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大清盐商

    大清盐商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中国大陆2014

    主演:张嘉益,张志坚,俞飞鸿,倪大红,莫小奇,杨皓宇,袁文康,曲高位,尹铸胜,金丰,霍青,郭晓峰,郑天庸,李昶,郭萱 

    导演:韩晓军 

    猜你喜欢

    • 第25集

      海天雄鹰

    • 第01集

      上有老下有小

    • 更新第36集

      但愿人长久

    • 更新第16集

      颜心记

    • 更新第19集

      金庸武侠世界

    • 全13集

      惹不起的宫主大人

    • 全20集

      影后的复仇

    • 已完结

      刑警队长

     剧照

    大清盐商 剧照 NO.1大清盐商 剧照 NO.2大清盐商 剧照 NO.3大清盐商 剧照 NO.4大清盐商 剧照 NO.5大清盐商 剧照 NO.6大清盐商 剧照 NO.16大清盐商 剧照 NO.17大清盐商 剧照 NO.18大清盐商 剧照 NO.19大清盐商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巍巍大清进入康乾盛世,一代君主乾隆皇帝(倪大红 饰)坐享祖父辈创下的基业,并将其推向更为辉煌同时也更为浮华的巅峰。是时国泰民安,府库充盈,鱼米之乡扬州富甲天下,两淮盐业更支撑起朝廷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为支持战事军资,皇帝命令两淮盐政催饷,谁知却遭到盐商百般推诿,甚至连与皇家堪称故交的汪朝宗(张嘉译 饰)也不予合作。新任盐政阿克占(张志坚 饰)临危受命,来到当地后发现盐商库银亏空,他察觉到盐商手中有一个秘密账本,而这也正是这些鬼点子多多的商人敢于违抗皇命的王牌。性格刚毅的阿克占雷厉风行,两淮盐商则想方设法,计谋频出,身处漩涡中心的汪朝宗则不得不承担起斡旋的危险任务。   账本所隐藏的黑幕渐渐大白天下,所有的利益关系者都被卷入其中……

     长篇影评

     1 ) 汪朝宗的四场战役

    电视剧大清盐商的发端也是小说红楼梦开始的地方。满清盐政大人如海同志殁于京郊热河,后乾隆帝委派原广东巡抚阿克占接任,这就是大清盐商的开头;而红楼梦写的也正是林如海家道中落,其女林黛玉进了贾府之后的事。当然,本文按下石头记不表,只写关于本剧的想法。

    汪朝宗的故事要从阿克占讲起。

    话说阿克占是旗人出身,早年在新疆领兵,回京后封得甘肃提督,又迁从二品广东巡抚,不料其在广东任上意气用事,脾气上来把广州十三行搅黄了,被乾隆贬至滦阳驿站驿丞,沉寂十年后方才启用,拔为两淮巡盐御史,驻在扬州*。行前皇帝面授机宜,给了他两个任务,一是为平定大小金川凑齐捐输一百万两,二是查点运库库银亏空一千万两。在盐政新用事的阿大人态度虽锋芒不减当年,可对人对事的做法上却小心非常,倒不单单是教训吃够了,更是皇帝叮嘱过他扬州有位可交之人,汪朝宗。此人乃诗礼传家的大儒商,富可敌国不说,南巡的乾隆皇帝也点名住他家。汪是朝廷指派的制盐售盐总商,同时替盐运使衙门向盐商征收盐课。像这般地位的总商,全扬州统共四位,排行第一的首总还是汪的岳父萧老太爷。因此,阿克占一时难辨他们是敌是友,但他清楚西南战事吃紧,捐输银子不能迟。捐输就是捐款,捐迟了还要补利息,扬州盐商平日在桥梁和防汛等工程上没少出力,此番西南战事捐输达100万两之巨,盐商们极其不愿意。有位鲍总商还发了火,阿克占一怒之下把属于鲍家的江西建昌引岸**强行划给汪家。阿克占更有意瓦解总商联盟,命鲍、汪两家争夺引岸,还好在萧老太爷的调停下,阿克占并未得逞,反而两家的关系得以巩固。赴赣行盐,汪未带盐,而是低价收购了当地的陈盐,卖盐换得了清热的药材,带到成都解除了当地的瘟疫还赚了大钱,扣除送往前线的军饷还结余十几万两,他又全数买回了木材准备在扬大兴土木,修建了扬州名胜五亭桥。捐输战役一气呵成,汪朝宗完美地体现了他的机敏过人和宽恕有加。

    捐输暂告段落,阿克占终要过查账这一关,想填补亏空的一千万两白银肯定不现实,不过他也在暗查银两“存”在何处。这资金往来就要看账册了,账册账册,又是账册,就像剧中旁白所言,是生意人的护身符,掏出来就自身难保。所幸萧老爷子拼了老命制了本假账交给了阿克占,真账册也让汪当着阿的面烧毁,查账消停,第二场战役结束在萧太爷的葬礼上,汪朝宗和阿克占平局。这会谣言传入扬州城,疯传盐是消毒和沐浴的必需品,总商之一马德昌抬高盐价、妄图独霸扬州盐业,而汪朝宗只用三招就化解了这场商战:一是旗下各盐号存盐三成不卖,二是打破谣言,三是后期以马德昌一半的盐价出盐,这样市场总紧紧捏在汪朝宗手里,逼得马服了软,两人也重归于好。第三场战役成就了汪朝宗在总商中的首总地位,被皇上嘉封二品布政使衔。然而,假账终究糊弄不了皇上,乾隆最后一次南巡,在扬州和阿克占重提库银亏空案。阿不敢在此事上再装颟顸无能,提着脑袋牵出了原巡盐御史高恒与现任盐运使卢德恭,抄没家产又收缴罚款后总算凑了几百万两。恰逢此时系扬州洪汛期,汪朝宗私扣100万两官帑治水又立下奇功,乾隆不仅没有惩罚反倒赐了件黄马褂给他。穿着黄马褂的汪朝宗与和珅站在太和殿外,和珅半揶揄地说道:“以布衣结交天子,汪大人可称得上古今一人。”汪朝宗低头一笑,径直走出紫禁城,全剧终。至此,从同行到地方再到中央,都被汪朝宗逐个征服,四战四捷、大智若愚背后是他宽恕的本心和沉稳的本性,不忘初心方能以不变应万变。

    备注:

    *清廷在扬州设立两淮巡盐察院署和两淮都转盐运使司。两淮巡盐察院署长官称巡盐御史,是两淮盐区的最高盐务专官,中央巡视员,无定品,任期一年。后改称盐政,康熙年间由巡盐御史改置,以总督、巡抚兼任,负责掌督督征课、调剂盐价、纠察属官。也就是说,盐政的官品是一、二品。两淮都转盐运使司的长官称两淮都转盐运使,或运司使,从三品,盐运使具体掌管食盐运销、征税、钱粮支兑拨解以及缉私等。本剧中涉及的盐运使为卢德恭,原型为卢见曾,而剧中的历任两淮巡盐使(巡盐御史)为高恒(延禧攻略高贵妃之亲弟弟)、尹如海(参考林黛玉之父林如海,曹雪芹祖父曹寅等)和阿克占。

    **引岸是清政府向盐商划分的贸易区域,即分配或分割食盐的销售市场,严守疆界,定商定地。引岸制的严格执行,对食盐贸易曾产生过普遍性的消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盐业经济的正常发展。

    附:剧中反映出的女性地位

    大清盐商终归是一部男人的戏,但是我却注意到了剧中的女性。

    先说汪朝宗,汪的夫人大气得体,汪的红颜温柔知性,汪尽享齐人之福,夫复何求?可他偏偏只得一个女儿,按照盐商的惯例,只有生男仔才能继承总商的地位。所以汪总商宁愿冒着欺君之罪也要把女儿打扮成男孩,汪夫人也为了让汪朝宗纳妾生小子而把自己逼到疯癫,这是古代社会“重男轻女”价值观的最好诠释。值得一提的还有扬州天地会香主英子姑娘,她意欲刺杀南下的乾隆,却被乾隆三言两语收服,反被赐给汪朝宗为妾。英子去汪家先是不从,却在接触汪朝宗短短时日后就爱上了他,这显然不是电视剧对女性的丑化,而是对所谓“封建社会”女性地位的深度刻画:她们一生最大的期盼就是找个好人家,能嫁给汪朝宗这样的翘楚自然人生圆满。因此,即使是动刀动枪的反清头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依旧根深蒂固,到头来仍然无法实现婚姻自主,终成为了男人的附庸。

    再说剧中阿克占所纳紫雪姑娘,她是卢德恭和盐商们献上的“瘦马”,用来刺探情报和麻痹阿克占。扬州瘦马是明清时期两淮地区一种独特的现象。牙婆会去扬州城内外的贫苦人家中收养那些面貌姣好、天生丽质的瘦弱女孩子,称其为“瘦马”。瘦马被牙婆买回来后会专门请人调习并教以吹拉弹唱、琴棋书画。经过大量煞费苦心的“培训”至十四五岁时,瘦马就由牙婆向达官显贵推荐从而“卖”出个好价钱。瘦马暗示着对女性的任意摧残和蹂躏,如同役使凌虐弱小的马匹,畸形的“扬州瘦马”现象体现的还是古代贫苦女性遭受到的无休止的侮辱。另外,汪朝宗岳父萧老爷子的红颜知己就是一位上文所提及的牙婆,名唤春十三姨。十三姨为了守住她十六岁时和萧老爷的约定而一直未嫁。但是电视里铺垫的内容太匮乏,很难解读出她是忠贞还是愚忠,不过说到底是一出悲剧。

    诚然,古代女性们的“悲剧”不是男人的错,也不是女人的错,更不是电视剧的错,而是我硬加上去的,也许当时人家过得很幸福。但历史冷酷地告诉我们,女人和男人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女人可以解放自己的天性,可以自由恋爱,也可以自主婚姻,更可以决定是在家相夫教子还是在外打拼事业。今天,周润发在能在电影《无双》中做出“能做大事的男人都是为了女人,放弃爱情的男人什么事都做不成”这样生动的结论,同时还能广泛传播,可见“男尊女卑”的观念在当代青年脑海中早已逆转,只是在它转变的数几千年间会有多少女性为了自由而付出了性命?所以我说历史是冷酷的,历史进程会毫不犹豫地碾过所有人,包括你我。每次翻看历史,我都会为一场场胜利叫好,也会为一件件悲剧扼腕,而总结历史,其实是教我们学会怎样过好当下的生活。

    20190303天津

     2 ) 以布衣交天子 虽古今一人 实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终于有一部电视剧可以跟《大明1566 嘉靖与海瑞》相提并论了。

    都是波诡云谲的政商角力,都是以一方变革撬动全盘;不同的是暴戾跋扈的小阁老严世藩摇身一变成了亦正亦邪的阿克占。

    1566一剧正如嘉靖帝仙风道骨飘忽不定,却也带着一丝丝清流傲气和理想主义者的志存高远。而盐商一剧也好似乾隆老人,滴水不漏尽在掌控,不动声色的背后是难以捉摸的变数。

    从高潮到结尾,有个问题的答案不停摇摆,一波又一波杀人于无形的官商角力,有如过山车般的境遇中,让汪朝宗次次全身而退的到底是缜密的谋划,还是萧裕年所说的他身上的“忠恕”呢?

    编剧显然更倾向于后者,看到后来个人还是更倾向于是汪朝宗知人识人,审时度势谋定后动的结果,因为“忠恕”防得了君子明处使劲,却难防小人暗处的软刀子;因为交朋结友可以忠恕之心待人,家国大策却需要放低情感的理智决断。

    这无疑是充满了各种避重就轻的影射的电视剧,而且也相当戏剧化了以布衣交天子的情谊。各种权力更迭,身份转换让人唏嘘,需要什么样的心理素质才能笑对这些变迁啊。

    瑕不掩瑜,必须要说这绝对是制作精良的诚意之作,台词服装风物都处处考究,各种大咖同场飙戏直呼过瘾,全剧除了莫小棋演技稍弱以外,任何一个主角配角男男女女都奉献了精彩的表演。内些个官场老油条的眼神儿,手势,笑声,额上的汗都很到位。扬州的风土人情很是向往,盐商家里的吃穿用处处都是old money的讲究做派~

    其中关于天地会的观点和处理,体现了主创的大方向上的倾向,毕竟政治上正确才是过审的前提嘛。人民不在乎谁当皇帝,只在乎能不能过得消停。

    另外对盐商年轻一辈人的刻画,有的地方还是稍显过于主旋律了。汪海鲲出走那晚所讲的“这个太平盛世的假象,掩盖的是积贫积弱的事实”这句实在是十分热血,这样的认知其实自甲午以来,就应该时时刻刻需要国人铭记在心,两个甲子过去了,这种积贫积弱只不过是从国力军力上,转移到了国人素质和忧患意识上。即使身处和平年代,年轻一辈有见识有担当想有所作为,都是应该非常值得推崇的,但是最后舍身堵管涌一段还是看得鸡皮疙瘩直起。汪朝宗说年轻时总以为有本事就能成功,但是后来才明白了,成大事是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这就是经过世事磨砺的体会吧。

    张嘉译手到擒来的妻管炎老是这样萌萌的,教我如何不爱他呢?

     3 ) 最后的一段话

    确实以张黎为标识的电视剧以着以古喻今的叙事在豆瓣上都是比较高的评价。
    本来看这部电视剧是因为俞飞鸿,看美女的心态。。今天算是看完了,故事我个人感觉是一般,算不上很好,因为之前类似人间正道是沧桑中,也是一片忧国忧民的心态,虽然历史确实是现在的借鉴,很多话说多了,更像重复,行胜于言。而且个人感觉,很多情节都是为了拉收视率,比如姑娘什么的。这个就是我的感觉。
    看到最后,可能确实是在借康乾盛世的天朝来说导演的看法,制度如果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只是靠个人的道德约束,而不是建立在自私假设上的博弈均衡,确实应该改革,圣人不适合人间,而正是一群人反倒治理得很好,无论乾隆,还是阿克占,阿桂,汪朝宗等,都不是一个口号之下的天地会,都有自己的算盘。改革不是一步到位的,一群人的博弈,投鼠忌器,不也是现在的局面吗,此时的天朝不也像彼时的天朝,算不清楚的财政支出,就像奥运会。这个国家在一些方面并没有进步,最终汪朝宗所说的人心是目的,像民粹吗,反腐不也是在重新获得民心吗。最终就像需要一个非盐引的制度来修正财政,反腐制度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吧。
    最后谢谢演员们,表演得都不错。

     4 ) 启示录之三

    近日连续搬砖,最长20小时无缝连接……很疲惫很疲惫了,脑子里的样子——直到今天下班路上才找到最贴切的比喻——就跟五班的上课气氛一样,高度沸腾,一波接一波爆炸!😂 嗯 没错,正是因为看着《盐商》,然后带着不断被激活的思考备着《新文化》、讲着《百家争鸣》,即便一下课就像放了气的瘪气球,十分钟后,在另一个班的课堂上,又满血复活,今天终于,把闷罐子一班给逗活了😹

    《走向共和》在视野上打开了通篇历史画面,疏理了脉络,展现了近代中国转型之迫切与艰难,《大明王朝》从逻辑上点通了重要穴位,讲述了传统体制到底是如何运作,也就能理解为何向前迈一步都那么难,《大清盐商》则多角度刷新三观,知道了现状为何是现状以及难以改变的缘故和苦衷。在我的个人观影观剧经验里,《大清盐商》继《暮春》、《天道》之后,成为人生启示录之三。

    观看中,脑中投射出《叫魂》《士与中国文化》等各种老师们曾推荐过的书目,那么一定要有个更长时段更系统的积累和学习,回过头来再看一遍,或可从领悟层面进入表达层面。精进之动力。

    《盐商》还是黎叔风格的宏大叙事,胜于《共和》《大明》之处正是在细节上对传统历史文化、人情世故、扬州风物的精致刻画,服化道、构图以及文本有着更高的审美格调和技术考究。倪大红老师的表演,使人第一次那么真切地去感受一个皇帝的心理活动,真真入骨;张志坚老师的台词,时而有乱入话剧舞台的错幻,也是太强大的功力了;至于张嘉译老师,a~从小时候看的吴登云,到年轻时看的宋思明,周乙,再到现在的汪总商~嗯,确实深陷,拔不出来了辣😂 汪夫人也是全维度无死角,美极了。姚梦梦的人设很有深意有韵味,只惜选角不成功,莫小棋没有江南女子的美感,表演也有着刻板生硬了,在形式上成为全剧的一个败笔。

    俞飞鸿饰演的汪夫人 一个有点文化的班主任都有潜质成为汪夫人😂
    大珩小哥哥摇曳的发簪和勇赴疫区的背影

    剧本品质上乘,除了看到一个字幕错别字,几乎通篇零bug零尬点,文本满满的质感,如阿桂说南巡好处这段~

    关于情节、知识和人物的解读,要继续学习的毫大一朵,祈求剩给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再多一点点,一点就好,比如

    来个能休息的周末吧

    嘤嘤嘤呜呜呜。

    想不明白。

     5 ) 盐引制度下的官商关系

    从开学看到了期末的一部电视剧,大多数是在地铁上公交上看完的。真的很棒的国产剧,虽然结局有烂尾之嫌,但全剧不失为一部大清好剧。在盐引制度下的官商关系,中国古代儒商的典范,张嘉译演绎得很到位。每个人物都很有特色,服装以、头饰包括清人长辫子的男子头饰以及各种不一样的扳指和戒指,还有很多书画,编剧真的好棒。“蝇营狗苟”,很多台词特别有韵味。舍不得看完却终究看完了。不过结局有点草率,但好像这样的平淡的结局才符合人物设定吧。

     6 ) 作为这部戏的“参与编剧人员”,发一则关于背景的札记吧

    中国早就有


            ——从酒和盐说起


     





     


    我刚教书的那两年,文化史这门课的考试,最后往往会附加一道穿越题:假如能回到过去,你希望去哪个时代。


    照例,选择去汉武帝时侯的孩子是不少的。当然,他们都坚信自己要做改变历史的大事业,于是男生就想着要压倒卫青、霍去病,女生就想着要取代陈阿娇、卫子夫。


    几乎不会有谁觉得自己还会是普通人。


    也是,还做普通人的话,大概没几个人乐意去当汉武帝治下的子民吧。煌煌大汉赫赫武功,但于蚁民们而言,切身感受的能是什么呢?汉武帝有几项著名的直接关乎民生的政策:推行盐、铁、酒榷,还有所谓算缗、告缗之法。大致就是:盐、铁、酒都实行国家专卖,因此价格涨得离谱,而质量却不断下滑。人民要向国家申报自己的财产,然后缴纳高昂的财产税,当然,你会想到少申报一些,但国家鼓励你身边的人随时检举揭发你,然后就有了抄你家的理由。


    一直等到这位伟大的皇帝死了,大将军霍光召集了一批地方上的学者(所谓“贤良文学”),去抨击这些政策的具体执行人桑弘羊。抨击的尺度放得很宽,很有言论自由的样子,看得出,学者们发言时也是真兴奋。但很快大家就发现,大将军的目的与其说是要搞政策调整,不如说就是想整桑弘羊。


    桑弘羊后来是垮台了,但政策基本照旧,废止的,只有酒专卖一项而已。


     





     


    我疑心,酒专卖政策之所以不再继续,原因也不是有意识的向民间让利,而是朝廷本来就在这事上没辙了。


    看美剧《大西洋帝国》,讲的美国实行禁酒令时候的故事。酒当然是禁不住的,一个太平间的地下室,作为造酒车间,就绰绰有余。事实是,1920年禁酒令颁布后的十几年,是美国酒精消费量最大的年头。


    顺带又想起《三国》里两个有名的故事。


    一是曹操禁酒,孔融说,酒固然曾使人亡国,好色也有一样的后果,干吗不禁止结婚呢?


    二是刘备禁酒,一直闹到发现人家有酿酒的设备,就一样判刑。于是简雍随便指着一男人跟刘备说,这人想行奸淫,得赶紧抓起来。刘备问你怎么知道,简雍说,他身上带着行淫的设备啊。


    这两个比方,除了惯常的理解,我觉得可能还说明一个问题:就是私自酿酒的情况,就像结婚一样普遍;家里就有酿酒工具,也就像男人身上都有行淫设备一样顺理成章,因此实在是抓不胜抓。


    古代禁酒也好,实行酒水专卖也罢,政策通常很难贯彻落实,也维持不长久,根本原因,恐怕既不是贤良文学们的猛烈抨击,也不是孔融、简雍们的漂亮反诘。酿酒原料就是粮食,酿酒的设备可能就是个缸,所以这个行业门槛太低,分布太广,禁酒或酒专卖带来的收益,都不够缉私的钱。


     





     


    不管道德的调子定得多高,人性趋利,老祖宗其实是很早就认识得很清楚的。于是就不怕没有专家学者给君王们出主意:您要保证您的绝对权威,就得把利益都拢在自己手里,让人除了照您说的做,没有别的发财机会,概括成一句话,叫“利出一孔”。


    战国时代,西有《商君》,东有《管子》,都写下了这四个字。但具体策略,则还有些个不同。


    《商君书》的思维是:人发财了就会不够听话。那种地可以发财么?不行,所以这个可以有;经商可以发财么?可以,所以这个得打击。因此他主张崇本抑末。而《管子》毕竟由工商业比较发达的齐国出品,就知道这么跟流通领域过不去,不大现实也太不合算,所以它的态度是这样:既然经商可以发财,国家就应该亲自经商而别让普通人染指,大凡什么东西对老百姓而言属于刚性需求,国家就要尽量把它垄断起来。


    垄断酿酒行业固然困难,所以只好放弃;但另外一些东西,要实现国家专营就比较容易。——比如说前面已经提到过的盐。


    中国的海岸线漫长,但如果考虑到制盐需要有宽阔的滩涂作为基础,那么最重要的产盐地区,也就是从黄河、长江之间的这一段而已(即习惯上所谓的两淮)。这个范围要控制起来,其实并不为难。至于内地的盐井、盐池什么的,朝廷过去画个圈,也就很自然收归国有了。


    既然垄断了盐业,国家怎么给盐定价,就可以完全和盐的生产成本脱钩。接下来,官府自己卖盐也好,授权给特定的商人卖盐也好,总之,收益巨大。据《盐铁论》的说法,卖盐是“百倍之利”,这当然夸张了点。不过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历朝历代,政府在盐业上的获利,往往是其仅次于农业税收的第二大财政收入。


    官府当然是觉得,卖盐的名声是很好的,叫“民不增税而国用充实”。比如说众所周知,我大清是号称“永不加赋”的,所以一旦朝廷缺钱,往往就要求盐商捐款,盐商捐完款,就又要求朝廷抬高盐价作为回报——这摆明了是欺负老百姓不懂什么叫间接税。


    但人民群众可不傻。官盐价格既然常常离谱,大伙对私盐的需求也就日益增长,而中国黑社会的一大社会功能,就是贩卖私盐(有学者分析说,《水浒传》里好汉的活动区域,正和私盐泛滥区重合)。读旧小说,很容易感受到作者和传统读者对强盗的好感。何以故?很大一个原因,这些强盗、土匪确实是在给老百姓提供价廉物美的生活必需品啊。


     





     


    计划经济这个概念,据说是伟大导师列宁的发明。不过事实常在概念之前,“中国早就有”,这话有时确实大可说得响当当的。


    还以我大清为例。全国的各个产盐区乃至各个盐场,每年的盐产量该是多少,都是事先定好的。照说,该先进行市场预测,盐产量应该和人口数挂钩,所谓“计口授食”。不过,为了多收点盐税,朝廷有时也顾不得。比如顺治年间,人口比明朝减少,盐的计划产量却比明朝增多,河南有的地方号称是“两丁销一引(一引大概是200斤)”,也就是一个纳税人一年要消费一百斤盐。呃,今天的保健专家建议,我们每天盐摄入不要超过6克,算下来,一年是四斤多。


    盐商从指定的盐场收购盐,再把这些盐运到指点地区出售。以什么价格从盐场买,再以什么价格到官盐店卖,当然都有具体规定,不容自作主张的。有的地方离产盐地远,运费高,沿途税卡又多,结果官方定的售价还不够盐商的成本,这个也一样是在所不顾。


    然后,什么盐卖到什么地方,更得照规矩行事。比如众所周知,扬州是当时天下盐业的中心,但扬州的盐要远销到江西、湖广,却不许卖到仅仅一江之隔的镇江去,那也算是走私。镇江人,依法只能吃浙江出产的盐。


    所以,镇江人民是多么需要长江对岸的走私者啊。


    又所以,官盐的销售又是多么离不开行政力量的推动啊。缉私自然是地方官的重要职责之一;官盐的销量,更直接和地方官的业绩记录(考成)挂钩:滞销10%以内,不得晋升;滞销20%~30%,罚俸;滞销40%~70%,降级(一级到四级),若滞销达到80%以上,那就要撤职了。


    所以,如果朝廷真规定一个男人要吃一百斤盐,官老爷就算不思进取,能不逼着他起码吃个八十斤么?


     





     


    凌濛初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不过他爱在小说里跑题写评论,常常倒有意思,比如《二刻拍案惊奇》一打开,就看见这段:


     


    嘉靖四十三年,吴中大水,田禾淹尽,寸草不生。米价踊贵,各处禁粜闭籴,官府严示平价,越发米不入境了。元来大凡年荒米贵,官府只合静听民情,不去生事。少不得有一伙有本钱趋利的商人,贪那贵价,从外方贱处贩将米来;有一伙有家当囤米的财主,贪那贵价,从家里廒中发出米去。米既渐渐辐辏,价自渐浙平减,这个道理也是极容易明白的。最是那不识时务执拗的腐儒做了官府,专一遇荒就行禁粜、闭籴、平价等事。他认道是不使外方籴了本地米去,不知一行禁止,就有棍徒诈害,遇见本地交易,便自声扬犯禁,拿到公庭,立受枷责。那有身家的怕惹事端,家中有米,只索闭仓高坐,又且官有定价,不许贵卖,无大利息,何苦出粜?那些贩米的客人,见官价不高,也无想头。就是小民私下愿增价暗籴,俱怕败露受贵受罚。有本钱的人,不肯担这样干系,干这样没要紧的事。所以越弄得市上无米,米价转高,愚民不知,上官不谙,只埋怨道:“如此禁闭,米只不多;如此仰价,米只不贱。”没得解说,只囫囵说一句救荒无奇策罢了。谁知多是要行荒政,反致越荒的。


     


    与其草率踩上一只看得见的脚,不如充分利用那只看不见的手,这个观点也是“中国早就有”。不过有了前面那个早就有,这个,就有了也白有了。

     7 ) 2014年的中国良心剧与多年观国剧的感悟

           看了大清盐商的片头,听了费玉清的二分明月, 捎带看了第一集的开头的场景,那种大气,精致与古韵就开始撩人了。一下子又不舍得看了,想等等,攒足了,慢慢的看。

           为什么? 中国现在又不缺电视剧,荧屏上天天充斥着新面孔,却为什么总感觉没剧看,中国的电视剧去哪儿了。

           纵观这几年, 让人回味与静心的大剧屈指可数,谍战剧潜伏,悬崖,借枪,黎明之前,正剧除却大明王朝和走向共和,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往事,捎带上大秦,甄嬛,步步与生死, 中国的良心正剧真是乏善可陈。

           好歹今年有了北平,红色和长沙。让人看到了些许希望。

           不知道为何这么多的出品方都把大笔的投资放到无谓的制造荧屏垃圾的项目中去,没有打磨的剧本,没有才情的导演,光有巨额的投资和闪耀的明星,这不仅是在浪费金钱,对观众更是一种浪费时间与生命。潜伏之前无(孙)红雷,借枪之前无(张)嘉译,沧桑之前无(黄)志忠,黎明之前无(吴)秀波,这么浅显的道理难道不懂吗?

           年底几部大剧一起上,武则天,锋刃,大漠苍狼,二炮手,镖门,大清盐商。抽空都看了第一集,看他们的时间分别是武则天(5分钟),锋刃(8分钟),大漠苍狼(5分钟),二炮手(40分钟),镖门(40分钟),大清盐商(40分钟),孰高孰低,立竿见影。雷剧大成的武则天被叫停,这是观众的幸事。跨入2000万的黄渤这次触礁了,光有你星光灿烂,却无本无导,再好的播出平台也是枉然。大漠苍狼中的黄志忠离开了张黎的指挥,苍狼真的迷路了。相反卖萌可爱的二炮手虽不是正剧,但不低俗,也不雷人,难得的战争戏。

           看了镖门与大清盐商,再看了两部戏的背景资料,不由感叹,两戏的作者和北平无战事一样都是N年磨一剑创作出的剧本,有底蕴,有沉淀,有意境。更为惊奇的发现导演是一个人,再搜一下竟然发现他一直是张黎的助手,不愧名师,教的好徒。

           真的,这算是中国的电视界之幸,也是悲哀, 中国电视界缺的就是这样的编剧与导演,他们用心良苦中的才情纵横,他们对观众输出的价值观,伦理观,史实观,文学观所承载的意蕴与厚重,所带给观众的打动和鼓舞,是一般的文学作品难以企及的。电影太短,书不活现,而有良心的电视大作却是一卷长卷,徐徐展开,慢慢品茗。

     8 ) 布衣结交天子,再谱大清挽歌——铭记历史,错不再生

    2014年12月31日在CCTV8播出的《大清盐商》,是一曲大清的挽歌,是一件心知肚明的盐税案,这是一场君臣万民之间的对决。

    他们都是在尽力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他们都是在谋求最大的利益,所以牺牲在所难免,所以痴情处处存在。

    一、错位的人生

    1.乾隆皇帝和汪朝宗

    他们两个有着共同点,就是做事情不计个人得失,不求眼前之效。若是可以为万民做些事情,他们两人会坚定地去做。同时他们又知晓腐败到了何种程度,并且清楚自己在其中参与了多少。

    不同的是,一个是君王,一个是布衣。即使坐到了同一张桌子上,汪朝宗永远都是跪着低头的那一个。

    但同样,他们又都是人,是人就会犯错,是人就不可能做的了所有事情。所以,乾隆皇帝允许和珅存在,就算他知道和珅贪婪,贪天下之财,可是他说“朕年纪大了,身边要有中意之人呀”。所以汪朝宗一面应付这朝廷的“捐输”,一面又要和同行打着太极,一面和红颜知己闲话时光,一面又要应付着发妻的“纳妾”之举。

    倘若他们换一换位置,可能两个人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于君于国于家于民,他们深知自己的责任和重担,也深知怎样才能把事情办好。别人看得到眼前的利益,他们俩看的是未来百年的荣光。

    可惜,皇帝始终是那个时代的皇帝,所以他也只能认为天朝上都的繁华而忽视外来文明的优秀;汪朝宗也只是那个时代的子民,所以他也只能看得到人民的艰辛而想不到世界的大局。

    2.和珅和卢德恭

    和珅和卢德恭卢大人,一个是贪官尽量装着好人,一个是好人努力向贪官上凑。“贪婪”是他们两个共同的代名词。

    和珅的“贪”在于他的永无止境,他贪得天下皆知,贪的为所欲为,贪得连皇帝都不去加以制止。他让所有人主动去给他送钱送物,让所有人心甘情愿地为他遮掩。而这一切只因为他能够给予你最大的利益,你想要什么,不需要说,他就知道。和这样的人交往,很多人都是心甘情愿地拿出自己的所得给他,因为顺利、舒坦。所以,皇帝在晚年对他不加以制止也是源于这个。有一种说法是“皇帝不是不管,而是把和珅当成了国家银子的存放地,等待时机一到,就会取回”。于是皇帝一死,下一任继位的人立马惩治了和珅。

    卢大人本来是一个好官,但是他太过于喜爱古玩书画,以至于到最后他认为,贪官的钱应该放在他这里变成字画,只有他才能和那些古人真正心意相通。他把自己的“贪婪”装裱成了“理所应当”“名正言顺”,最后在狱中仍然不加以悔改,还是觉着自己无错、无罪。

    这两个人都是把自己装扮成理想中的样子,然后掩盖自己的“贪婪”。但两个人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没有谁更高贵一些。

    3.汪朝宗之女——汪雨涵

    她本是女儿之身,因着家中无子,盐商是世袭的,只能传给儿子,而没有儿子的家族就要把权力交出来。因此,她从小就被装扮成男子。别人称呼她为“少爷”,父母称呼她为“雨涵”。

    于是,整天和男孩子待在一起的她,剃去了前面的头发,梳起了男人的辫子。她穿的是男性的衣服,说的是男性的话。以至于有的时候自己也觉着自己是男孩。

    随着年纪渐渐长大,她开始觉着自己是个女孩,开始在女孩堆里玩耍。母亲的好友们见了她总是会说“雨涵就爱和女孩子玩”。

    她被当成了男孩那么多年,所以可以如无其事的和即将被纳为自己父亲的小妾说着“纳妾”之事,也可以堂而皇之地和表哥在街上赛车打人,更可以四处疯跑的在河边看人们在贩私盐。

    她圆了父亲的总商之愿,圆了母亲对外的生子之心,圆了汪家的传宗接代之责,可又有谁来圆她的女儿之梦。

    4.汪朝宗之侄儿——汪海鲲

    汪朝宗的侄儿汪海鲲本是个读书人,一个地地道道只知道读书的人。他可以在书中找寻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一次又一次地跑到卢大人那里讨教。

    他认为,自己读过的那么多书,已经可以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立足。于是,他用自己偏执的价值观去处理事情,而完全不管汪朝宗的叮嘱。

    这是一个血气方刚的人刚刚接触这个世界的时候,想要用一己之力改变所有。就像是后来的戊戌变法,没有考虑国情,只知道一味地冒进。因此,他在不断的斗争中摔得头破血流,也绝不回头。他始终都认为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而不去管这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而他的决定到底对不对。

    在汪朝宗看不住他的时候,他冒进不计后果。终于在自己的人生偶像卢大人倒台之外而信念破灭,在一本“外来之书”的指引下,毅然决然地参与刺杀皇帝的行动。他觉着天下不公,皇帝就该死,所以皇帝死了,天下就可以得到公平了。这是多么孩子气的想法。

    这天下的贪官哪里是皇帝一个人纵容起来的,自古贪官无数,历朝历代皆有,就算是最圣明的皇帝,也有天高皇帝远的地界管不到、查不明。

    所以,汪海鲲不适合和汪朝宗学着做生意,尽管这是汪朝宗因着自己无子才尽心培养的他。他应该去考取功名,在官场上好好地走一遭,再去民间好好的体会一下百姓的疾苦,就知道该如何保护百姓的利益,如何和贪官污吏打交道,如何划分这世间的黑与白的界线。

    5.马总商

    马总商本来心系功名,因为当初父亲在的时候就因为没有官职而当不上总商中的头。再加上他又喜欢读书,所以,若不是被母亲强按着回来学习经商之道,说不定,他会在官场上闯出一番天地。

    但是他没有怨恨母亲的执拗,相反,他按照母亲的意愿,在总商的位置上做出了自己的一番成绩。即使在多年之后,他和母亲的谈话中仍然会出现“做官好”的话题。最终,他也凭着自己的辛苦钻营,终于得到了一官半职,圆了自己的“官场功名梦”。

    但是,若是当初直接入仕,也许结果会有不同。他也许就不会为了发财生存而做出那许多污秽之事,甚至把全家的命都赌了进去——卖官盐的人居然违法去贩卖私盐。

    二、男人战争中的乐趣

    1.鲍总商——厨子

    鲍总商这个人活着就图一个乐,而他的主要乐趣是吃。他可以拿人参去喂鸡而只为了吃一碗鸡蛋羹,也会在每次生气的时候拿起两把菜刀在案板上随意剁菜发泄。

    鲍总商府上的姨太太们都吃过他做的饭,他随手做出的美味只会吃那么几口就打发送走。

    于是,手底下的人商量事情的时候会去厨房找他,阿克占大人打开突破口的时候会从吃食上下手。他更像是一个厨子,在所有男人们为利益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他可以待在厨房里只为了煮一锅汤。

    只要别人不动他的“引岸”,他就可以和你客客气气地交朋友,但是如果动了他的地盘,他转身就可以对你骂祖宗。

    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整部剧中担当了欢乐的部分,连背景音乐都变得十分有趣。

    2.紫雪——瘦马

    被送给阿大人的瘦马紫雪,本就是作为探子打探消息的。除了讨好阿大人,她还需要给别人输送利益。就是这样游走在金钱、权利、利益之间的女人。

    紫雪没想过明天,也没想过阿大人极有可能会一刀砍了她,而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她被训练成这个样子来获取情报,就只会这样做。以至于当她和几个身份一样的人聚在一起聊天,谈论着最近阿大人不太理会她的时候,欣然地就可以接受别人出的主意“就说你要走,他肯定拦着你”。

    她始终都不曾在意过自己真正的身份,以为凭借着女色就可以俘虏男人的心。让他心甘情愿地为自己做所有事情。岂知所有的逢场作戏都是为他人做嫁衣,一场美梦的醒来终究是伤了自己的心。

    这样的人,在剧中傻的天真,傻的可爱,傻得可怜。

    3.皇帝的眼光

    在剧中多次出现皇帝对待外来人的态度,说着不轻不重的话,却让那些知情的人吓破了胆子,连手中的画笔都画歪了。

    他熟知中国的历史,自傲大清的成就。当然,当时的中国在国力上确实是佼佼者。但是他忽略了进步,忽略了时代在发展。

    于是,他把外来的“奇淫技巧”当成是无聊的乐趣,看过了,尝过了,就不再理会。他把一个外国博士分到了西洋乐队而不加理会,而和珅得知后,深知这是在避免他们“蛊惑民心”。

    他生怕民众闲下来生事,哪怕机器可以节省人力,他都未想过要用剩下的人力做什么事情,只是一味地担心“人心不古”的后果。是的,农业大国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让他只能如此认为,自然经济得好处多多。他善用的“愚民”策略是从历史上学到的,他用得很好。

    4.郑冬心——画家

    郑冬心是一个画家,他的出现,在剧中起着串联的作用,很多人很多事都可以通过他表达而不显得突兀。

    汪朝宗修桥,请他“润笔”画桥的样子,他开口就是“润笔费”。听说一些盐商给阿大人送瘦马,他眼里立刻放了光。

    在梦梦那里休息,他也只是躺着闭目养神,而后突然双手拿鞋就走了。他不顾及世人的眼光,不在乎人情的冷暖。颇有一点“天下唯吾独尊”的架势。

    在鲍总商请他画一幅画要送人的时候,他拿笔画了那副有名的“个个草包”图,他说“我画了一幅好画,但没把天捅个窟窿”。

    他可以在高山流水处下棋,也可以在茅草亭里喝大碗的茶。拿得起,放得下,世间万物,对他而言都是美色,好看。这美色可以是女色、可以是树木、可以是花草、可以是虫鱼鸟兽。

    三、这部剧还讲了许多女性角色

    1.汪朝宗之女,在前面已经提及。

    2.汪朝宗之妻

    肖文淑是汪朝宗的正妻,她曾是汪朝宗作为打发外人宴请的理由,“惧内”是她给汪朝宗带上的帽子。她是一位好妻子,能够把家业打理得井井有条,也能够分清时候看准时机。

    在多年不能生子的时候,她主动想办法给汪朝宗纳妾,只为了生一个儿子。

    而汪朝宗则是对她一心一意,尽管他有红颜知己,但是从未想过要娶进门来,或者是说,他娶不进来。

    按照古代的标准,她无疑是一位贤妻。只是这位贤妻也被生子的压力挡在了眼前,她不愿,不想,但是不能不如此做。

    3.汪朝宗之红颜知己

    梦梦本是一个青楼里的清倌,还有另外一层身份——天地会头目的姐姐。她游走于权势之间,只为了寻找心灵安静之所,她没想到会遇见汪朝宗。

    汪朝宗把她当做红颜知己,整个扬州都知道。在一次借钱的时候,对方提出要汪朝宗给他和梦梦做媒,他一下子就怒了,说“买卖谈不成就谈不成,下次再谈就是,但是打人脸的事情要是做了那就坚决不肯罢休”。

    梦梦想要的是什么,是自由?是心的归属?还是一个男人?这些汪朝宗都给不了她。她说“汪朝宗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但是这情义却无法都给她。

    于是阴差阳错之下,她的妹妹英子嫁给了汪朝宗,而她没有,她走了,她说“要到让自己的心安定的地方去”。

    4.马总商的母亲

    马总商的母亲出镜不多,因着父亲的去世,她而感受到了世态炎凉。于是她把希望寄托在丈夫身上,但是丈夫无能,于是她又把希望全部都寄托在儿子身上。想做官的儿子被她生生的拉回来从商,还时不时地会问儿子怨恨自己吗?

    她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可是她没有办法。她需要男人来把家门撑起来,这是那个时代女人的悲哀。尽管有远大的理想,但是没有实现的机会。女子在那个时代是多么得不易。

    所幸,除了从商这件事情外,她并没有成为一个控制欲极强的母亲。从这一点上看,她也可称得上是“明智”之人。

    5.戏子婉儿

    婉儿喜欢唱戏,丧母,和父亲走丢。她本是一个被选来做汪朝宗小妾的人,因着夫人的颜面和汪朝宗的名声,于是汪夫人才没有直接把她收进府中。

    汪夫人先把她安排在戏班,然后请汪朝宗去看戏,接着再说纳妾之事。而婉儿这个时候已经和汪朝宗的侄儿汪海鲲两心相悦。

    一来汪朝宗不会胡来之人,二来他是宁缺毋滥且有红颜知己的人。所以汪朝宗并不打算纳婉儿,他只想成全自己的侄儿。

    在这部剧中,婉儿算得上是自由追求自己幸福中的一个人。在得知自己要被许给汪朝宗之后,便想到要和心爱的人私奔。

    在社会制度下,这是她唯一能进行的反抗,她无能为力直接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尽力的扭转它的方向。

    6.紫雪,前文已经说明。

    除了以上提及的这些,《大清盐官》中还刻画了许多生动的角色,各位看官若是有兴趣,大可以去好好看一看这部34集的电视剧。

    《大清盐官》是2014年年末播出的一部历史题材剧,两淮盐政尹如海的离奇死亡案为开头,用新一任两淮盐政阿克占的上任揭开了两淮盐业的污秽。虽是“贪腐案”的一种,但是它的名字叫“大清盐官”,便不能只把它作为个别地区的案件。

    这其中还牵扯着西南战事的平定,外来文明的冲击。在世界潮流之下,大清朝该何去何从,这部剧通过“盐”这一种天下人人都需之物,把官场、民间、皇帝、庶民都牵扯了进来。

    什么才算是好官,什么才叫好人?

    这部剧没有彻彻底底的好官,没有完完全全的好人。

    卢大人清廉,却也会想法子贪污,汪朝宗修桥铺路,却也是想把其它的钱花得安心些。

    有的人把它和《大明王朝》《走向共和》等进行比较,但其实三者各有优缺点,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能够拿出来拍摄的案件很多,它们都不是单一发生,其后面都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络。

    尽管这部剧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是它仍然为国产剧在题材选择、演技展现、剧情推进等方面上树立了标杆。

    全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文字思想者

     短评

    服饰妆容道具合乎历史考究严谨,赞赞赞

    6分钟前
    • 忍者神蛋
    • 力荐

    这才是良心古装剧

    9分钟前
    • 趣多多配红茶
    • 力荐

    在一堆充斥银幕的脑残剧中,此剧可打五星。

    14分钟前
    • 卿阳CHN
    • 力荐

    张嘉译演的电视剧总是不想错过 演技都很好 剧情也不错

    15分钟前
    • 新街口的
    • 推荐

    十集以前很紧凑,好看,十集以后就渐渐失控,人物、主旨、剪辑都乱,22集后弃

    16分钟前
    • 绍牧
    • 还行

    很喜欢呢,演技都在线剧情也还可以,蒽,赞一个😘

    18分钟前
    • 爬爬爬
    • 推荐

    俞飞鸿女神和张嘉译品质保证,赞!

    19分钟前
    • fox的summer
    • 力荐

    不错

    20分钟前
    • 桦23
    • 推荐

    该剧反应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意义,剧情严谨、具有醇厚的正剧气质。

    22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推荐

    两淮盐务盐引制度由前明延宕至今,已历经两百余年。现在不是选什么人当盐官盐商的问题,如果一个制度跟不上时代,已经不能靠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纠正,而是靠盐官盐商的道德和名誉去影响它、引领它,那这个制度就已经走到了尽头。臣斗胆进言,是到了废除盐引制度的时候了。

    27分钟前
    • 紫极仙翁
    • 力荐

    故事虐心,情节戏剧化,有真实的历史故事为依托,不矫揉不造作,这才是正剧风格。

    28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还行吧

    32分钟前
    • 我的天呐
    • 还行

    很好的正剧,政商永远都是这么不离盘错,古如此,今仍如此。政商,家庭,婚姻,爱情各方面的斗智斗勇刻画的很真实很精彩。

    33分钟前
    • 言言子
    • 力荐

    演技在线

    34分钟前
    • 诗诗小兔
    • 推荐

    一部好剧

    38分钟前
    • 可缓缓归矣
    • 力荐

    很好看。1、制片和导演的意图是汪朝宗片尾和乾隆那段话,“一个制度走到尽头,靠个人的道德权威没用,只能取消掉”,因此,本片和走向共和一致。2、但导演这个意图演绎的并不充分,更像是论乾隆皇帝是一位优秀的僭主。3、和珅哥俩是有史以来演的最“像”的和珅与幕僚。4、文戏尚可,紫雪有情有义。

    42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在看第二集,在我心中马上距甄嬛传只有20分,清商剧很容易出经典,反腐题材既可跪舔,又拍的有模有样,没有一句台词是废话,没有一个镜头不考究。最后一句,有俞飞鸿。

    47分钟前
    • 小病人
    • 推荐

    很考究

    52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剧情很通顺,很讲究,演员演技也都很棒不愧是老戏骨了

    53分钟前
    • 乔植
    • 推荐

    近年好剧!不敢快进看,每句台词,每个动作都富含深意。演员都超级到位,没得说,制作很精良。就是不喜欢那个姚梦梦

    56分钟前
    • 咕咕嘎嘎呱呱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