    不过你看看,苍天饶过谁~出来笑都是要还的,该秃的谁也跑不了吧(眼看着在场的三颗“卤蛋”接连失去梦想

    不过这俩都没啥表演经验的人,正经扮上之后意外地还挺有范儿。

    大张伟是自带老北京人的口音优势,演起这种痞子角色没什么压力;刘宇宁虽然是东北的,但还挺有那种“小爷今儿个是来铲事儿”的劲儿(最大的bug就是他们几个人的头套实在太吸睛罢了,今日份儿的笑点非这头套莫属,真绝了

    这俩人一个是“不想玩电音的朋克主唱不是好主持人”的大张伟,一个是顶着网红光环出身在逐梦歌手路上饱受争议的摩登兄弟刘宇宁,本来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现在因为一档综艺千里来相会。

    真的是感觉活久了什么神奇的组合都能见到,最意外的是,越看越觉得“GSG男团”里这对“炸毛兄弟”之间的互动竟然还有一点好嗑?

    节目最开始的时候,刘宇宁还是个有点不知所措的综艺小白,跟GSG其他两位嘉宾于晓光和董思成都不熟,不过就应了那句话:只要有大老师在的地方,气氛就不会尴尬。

    大老师一见面就拍着刘宇宁开玩笑说“这不刘德华吗”瞬间打破大家初见的矜持氛围↓↓

    在去帮师父买东西的路上,刘宇宁跟大张伟一起溜去路边烧烤摊快乐撸串,多亏有大张伟这个“人形笑点”在,刘宇宁也更快地找到了状态。

    当然了,明明年龄加起来已经过半百了的两个人,每次同框行动的时候总有一种五岁不能再多了的感觉。要不然谁能想到能看到这些神神奇奇的名场面呢:

    一个出道二十年的“老前辈”向一个刚入行半年的萌新求助关于沙发床该怎么弄的问题,因为大张伟觉得刘宇宁刚入行好像就很厉害的样子,所以弄沙发床可能也会很厉害?(好想看看大老师这神奇的脑回路是不是有山路十八弯啊……

    一起给师父唱歌的时候,阿杠真觉得他俩可以组个组合从幼儿园一起出道了,还挺合拍的↓↓

    在舞蹈黑洞这方面,也不知道他俩谁更胜一筹?(大老师常说他的运动天赋从头皮以下截肢大概szd

    一起在节目里做歌、玩音乐的时候,也是经常能用实力把对方整笑场的那种↓↓

    对于小兄弟刘宇宁,大张伟从来不吝啬自己的夸奖,无论是音乐方面,还是厨艺方面(刘宇宁以前还做过厨师)↓↓

    《快本》上大张伟唱自己歌的时候也主动cue刘宇宁一起合唱,总之就是能唱歌的时候总会惦记着要带上刘宇宁一起玩吧(刘宇宁在自己直播里其实也经常唱大老师的歌开场来着,奇妙的缘分。

    种种细节我们这些旁观者看了都觉得挺暖心吧,节目外两兄弟干脆约起了一起出歌。

    大张伟直言自己这么多年在音乐方面也没跟谁合作过,能跟刘宇宁合作也是因为聊得来,他觉得他们俩性格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儿,都是那种不愿意吐露真情,但是内心极其丰富的人。

    他俩这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不是没缘由的,心细的大张伟其实早就看穿了刘宇宁在音乐方面的执念,也看出了刘宇宁没说出口的烦恼。既然这么惺惺相惜,就还挺期待这俩人合作能玩出什么新花样来的~

    说到刘宇宁,虽然蹿红的速度挺快,但成名之后的路并不好走。因为他最初是通过在网络平台直播唱歌被粉丝认识的,也就是所谓的“网红”出道吧。

    似乎在我们的固有认知里,“网红”就只能在网络世界里存活,来到三次元里就是不入流的。这就使得他后来即使已经逐渐走上主流平台,已经作为首位全民举荐的踢馆歌手站上了《歌手》的舞台,对于新人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吧,但依然很难让大众摘掉对他的有色眼镜。

    在华语乐坛摸爬滚打多年的大张伟也有被有色眼镜看待的经历,所以他很能对刘宇宁正经历的那些艰难和不公感同身受。

    所以这次大张伟主动向刘宇宁伸出橄榄枝无形中就是对刘宇宁的肯定和尊重,两个人也就通过这个节目也成了相见恨晚的音乐拍档。毕竟对于追梦追得并不算多顺畅的人来说,还有什么能比他乡遇知己更令人欣慰的事吗?

    大张伟也在最后给GSG的信里写道:“我和刘宇宁有那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默契,朋友这个词总是被人轻易的滥用,而我们之间有一种特别妙的惊喜。”

    除了跟他很有默契的刘宇宁,大张伟也很珍惜和于晓光、董思成的这段友谊,他说“现在我能想到更好的事情,就是我们GSG尽快地再次团聚。”

    离别是为了更好地重逢,相信这段时间里GSG付出的真心都会被彼此珍视。

    眼看这一季《我们的师父》即将收官,由于晓光、大张伟、刘宇宁和小师弟董思成组成的“GSG男团”在拜师学艺传承老一辈精神的过程中给观众带来了不少好玩的梗。在一起经历了十一期节目之后,七位老师和四位徒弟各自都有一些成长和收获。

    大张伟明白了如何在焦虑的情绪中自省和沉淀,刘宇宁学到了该怎么平衡好自己的心态和逆境中的负面情绪,也跟笃定了自己想要前进的方向,大家也都看到了彼此身上的闪光点和另一面。

    于晓光和董思成更多的是在和老师们一起生活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那种榜样的力量。作为后辈去学艺,并不只是从老师那里学到怎么去唱一个更高的音,更重要的是要去用心观察和感受前辈们是怎么做的。

    就像王刚老师在带GSG体验话剧的时候说的,“演员就是把自己砸碎了,再重新塑造成另一个人”、“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如何成为一个好演员、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每个人继续去思索。

    因为最后一期的师父是王刚,张铁林是嘉宾,他们和张国立19年的铁三角友谊也勾起了不少人的回忆。

    从当年一起接演《铁齿铜牙纪晓岚》,在里面分别饰演和珅、乾隆、纪晓岚,之后又合作了《五月槐花香》、《布衣天子》等古装大剧,他们塑造的那些经典荧幕形象给几代观众都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现实生活中他们三个也成了多年的好友,尽管因为各自的工作不同,私下联系的并不算多,但他们都很珍惜这段“铁三角”的缘分,一遇到合适的机会都很乐意再次合作。

    19年的交情都不会短暂的分离而被时间冲淡,而GSG虽然只有3个月的共同回忆,但相信他们之间的这段友谊也不会随着节目的收官而止步于此。

    当然了,这档节目虽然有笑有泪,但还是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在于,是告诉现在年轻一代的从艺人员,该如何把已有的技能通过什么样的内在逻辑,将它们整合成一个新的范式,这才是更重要的而这种东西除了要靠自己摸索,还要学会去老一辈的艺术家、典范人物身上去感受

    同样的道理对于我们每一个荧幕前的观众也适用,常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优秀前辈们的身上总会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参照的地方。

    而师父们,也同样在这些年轻后辈身上学到了不少新东西,比如牛犇老师开始走上fashion的路线、一向习惯晚睡晚起的王刚老师在徒儿们的带动下迷上了点外卖等等。这样一个师徒之间的镜像互动对于观众和嘉宾而言也具有同样的共情意义。

    这周他们就要告别最后一个师父,GSG同行的旅程也终有一别,但这段友谊和经历都是弥足珍贵的。

    虽然大家嘴上彼此祝福着未来,但还是难掩悲伤的情绪,尤其是在念写给大家的信的时候刘宇宁一哽咽,其他几个兄弟也都跟着憋不住鼻酸的情绪了。

    难得都这么走心,就期待GSG未来的再见吧~

    本文首发于:围剿白日梦(killdaydream),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转载及合作请移步公众号留言,约稿可直接带需求私信,谢谢。

     5 ) 我们的师父 倪萍篇

    以下看法纯主观,仅代表个人🙏

    —————————————

    *我觉得三四期是整季最强最好看的,从阵容到内容,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可是来自倪萍、蔡明和赵忠祥的点拨,全是干货。

    *宁崽自己在车里录影的状态真的和与人相处的时候完全不同……“我是你们最爱的小宁”哈哈哈!

    *在本地出差,大家都有晚上能下班回家的错觉,突然很打工人。

    *刘宇宁绝不空着手上门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都在问他准备了什么礼物……“不能每一期都送草莓”哈哈哈哈哈咱家真的不包个大棚吗!(答应牛老独一份,说到做到👍

    *“在台上撒了欢就进入了虚无缥缈脱离日常的空间”……这就是舞台的魔力。

    *大老师对倪萍的描述是严厉来自于坚强,正对上倪萍自己说的“我没有权利倒下”,一个女人确实够命苦的……张伟总结能力厉害,不愧是能吃主持这碗饭的人。

    *我们宁崽也努力地使用了他对女同胞的最高赞美——知性。

    *文刀刘,宇宙的宇,宁静的宁。

    *倪萍的威严完全把大老师给压住了,但没压住宁崽的八卦心……后面还真的问了负面传闻,还请教人家怎么减肥,好憨哦宁崽你也太实诚了!

    *但倪萍确实还蛮幽默的……“赵老师你首先觉得我们六个人”然后停顿了很长时间,我以为要说些演艺素养啥的,大家面面相觑。等半天接了一句“三只烤鸭够不够”……差点把我笑得滚下床。

    *每次吐槽炸酱面排场大味道寡,都有人挽尊说北京人家里做的才好吃。我以为终于要见识到,铺垫得可厉害了,结果垮掉垮掉哈哈哈……还有后面那个熟悉的店址,我一定要大声喊:北、京、烤、鸭、真、的、很、坑!!!特别能理解宁崽在吃烤鸭的时候点饺子的心情😄

    *宁崽在口条这个事儿上肯定是下足苦功练过,没有在怕的,可能是唱完《生僻字》给的勇气吧哈哈哈!他想出主意时的表情好可爱哦……宁崽真的靠音乐来记东西吧不管是英语粤语生僻字,是能让赵忠祥觉得算个本事的实力。

    *赵忠祥强调了绝活儿的问题,要么不亮相,要上就得是精品。他打分其实蛮抓本质,读得更顺不等于播音能力更好。后面主持也是一样的,直播可以漫无目的,开心真诚就好,主持得有组织有针对性。倪萍老师讲的用爆料缓解粉丝看不到正主出场的不满情绪,真是四两拨千斤。确实不如大老师,宁哥要学的还有很多啊……

    *倪萍说作风口碑会从一个剧组传到另一个组,而宁哥一直就做口碑不差事儿的,上上下下各种感谢,接的活儿全是回头客。

    *赵忠祥说的复盘,宁崽也一直都在做,能出头是有理由的。师父们讲的很多东西,哥自己早琢磨明白了。

    *“吃得下,睡得着”……对于干这行的人来说可不容易吼。“舞台,抬人也砸人”“人前显贵,背后受罪”……成功顶峰的残酷物语。

    *“要吃这碗饭就别吃那碗饭”居然是倪萍转述蔡明讲的话,两个人我都没想到啊!而且她俩居然是一张床的闺蜜,演艺形象和本人确实是两回事儿,真以为马大姐呢……不狠怎么做常青树。成功的人不会觉得自律有多难多苦,这是应该做好的……这个感想,难怪宁崽对自己越来越狠了。

    *从这个话题开始倪萍老师也不端着了……别人厉害在脑子活,宁崽厉害在心眼直,真和诚是天然的亲和力。

    *猜心游戏,给大哥写的“孩子”、给小董写的“机遇”……宁崽真是🚬

    *倪萍老赵不愧是站到过顶峰的人物……珍惜机会亮出绝活,做人必须得抓紧⚠️她们前面谈主持经历,讲过“这次不行就没有下次”,任何时代的头部竞争都是如此残酷,少听粉丝瞎扯什么人淡如菊未来可期。

    *大老师也是焦虑的人,所以他能理解宁崽……另外两位心态上就没有大火的准备,只能说各人有各人的机缘和幸福吧。宁崽有争的心,不藏着掖着,光明正大地努力,这很好……一定要红!

    当然大哥绝对是关心,宁崽确实是太焦虑了。一夜爆红这个事情就很梦幻和刺激,太泡沫了,当时谁能相信他三年后居然还在业内,而且开始更好了呢?这种失去的恐惧在真正靠作品打下大众口碑之前,是无法化解的。皓都之后,感觉才算有了慢下来的取舍。

    *还给女士挡上房间里所有镜头,绅士宁崽!

    *他们四个睡前小会氛围真不错……换上短裤才知道宁崽平时翘腿的坐姿有多妖娆啊!

    *大老师讲自己没活儿的笑容,重新起来真不容易……自己认可的东西大众不受落,这种理想与现实、自我和市场的落差就无解。

    *宁崽很懂如何一击必杀俘获人心哎,借阿卓唱了两句《结果》……真诚和心思真的不冲突。

    *倪萍画画这段很好啊,有两下子。尤其是谈到画卖光了的心情,不是窃喜骄狂而是不舍。不愧是几句话就能把人说哭的,“人的心情真是很怪”。

    *宁崽起床笑死我了哈哈哈节目画风突变!一个眼睛都睁不开、脚步也抬不动、声音都是飘着的傻大个儿!在车里睡着起来也是眼都睁不开,用脑袋顶着椅背爬起来……彻底放弃形象了!

    *但宁崽每次进厨房干活儿都真的太好看了……劳动是有美感的。我也想吃宁亲自擀面皮的纯手工水饺!

    *锦鲤池大别墅……这个节目真的太暴露各位师父的家底了,后面还因为露富惹来麻烦下架了一期,啧。

    *背了倪萍的台词,带着倪萍的书,这个准备也太万全了……不愧是拿过飞天奖的带头大哥。

    *赵忠祥的藏书阁,大张伟的阅读量,倪萍的荐书单……这一行到最后就是比厚度。

    *录音棚里老年闺蜜组聊得根本停不下来,留下四个插不上话的徒弟无语凝噎!

    *各位师傅别给家里堆零食了,宁崽根本停不下来哈哈哈😂戒烟真的难受吧,现在都修仙了天天不吃饭。

    *每一个师父都要催生,大老师夫妇实惨哈哈……他和蔡明这么熟哇拿脚踹的交情。

    *要跟宁哥走得远,最重要的就是相信他。哪怕不做这行了也还会在一起……谢谢两个兄弟🙏再陪他走一段吧,别让他孤独。

    *小时候没人给宁崽讲故事,哥长大了给爷爷讲故事QAQ 哥讲故事讲到一半就哽住……谢谢快乐的大老师。

    *虽然都是即兴小挑战,但这期几位师父的点评都不马虎,哪有不足怎么提升,顶尖高手懂得点睛之笔。

    *如何面对来自他人的议论,蔡明轻声细语娇滴滴地回答“可是选择就要承受呀”……也太酷了,难怪大张伟服她。

    *宁哥问想上春晚怎么办的时候语气简直跟撒娇一样……唉,娱乐圈,还是要火呀!

    *创作人才有多可贵……这个节目全靠大老师撑起来啊,来自宁崽崇拜的眼神!工作狂的朋友确实也是个工作狂,都是不弄好就睡不着觉的人。

    *我们宁崽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舞蹈黑洞,大脑发育不完全,小脑完全不发育,动作学了半天没学会……看,自信的螳螂拳!

    *原来有进场唱跳游戏这么多环节,还弄了首小诗,难怪倪萍这么感动……倪萍不愧是自带落泪buff的人,确实是一段话能说得非常让人动容。大老师总结得好,找到一个点回到温暖和爱。

    *宁哥真的是默默就配合上大老师,不管是即兴编曲还是给师父腾位置或者主持游戏,俩人都特别自然无需解释。

    *见面扶着师父走路,师父哭了上台递纸,临走了在路上还不忘给师父整理风衣……好会照顾人啊宁崽!

    *其实看完整季节目,最让我受触动的不是哥四个,而是师父们……尤其几位真顶流,心气真的不一样。哪些人能火,能大火,能大火很长时间,成为顶尖成为常青树,真的很明显。顶刘哥哥加油吧💪

     6 ) 好看, 真情实感

    看大家说的都是抄袭韩综的架构,可能也是因为这样所以火不起来?哎...

    我第一个想到的韩综是兩天一夜第3季, 成员也是在不熟到熟悉的过程中一起磨合经历了许多, 在这节目看到了相同的感觉..说这节目干啥呢?也就是吃喝拉撒睡在一起,买买东西.參观宿舍,聊天唱歌小品戏.

    1-2集的牛犇老师太可爱了,他是勤奋又严格的人,跟自家儿子相处都沒那么随意,就一个劲放飛4个徒弟了.4个成员也懂礼节,互相尊重,沒有人在那自恋抢镜,通常会作的就是引领,说明,帮忙.画面看起来就是很舒服,特別舒服. 最后离別看老人家在車道上奔跑的样子, 这是真心了.

     短评

    牛犇师父带徒弟去大润发观察生活,真像我和我妈买东西的样子,问啥啥不买太真实了......

    6分钟前
    • huoguo
    • 力荐

    周六晚上大本营以后看了一会儿,个人感受就是,很正能量吧。现代社会节奏快,追逐竞争激烈,忘记了停下脚步思考人生。拜访老艺术家,了解他们的生活过往,观众也从而得到启发,生活,除了不断奋斗,也不能丢掉美德和梦想。牛老先生,从艰苦年代走来,日历上记录着满满的行程,85岁高龄,仍旧发光,我们也不能懈怠。他会生活节俭,讲到早年拍戏,被狗咬13口,那些吃苦的美德,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发扬的。还有节目做的也蛮好,字幕动画,视觉上很轻松愉悦。四个徒弟表现可圈可点,人都有闪光点,要有发现美的眼睛。

    8分钟前
    • 吃瓜纳凉
    • 推荐

    第一集看完 真的好看👌师父也很有梗 大家相处的也很自然 (还有我们董☁️真的可爱!

    13分钟前
    • chihiro
    • 推荐

    大老师的每次发光发亮,都在激励我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14分钟前
    • 人之初性本丧
    • 还行

    于晓光很暖,大张伟很贫,刘宇宁很帅,还有一个小朋友没什么存在感,也不认识。

    16分钟前
    • 天生是明星
    • 还行

    喜欢大张伟,非常真实不装,像个小皮孩,但是遇到大事三观又非常正

    21分钟前
    • 不吃馒头争口气
    • 推荐

    哈哈哈哈啊哈哈牛犇老爷子怎么这么好笑!!!去年的红裤衩这是什么神仙脑回路哈哈哈

    23分钟前
    • 哆啦
    • 力荐

    想法立意都是好的。节目组选人满意,从徒弟到师父每个都很合适。于晓光得体大方好老公风,大张伟又贫又有趣,刘宇宁和董思成两人还没放开,但会更好的!(董思成的可爱光辉终于要辐照到中华大地了。)

    24分钟前
    • 小屁
    • 推荐

    哥四个还是蛮走心的,都很真实真诚。就是芒果台的垃圾剪辑非常恶心各种误导

    27分钟前
    • 彌張
    • 还行

    充满温情的慢综艺,不是只是靠搞笑博眼球。三天两夜的旅程,四人组从陌生到熟悉,与师父从拘谨到逐渐放开,第一集让我对接下来的旅程充满期待~很多道理就是潜移默化中产生的,这个综艺也让我收获颇多。四个人都很有意思啊!

    29分钟前
    • momo
    • 力荐

    相当无聊了,嘉宾除了大张伟、于晓光都不说话,气氛尴尬,全靠后期编辑强行配字幕加戏。

    30分钟前
    • 宋典少说两句
    • 较差

    第一期节目大家还在互相认识,内容有点空洞;牛老师本来就没生气,非要剪得矛盾重重的样;老师人还是挺逗的,很包容大家。于晓光稳重顾大局,大张伟顽皮承包笑点,刘宇宁乖巧,董思成懵懂……PS:会员版师娘的故事好感动为什么不剪进正片里啊……

    34分钟前
    • 白水君
    • 推荐

    偶然翻到,看了一期,居然感觉还可以。节目的有趣程度与师父为人的有趣程度呈正比,牛犇这一期就比较感人。还有就是大老师原来是一个很有内涵的人啊!

    36分钟前
    • 姝聿
    • 还行

    这不就是家师父一体嘛。。。真是醉了,所有韩综全都被搬过来翻拍了。。。

    37分钟前
    • orange-peel_
    • 还行

    老是制造矛盾的毛病到底要蔓延多少种类的真人秀?明明牛犇老师并没有生气,老弄得气氛很紧张……

    40分钟前
    • pathetic
    • 较差

    大张伟成为了芒果台综艺的新宠啊…专门负责活跃气氛

    44分钟前
    • pokk
    • 还行

    有点无聊

    45分钟前
    • 小苔藓
    • 还行

    大张伟不错,在气氛调动,嘉宾互动方面都可圈可点,他确实很适合综艺节目,放得开、话跟得上、节目效果OK。

    47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挺尴尬的,各种尬聊。除了大张伟,剩下3个都很拘谨。除了于晓光,其余3人内心的无聊和不耐烦都溢于言表。这节目找女性艺人比较好,女性更会照顾人、更有眼色、更有耐心、更心细、更有同理心。男艺人也可以,但是麻烦找机灵点的、情商高点的、家教好点的。

    51分钟前
    • Øäåmg
    • 较差

    还可以吧,为了看大张伟和于晓光

    52分钟前
    • 木木三又二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