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犯罪片 一个母亲的复仇国语

    一个母亲的复仇国语

    评分:
    0.0很差

    分类:犯罪片印度2017

    主演:诗丽黛玮,阿克夏耶·坎纳,萨佳·阿里,阿德南·西德奎,纳瓦祖丁·席迪圭 

    导演:拉维·德耶瓦尔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恶到必除

    • HD

      羔羊游戏国语

    • HD中字

      布朗克斯的故事

    • HD中字

      致命真相

    • HD

      力王1992

    • HD

      陷阱2015

    • TC抢先版

      扫黑·决不放弃

    • HD

      扎职

     剧照

    一个母亲的复仇国语 剧照 NO.1一个母亲的复仇国语 剧照 NO.2一个母亲的复仇国语 剧照 NO.3一个母亲的复仇国语 剧照 NO.4一个母亲的复仇国语 剧照 NO.5一个母亲的复仇国语 剧照 NO.6一个母亲的复仇国语 剧照 NO.16一个母亲的复仇国语 剧照 NO.17一个母亲的复仇国语 剧照 NO.18一个母亲的复仇国语 剧照 NO.19一个母亲的复仇国语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本片改编自震惊印度的“德里黑公交案”。艾莉亚(萨佳·阿里 饰)在一次派对活动后遭到强暴,面对凿凿证据,四名罪犯却被法庭判为无罪。艾莉亚的继母,戴维琪(希里黛玉 饰)伤心欲绝,在走投无路后愤然决定亲手为女儿寻求正义。一场高能高智商的复仇大戏拉开序幕。正义到不了的地方,还有母亲!

     长篇影评

     1 ) 《一个母亲的复仇》三观不正?当正义注定无法到来,你会怎么做?

    大家好,我是龙套夏一条。

    印度剧情电影《一个母亲的复仇》已经登录国内院线。

    上映首日票房967万,预测最终票房6696万。

    对于一部间隔两年才引进的影片来说,这样的成绩已属不易。

    这部电影质量如何?

    是否值得影院观看?

    下面小编就来聊聊自己的观影感受,为各位同学提供一个参考。

    剧情概述

    戴维琪是一位生物老师,落落大方,温柔善良。

    艾丽娅是一个18岁少女,亭亭玉立,天

    尽管戴维琪对艾丽娅视如己出,但和大部分的重组家庭一样,她们的关系并不十分融洽。

    一天晚上,艾丽娅和同学去参加派对,但直到深夜仍迟迟未归。

    第二天,焦急的戴维琪在医院看到了躺在重症监护室,满身伤痕的艾丽娅。

    经医生告知,艾丽娅曾被多人殴打,轮番侵犯。

    警察迅速逮捕了涉案的四位嫌疑人,但法庭却因为证据不足将他们无罪释放。

    艾丽娅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整日闭门不出,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

    戴维琪看着女儿如此痛苦,想到凶手逍遥法外自己却毫无办法,心中无比愤恨。

    于是,一个母亲的复仇,开始了。

    真实事件改编

    印度电影一直以来给国内观众的印象是揭露,探讨,反思。

    这部影片的前半段剧情就取材于印度黑公交案件。

    2012年12月,一名女大学生在一辆公交车上惨遭6名歹徒侵犯,伤重不治。

    这起案件震惊印度全国,最终在民众的强烈呼声下,犯罪分子被处以极刑。

    虽然影片选取了这样一个沉重且敏感的题材,但并没有就此深入挖掘。

    整体看下来的感觉是借用了一个极有话题性的案件背景,用商业化的剧情设置向观众抛出另一个延伸主题——当正义无法伸张,你会怎么做?

    摩诃婆罗多

    电影中,戴维琪和私家侦探在画廊见面时,有一段关于《摩诃婆罗多》的对话。

    《摩诃婆罗多》是享誉世界的古印度两大梵文史诗之一,被称为“印度的灵魂”。

    这部史诗所写的故事是弱小对强暴、受伤害者对施加伤害者的斗争。

    虽然贯穿史诗的哲学思想是告诫人们要依从正法,恪守道德,但其中也有大量篇幅论证了一个观点,就是不能教条地按照规则行事,有时需要运用智慧。

    其中《危急法篇》讲,正义与非正义只是理论上截然分明,现实中并没有一道明晰的界限。

    当正义的一方处于弱势,如果片面讲求“法”,正义就无法战胜邪恶。

    我想,这就是影片要表达的精神实质。

    电影总评

    这部影片很清晰的分为女儿艾丽娅遭遇不幸和继母戴维琪复仇两个部分。

    前半段比较有感染力,你可以切实感受到那种揪心和无奈。

    这主要归功于戴维琪的饰演者希里黛玉,她把一个母亲的绝望和悲伤演绎的入木三分。

    希里黛玉被称为宝莱坞女皇,四次获得号称印度奥斯卡的Filmfare奖最佳女主角。

    然而遗憾的是,2018年2月24日,这位印度传奇女星因心脏骤停在迪拜逝世,享年54岁。

    《一个母亲的复仇》是她的最后一部电影。

    除了希里黛玉的出色表演,这部影片在其他方面只能说差强人意。

    146分钟的时间里,节奏略显冗长,剧情较为平淡。

    如果说后半段的“复仇”太过儿戏尚可接受,那么结尾警察的立场反转和艾丽娅的情感融化就太过尴尬了。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可以一看,反正五月中旬的档期里,影院可选的片子也不多。

    以10分记,小编举牌6.4。

    小编思考

    神明并不是无处不在,所以他创造了母亲。

    影片中戴维琪为了替艾丽娅讨回公道动用私刑,虽然大快人心,但这样的行为是否可取?

    我们再回到上文所讲,当正义无法伸张,你会怎么做?

    我是龙套夏一条,欢迎关注豆瓣和公众号:夏君放映,下期再见。

     2 ) 当正义得不到伸张,纯粹的复仇就成了唯一的正义。

    此片改编自印度德里黑公交案,少女被多人强奸致死,情节恶劣,影响印度立法。令人气愤的是强奸犯毫无悔意,甚至强奸犯的律师在辩护时说“我们的文化里没有女人的位置…一个巴掌拍不响…她应该安静地乖乖被强奸(这样就不会殒命)”。这个国家的司法执法真的如同闹着玩。倒是改编后的电影充满快意恩仇的酣畅,电影里法院以证据不足为由,宣布无罪释放犯罪人,受害者的母亲对司法者失去信心后,与侦探联手做局逐一消灭强奸犯们。当司法机关的审判不符合程序正义,只能靠一个母亲的复仇让女儿释怀。以暴制暴当然违背了法律的保障机能,但却符合人的道德原则,我不认为这样做不妥。

     3 ) 这是一部警示片而非悬疑片

    发现豆瓣评论口味太刁,这并不是一部悬疑片,非要以悬疑片标准去评判,为了剧情发展牺牲一下逻辑未尝不可(硬掰剧情的话强奸者被判无罪就很不合理,有太多证据可以证明其有罪),这部更像警示片,片子更多讲强奸对一个女孩及其家庭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演员们在情感上表现很到位,用心细腻地去体会,很容易产生共情,给个四分是应该的。

     4 ) 人物细节和希里黛玉的演技,撑起了这部印度犯罪片!

    印度宝莱坞女皇,希里黛玉的遗作《一个母亲的复仇》,在母亲节上映,口碑却一落千丈。

    豆瓣评分6.7

    这部电影以2012年震惊印度和国际的德里黑公交案为素材。

    讲述了少女阿丽娅在一场派对上被几个青壮男子绑走,最后,被发现在臭水沟里,浑身是血。

    母亲(希里黛玉 饰)找了她一晚上,最终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找到了自己的女儿。

    母亲的心,是颤抖的。

    “你的女儿遭到了强奸。”

    崩溃

    影片的宣传是“正义到不了的地方还有母亲”“为爱开挂”。

    可以想见,法律并未给阿丽娅以公正。

    到哪儿都有权钱欺压。

    韩国的《熔炉》,西班牙的《看不见的陌生人》,如今,又多了一部《一个母亲的复仇》。

    “在这个国家可以侥幸逃脱强奸罪,却不能打一个强奸犯耳光。”

    “却不能打一个强奸犯耳光”

    母亲雇了私家侦探,开始暗地里复仇。

    这位母亲,的确开挂了。

    印度电影擅长营造氛围,点燃情绪

    却常常在犯罪手法和破案过程上,企图蒙混过关

    《一个母亲的复仇》有着吸引人眼球的话题,犀利的角度,和顶级的女演员。

    希里黛玉

    燃爆中国市场原本很容易。

    却最终败在了最关键的,母亲的复仇手法,和警察的破案过程上。

    把罪犯一阉割后,就那么扔在了家门口,不怕罪犯报警?

    幸好他自己摔死了。

    死得正当时啊~

    用苹果籽毒死罪犯二,嫁祸给罪犯三。

    这原本是一波复杂的操作。

    影片却仅仅用一个伪造的犯罪现场了事——

    在罪犯三的家里,撒上切好的苹果,在电脑上留下查询制毒的浏览记录。

    母亲潜入罪犯三的家,用他家的水果刀切好苹果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警察丝毫不怀疑,反而满意地道:

    “这是最证据确凿的一桩案子了。”

    全程忽略监控和指纹。

    更粗糙的是,阿丽娅作为受害者,上电视居然不打马赛克。

    阿丽娅

    让全国人民都认识受害者,真的好吗?

    如果我是母亲,非拆了电视台不可。

    阿丽娅一辈子的阴影

    当然,这部印度片明显不在乎这些细节。

    它的重点,不是怎样复仇,而是“复仇”本身

    母亲与私家侦探接头

    一个弱女子,一个正派的人民教师,是如何被逼上绝路,生生成为女儿最后的屏障的?

    这,才是影片的重点。

    我承人,印度电影在人物转变的细节处理上水平的确很高

    与粗制滥造的犯罪手法和破案过程,形成了截然反差。

    为母则刚

    比如,看到躺在重症监护室的女儿,母亲浑身颤抖,极度惊恐。

    前脚还在法庭上毫无还击之力。

    后脚就站起来,独当一面。

    母亲对罪犯:“你每天都会为此感到后悔。”

    但这转变仍有过程。

    母亲去找私家侦探时,仍是犹豫的。

    拿着对方的名片,却谎称走错了地方,要退出去。

    母亲和片中的父亲一样,是一个非常正派的人。

    所不同的是,父亲一直在寻求法律帮助。

    而母亲,早早认清了现实,选择了“私了”。

    坚毅的侧颜

    她成为了女儿最后的屏障,而不是父亲。

    有人想过这是为什么吗?

    我认为,一定程度上,女人比男人更加通透、坚毅

    男人比女人更具有社会性,这源于传统家庭分工。

    男人更需要,也更看重融入社会,而女人更注重家庭。

    因此,在家庭成员遇到伤害时,女人反应比男人更强烈。

    母亲:“我失去了她”

    当母亲坚定了复仇的决心,她的形象也彻底转变了。

    那一幕,母亲穿过鲜红的布匹,如同从风里走来。

    浑身洒满金光。

    她的形象一下子变得伟岸。

    在地铁站,她与侦探对话时,镜头是仰视的。

    尤其是侦探说话时。

    那段对话是这样的:

    母亲:“上帝是不可能无处不在的。”

    侦探:“所以他创造了母亲。”

    所以,拍侦探的仰视镜头,实际上是在衬托母爱的伟大

    结局,母亲干掉最后一个罪犯。

    之前利索干掉三人的她,面对最后一个罪犯,居然下不去手。

    这里的处理值得一提

    一方面,之前干掉三人,均非面对面。

    此时一下子面对侵犯过女儿的暴徒,多种情绪齐齐上涌。

    愤怒、憎恨、悲伤、痛苦。

    “你怎么敢碰我的女儿”

    另一方面,在母亲的内心深处,她仍然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

    她曾经说过:

    “做是错误的,不做也是不对的,在不对和错误之间,该如何选择呢?”

    她选择了错误。

    不直面罪犯的脸,她尚能压制住内心的负罪感。

    如今罪犯的脸近在眼前,她难以下手。

    这也再次证明,母爱之伟大,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希里黛玉的演技成就了这段高潮

    她的手是颤抖的,声音变了调,脸是扭曲的。

    完全演出了一个母亲,快要决堤的情绪,和骨子里的憎恨。

    母亲开枪的原因,亦意味深远

    躲在树林里的女儿轻轻唤了一声:“妈妈。”

    阿丽娅

    母亲一下子清醒,镇定地扣下了扳机。

    因为,这一声“妈妈”提醒了母亲,身为母亲的职责。

    那就是,保护女儿。

    为了保护女儿,母亲可以抛弃自身安危、恐惧,甚至是信仰。

    再一次感叹母爱之伟大。

    为母则刚。

    这样分析下来,我觉得应该给这部《一个母亲的复仇》加一颗星,评分达到7.0。

    毕竟,人物细节真的很好。

    希里黛玉一个人撑起了一部电影。

    而这,是她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在中国大陆上映的电影。

    最后,放一张希里黛玉年轻时的照片,她永远活在电影里。

    (首发于 今日头条号:天涯小鸟movie)

     5 ) 柔弱母亲化身复仇女神,《一个母亲的复仇》更多的是思考···

    神明并不是一直都在!
    所以,才有了母亲。

    母亲节本应该看一些轻松一点,温情一点的片子。但是,离家在外的游子、感情含蓄的中国孩子,向来都是不怎么会跟父母表达感情。

    所以,中国本来是没有母亲节或父亲节这样的纪念日的。虽然,大家越来越接受国际上一些情感宣泄的方式,对于父母,还是习惯在朋友圈或者信息上传递祝福。

    那么,这部《一个母亲的复仇》,多少有点不应景。不过,也不妨碍它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被很多人讨论,并记住。

    《一个母亲的复仇》改编自震惊全球的印度德里黑公交案。2012年12月,年仅23岁的德里医学实习生登上了那辆罪恶公交车,期间遭遇5人轮奸殴打,而司机一直袖手旁观。令人发指的是,几名恶霸将棍子插入女孩的下体,导致多脏器损坏,甚至肠子都被拉出体外。

    本片其实2017年7月就已经在印度上映,而关于当年的案子,直到2018年才由印度最高法院宣判,其中4人死刑,1人自杀(巴士司机),1人释放(案发时的未成年人)。

    和电影中不一样,现实生活中的受害女孩,在医院抢救13天,最终含恨离世。而这一起骇人听闻的案件,最终将一群暴徒送进监狱并付出生命的代价。

    只是,等来这个结果花了6年时间。而这6年,还有无数的花季少女,被暴徒残忍侵害并夺去生命。

    罪恶并没有因为一次审判而消失。正如电影里女主戴维琪说的,还会有很多这样的事发生。她对警察说,然而,你们什么也做不了。

    的确,在印度的社会中,对于强奸犯罪行为,无论是社会还是法律,都存在漏洞或者宽松的态度。

    影片中,因为参加农场聚会期间拒绝了追求自己的同学,18岁的女孩艾丽娅被同学等4人扣押并轮奸虐待,最后奄奄一息被扔在臭水沟里。

    当艾丽娅的继母戴维琪来到警察局寻求帮助时,警察们的态度是,这样的事情太正常,也有可能是女孩子跟男孩子出去玩了,只是不想让她知道,毕竟那天是情人节。

    他们让戴维琪回家等消息。而,就在那几个小时里,艾丽娅遭受了生理和心理上的摧残。

    本来是一个证据确凿的案子,加上艾丽娅的口供,却在法庭上经过三十多天的辩论,最终因为证据不足而判定4人无罪。

    这其中,最大的理由,竟然是艾丽娅当天酒精含量高,很可能是神志不清醒,所以口供不可信。

    所以,这样一起案件,可以完全忽略客观发生的事实,而去主观寻求依托受害者的证据支持。

    2012年的印度黑公交案,司机说过一句话:对于强奸来说,女人比男人责任更大。因为体面的女孩,不会9点以后还在外面闲逛。

    而其中一名强奸罪犯说,她就不应该反抗,应该安静接受被强奸。

    女性,在印度的地位是低到尘埃。

    在电影里,因为不接受自己在情人节期间的求爱,男同学觉得大失面子,伙同表哥还有另一个有前科的朋友,一起绑架了艾丽娅。绑架过程中,现场一名保安不是过去解救女孩子,而是帮助3人一同犯罪。

    在他们的眼中,情人节出来的人,就是默认要接受求爱。而接受求爱,就一定是和一个男人上床。反抗,就是不懂得尊重男性。

    况且,法律也并没有那么严格,即使犯了罪,自己也完全可以有理由开脱。

    片中有一个场景,女孩父亲因不满4名歹徒被法庭判决罪名不成立,而在法庭上揍了其中一名罪犯。这一幕被审判长看到了,下令将其逮捕,理由是藐视法庭。

    很可笑的是,之前接手女孩被轮奸一案,在得到女孩口供之后,亲自抓捕了4名罪犯的警官,这一刻却又反过来抓受害者的父亲。

    作为女孩继母戴维琪愤怒地对警察说,强奸犯最终被无罪释放,而因为打了强奸犯一拳,就要被抓起来。

    这个社会真可笑,你们什么也做不了。

    对此,警官其实也深知自己的无奈,就像戴维琪任职的学校,最后无罪释放的男同学重新回到学校上学,就像之前的案件没有发生一样。

    校长的回答是,自己没有任何理由拒绝他来上学,法院判决了他无罪,他没有办法。如果强行阻止孩子上学,家长会起诉学校。

    这就是现实。

    受害者竟然成了要承担所有痛苦后果的人,而施暴者可以堂而皇之回归生活。

    即使警察知道这群施暴者的罪行,在没有证据将他们绳之以法的过程中,警察做不了什么。即使校长同情受害女孩的遭遇,也知道施暴学生的罪恶,他也没办法对抗。

    加之社会对女孩的天然歧视,认为女性所有的受伤都是自作自受。这样的强奸案才会屡禁不止,更加不会从深层次触及人们的内心。

    就像警察在逮捕其中一名罪犯时,一路上挤满了看客,而罪犯的母亲一直试图阻拦警察的行为,并且呼喊:凭什么带走他,他又没有犯罪。

    当然,这部片子对于人性和社会制度根源的剖析并不怎么深刻,几名罪犯的行为和心理都只是一带而过,有时候甚至会带点滑稽。

    不像《我们与恶的距离》,有律师的奔走呼吁和无奈咆哮,有医生的心知肚明和暂避锋芒,还有舆论的搅弄风云甚至是个人的善恶抉择。

    《一个母亲的复仇》,如同片名一样,更多的是从一个母亲的角色出发,表达母亲对儿女的爱。

    所以,其实本片的故事情节可以不是这次轮奸案,可以是任何一件突发事件。这么说来,似乎观众的愤怒情绪又可以少一点。

    女主戴维琪是受害女孩艾丽娅的继母,本片给她们的设定,如同一般的继母和女儿一样,天然不和。

    只是相比起来,18岁的艾丽娅更像是无理取闹,她看起来是舍不得母亲,对父亲忘记母亲迎娶新老婆的事,耿耿于怀。

    而对于这个继母,毫无好感。即使她性格温柔,体贴,是人民教师,也热心公益,但只要她一说话,自己就毫无食欲。

    当灾难发生之后,戴维琪夫妇被法律和现实泼了一盆冷水,他们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对付这群恶霸。而女儿本来受伤的心灵,因为罪犯最终被释放,而始终无法走出这个心结,把自己困在屋子里。

    走投无路的戴维琪,最终开始铤而走险,尝试过开车撞死施暴男同学,却因为意外而放弃。这时候,她想起了当初第一次去警察局报警时遇到的侦探先生,也有一个女儿的他理解戴维琪心中的痛,于是答应帮助戴维琪搜集4个人的资料,为她复仇做准备。

    虽然不是亲生母亲,戴维琪在片中的表现,却超越了一个母亲的责任。这里要归功于女主的演技。

    片中有几场戏是体现女主的胆小:1、女主去警察局寻求帮助,第一次遇到侦探,因为不了解,所以她显得不知所措,与对方时时保持距离和警惕。2、女主尝试撞击男同学时,内心是紧张和恐惧的,呼吸急促,连大货车开过来都没注意导致了车祸。3、最后一个罪犯找上门来时,丈夫生死未卜,为了解除女儿艾丽娅的危险,她被吓到却又主动拖延对方的行动。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

    戴维琪的几场戏,都表现出了作为女性本就应该有的恐惧。她并不是天生的杀手,但是,为了女儿,她可以变得坚强和勇敢。

    至于她对其他3人复仇的戏份,其实漏洞蛮多,以她的行为,会留下诸多证据,却还是一次又一次躲过法律追踪。

    最后竟然是一副眼镜出卖了她。

    正如上面所说,这部片子对人性的探索不够深入,母亲的复仇也只是依托对女儿的情感弥补的一种宣泄。戴维琪作为继母,与女儿之间的感情没有基础,总是面临奔溃。其实,这种奔溃又都是女儿造成的,自己其实一直试图做一个好母亲。

    所以,最后当女儿知道原来是她帮忙解决了其他几个暴徒时,她们之间的情感瞬间和解。

    也正是这场戏,因为艾丽娅终于叫了她一声妈妈。她情绪奔溃,将子弹全部射向了最后一个罪犯。

    这场戏很容易让人想起《七宗罪》中,皮特持枪对着冷静的罪犯的场景。皮特的愤怒、纠结、遗憾等情绪爆发出来,顺带着把那场戏要突出的剧情给抒发出来了。

    但是,戴维琪的那几声枪响,却恰恰把本片的核心给丢弃了。

    虽然,那几发子弹射向了罪犯,是每一个观众心中所想,但这不是游戏,也不是法庭宣判。我们面对镜头上的意淫,恰恰让这部片子对于整个强奸案的烘托显得毫无意义。

    特别是,警察还在旁边递了枪并鼓励戴维琪开枪射杀罪犯,这种剧情除了教唆犯罪或者让观众爽,对这个剧情来说,纯属鸡肋。

    有时候,一部片子抑的作用,远远大于扬!

    越是无奈,越是让人觉得神经被人痛击,也越能引发观众的思考。

    那场当众处罚罪犯的戏,如果只是一声背景枪响,或者只是母女相拥哭泣,而警察还未赶到的开放戏,或许,我们对本片那场强奸戏所引发的社会意义,将有更深刻的印象,而不是最后只剩下母女和解的大团圆戏。

    不过,总的来说,这部片子所触及的背景,值得我们深究。我说的不是母女情感,而是社会对女性的视角和思想。

    这一点,似乎有很多国家做的比印度好,但是,不代表完全杜绝。

    片中母亲戴维琪和侦探有过一次交流。

    侦探说,要相信神明。 戴维琪说,但是神明并不是一直都在。 侦探说,所以,才有了母亲。

    那如果,神明和母亲都不在呢?歹徒说,打电话给你妈妈,这种挑衅,谁能解救她们。

    -END-

    一部电影,一个平行世界的故事

    看完这部电影,你有什么想说的?

    来自:石墨社(smshe189)

     6 ) 高傲不是原罪,美丽才是

    依旧是从前的影评搬运

    ——《一个母亲的复仇》影评

    近日决定远离手机,拥抱生活。

    难得的假期,懒惰的我选择独自观赏电影。这部电影,我曾在很久以前看过一篇关于它的影评。

    至于是在手机app还是在杂志上,已经记不清楚了,时间和电子产品共同侵蚀了我本就不算好的记忆力。

    印度高分电影,有罪恶、亲情、人性。

    我似乎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也可能没有,这并不重要。我本就是个泪点低的人,这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影片改编自印度真实事件——黑公交案,作品中遭遇不幸的女孩儿艾丽娅还活着,黑公交案的受害者却已经死了。

    为女儿复仇的,并不是她的亲生母亲,而是她的优雅知性,温柔体贴的继母戴维琪。

    剧情说复杂也不复杂,不过是法律没有让刽子手得到应有的审判,这位母亲化身复仇者,让伤害了她女儿的人逐一付出代价。

    说实话,弹幕比剧情更精彩。

    这几年,打开知乎和微博,总有关于女性受害者的案件,下面的讨论精彩纷呈,这个案子也不例外。

    艾丽娅只不过是对继母态度不友善,便有层出不穷的弹幕骂她活该,好似被轮奸是她的罪有应得,是上天长眼赐予她的惩罚。

    她不过是化妆穿着漂亮衣服去参加party,不过是严词拒绝一个恶心的追求者,受到的伤害,完完全全就是无妄之灾啊。

    弹幕有人说她不该去参加party,去到那种场合的女人本来就是想……(抱歉,后面的话太难听,我真的说不出来。)

    有人说她不该穿那么暴露,虽然我是没看出来艾丽娅的裙子哪里算得上暴露,或许酒吧party这种地方约定俗成应该穿羽绒服去?

    有人说她拒绝别人太高傲,要懂得拒绝别人的艺术。一个能干出轮奸这种恶心事情的男同学,严词拒绝和委婉拒绝,对于他来说有何不同?

    千怪万怪,其实归根结底,不过是艾丽娅这个姑娘正值芳华,青春美丽,招人觊觎。

    高傲从来就不是这个少女的原罪,美丽才是。

    受害者有罪论,原来还有这么多拥簇者,真是可悲。

    印度的法律,并不保护女性权益。在这样一个强奸合法的国度,女性本就是悲哀的,不幸的。

    弹幕中“庆幸我生在中国”的看客,我并不反对他们的意见,但……即便是在中国,也从不缺乏对女性的恶意。

    忘记是多久以前,新闻报道一男子当街砍人,一名女生当街死亡,旁边和她一起行走的女生曾试图克服胆怯上前阻拦,无果。

    微博下方评论区,仇杀,情杀,各种猜测甚嚣尘上。总而言之,这个男人如此残忍,必定有他的理由。

    苍蝇怎么会叮无缝的蛋呢?

    舆论发酵之后的几天,受害者和当时在场试图阻拦无果的闺蜜信息都被人肉出来,人品过往被众多看客浏览揣摩,即便看上去这个女孩家世清白,性格乐观,这些福尔摩斯们总觉得背后定有隐情。

    也有另一些键盘侠,谴责旁边的闺蜜为什么不拼死阻拦,以后活着,难道不会受心理谴责吗?

    最终警方给出的调查结果是,这个男人生活不顺,想要报复社会,受害者女性,刚巧路过。

    多么讽刺。

    我不知道是否有“睿智”看官会有如下发言。

    “偏挑在那个时候上街,这不是活该嘛,自己作的。”

    就好像“穿的那么暴露,活该被强奸一样”的那些留言一样……

    荒诞,无稽,但就是这么真实的发生了。

    这个世上,有那么多说话难听得该下地狱的人,为什么他们有资格活着……

    生而为人,他们,真的不配。

    剧中其实还有许多漏网之鱼,比如被收买的法医,买通法医的辩方律师,这个世上,从不缺少败类,缺的是为了正义奋不顾身的复仇者。

    正义,舆论给不了,法律更给不了。

    置身事外的人,他们更喜欢给施暴者找理由,为受害者找缺点。

    人间不值得,大抵如此。

    2019/09/28

    PS:愤青之言,若有冒犯,请退出点屏蔽,拒绝杠精。

     7 ) 请不要粉饰地狱

    之前那部大加受到赞誉的印度电影《调音师》,你喜欢吗?

    我不喜欢。

    最近的那部印度电影《一个母亲的复仇》,你看了吗?

    我看了后,更加不喜欢。

    印度电影是不是都是这样的?

    这两部电影,在我眼里,犯有同一个毛病。

    他们怎么那么喜欢将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拍得如同玩笑。而我觉得有的时候,该严谨的时候还是应该严谨一些的,“有趣”不是这么用的。在不应该开玩笑的地方开了玩笑,这种感觉非常不好:听的人膈应,开的人傻逼。

    先来简单地说说《调音师》,它是以“最优秀短片”的续集作为宣传点的。那部短片拍得非常好,像一首惊悚诗,新颖又留白。《调音师》的开头也不错,虽然印度人大花的墙纸和欢快的歌声将“犯罪的恐怖感”略有缩减,可主人公“一而再再而三的倒霉经历”还是非常扣人心弦。

    直到,他碰到一群买卖器官的人,剧情开始走歪。

    第一, 偏离了原有的犯罪主线,冲淡了主题。

    第二, 剧情全是bug,别人要摘他器官,还要等他醒过来,听了他一番胡说后就开始帮助他,可能吗。

    第三, 女反派在我这里莫名洗白,她在一群蠢猪面前简直太有人格魅力了,电影都为此闪耀出一种女权主义的味道。

    明明可以是一部好的惊悚片,被改得很狗血。这群人物像小丑一样逗得影院里笑声阵阵。还好结尾来了一个若有似无的反转,“全员恶人”的设定让人倒抽一口寒气,算是回到了原有的氛围里去。

    你要是冲着“惊悚片”的格局去看,那么一定会大失所望,觉得什么跟什么呀。

    就好比你非常想听一个鬼故事,对方却给你说了一个笑话,总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

    好,毕竟《调音师》的短片也是虚构的,大家自由发挥也不能强求必须拍成惊悚的调调。

    那么《一个母亲的复仇》呢,这部电影可是打着震惊世界的“德里黑公交轮奸案”作为宣传点的。

    这部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影最起码要揭露出现实的世界吧。

    没有!完全没有!

    德里案里那个自立自强,为改变家族命运梦想成为医生的女大学生成为了电影里任性、叛逆的富家千金。

    德里案里那个备受折磨至死的受害者在电影里伤势不重且很快痊愈了。

    德里案里群起激愤、游行示威的群众们在电影里根本就未有提及。

    德里案里有疑点的警察在电影里含糊而过,电影的警察特别有正义感,犯罪嫌疑人的律师巧言善辩。

    诚然,改编一个真实案件有点难度,因为怕引起对受害者家庭的二次伤害,所以高明的手法是拍得“举重若轻”,或者关注大量案件发生之后的情节,如《素媛》。

    这部电影将犯罪情节减轻了不少:一个傲娇的千金在夜店玩到半夜三更,还恶劣地羞辱了她的一个追求者,导致对方恼羞成怒,起了报复之心。

    于是,我们对犯罪者的愤怒也会随之减轻。

    我很欣赏电影在拍摄犯案部分时所运用的手法:这群人将受害女孩塞进一辆车里,车轮滚动了起来。于是镜头变为俯拍,暗黑的夜晚,空旷的灰白色路面上只有这一辆小小的黑色车辆在单独前行。观众如同神一样看到罪恶的发生,可是上帝也帮不了忙。

    过了一会儿,车停了下来,有几个男人分别从车的左右门下车,迅速交换位置,从不同的门又上了车,车轮又滚动起来。车轮进行得那么自然,罪恶也是一样。

    最后,从远景改为近景。伴随着汽车行驶的背景音乐戛然而止,女孩被扔到路边,凶犯又在她身体上加了一脚,她滚落进水沟里,像一块石头。水沟里的水漫过她身体的三分之二,遮住了她身体上的大部分伤口。

    这样的拍摄手法很高级,它没有赤裸裸得将过程全拍出来,而是用了留白,避免了对受害者家庭的二次伤害,也让观众完全能想象到女孩所遭受到的厄运。

    可是,电影的后半部分,剧情又一次走歪了。

    按照电影设定,女孩是从夜店出来,她被验出血液里含有酒精成分,所以她的指控全部不予采用,那几个人渣被无罪释放。前面铺垫过女孩是不喝酒的,明显可以借此深挖出警察失职、贪污受贿等丑闻,可是电影却点到为止,选择让女孩的继母去“替天行道”。

    我就不明白了,第一,电影里的女孩不是没死吗,没死就还有希望,至于愤慨到让一个母亲转而杀人吗,第二,电影设置受害者一家是中产家庭,住别墅的好伐,这么容易就被几个底层的小混混给制住了吗?你们可以找人,我们就不可以吗?

    反正这个母亲开始复仇了。电影给了她“生物老师”的人设,我估计要在这上面做文章。可是报复第一个人的时候,她就找了别人帮忙,越多人帮忙把柄越多好吗,她是想让全世界人都知道吗。

    她阉割了第一个罪犯,我估计还是无痛阉割呢,因为对方就像睡了一觉一样一无所知,这么专业吗,这么贴心的吗。

    可这个罪犯还是死了,他被自己虚无的下身吓了一跳,一下没站稳,头敲到自己家的水龙头上。是不是太有戏剧性了?从这时候开始,影院里开始发出笑声了。

    第二个罪犯和第三个罪犯,她一起处理了,她给罪犯二投了毒,又嫁祸给了罪犯三。罪犯二躺在医院里死了,被自己给着急死的,罪犯三在牢房里受到爆菊的折磨。

    是不是很kuso?是不是特别漫画感?

    轮到第四个罪犯,那就更无语了,要不是警察来了,这家人就要从“强奸案的受害者”变成“全家被杀”了。

    原本想看到疑影重重的推理,

    没有。

    原本想看到对残酷现实的揭露,

    没有。

    原本想看到一出复仇的爽文,

    没有。

    原本想看到对“为爱而恶”的探讨,

    没有。(要看这点,可以去看《祈祷落幕时》,超好。)

    那么这部电影到底在拍什么?

    它削减了真实案件的力度,将几个凶手塑造成可爱的受气包,又给了受害者中二的人设,给了母亲复仇的行为却不给她施行的头脑。

    一切都显得虚有空壳。

    你没有被气愤到,没有被感动到,没有被共情到。

    印度电影是不是都这样的?感觉想拍又不敢拍,胡拍一气。

    印度是一个喜欢歌舞的国度,显得那么乐观。

    可是“乐观”不是“玩笑”,

    不该开的时候,拜托不要随便开。

    不要扒了“深刻”的皮,那么让人生气!

    PS.敬告各位:前文原本有一句话是“电影里的女孩不是没死吗,至于那么愤慨吗”,被有一些人断章取义地拿出来辱骂,现在我不得不修改该句为“电影里的女孩不是没死吗,没死就还有希望,至于愤慨到让一个母亲转而杀人吗”。好,你不要又要就此来怼我,你经历过强奸吗巴拉巴拉。认真看完全文并具备一定理解能力的人都应该知道,我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了说明这部影片这样的设定削弱了“母亲”的杀人动机。如果按照原案件的设定,这群人渣不仅强奸了女孩,还将其折磨至死,那么母亲的杀人动机是不是更真切呢?毕竟,不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杀人凶手的。

    我不是专业的作家,更加不是电脑计算机,我只是一个看完电影后就立刻写下我心中感受的普通人。之前看的电影我也都会写些影评,哪知道这次否定了一部电影,就遭到如此多的攻击。特别是很多攻击都来自深夜,大家都不睡的吗?还是第二天不需要认真上班呢?每天早上跳出来的留言都会影响我一整天的心情。我觉得你可以不认同我的观点,但应该尊重我表达我观点的权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我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宽容一点,能允许每一个人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不需要表达得那么战战兢兢。

    我本来不想改这句话的,因为我知道我自己没错,我本来的意思就不是这样。这是我为此所作的第一次妥协,也希望是最后一次。我希望这一次能锻炼出我更坚强的灵魂,鼓励自己今后能更大胆地写。今后再遇到此类事件的时候,完全不会影响自己的心情,能一笑置之。别因这些不负责任的留言而难过,他!们!不!配!

    源头就是这则留言,之后有一些人就根本不仔细看影评原文了,只就这句留言开始随声附和

    之后我就变成了一些人嘴里没有同情心的人,自以为是觉得自己特别牛逼的人。

    这些罪名到底怎么来的,我自己都差点被绕进去?我的文章的标题是“请不要粉饰地狱”,我就是太同情原案件里的女孩了,所以才觉得这样的改编对她不公平。

    好了,晚安各位(半夜两点多起来上厕所看到某些留言而睡不着不得不修改原文的我),明天是周日(尽管明晚我还要加班),祝大家周日愉快!

    心中再次默念一百遍“加油!”

    图文并茂请戳公众号

     短评

    正好在母亲节看了一个母亲的传奇。所谓传奇,多少有点让人仰仗的虚构高度,或许可以直接说,这就是爽片,一些逻辑问题与现实可能被遮掩后,它只冲着大快人心奔跑。必须说,任人物走向极端后,幸好第三部分的拉扯,没有把情绪毁于一旦。但它竟会成为爽片,其实非常悲哀,因为我们的爽要靠一个快意恩仇的传奇来提供,因为我们很多人都对司法体系以及背后看不到的权钱势力感到不信任,甚至害怕,因为假如同样的遭遇落下来,我们根本不知道怎样去讨一个公道。在大多国产片不得不风和日丽的时候,我还是会感激大银幕上至少能有这些不忌惮揭短而且成功写下警世寓言的印度电影。最近在看Netflix的印剧《德里罪案》,这电影真是一个情绪的豁口。人美戏好的希里黛玉,RIP. 三星半。

    4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印度版“告白”。优缺点都很明显。有些冗长了(叙事形式的差异:其下半幕本身也是个三幕剧结构,而西方电影则会让上下幕共同构成三幕剧),视听上不如告白,但三观很正,它并未赞同以暴制暴的方法,即使最后的开枪也赋予了司法的外衣(尽管同样是违法的)。

    8分钟前
    • mOco
    • 还行

    看的我泪流满面,MOM!!

    9分钟前
    • 绯色_神仙
    • 力荐

    人性的全面复苏,法理的彻底破产,明明是爽片的发展势头,看完后却让人心中压抑,感觉憋闷难抒:如果总是要让受害的一方自行执行正义,法律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至于剧情则有过度理想化之嫌,母亲的力量感天动地,但谁都知道现实中想要报仇雪恨岂会如此顺风顺水?当然女主的演技还是值得赞许的,配合导演的炫技式摄影,展露了圣洁的母性光辉,雪山风景尤其恬静动人,看的老衲有旅游的冲动了

    10分钟前
    • Tina
    • 还行

    “上帝并非无处不在......” “所以他创造了母亲......” 希里黛玉的表现就俩字儿:惊艳~!!!!!!

    12分钟前
    • 大号煎饼
    • 力荐

    当法律都不能制裁强奸犯时,一个后妈为女儿所能做的事,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杀掉那些畜生。近两年来,印度电影大都围绕着女权主义。敢想敢拍,把想要表达的呈现给观众,是人类的进步。这部戏最大的败笔在于时长:冗杂。虽然罪犯得到了应有惩罚,但这种方式过于极端。以暴制暴也不是解决问题唯一的途径。

    15分钟前
    • 影人疯
    • 还行

    真心可怕。女孩夜里出门真的要有互相照顾的意识。好危险。

    16分钟前
    • 李湘
    • 力荐

    题材尖锐,但拍片水准不敢恭维,说不好听的就是又臭又长。要不是演员,真看不下去,两星片,给女主角加一星,希里黛玉RIP。不太值得看,但如果对黑公交事件感兴趣,推荐网飞剧《德里罪案》,9分大作

    17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镜头语言还成,故事漏洞百出,还有配乐真是神烦,铺那么满瞎煽一通,服了。希里黛玉RIP.

    22分钟前
    • SleepWalker
    • 还行

    这种快意恩仇的东西做得这么复杂冗长,梗都快拖没了。而且值得细拍的点都做得不够细致,最后更像是歌颂母爱的狗血剧。

    25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从现实新闻大胆取材,进行商业化包装之时,其内核依然直视了印度社会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现象,不论从女性角度来看,还是从复仇这个古老母题,本片都有值得讨论的空间,片子的故事很有意思,既保留了社会新闻的锐度,又兼顾了商业片的诉求。教育问题、性别差异、家庭矛盾、女权议题……,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印度电影不甘人后,拍了很多扎根现实的题材,本片建议和纪录片《印度的女儿》一起对比观看,会有不一样的思考和启示。

    27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再次见证了点映观影群众素质之低,心态之麻木…… 全程大声议论,结尾居然给我笑,真是想问下,那种情形之下你是觉得笑点在哪里?

    32分钟前
    • ```
    • 推荐

    阿三拍片真是又臭又长

    37分钟前
    • 米兎愛唱片
    • 还行

    在一个几乎满座的东北影厅里时不时听见的“肏他妈的”、“整死他”、“干死这王八犊子”等粗鄙之语倒正符合相应情境;对比大部分时间的宝莱坞式奔放,某些场景——尤其是车行轮奸一场——的克制让人眼前一亮。

    39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纯粹的女主戏,探求法律之外的正义,印度对女性权益侵犯的案例太多,法律又滞后,本片的出现也算是一种声援与反抗。结尾处母亲手刃侵害女儿的凶徒的一幕,看的人揪心泪目,只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缅怀早去的希里黛玉女神。

    43分钟前
    • 瑞波恩
    • 推荐

    该暴力的不暴力,该色情的不色情。

    45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还行

    我们都知道在现有的法律制度和司法体系之下仍旧有太多无法被实现的正义公平。所以那些自觉没有收获到正义的人,往往会自己拿起武器通过反击报复来取得个人角度的正义。结尾跟朱迪福斯特《勇敢的人》如出一辙,警察帮助母亲杀死了强奸女儿的人。将犯罪的人伏法,但自己永远陷入了犯罪的定义之中。《勇敢的人》里女主在形式自我正义的过程中经受了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折磨,而她的惩治罪犯的举动早已不仅仅是为了报复。而本片仍旧停留在报复的简单层面。也只是依靠重组家庭的母女关系来推动犯罪动机,显得很单薄。

    46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较差

    论印度强奸案背后对于女性,人性的思考,本片不如《女生规则》,论女性复仇故事的惊心动魄和高智商犯罪本片不如《无畏之心》,但论及母爱,批判体制以及催泪效果,本片略高一筹。以天朝价值观来说,此片三观极其不正,把以暴制暴当成正义在印度片中却是司空见惯。BTW,本片几乎再现了印度公交轮奸案

    51分钟前
    • 小舞舞
    • 推荐

    一个母亲的复仇,法律做不到的,只能自己来讨回公道,女性本柔,为母则刚。

    55分钟前
    • Tone调的悲伤
    • 推荐

    天朝自己拍的话怕是过不了审。引进的都是些老电影,月月都是国产保护月。

    60分钟前
    • 老伴儿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