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攀登者

    攀登者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大陆2019

    主演:吴京,章子怡,井柏然,张译,胡歌,成龙,陈龙,多布杰,何琳,刘小锋,拉旺罗布,曲尼次仁,王景春 

    导演:李仁港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正片

      欢乐时光 陈小春版

    • 正片

      长恨歌

    • 正片

      百变神偷

    • 更新HD

      最爽的一天国语

    • 更新HD

      猫猫逃走了

    • 更新HD

      众神与将军

    • 更新HD

      末路爱侣

     剧照

    攀登者 剧照 NO.1攀登者 剧照 NO.2攀登者 剧照 NO.3攀登者 剧照 NO.4攀登者 剧照 NO.5攀登者 剧照 NO.6攀登者 剧照 NO.16攀登者 剧照 NO.17攀登者 剧照 NO.18攀登者 剧照 NO.19攀登者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 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加 严酷的现实,也是生与死的挑战......

     长篇影评

     1 ) 导演是电影最大的败笔

    攀登者真是难看啊!好久没看这种会让人忍不住玩手机的电影了,真的是太多槽点了诶。

    第一,作为一部电影的基本条件,口型却一直对不上,玄幻!

    第二,整部电影动不动就用恢宏的音乐强行渲染观众的情绪,透支观众的感情,结果作为观众的我只有冷漠脸。

    第三,剧情上我是搞不懂徐缨为啥子一定要自己亲自上北坳,留一条命不好吗?她又不是当初造原子弹的科学家,缺了她就不行,就不能让其他气象人员观测了吗?

    第四,把攀登珠峰的写实片拍成了武打片,那动作真的不是开玩笑的吗?哦不对,是武打爱情片,请问黑牡丹在电影里有什么意义,只是为了跟井柏然谈恋爱吗?请问章子怡的徐缨为什么在明知身体不行的情况下,强行带着队员登峰,让别人为你的爱情买单?看到这些些添乱的人就来气,归根结底还是导演对这些人的刻画,估计在他眼里,女性都是这种只会为了男人罔顾其他的生物吧。

    第五,人物刻画,所有角色都显的平面化,张译的转变太过生硬,吴京的主角光环太重,总指挥的党员形象有点糟心,等等。

    第六,唯一的优点就是演员的演技还是可以的,最让我满意的是张译和吴京,井柏然虽说不出戏,但说台词总感觉在朗读课文。

    全片最让我感动的竟然是片尾里的真实影影像资料中那一张张质朴的笑脸!可以说感动的是历史的厚重感,却没有半分为电影动容。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真的让我很失望很失望!

    第一次写影评,原谅我的小学鸡水平,实在是太失望导致睡不着觉,来抒发下,大家多多担待。

     2 ) 知道这些,才能真正看懂《攀登者》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这是毛主席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写下的诗句,1965年完成,1967年发表在诗刊上。1975年5月27日后的几个月,因中国登山队第二次登上珠峰,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反复引用它,使它成了传诵最多、影响最广的名句。

    这次登顶成功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

    女性首次从北坡登上珠峰;

    找到1960年中国登山队首次登顶留下的证据,“中国人最早从北坡征服珠穆朗玛峰”得到世界公认;

    首次以渤海为海拔零度确立珠峰高度;

    多项开创性的科研活动……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我国经济状况、综合国力远远无法与今天相比,甚至登山队员们补充热量的巧克力都需从国外进口,在装备、后勤、组织等方面,均有不足之处。

    用今天的眼光看,这次登顶成功堪称是一个奇迹。正因如此,它成为那个时代的精神地标,曾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们。

    感谢《攀登者》将这段传奇搬上银幕,留下了宝贵的集体记忆。一个民族理应牢记曾创造过的那些奇迹,因为在奇迹的背后,是人类的勇气、忠诚、热爱与奉献,不论时代如何变化,我们都有义务将这些精神财富传承下去。

    作为艺术作品,《攀登者》对具体史料会有取舍和剪裁,对不熟悉这段历史的观众,也许会产生一些误解,但愿本文能对理解本片有所帮助。

    为什么苏联教授写信质疑首次登顶

    在《攀登者》中,主角方五洲(吴京饰)作为首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中国登山队队员,却遭苏联教授写信质疑,这成为压在他心头15年的、沉重的精神包袱。

    不少观众会感到奇怪:为什么苏联教授要写这样的信?

    一般认为,珠峰北坡难度的攀登难度大于南坡,人类从南坡登顶珠峰后,几十年来,多次试图从北坡登顶,均告失败。上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密切,苏联表示愿组织联合登山队,和中国人一起攀登珠峰。

    1955年,苏联邀请中国运动员一起攀登了苏联的团结峰(海拔6773米)和十月峰(海拔6780米),中国派出4名队员,与苏联运动员成功登顶,此后,中苏联合登山队又先后登顶了几座高峰。这大概就是《攀登者》中,方五洲等人赴苏“学习”的经过。

    为此,我国成立了中国登山队,计划在1960年5月登顶。

    然而,中方很快发现,苏联想独享首登成功的荣誉,遭中方拒绝后,态度开始冷淡。当时我国尚不具备航测珠峰的能力,便向苏联购买两架新型飞机,但苏联反复拖延,并提出一个奇怪的借口,称苏联登山队已解散,暂无法与中国登山队合作,登顶时间应推迟。

    反复沟通无效后,中国登山队只能靠自己。

    1960年,中国运动员在没有航测、没有线路规划,甚至在冲刺阶段没有氧气、没有食物的前提下,完成了登顶壮举。

    在《攀登者》中,真实地记录了当年为突破第二台阶,曲松林(张译饰)光脚攀登的细节,这段其实特别有当年攀登者英雄屈银华身上的影子,他为此失去了10个脚指头和1根手指头,戏称自己成了“小脚老太太”。

    苏联教授刻意挑刺,是嫉妒心理在作怪。

    首次登顶为什么没留下影像证据

    首次登顶为什么没留下影像证据,成为《攀登者》中重要的故事线之一。并艺术地处理成方五洲为救队友曲松林,不得不抛弃摄像机,曲松林因此对方五洲充满怨言,也为曲松林后来冲动决策提供了心理基础。

    从艺术角度看,这种处理的效果可能更好,因此对历史事实有所改动:其实,中国登山队当时带了摄像机,但登顶时正赶上夜晚,无法拍摄。下山时,在海拔8700米处又拍了两个镜头,但拍摄技术不高,镜头晃动而模糊,这是那次登顶成功留下的唯一胶片证明。

    中国登山队在山顶留下了物证(五星红旗包裹的毛主席像),后来国外登山队从南坡登顶,未发现这些物证,因此国外舆论一度不承认这次登顶。

    但中国登山队在第二次登顶时,找到了当年的物证,如今,国际上已承认这是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次登顶时,为测量珠峰高度,中国登山队在顶峰中心点竖立了觇标,过去登顶需360度环绕拍摄,才能得到国际承认,现在只要和觇标合个影,就能被承认。

    为什么非要赶在当年登顶

    在《攀登者》中,中国登山队一度遭遇挫折,错过了登顶的窗口期,气象科研人员徐樱(章子怡饰)认为当年窗口期比往年多3天,在她的坚决要求下,再度尝试,最终取得成功。

    对于这一情节,可能有观众会认为:人命关天,第二年再登顶不行吗?这是不是剧本中的一个BUG?

    这就要还原历史背景。

    1972年,中国登山队重建,原计划在1976年攀登珠峰,但1975年,日本登山协会宣布,田部井淳子计划在5月登顶,如果她成功了,她将是第一个登上珠峰的女性。为抢在日本人前面,中国登山队提前了登顶计划(原计划在1976年5月登顶)。

    气象部门曾警告,4月会有大风,不适合登顶。中国登山队为了抢时间,以致第一次冲击失败。5月5日,再次冲顶时,第一突击队队长邬宗岳不幸牺牲。在抢救过程中,原计划冲顶的主力女队员桂桑、扎桑体力耗尽,已无法冲顶,不得不和另7名男队员下撤。

    邬宗岳当年已40多岁,体重上升,被队友戏称为“邬胖子”。他扛着摄像机跟在突击队后面,可能是为了拍摄效果,他未与其他队员编组,因此在掉队时未被及时发现。

    邬宗岳牺牲延宕了中国登山队冲顶时间。5月16日,田部井淳子登上了珠峰,比中国队早了11天。所以中国登山队选择当年登顶的方案。

    潘多创造了历史

    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9名成员登上珠峰,其中潘多成为首位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女性。

    潘多当年已36岁,是3个孩子的母亲,体重增加,上山前因又一次怀孕,刚做完人流手术,所以未被列入主力队员。做完人流手术归队时,中国登山队已经进行了两次适应性行军,潘多直接参加了后几次适应性行军,爬的距离相对少。登山队照顾她刚做完手术,只安排她运输给养。同伴不让她负重,所以她背的东西较少。因此在冲顶时,她成了当时体力最好的女队员。

    虽然潘多登顶时间晚于田部井淳子,但她同样创造了历史。毕竟当时中国登山队仍没有详细的登顶线路图,运动员只能凭感觉前行。当时第二台阶依然难以突破,在此次登顶中,中国登山队架设了金属梯子,使后来登顶的难度大大降低。

    登山对团队配合的要求极高。1960年第一次登顶时,中国登山队被冻伤了50余人。1975年时,为确保登顶成功,大量后勤保障人员虽然也具备登顶实力,却甘愿付出牺牲。比如后来在武警总院妇产科工作的邢玲玲,负责将给养送到7900米营地,当时营地尚有20多名队员。晚年她回忆这段经历时,仍觉遗憾:“就差一点,就上去了……”

    《攀登者》中还记录了夏伯渝的故事,他在这次冲顶时被冻掉双腿,但晚年戴着假肢,终于在2018年成功登顶珠峰。

    影片中包含的那些历史细节

    在《攀登者》中,不少细节来自历史:

    登山靴:受技术条件限制,当时的登山靴用鲸鱼皮制成,特别沉重,这就可以理解,片中登山者为何行进速度缓慢。此外,行进中,脚趾要经常挠一下鞋底,保持血液循环,否则很可能被冻伤,这也影响了行进速度。

    编组:在《攀登者》中,登山者采取了编组行进的方式,彼此用绳子连接在一起,一般是4人一组。编组登山是当时苏联的标准操作,以对抗滑坠,但从结果看,编组反而加大了伤亡,如今这种方式已不常用。

    化石:在《攀登者》中,方五洲送给徐樱一块从珠峰上获得的海洋化石。珠峰所在地区原是海洋,即喜玛亚拉古海。1924年,首次发现了海洋化石。不过,中国登山队首次登顶带回的9块岩石标本是奥陶纪灰岩。不过,据曾参与攀登珠峰的人介绍:“在海拔几千米的高山营地,你可能会随手捡到一块海螺化石。”

    第二台阶:在《攀登者》中,对第二台阶有较多刻画,从北坡登顶珠峰,最困难处在第二台阶,海拔在8600米左右。英国人曾7次尝试从北坡登顶,始终未能突破它,并得出结论:“这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再也不必浪费时间去爬它了。”1975年,中国登山队在这里架设了金属梯子后,北坡登顶难度大大下降,超过1500名登山者使用过“中国梯”(2007年,在此又修建了一个新的永久性金属梯,“中国梯”被收藏)。

    珠峰高度:在《攀登者》中,多次提到重测珠峰高度,并展现了觇标的影像。1975年,中国登山队不辞劳苦,将5公斤重的觇标背上峰顶,正是为了重测珠峰高度。此前英国人曾以印度为海拔基准,为珠峰测量过身高,1975年,中国科技工作者以渤海为海拔零度,测出权威数据,即8848.13米(2005年,又有新的测量数据),得到国际公认。测高背后,有维护主权的意味。值得一提的是,冲顶时,只有侯生福一人带了摄像机,而侯生福并非专业摄影师。幸好测量队有40倍望远镜,在一个观测点上,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的摄像师拍下了冲顶瞬间。

    珠峰的风:在《攀登者》中,较多展现了珠峰上狂风的威力。其实,受海拔影响,珠峰顶端70英里/小时的风力仅相当于海面40英里/小时的风力。当然,珠峰顶部的风确实很恐怖。

    人活着,总要有点精神

    在《攀登者》中,反复提出一个根本之问:人为什么要登山?

    其实,老体委主任贺龙元帅早有回答:“中国这么大,高山这么多,山多宝多,解放的中国人民要踏上祖国的每一座高山, 要给每座山峰作出结论,这是光荣的职责。”

    《攀登者》讲述的是一段渐行渐远的传奇,随着“商业登山”活动风行,如今每年都有数百人登上珠峰,其中绝大多数是业余选手。

    这一方面表明,我们的综合国力确实有了很大提高,过去只有专业人员才能做的事,现在普通人也能做了;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忘记,不论做什么,开路者总会承担最大的风险,后来者则容易得多,如果大家都等别人去冒险,那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永远无法进步。

    不否认,在物质保障、科学决策、关注个体价值等方面,已经今非昔比。作为后人,我们很容易发现前人的疏忽与不足,他们并不完美,但我们也应反躬自问,是否还保持着他们同样的勇气?是否还有他们那样的奉献精神?

    所谓强者,就是能战胜所有困难的人。人人向往富裕与安定的生活,但不应因此降低精神品质。遥望曾经岁月,我们常常被前辈们大无畏的气概所震撼——他们不为一己得失而失魂落魄,他们在不断寻找更高的山峰,因为他们坚信一定可以征服它。还有什么,能比“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更好地概括这种精神呢?“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所以他们能创造出无数个第一。

    表面看,《攀登者》讲述的是一段历史,但更深去体会,它其实回应着时代的问题:除了庸庸碌碌、每天重复之外,我们还有没有别的活法?人能不能活得更豪迈一点?

     3 ) 瑕疵和优点一样明显的《攀登者》,还会延续吴京的票房神话吗?

    《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三巨头,谁引爆票房,谁笑到最后?

    1

    《攀登者》和《中国机长》一样,改编自真实事件。

    攀登者,攀的是珠峰,1960年,中国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三名队员,在从未有人登顶、被称作“死亡之地”的珠峰北坡,成功登顶。

    但国际登山协会,承认登顶需要两个条件。登顶者必须在顶峰留下纪念品,并在顶峰拍摄360度的环境照片和登顶队员在顶峰的照片。

    因为峰顶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这次登顶不被国际登山界承认。于是1975年,中国决定再次组织登山队登山。

    影片将镜头对准两次登山及中间发生的事件,以两次登顶的方五洲为主人公,串起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1960年,首次登山条件无比恶劣,甚至最后由于没有梯子,只好赤脚以队友的身体为人梯。下山后严重冻伤,切除脚趾,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这在电影中,由张译出演的角色,进行了真实历史还原。

    登山队解散后,成功登顶的三人归于平凡。一个回到登山营地,一个回家乡看羊,方五洲则是下放成锅炉工人,时而讲讲登山课。

    所以国家再次组建登山队,他们重新为此筹备的过程,还是很令人热血沸腾。开头部分是标准的壮士不老,壮心不已的英雄故事。

    核心的登山戏,有不错的特效打底。风雪、岩壁、冰天雪地,整个环境的还原,有紧张感。

    演员阵容也相当华丽,吴京、章子怡、张译、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不只是咖位,他们演起来水平也不一般。

    吴京出演的方五洲经历泯然众人、被怀疑、恋人出国等打击后,接到重新出任登山队队长的信这一段,没有台词,边流泪边吃面,情感含而不发,很到位了。

    章子怡的感情戏、张译的倔强。几个主角飙戏,堪称演技教科书。

    井柏然的进步肉眼可见,胡歌、王景春虽然戏份不多,但在有限的空间里,还是把角色不同性格演出来了。

    表演,是这部片子的高光。

    2

    但电影有个最大的变数,编导阵容不够硬,成片质量受影响。

    导演李仁港,近几年导演履历,什么《盗墓笔记》、《三国之见龙卸甲》、《天降雄狮》、《锦衣卫》,实在让人揪心。

    编剧阿来,不能算完全熟悉电影编剧的人。代表作品《格萨尔王》、《尘埃落定》都是小说。他更像一个作家,不是编剧。电影和小说,终归是不同媒介。

    果然,即使原型故事感人、特效到位、演技够好,最终成片还是有众多不可忽视的缺点。

    叙事不够电影化,零碎散乱,节奏也很差。

    因为想讲的太多,故事不紧密。足足两个小时的时长,很多情节还是有头无尾,没交代清楚。

    情感渲染也不是通过传统的“积累—爆发”过程,而是不停的喷薄。过度煽情,让从开始已经达到高点的感情,后期陷入疲惫。

    还有音乐过度使用,狂轰滥炸。一登山就配乐,抒情音乐把人都听麻木了。

    最严重的问题,出在感情线上。感情戏本就铺排很差,还干扰主线,后期节奏都紊乱了。

    李国梁和黑牡丹,先不说训练时总要谈谈情,黑牡丹还为心上人在测试中作弊(登珠峰体能测试,这种生死关头你搞这套?)。

    登山过程中,两人掉进冰裂缝,先紧贴着暧昧的卡在冰中间。然后掉下去也都没事,还嘴对嘴人工呼吸,强行升华两人感情吗。

    方五洲和徐缨,前半段感情进展还算说得通。但后来方五洲人体抗冰柱,登峰最后关键时刻对讲机说情话,这些情节也太夸张了吧?

    只是因为爱情线索推进,无情抛弃合理性和真实感,是很大败笔。

    再加上演员后期配音,很多时候对不上口型这个大问题。电影的缺点不可忽视,可惜了题材。

    3

    人类挑战极限,攀爬高峰的纪录片,《攀登梅鲁峰》是,《徒手攀岩》也算一个。

    《攀登梅鲁峰》

    自里芬斯塔尔主演《圣山》等高山片后,登山题材逐渐开枝散叶,发展出以登山征服为核心的片子。

    相比纪录片,故事片更看重的是登山时的人,恶劣的自然条件是背景板。就像断臂求生的《127小时》,喜马拉雅营救的《垂直极限》。

    这类故事片可能改编自真实事件,但因为不是真实场景,所以要靠特效、情节和演技。

    《攀登者》在视觉效果,还原珠穆朗玛峰的环境,是下了功夫。

    像通过冰裂缝时架梯子,周围环境质感,和讲述夏尔巴人登珠峰的纪录片《珠峰清道夫》的纪实画面,几无区别。

    《攀登者》震撼角度而言,可能比不上纪录片。但作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它本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不管山有多壮丽崎岖,人在困境下的百折不挠,才是这类片子要表现的。

    电影在这方面,拍出了不灭精神和不屈意志的传承。首次登峰,从老队长传承到方五洲。

    第二次登峰过程中,又从方五洲传承到年青一代队长李国梁,再从李国梁到黑牡丹,终于二度成功登顶。

    最后彩蛋还有跨越多年的精神传承,杨光在1975年因山上把帐篷让给他人,腿部冻伤截肢,错失二代登顶九人。

    到2019年再次挑战,以假肢成功登顶,珠峰圆梦。

    岁月把胡歌变成了成龙

    这个杨光也有原型,真人真事,夏伯渝,是中国残疾群体登顶珠峰第一人。

    为了家国情怀,为了突破自我,挑战高峰,挑战极限,登山精神是值得钦敬的。

    1975年攀登珠峰,最打动人的一点在于,那段历史切实留下过印记,无论是意志还是物质。

    那次登顶,中国登山队不仅成功测出8848米的珠峰高度,在第二台阶放置的“中国梯”(2008年梯子退休),曾帮助几百人成功登顶,是真实的世界级贡献。

    题材是好题材,演员是好演员,特效也不错,片子可取之处不少。但过度煽情、感情线冗余等缺点,也难以忽略。

    所以是否为了感受历史、感受情怀、感受演技,欣赏特效,在影院的大银幕,去看这部瑕疵和优点一样明显的片子,就看你看重什么了。

     4 ) 方五洲,珠峰的化石你为什么不上交国家?

    在电影院的时候,全程老人地铁手机.JPG,出了电影院觉得片子能给个两星,毕竟中国登山队的故事值得、吴京张译的演技也值得!

    结果没想到,因为《攀登者》和朋友聊天竟然吐槽了一个小时,越想越气,给一星吧!

    ——————————以下整理吐槽内容,非正式影评——————————

    1、一个硬核吴京拯救不了全员恋爱脑

    2、吴京+张译+章子怡三个电影大佬带不动一个没有格局的导演

    3、李仁港让人头疼,剧情大情节没逻辑把控就不说了,小的地方处处都是bug

    4、买票进场的都是为了看硬核热血登山队的传奇故事的,但是导演想要谈恋爱?可以,但没必要!

    5、好几段的对话节奏都是“你叫什么?”然后驴头不对马嘴的回答一段“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的散文诗演讲

    6、章子怡的队友是和她有仇么?吴京都说了是肺水肿,为啥还不给她吸氧?为啥啊?

    7、有去过青甘线的都知道,高反缺氧下很容易肺水肿,但是导演对这个一带而过,所以前面章子怡不吸氧大家也没觉得奇怪,到了后来吐血就觉得很突兀,结果吴京一句肺水肿一带而过,观众来不及理解,队友来不及给氧……

    8、胡歌的腿也是!前面又是让他假装骨折的,又是让他马凡综合征的,搞得我们一直以为电影要刻画一个马凡综合征为了梦想与爱登顶的励志故事,结果就没有结果论……要是不百度,你根本不知道马凡综合征是个啥……你说也没个后续,也不是伏笔,你提他干啥?凑时长让我在电影院多蹭会儿空调?

    9、有一说一,胡歌也就是后来成龙这个人物其实蛮有电影感的,但是李仁港真的是浪费了大题材,还糟蹋了出彩的小人物!(强烈建议去查一查胡歌饰演的原型人物,一个双腿截肢登上珠峰的大叔)

    10、整个片子的文字都很拉闸式放水……

    11、黑牡丹的存在到底是什么?别说为了推进井柏然成长与情感动机!我要是井柏然的角色,我最后写给黑牡丹的信一定是《黑牡丹为何要这样?》

    12、最好笑的是井柏然,拿胶片机拍照的时候,手指一直按在调ISO的地方,真的全片不在快门上!而且,70年代的胶片机,他居然不用手动过片,可以跟数码相机一样连着按?????

    13、所以强烈怀疑,井柏然不让黑牡丹碰自己设备的主要原因,大概是担心黑牡丹无师自通,发现自己按错地方,文艺青年人设崩塌……

    14、看完全片的感受就是,方五洲的骨骼应该是钛合金的,片子结束你告诉我吴京饰演的其实是个从未来穿越过来,助力登顶荣耀的智能机器人我都信!真的汉化版《终结者》

    15、那么大个冰柱子砸下来,吴京井然只是手骨折……冰柱子:我不要面子的鸭????

    16、为什么总有片子在糟蹋人家原型故事,本来原型故事的文字都能看的热血澎湃,结果进了电影院,心哇凉哇凉的

    17、嘴上喊着攀登者,整个片子都很难看到对攀登事业的敬畏心

    18、如果不能创作好故事,那就按照纪录片的节奏去讲故事!平庸的人不要有野心,无脑的人不要搞创作!

    19、这部电影已经不是“战狼”能够形容的了!战狼也只是平原战狼罢了!不过也可能吴老师平了蛮夷,去了太空,基因变异后来征服地球最高峰罢辽!

    20、方五洲说我们要征服高山征服外太空,然后他就去流浪地球了……

    21、同样的题材——吴京导演“有困难就解决 没有困难就制造困难”;李仁港“阿珍爱上了阿强”

    22、关于李仁港的这个《高海拔之恋》,真的想给各位导演说一声!要看爱情片的话,我们会买票进去看吴彦祖、彭于晏……没有人是因为想看吴京老师和章子怡带着高原红谈恋爱才买票的!我们又不是夕阳红养老院团建!!!!

    23、开头的时候,章子怡描述他们约会的工厂说“我们叫他无人区”,我实在没忍住接了一句,“后来大家叫他798”……

    24、最想问的就是,吴京老师,你手上的化石为什么不上交国家?我看前面说没有影像记录不算数,寻思着还好吴老师带了化石下来,总能做些参考证明吧!结果,一个送了章子怡,一个当成课堂道具分享?合着李晨送石头的毛病,是从您这儿学来的?

    25、李仁港,你说说吴京都在你剧组了,你能不能和他聊聊天,就算不看战狼,也问问华语影坛奇迹的《战狼》讲了个啥吧?就是大老爷们儿撸了膀子正面刚啊!不谈恋爱,啥都好说!

    ——————————————————————————————

    最后的最后,这届导演不知道是咋了,一个整不明所以的末日爱情,一个整CP乱炖的高海拔之恋……

    虽然《上海堡垒》烂,但我不没这么生气,毕竟科幻的题材没啥可糟蹋的真人原型故事,主创班底也能遇见一些负面槽点所在!

    但是《攀登者》你怎么敢?拿着这个阵容、这个档期交出来这样的片子?

    甚至《攀登者》靠一己之力验证了一个本来没有结局的假设——《上海堡垒》的时候大家都把锅第一时间给了鹿晗,当时我就和朋友说,就这个剧本,谁演都不行!

    后来网上也就,换个人来鹿晗《上海堡垒》不会这么差,当然这个只是假设哈!不过这次《攀登者》四舍五入给鹿晗正了个名,剧本不行、人设立不住、再厉害的演员能做的也很有限!

    9012年也要过去了,希望各位导演心里有数,心明眼亮,不要再糟蹋演员,更不要浪费那些感动震撼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

     5 ) 如果没有“章子怡”?可惜,没有如果

    根据网上的资料,章子怡扮演的角色应该是没有现实原型的。 但是既然章“导师“肯“屈尊“参演这部男人戏为主的电影,那她就必须是女一,既然是女一,她的戏分就必须要够重,于是加戏就在所难免了。 所以爱情贯穿了这部以攀登珠峰壮举为主题的冒险剧情片的始终,各种关于男女主爱情的细节首尾呼应。 只看首尾部分,估计会让有的观众产生恍惚看了一部爱情片的感觉,登珠峰仿佛成了爱情的铺垫。 所以大部分时间里节奏紧凑、特效也完全合格、充满紧张刺激之感的一部优秀冒险电影,在井柏然扮演的角色不幸牺牲后,突然就节奏大乱。 加戏,加戏,不停地加戏,章子怡的大特写一下占了很多篇幅,几次剧烈咳嗽,拖着病体坚持工作,直到最后的咳血仿佛恨不得向银幕前的观众大喊:“看,章导师的演技碾压一切!“ 为了显示女一的重要,她必须拖着病体爬到危险的北坳,一大堆气象组非登山专业的组员必须陪在她身边,跟着她冒险。 当她最后“必然”地牺牲了的时候,拖了大半部影片的情话在登珠峰最关键的时候倾倒而出,把快要登顶的紧张和兴奋感冲淡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我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一部冒险剧情片被章导师的“戏“降格成了一部主次不清的遗憾之作。 年到四十,脸庞经过岁月和别的修饰已经十分洋气而瘦削的章导师,早已不是《我的父亲母亲》里那个笑容天真淳朴、穿着厚棉袄的小女孩了。 但这部电影里她偏偏还要从少女演起,用她在《我是演员》得心应手的固化演技刻意去演清纯和温柔之感,当吴京的“小胖妞”一出口,我就知道她演砸了。 到底是角色服务电影,还是电影服务角色,章导师在凭借《一代宗师》拿奖拿到手软后,仿佛是迷失了。 不仅在《我是演员》里把舞台硬生生变成自己的,这次还来嚯嚯一部国庆献礼片。 真希望有如果,如果章导师没看上这部电影,如果她没有来掺和一脚,这部攀登者应该也能成为中国冒险剧情片的一个里程碑了可惜,没有“如果”。

     6 ) 是【蜀山传】的新中国版本

    即使不提TVB【天与地】雪山食人 四缺一 就前段时间的【徒手攀岩】 也很难说是单纯的励志 我更愿意称之为反向的自毁情结。而李仁港导演的【攀登者】只能说是【蜀山传】的新中国版本。雪魔每十五年重现江湖(虽不知他为何如此有时间观念)人仙魔的三方地界需要重新划定。吴京与张译领衔的团队应该是人与仙 前后辈的杂糅 只是成分划分并不明确。而张译的角色本应最容易黑化 摄影机就是他的心魔 假设他再面临一个情境 在摄影机与整个登山队之间做出生死抉择 他大概率会选前者。但出于多重考虑 后一次他因为脚伤 连上山的机会也没有 一方面避免黑化 但另一方面也失去了自我拯救的机会 于是摄影机和这个角色本身不免由鸡胸紧缩成了鸡肋。似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像【拯救大兵瑞恩】式焦点明确的道德与伦理拷问。胡歌与井柏然算是后辈新一代 或者说是还没开窍的凡人 但可惜的是 被安排为还没开窍就打回了原形 只能靠吴与章一对老前辈出来收拾残局。说到底 还是回到“仙侠”片的历史遗留老问题 无法处理好神仙与凡人间的分类 能力 转换等问题。在2001年【蜀山传】的十八年后 章子怡老师依然演了个仿佛是游离的局外人角色 而吴京老师因为各种原因 没有再给别人 当年降临到他头上的开窍机会。

     7 ) 天气预报信不得

    世界登山战狼中国分狼方小五,是个随时随地可以顺杆爬的男人,就连表白时刻也要在废旧工厂的厂房外墙徒手攀岩。他跟天气预报员缨子情投意合,但是天不遂人愿,本来相爱的一对璧人分隔两地,缨子去了苏联留学进修,方小五留在家里搞生产建设(烧锅炉),偶尔给小朋友们上上课。

    缨子写信给小五,说自己身在苏联而小五身在国内,两人坐标的中间就是珠峰。由这封信可以得知,缨子并没去苏联留学,而是在尼泊尔读书。由缨子学成归来之后的业务水平也可以印证这一点。

    小五一行于1960年成功登上珠峰峰顶,但是很不幸唯一一个摄影机掉下山崖,正巧他们也没有携带备用设备,登顶成果没有影像记录佐证,邪恶的洋人因此死不承认登山队的成就!今天我们中国人就要证明自己的实力!洋人说,只要转发此条说说199999次,就承认我们登上了珠峰!大家转起来哦不走错片场了。

    时间到了十五年后,缨子学成归国。正巧登山队重新组建,小五和旧时队友张译还有康巴大哥又拉起了一支队伍,招募了李逍遥还有张起灵等等高手,由张译进行高能训练。张译的训练宗旨没别的,就是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总之就一个字:给老子爬!自然而然地学生就达不到他的要求,张译就说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学生就不信,张译非常生气要把小五拉出来溜溜,结果小五廉颇老矣尚能饭,表现极佳,施展战狼身手,把其他学生吓得目瞪狗呆。

    这中间还穿插了一段张起灵和藏族妹妹黑牡丹的恋爱戏,从这里可以看出张起灵这次必死无疑了。因为众所周知张起灵是个jay,导演非安排他和个大姑娘眉来眼去的,他为了保住jay的尊严一定慨然赴死。

    队伍还配备了后勤医疗和气象保障,哦对了这次气象保障部门的主任就是与小五阔别多年的缨子,不用我说你们也知道小五和缨子准备借着这次机会开始旧情复燃了。队员们反复朗读着“山就在那里”的至理名言,准备再次攀登珠峰。

    本来都安排得好好的,张译负责指挥,缨子负责天气预报,小五负责爬山。但是意外就发生了,天气预报出了问题,小五一行突遇大风,差点全员飞天。可巧大风来临前一秒李逍遥不知道为什么就非要跑进医生帐篷,非要一脚踢翻了医生烧的热水并且非要泼了医生一腿,医生虽然穿的奇厚无比水泼不进但还是非要烫得尖叫起来,李逍遥最是怜香惜玉的赶紧剪开医生的裤腿帮医生清创,结果无巧不成书下一秒大风就来了,一队人躲在大石头后面避风,李逍遥为了保护同志割袍断袖,把睡袋割下来裹住医生的脚,第二天李逍遥就被冻残了,没能实现登顶的愿望。不过几十年后他还会变成成龙大哥回来登顶一次的,这是后话了。

    在这次大风中小五撞断了胳膊,但是在电话里听到缨子的小队走丢了之后马上不顾自己安危去寻找缨子。两人成功会师冰塔林之时忽然头顶飞来横祸倒塌一根石柱朝缨子落下,此时此刻小五战狼本色全开,一跃而起用血肉之躯支撑住了沉重的石柱,保护了缨子。不要惊讶于小五的能力,因为本片他的开挂时刻会多到让你麻木。

    折损了李逍遥,登山队黯然下山。到这为止剧情还在可接受范围内,因为影片高潮之前总得出现一次波折。但是接下来的剧情我就有点看不懂了。大概是张起灵出身藏区,艺高人胆大,因此主动请缨当队长,要求自己带着队伍去登顶。小五说不行啊你还年轻没有经验而且还…张译一听那个激动啊,当场就拍板同意了。

    张起灵志得意满领着队伍就出发了,毫发无损地到了第二台阶。这时候缨子的天气预报又来了,说此处有大风坚决不能走!小五赶紧说停下歇歇吧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张译一听那个激动啊,对着对讲机就喊:给老子爬!真是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你们说他是不是有病。

    不过张起灵何许人也,虽然持续前进,但是大风在他面前望而却步。他们这伙平平安安到达了岩壁准备架梯子,结果前面有个朋友脚丫子一打滑出溜了一下子,可巧氧气瓶崩掉了,又正巧砸着张起灵面门,咣当一下给他整晕了。看到这我真在电影院忍不住笑了,真的,你要是为了让这个电影时间增长的话,你可以拍几十上百个这种蜜汁巧合,这样你可以拍一部电视连续剧《外来人员本地山》或者《珠峰的一百万种死法》,天天卫视黄金时段播放,让小孩从小看到大再看到老死。张起灵被砸晕之后就掉下山崖摔死了,临死前把摄影机给队友让队友登顶后去拍视频。但是队友不知道为什么就没登顶,摄影机也不知道扔哪去了,还把掉下山崖不知所踪的张起灵尸体找到了。我觉得这几个队友才是真正的大佬,捞尸队中的战斗机啊。

    然后中央气象局宣布本年度登山无望了因为以后天气都不怎么好。但是缨子不服输,经过长达75天的观测得到一个窗口期能够成全小五和登山队的梦想。小五就满心欢喜地带队上山了,经过一番波折之后恶劣天气再次出现了。缨子由于生病所以在电话连线的宝贵时刻气喘吁吁并且非要亲自拿着话筒不把报信的机会交给旁边的男学生,导致此次电话联系无效,最终选择了亲自上山打电话而不是托学生上去电话连线,因此牺牲了宝贵的生命。而小五在失去缨子之后愈挫愈勇,终于带领登山队成功登顶。

    这个故事用血泪教训告诉我们,天气预报这个东西不准,大家不要信。

     短评

    就感觉送分题都不要的,这个时间上映就是和70周年相应和的,结果给我的感觉是导演想拍的太多,结果哪一部分都不够好。感情戏突兀过程结果也都太过于牵强。与国家有关的历史也没有刻画的特别清晰,那段时间登顶珠峰应该不单是那一个原因。没有拿得出手的情节,内容,国家情怀也不够~

    7分钟前
    • Yoyao
    • 很差

    想看在欣欣的份上多给一星,但我实在没法儿昧这个良心。节奏混乱,剧本狗血,配乐突兀,台词尴尬,看得我直恶心。

    11分钟前
    • η Vir左执法
    • 很差

    改名叫珠峰绝恋吧

    14分钟前
    • 五月的梦游者
    • 较差

    李仁港还是不太行,1960部分和1975的拉练部分即便作为背景也只是走了个过场。1975登峰的N次戏剧冲突铺垫也总不够,又急于展开灾难,灾难带来的连锁反应和动作戏被编排得过于随意,一波三折看的累心。儿女情长的部分也是尬,气象局徐樱纯粹添乱,在峰顶咳出一口老血后,剧情狗血点的高峰时刻也随之到来了。

    1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较差

    挺好的题材就这么可惜了

    21分钟前
    • 蚩蚩
    • 较差

    【C-】估计没有足够可用的素材,这片的剪辑和节奏很是莫名其妙,硬是试图剪出一种流畅感,结果把故事讲得糊成一团、主次不分,让人分不清这片到底是要登山还是谈情说爱。李仁港的导演能力也是非常真实地展现了出来,里头好多段大场面的调度一团糟,不仅娱乐性没立得起来,还总是暴露出绿幕感。影片想要传达展现出那股顽强不屈的精神力量,但观众看到的不是主角们如何在十分艰苦恶劣的环境中克服一道有一道难关,而是各种鲁莽草率的决定和行动,更像是一支业余攀登队伍。

    22分钟前
    • 较差

    9.28点映,不应该叫《攀登者》,就应该叫《珠峰绝恋》,登珠峰的时候用公共通讯频道谈恋爱,真的没有必要,还把中国第一个北峰登顶珠峰的女登山队员拍成恋爱脑。 大规模改台词重新配音,浪费了张译和章子怡的台词功底,表情带的感情和台词语气带的感情配不上,吴京的动作戏过于浮夸,海拔六千米以上再敏捷也不是飞檐走壁那种敏捷,而且浪费太多张译的表演,和吴京的对手戏完全能撑起大半部电影,愣是半路失踪。非要横着比,比《战狼2》都不知道差了多少。

    25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还行

    一星给张译,还有一星给珠峰英雄。

    26分钟前
    • 卜鹿
    • 较差

    几位老戏骨和新生代演员的默契配合是影片的一大亮点,演员眼神里都是戏,一滴泪水和一个笑容,都是本片的加分项。影片节奏紧凑,刺激惊险,一点都不拖泥带水,感情细腻且生动,直戳泪点。影片的画面制作精良,尤其是雪崩的镜头和搭梯子攀越第二阶梯的部分,精致的特效绝对是本片的又一大亮点。

    30分钟前
    • zz
    • 推荐

    二十多年过去了,李仁港的抒情基因依然没有变,甚至在配乐上有点变本加厉,电影能看出在剪辑和台词上有大刀阔斧的改编,到如今的成片来说不算差,灾难戏也在水准之上,可惜李导还是没明白,就算抒情不溢出来,我们也会发自内心地为他们自豪的

    33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还行

    导演的问题很大,浪费了如此惊心动魄的题材,也浪费了一众演技在线的演员。《攀登者》应该呈现给观众的,是凡人之躯如何征服自然、踏上世界之巅,是我们如何在质疑声中向世界彰显中国力量,而过多重复的、用力过猛的老式桥段破坏了情绪的表达。另外,跳跃性的剪辑生硬莽撞,如雪崩般瞬间击溃了演员之间的情感联系;无休止的配乐震耳欲聋,甚至盖过了珠穆朗玛峰上呼啸的风声。导演试图用各种花哨(事实上笨拙无比)的方式渲染气氛,却很少将镜头平实地对准珠峰上的攀登者——哪怕是最后的登顶过程,更不要说影片所犯的常识性错误以及部分配音对不上口型的问题,这部电影真的完成了吗?

    36分钟前
    • 康报虹
    • 较差

    方五洲、李国梁的两段爱情太尬了,爱情戏完全是为了加入而加入,和整部电影格格不入。方五洲身上顶着巨大的冰块,其它人都不赶紧来帮忙,还傻愣愣地站着。徐缨不可以把注意事项转告给同事,让他们爬上去告诉方五洲吗?非要自己亲自爬上去吗?还有方五洲飞身跳跃冰裂缝、趴在梯子上滑行……很多桥段都太假了,完全没必要把真实的故事拍成了动作大片。画蛇添足,过犹不及。把登山队个个拍得武功盖世,就像特工一样,而没有突出他们也只是普通人的特点,完全偏离了改编真实事件的初衷。把方五洲塑造成飞檐走壁的武林高手,冰块砸不死,冰雪冻不死,就像超级英雄一样;把松林塑造成一个为了登顶不顾一切,甚至不在乎队友生命的人;这样拍不是在歌颂他们,是在黑他们。如果用更纪实的方式来拍,并不会显得他们普通,反而更能体现他们的伟大。

    40分钟前
    • 朝暮雪
    • 较差

    个人英雄主义和烂俗的爱情线乱炖。气象组负责人还有女医生这两个角色是来干什么的,作用突出不明显,甚至有些拖后腿。音效乱七八糟。爱国必须有,打着爱国的旗号圈钱我们拒绝。

    41分钟前
    • yjyoo
    • 很差

    中线附近商业片,观感上坐立不安比例较高且集中在后段,后期配音折射出的制作态度太恶劣(谁的意见,是为省预算么)。方五洲-松林间的张力与李国梁的牺牲等两处剧本是受了高人指点吧,国产片还没这么玩儿过,有趣;其他方面就老样子,缺少厚积薄发的沉淀与清明澄澈的审美。国产片这么玩,和陈凯歌自甘堕落有什么区别呢。

    43分钟前
    • 妍春
    • 还行

    前半段负分,后半段零分。感情戏按偶像剧写,吴京的动作戏按超英片写,这种混搭的质感让我完全懵圈了,就差没跟《烈火英雄》一样冲着大自然喊话了。两个小时的东拉西扯,艺术感染力完全不如茨威格一篇《伟大的悲剧》。在一部最需要展现人性的电影里,我却连一个真正的人都看不到。文戏崩塌成这样,再怎么努力攀登也是白搭。重剪的传闻可能是真的,饶是徐克也救不回武功尽失的李仁港啊。

    44分钟前
    • 晚不安
    • 很差

    这种电影以后还是请个好导演吧

    47分钟前
    • My lord.
    • 很差

    因为缺乏基于核心价值感而产生的电影美学和叙事体系的支撑,香港导演团队+急功近利的制片方把一部本应是家国情怀的登山电影拍成了武侠+爱情+动作的混搭。他们就是理解不了也回答不了那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登山。登山电影本就稀缺,这种题材被拍成这样可惜了,因为可能很久之后都不会再有这个题材的电影了。

    48分钟前
    • 张小北
    • 较差

    这盘子怎么攒起来的不清楚,这样的演员阵容为什么是这个导演不理解,阿来作为编剧使了几成的劲儿不知道。选题这种事最尴尬的就是一个明明可以出彩的题材被一个过于平庸的作者抢先做出来了,还做得非常温吞。前三分之二基本上就塌了,根本不知道朝哪使劲,好好拍登山就足够的事,为什么非弄几段拧巴的根本无法展开的爱情故事瞎搅和呢?再有,这种量级的演员怎么还都后期重配的音?而且三四成的台词对不上口型啊。有些语调听着和译制片配音似的。张译靠一己之力撑起来一半吧,那么尬的台词都被他说热了。导演完全没有把控能力,我觉得让张译,王景春,吴京,章子怡几个人自己鼓捣着来比目前可能只好不坏。

    49分钟前
    • frozenmoon
    • 还行

    说好的献礼片怎么就变成了玛丽苏爱情片,导演快出来挨打。

    53分钟前
    • 臭皮蛋
    • 很差

    文戏尴尬,武戏不科学,可惜了!

    54分钟前
    • 紫陌
    • 较差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