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综艺 朗读者第一季

    朗读者第一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综艺大陆2017

    主演:董卿,濮存昕,李敬泽,蒋励,姚谦,柳传志,周小林,殷洁,康震,张梓琳,许渊冲,李云迪,胡德夫,柴溪,李雪峰,魏保珠,黄必康,贾洪伟,党争胜,杨俊峰,李亚舒,吴牧野,郑渊洁,郑洪升,杨乃斌,陶艳波,毕淑敏,蒋雯丽,林兆铭,乔榛,唐国妹,阚立文,王千源,秦玥飞,谭腾蛟,周璇,陈昱璇,陈旖雪,杨琪,麦家,徐静蕾,理查德·西尔斯,李亚鹏,孙郁,胡玮炜,倪萍,单霁翔,赵蕊蕊,赵家和,陈章武,刘迅,王学圻,柯洁,许镜清,刘震云,王珮瑜,杨利伟,陆川,斯琴高娃,赖敏,丁一舟,张家敏,张鲁新 

    导演:刘欣,田梅 

    猜你喜欢

     剧照

    朗读者第一季 剧照 NO.1朗读者第一季 剧照 NO.2朗读者第一季 剧照 NO.3朗读者第一季 剧照 NO.4朗读者第一季 剧照 NO.5朗读者第一季 剧照 NO.6朗读者第一季 剧照 NO.16朗读者第一季 剧照 NO.17朗读者第一季 剧照 NO.18朗读者第一季 剧照 NO.19朗读者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在日趋浮躁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行色匆匆,步履不停,日夜为生计奔波,心灵的家园日渐干涸。我们似乎忘记了书本带给我们的滋养、喜悦与感动,相对于光影乐音的狂轰滥炸,毫无功利的阅读成为一种奢望。值此之时,一档品味阅读的栏目应运而生。在最新一期诗词大会中有着卓越表现的央视主持人董卿,以制作人的身份打造了一档酝酿多年的全新节目《朗读者》。节目邀请了郑渊洁、柳传志、濮存昕、王千源、徐静蕾、曹文轩、李立群等名人以及各行各业的平凡百姓,在镜头前,在舞台上,饱含深情朗诵那些直抵世人心灵深处的文字。  你我发现,看似平实无奇的文字,竟可唤醒沉睡已久的灵魂。

     长篇影评

     1 ) 《朗读者》,我们偶尔相遇,终将扬长别过

    一,为什么说《朗读者》是一碗鸡汤

    什么叫心灵鸡汤?度娘说:心灵鸡汤,指含有知识、智慧和温暖的话语。
    度娘说得不那么全面,但也大差不差。不过请注意,知识、智慧、温暖,这三者缺一不可,才能熬出一碗基本款的鸡汤。

    开播至今两期了,朗读者几乎是以手术刀般的精准,严格遵循以上三个准则。
    这一点从节目选择的上场嘉宾就足以印证。
    第一类嘉宾,演艺明星。他们容貌出众,嗓音条件好,他们作为朗读者,有吸引观众的天然优势。但这还不够,他们身上还要带有温暖的故事,他们必须站上德艺双馨的高地。
    第二类嘉宾,文学界人士或社会名流。他们负责提供知识和智慧,提升节目品味。但光知识也还不够,他们依然也要提供温暖的故事,至少,也得是家庭和睦,夫妻情深。
    第三类嘉宾,普通人。他们的朗读大多缺乏专业素养,但这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们身上一定都有催人泪下或者特别积极向上的故事。

    知识、智慧、温暖,三效合一、疗效直达发根的《朗读者》,是货真价实的心灵鸡汤。

    二,《朗读者》这碗鸡汤好喝吗?

    答案是,不难喝,可是味道实在太单一,喝几口就腻。

    不能否认,央视爸爸人脉够广,董卿女神炮制用心。所以,《朗读者》这碗鸡汤里营养不少,顶级的黄芪人参往汤里狠砸。这碗鸡汤样子也好看,金玉当碗,红袖捧上。
    就在一集的容量里,著名流行钢琴家甘当背景板,90多岁的老教授飚英文,民谣泰斗深情吟唱,演艺圈美女打扮精致微笑得体,老戏骨们表情给足…… 总之,这碗鸡汤格调高得简直要上天,咋一看,人都闪晕了。迷迷糊糊中,也真觉得这碗汤,有些美味。

    然而喝到三口四口之后,却终于发现它的致命缺陷,口味单一,营养单一,油得发腻。
    《朗读者》把一切都定调在了温暖感人这一种口味上。牛逼的人,有故事的人,走马灯似的在台上演着说着,温情、动情、恩情,内核却单调,重复,苍白。
    一顿美好的盛宴,是要满足味蕾的各种需求。可是《朗读者》却没这个胆识,它似乎害怕这五味杂陈的人生会冲淡鸡汤的浓度。它觉得苦瓜太苦,青菜不上档次,辣椒容易上火,豆腐淡而无味。它着急慌忙地把这些余味扫进垃圾桶,把观众的舌苔无数次强制定格在感动上。感动,流泪,流泪,感动,好像我们的人生除了感动到流泪,就不能也不该有其它的体验。

    堪作对比的,恰是更早一些,同样是朗读节目的《见字如面》。

    《见字如面》没有央视爸爸的大排场,女主持人也没有董卿女神善于吟咏强记博闻,其浅陋无知甚至被广为诟病。但《见字如面》的幕后主创有胆识有眼光,《见字如面》里展现的世界,是三十倍于《朗读者》的丰富和多元。慨然赴死者难掩最柔软的一刻;普通父子间除了温情当然还有对抗和无力;远离现世的古代先贤,原来也有恶毒吐槽和奇思怪想;被键盘女侠骂成渣的小三,也可以是端庄坚毅的;———— 这世界本就不是黑白分明,能够眼望星空浩瀚,能够品味世事百味,能够面对复杂境遇,那样的人生,才是有真造化。

    《见字如面》的明星们,也只是为了朗读而来。他们的定位很明确,淋漓尽致地发挥专业素养,把手头这封信读好。而在《朗读者》里,他们既是顶级演员,还是道德楷模。那样,他们演得也假,我们这样火眼金睛的人,看着也是心累。



    三,该不该对《朗读者》这碗鸡汤说不?

    麦胖姬常常左右徘徊,到底,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一碗心灵鸡汤?其实,心灵鸡汤这几年名声早臭了,不屑一顾的大有人在。当然,也挡不住有人觉得便利美味喝得上瘾。可是麦胖姬自己,好像两者都不是。

    曾经对文化名人蒋勋厌恶之极,看他的《蒋勋说唐诗》,几次拿起又扔下,拿起又扔下。他有两大罪状,一个是常识性错误太多,很多错低级到连中学生都不可能犯,他就敢张口胡说。第二个就是喜欢炮制心灵鸡汤。别的不好说,至少唐诗和《红楼梦》,都被他活生生改编成一篇篇的鸡汤文。

    可是这般厌恶,最后也还是发现了他的优点。他缺乏常识,但他很敏感,善于捕获美,有时他灵光一现,便有值得嘉许的发现;他的鸡汤文千篇一味,但是他有打动人的语言和音调。学术界泰斗如云,他们却无法与大众对接。蒋勋跨过了这条鸿沟,他知道用什么样的语气,什么样的情绪,向大众兜售美的产物。虽然这美的产物里,掺着不入流的杂质。

    这种对蒋勋左右摇摆的态度,恰似对《朗读者》摇摆不定的态度。

    对于我自己而言,这世界是灰阶的,有美好,有悲苦;有恶之花,有善之光;高雅有高雅的空灵,低俗也有低俗的喜乐;所以我不需要只有一种声音的东西。更何况,这世上精神食粮太丰盛,仅一味鸡汤,怎能让一个老馋鬼满足。

    可是鸡汤毕竟没有毒,只是口味单一而已。对从未在精神世界里体会过富足的人,鸡汤是营养美味兼具的选择。没有心灵鸡汤,他们不见得会变得更美好,有了心灵鸡汤,他们也绝不会变得更糟糕。

    所以,如果你还想成为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对自己的精神充满希望的人,那请你放弃《朗读者》这样的心灵鸡汤吧,因为这世界上有太多更好更美味的精神食粮,那里像没有污染的海洋,任你徜徉。如果你并不想花费太多的时间在阅读上,又想让自己时刻感觉到美好和温暖,那我也拦不住你的热泪和激情,我们偶尔相遇,终将扬长别过。

    微信公号: 朱雀街的麦胖姬

     2 ) 标榜沉静的浮华

    虽然觉得这股文化清流很重要,但是就朗读者本身真的有好多槽点: 1.剪辑真的好粗暴,我还以为自己一个没留神错过了什么,倒回去看发现就是这么跳跃。 2.访谈真是有点小尴尬,形式感好强,直接请出来聊聊不就好了,偏偏增加距离感。 3.舞台太厚重,看到这样的布景莫名想起的是论语等国学朗读。 4.觉得这个节目把董卿拉的太高大了。

     3 ) 刷完两期《朗读者》,我发现了5个关于读书的秘密

    按照一般人的印象,读书是一件艰苦又无聊的事。

    把一件艰苦又无聊的事做成综艺节目,有火的可能吗?

    在《朗读者》之前,答案是:不知道。在《朗读者》之后,答案是:有!

    刷完两期,赫然发现:《朗读者》节目组绝对是不动声色的心机girls&boys!他们把我们平时都忽略了的读书方法悄无声息地用在了节目里,或者,换句话说,这档节目的本质就是一位学识渊博、懂读书、也懂你的人在教你读书:

    第一课:带着自己的人生经历读书

    濮存昕和郑渊洁都绝好地示范了这一点:

    濮存昕小时候因小儿麻痹症被同学叫“濮瘸子”,只到遇见医术高明的荣国威大夫,才终于成为一个健康的孩子。这样改变终身命运的遇见只是濮存昕个人的独特体验吗?并不,几十年前的老舍先生写过的《宗月大师》就早已记叙过类似的经验。

    郑渊洁小时候被学校开除,父亲的一句:“孩子,没关系,我在家教你”,成就了一位童话大王。这句话在一个孩子心中的分量,要在成年以后看《爱迪生传》时因同样的一句话哭得稀里哗啦才得以体现。

    在书中找到与我们有着相同际遇的人,带入自己的际遇和所思所感,才发现自己所经历的一切,早有人经历过,你的怨恨嗔痴、喜怒哀乐,都同前人如出一辙。正是在这种代入感中,我们被慰解、被启发,而这,正是读书的重要乐趣和意义。

    第二课:带着自己熟悉的情感读书

    已播出的两期《朗读者》,选题都很有意思:遇见和陪伴,这是人人都会有共鸣的话题。而所涉及的情感,除了无国界医生、蒋雯丽这样的志愿者的大爱之外,更多的还是亲情、爱情这些人类最基本的情感。

    这就会有一个好处:每个人都能够在里面找到最打动自己的那段。

    新妈妈们会记得“如果没有你,这一百天就会像它之前的一百天以及它之后的一百天一样,陷入混沌的时间之流,绵绵不绝而不知所踪”,并觉得它表达出了自己初为人母无法说出的喜悦和感恩,恋爱中的人会被“醒来觉得甚是爱你”打动,好像短短一句就道尽辗转心头无以言表的甜腻和思念。

    人的情感是相通的,这是一切艺术形式能打动人的前提。当我们带着丰富的情感去读书时,就能够敏感地捕捉到作者流淌在文字里的感情:无论是文字表达出来了的,还是没有被表达却显而易见的,都让人感同身受。

    可能有人会说:我要那么多丰富的感情干什么?老实说,我也不知道要怎么回答,我自己的答案是:为了作为一个人应有的推己及人的不忍。这种答案也是不合时宜吧!那么,我再找一个理由:科学家的研究已经表明:多看小说有助于提高人的情商。

    第三课:带着生命的困惑读书

    日常生活的错综琐碎、困惑迷茫,总是在一层又一层的追问中,指向孤独、生命的意义等这些看似宏大的哲学命题。当然,书也不能给我们一个明确且唯一的答案,但无数前人穷其一生的追问和探索会帮我们打开思路,拨开眼前的迷障。

    蒋雯丽说:演戏可能不能作为一辈子的工作,但公益是可以做一辈子的。生命原本没有什么意义,是珍惜生命的人,给了自己的生命以意义。每个人的终极问题在于:你自己给自己生命定义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推翻、重建、再推翻、再重建之后,总是有一种毫无来由的自信:我会找到它,并践行。

    Linkedin关于奥斯卡获奖影片的推送,用了这样一个标题:奥斯卡把奖颁给了大多数人的生活真相。《海边的曼彻斯特》这一从头至尾都没有剧情反转的电影,让作者感叹说:承认吧,并不是所有下过雨的天空都会冒出彩虹。

    好的艺术作品会带领你看到生活的真相,另一部分好的艺术作品也会给你的追问以回答:既然一切从结果上来看,都毫无意义,我们为何还要坚持?甚至,活着?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林清玄

    第四课:带着未被满足的好奇心读书

    今后你们会碰到很多很多你们不知道的、不能理解的事情,也会碰到很多你们觉得美好的、开心的、不可思议的事物,这个时候,作为一个人自然地想了解更多、学习更多。连自己生存的这个世界都不想了解,还能做什么呢?不论任何学习,只要人活着,就有很多不懂的东西,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大人好像什么都懂的样子,那都是骗人的。进了好公司也好,进了好大学也好,如果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想法,那就有无限的可能性。失去好奇心的那一瞬间,人就死了。——《女王的教室》

    这是我特别喜欢的一部日剧《女王的教室》里面的一段台词,当学生在公开课上想要刁难老师时,问出了一个难题:“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之前老师已经说过不管怎么学习,就算进了好的大学、好的公司,也没有任何意义?”天海祐希饰演的老师给出了一段精彩绝伦的回答。

    《朗读者》第一期,让很多人都记住了许渊冲这位96岁高龄的老爷子,在许多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用周末时光睡觉的时候,他却要再向夜晚偷时间来完成自己的读书、译作。若不是有将创造美、发现美作为人生最大乐趣的好奇心,还能有什么能让一位高龄老人活得神采奕奕、充满盼头?

    好奇宝宝在知识面前总会显得贪婪,很快就会发现,父母、老师、周围的人都无法解答你所有的问题,这个时候,书籍就是最好的选择,一则因为它们够多,二则不会烦你,萦绕心头的问题得以圆满解答时的欣喜,非同道中人不能体会。

    第五课:找到适合自己的经典

    《朗读者》中所选的,大部分都是经典,名家如莎士比亚、老舍、冰心、林清玄等,名著如《瓦尔登湖》。而节目中所选的,又是这些名家的经典篇章、名著的经典片段,所以,基本上每一页书中都有能够打动人的金句,自然能吸引观众。

    犹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吃柚子,恰好是一个水分不足、还带着苦味的劣质柚,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柚子在我心中就等同于难吃的水果。一直到后来,在同学的怂恿下,又再次尝试吃了一次,发现跟我小时候的记忆完全不同:原来它是这么美味的一种水果!

    书籍何尝不是如此,对一个不经常读书的人来说,听到所有人都在大谈读书的种种好处,就决定找一本看看也是有的。结果发现,既不能引起自己的共鸣,也没有可供学习的干货,情感的诉求和理性的诉求都不能满足,看它何用?

    至于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经典,有两个方法:一是多看,当自己的“扫雷”师。看得越多,就越知道哪些适合现阶段的自己。另一个就是追随与自己阅读品味类似的人,看她重点推荐的书。

     4 ) 衡量

    看了四五期的见字如面,偶然看见《朗读者》。第一反映是模仿,都是以“大家”读的一种形式呈现。

    然后许多人跳出来说《朗读者》是董卿出任制片人,在见字如面播出时朗读者已经进入剪辑阶段了,无抄袭可说。

    当然对于非诚勿扰这类节目火之后,各大卫视相互创新模仿,种种类相亲节目串出来,所以也不知无模仿你说是否真假。

    当然不否认现在热度和评分来说,朗读者略胜一筹。

    刚播出便带着许多标签:董卿主持,读信,名人等等。

    客观来说。董卿远胜于见字如面那两个聒噪的主持人,场景布局更华丽,有名人有普通人,更有如今我们不知名的伟大的艺术家。

    比起网剧制作的见字如面,有些在老大哥平台播出董卿主持豆瓣评分9.2的朗读者。见字如面好像被甩了几条街。

    对我来说,我更喜见字如面。片头占5分。朗读者意在走近大家,片头采访许多人读信,节目访谈加朗读,以小见大。确是喜人,但在那么富丽堂皇的布局下将小人物,朗读文字搬上去,总是有点过于耀眼,难以放下。

    在著名翻译家许先生与董卿的交谈里,我湿了眼眶。只为依旧可以热泪盈眶的许先生,而不是节目。

    在见字如面第一期归亚蕾读蔡琴写给杨德昌的信时,我更为撼动。这一次,有为节目。

    虽然女主持人一直在各种解读抢话,男主持人一直插不上话,蒋勤勤林更新的朗读被各种人吐槽没感情。

    但在一个不大不小的空间,一张讲台一封信一个人站在那,就仿佛能触到岁月的影子。

     5 ) 许渊冲先生教会我们,什么才叫热爱!

    前几天抱着孩子喂奶,打开手机看到了《朗读者》这个节目。本来只是随意看看,但是一入便入迷,完全停不下来的节奏。董卿这一期《遇见》的主题,让现场嘉宾都讲出了自己心底的故事,或浪漫,或励志,或感恩,或深情。

    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的采访。当董卿介绍完徐渊冲先生,他从舞台侧面缓缓而来,虽然拿着拐杖,仍然看得出精神矍铄。落座讲自己的故事,他说自己翻译了一首诗叫《别丢掉》。这首诗是林徽因当年写给坐飞机意外逝世的徐志摩,林徽因去徐志摩的故乡,看着那里的房子、天空依然一样,只是斯人已逝,心中无限感伤写下这首《别丢掉》。许老先生说到这段故事,感概万千,泪湿双眼,也让我无限感概。

    Don't cast away

    This handful passion of a bygone day,

    Which flows like running water soft and light

    Beneath the cool and tranquil fountain,

    At dead of night,

    In pine-clad mountain,

    As vague as sights, but you

    Should e'er be true.

    The moon is still so bright;

    Beyond the hills the lamp sheds the same light,

    The sky besprinkled with star upon star,

    But I do not know where you are.

    It seems

    You hang above like dreams.

    You ask the dark night to give back you word,

    But its echo is heard

    And bruied though unseen

    Deep, deep in the ravine.




    虽然96岁高龄,但是老先生的心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增大而变得麻木,依然柔软如初。人活到96岁,该听的该看的该经历的应该都经历了,但是经过岁月洗礼的先生,依然对生活,对翻译饱含热爱。说到自己的翻译,老先生见董卿第一面就递过来一张名片,上面写着: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
    “这是事实!1958年我已经出版了一本中译英,一本中译法、一本英译中、一本英译法。60年前我已经一样出一本,那个时候,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



    老先生说起翻译,眼睛里发光。他说到现在为止,他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对于熬夜,他给熬夜党们贡献了一个金句:白天不够长,所以我从夜里偷点时间。
    And the best of all ways
    To lengthen our days
    is to steal a few hours from the night
    要延长我们的白天,
    最好的办法,
    就是从晚上偷几个小时。

    2007年许先生得了直肠癌,医生说你最多有七年的生命。但是到了7年之后,他得到了翻译界最高的奖项“北极光”奖。生命没有结束,工作仍然在进行,而且比以前更加珍惜。他还幽默笑着说:“看见没有,这生命是可以自己掌握的。”看到这里我都想说一句,你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热爱,感动了老天,老天都舍不得你走。

    而能活继续活下来,他也坦承多活一天是一天,多翻一天是一天。不知道生命的终点什么时候会到来,但是能活在今天,就好好翻译。目前他已经出版六本莎士比亚,交稿了十本。
    “说实话,翻译一本是一本,不敢吹牛,活一天是一天。如果我活到一百岁,我计划把莎士比亚翻完。”

    即使走到人生的尽头,许老先生的愿望依然是翻译,多翻译。他不求多去看点风景,多去接触人,他就深陷在自己热爱的翻译里,享受翻译,乐趣无限。他的乐趣在于比别人翻译得更好一点,比自己翻得更好。这个乐趣是别人夺不走的。这个乐趣也是根植在内心深处,时刻可以被点燃的。

    看到许先生这段的采访,我才知道真正的热爱,是一辈子投入,不问结果,不问世事,享受过程。真正的热爱,是超越过去的自己,不算创造新的高度。

    记得大学学会计,老师出的题目比较难。也许不难,只是那时候学的不够认真。全班30个人,只有几个人及格。作为班干部,我当时去找老师,请求老师不算算那么死,把分数给我们提高点,我们全班都喜欢会计,老师当时对我说:“你们说喜欢会计,喜欢一个事情不是随便说说而已,喜欢一个时期就是能把这个事情做好,而且能坚持做下去。就算你喜欢玩游戏,也能玩出名堂,玩得比别人好,这才是真正的喜欢。”

    年轻的时候不懂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只是觉得老师真的太严厉了,这是我们这辈子见过最严厉的老师。但是就是这位严厉的老师的这句话,让我记到如今。再次看许渊冲先生的故事,我又想起这句话。也许,老师说的喜欢应该改成热爱。

    真正热爱一件事情,就是投入你所有的热情,去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昨天。真正的热爱,是会一直坚持到底,不问结果,享受过程的。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写作,写作的乐趣也是别人偷不走的。我可以在这里表达我所想所爱,即使现在还没有写出名气,写出名堂。但我依然热爱写随笔,它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不让我写,那才会是痛苦的开始。

    嗯,找到你的热爱之处,尽情享受吧。不管它会如何,只要你去爱,去坚持。总会让你超越过去的自己,越来越好。



    公众号:江琼随笔

     6 ) 朗读,朗读我们的心路

    青春,人生只有一次真正的青春,豆蔻年华,花季雨季,我们活力四射,我们拼搏勇敢,我们生机勃勃,我们美丽简单,我们快乐着,我们悲伤着,我们欢笑着,我们哭泣着,缤纷的世界,让青春描绘出绚丽的色彩,拼凑出生命的音符。然而,面对即将苍老的容颜,流淌过岁月的长河,仿佛将我们的最美吞灭,于是,我们开始回忆,开始学会遗憾和满足。我们渴望着,那流芳百世的梦想,我们又珍惜着,这最后的妥协。人去青山在,我们总会一天一天的老去,或许,我们开始追求着年轻的心。 我们写着一些关于后青春的诗,我们演绎着一些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一些我们拥有的独一无二的命运。我们习惯把青春藏进相机里,把 青春定格 在记忆里,我们常常翻开那些泛黄的相片和那些未寄出的信件,然后看着依稀稚嫩纯真的笑脸,我们思绪万千,我们感慨着,如心潮的涌动,在那粼粼的水面,泛起了层层的涟漪,微风起,轻轻荡漾着的小船,带着今昔驶向过去。时间,总是一去不复返,然而心灵,却常在。

     短评

    不错的。《朗读者》,《见字如面》,《诗词大会》这一波文化综艺终于走进主流了。事实证明,市场不一定是去迎合的,而是可以引导和培养的。

    6分钟前
    • 浮一大白
    • 力荐

    访谈做作。节奏拖沓。布景、动作是央视一贯的好大喜功、喧宾夺主。低估了观众的理解与审美水平。朗读水平参差。但朗读是真诚的。

    9分钟前
    • Ciel4
    • 还行

    愿你有好运气 如果没有 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 愿你被很多人爱 如果没有 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12分钟前
    • 日落四十四
    • 推荐

    总被拿来和见字如面比也是够了,别的不提,单主持人这一项就无压力秒杀见字好么。

    15分钟前
    • 偏执狂,我只触过奇迹的手
    • 力荐

    建议更名为《董小姐的客厅》,来做客的嘉宾带点打动人的小故事,读段豆腐干大小的文章,佐酒。改回三星,毕竟这才是本意。另,期待一个更纯粹更厚重的朗读节目。

    17分钟前
    • 孟秋白白
    • 还行

    希望清流成为涛涛江海

    18分钟前
    • 荼小靡
    • 力荐

    比起见字如面的信 朗读者则重在人也更深入 看许渊冲老先生那段看的热泪盈眶 先生的心里宛若住着一个少年 那般灿烂 生命不在长短 而是活着的每一天都是值得记住的一天 可以感受到每一个朗读者都是那么的热爱生活 读的字也鲜活感染人心 从诗词大会到朗读者 越来越被董卿的魅力吸引了

    22分钟前
    • 栗子味一颗梨
    • 力荐

    听许渊冲老先生说情诗的那一刻,竟也分分钟热泪盈眶

    23分钟前
    • 马大哈yoho
    • 力荐

    董卿太美了!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些读的还是有些瑕疵☺不过朗诵技巧不是最重要的🤔情感才是

    24分钟前
    • Dao
    • 推荐

    《朗读者》绝对是现在众多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央视依然煽情的一把好手,几度让我潸然泪下,结尾胡德夫自弹自唱《匆匆》彻底击中我。。#北汽出品,必属精品#

    29分钟前
    • Nikitaa
    • 力荐

    董卿到底读过多少书,这张口就来的功力也太可怕了!

    33分钟前
    • 薯片咔滋咔滋
    • 力荐

    感谢央视,让我在继诗词大会之后还能看到这么有格调的节目。

    38分钟前
    • 普通甜妹
    • 力荐

    水的太明显

    40分钟前
    • 丶晓美焰
    • 很差

    把名人或普通人的闪光点或想表达的内容跟阅读的文本结合,透露着央视骨子里的人文关怀。看见普通的情感,也看见董卿的底蕴。重点在“者”,而不是“朗读”。

    43分钟前
    • kakakarl
    • 还行

    其实是央视人脉故事会啦,就像董卿春晚串场介绍楷模事迹。

    45分钟前
    • bird
    • 还行

    凡凡总总,各色人生,不是讲你朗读的如何,而是讲朗读背后的故事。诚然,见字如面的朗读更加规范,但朗读者更加人性而真切。董卿真的惊艳了我。

    48分钟前
    • 深海大叔。
    • 推荐

    如果说《见字如面》是在朗诵中饰演别人,那么《朗读者》便是通过文字回归自我,各有千秋,各有侧重。好多人看完朗读者之后感动满满,想起了自己学生时代的朗读经历,甚至重拾了朗读的热情,但就这一点,朗读者就功德无量了。我的卿,可以的!

    53分钟前
    • 破相
    • 力荐

    《艺术人生》无艺术,《朗读者》内无朗读。

    57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很差

    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

    58分钟前
    • Lievr
    • 力荐

    当初无意间看到这个节目的第一期感到很惊艳,看了之后几期五星改成四星,扣分之处在于舞美和过度的煽情,这两点也是央视的老毛病了。不过我仍觉得这个节目比《见字如面》好,在这个时代做这样一个节目本就不易,没必要用过于理想化的标准来要求它。我不否认董卿有内涵,但是说的内容可能是安排好的。

    1小时前
    • 灰色堡垒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