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中字

      消失的她

    • HD

      酿魂

    • HD

      花翎飞盗

    • HD中字

      完美受害人

    • HD

      蒙娜丽莎与血月亮

    • 恶行

    • HD

      甜蜜的家2023

    • 更新HD人工中字

      世界奇妙物语2024夏季特别篇

     剧照

    网络谜踪 剧照 NO.1网络谜踪 剧照 NO.2网络谜踪 剧照 NO.3网络谜踪 剧照 NO.4网络谜踪 剧照 NO.5网络谜踪 剧照 NO.6网络谜踪 剧照 NO.16网络谜踪 剧照 NO.17网络谜踪 剧照 NO.18网络谜踪 剧照 NO.19网络谜踪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工程师大卫·金(约翰·赵 饰)一直引以为傲的16岁乖女玛戈特突然失踪。前来调查此案的警探怀疑女儿离家出走。不满这一结论的父亲为了寻找真相,独自展开调查。他打开了女儿的笔记本电脑,用社交软件开始寻找破案线索。大卫必须在女儿消失之前,沿着她在虚拟世界的足迹找到她…

     长篇影评

     1 ) 二刷注意到的15个细节

    严重剧透。未观影者慎入。

    仅凭记忆,可能有出入,希望大家补充纠正。

    不完全按时间顺序。

    ~~~~~~~~~~~~~手动分割一下~~~~~~~~~~~~~

    1. David 第一次跟 Peter 打电话时有好几个伏笔:桌上的大麻,被 David 打断的提问(Peter 想说 Margot 需要聊一下妈妈),还有挂断电话前 Peter 家的门铃响了(Margot 找他拿大麻)

    2. 一个脑洞:Peter 做 Kimchi Gumbo 是不是为了做给 Margot 吃?因为 David 找到的菜谱标题是 Margot/Pam’s favourite kimchi gumbo(这里忘了具体写的是 Margot 还是 Pam… 求小天使指正

    3. Margot 的 gmail 的安全邮箱是妈妈的邮箱,密码是 Margot 的名字加生日,所以 David 才能一路重置密码。又一次体现了 Margot 对妈妈的思念

    4. Detective Vick 的“演技”真的爆棚,第一通电话就态度自然地要求 David 告诉他所有已知信息,之后 David 开始挨个联系 Margot 的 FB 好友,她也自然地要求“一切新进展都要通知我”并且“把那个文件 share 给我”,充分做到了知己知彼

    5. Vick 的儿子 Robert 跟 Margot 也是 FB 好友,所以 David 挨个打电话时应该也有问过他,但电影好像没展示他是如何应对的(很可能是 Vick 包办了

    6. Vick 的 Facebook banner(“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与母爱相比”),以及曾帮儿子掩盖骗钱真相的故事,暗示了她会为儿子付出一切不择手段(这个其实很明示hhh

    7. David 半夜找到那个湖然后把 Vick 叫起来的时候,Vick 一边披头散发往外冲一边安抚被惊起的儿子 Robert;后来 David 打了人,Vick 在电话里发火时,Robert 又被惊动进门来,她又好声好气地安抚。可见 Robert 很关心这个事件,而且极度依赖妈妈

    8. Vick 发现 David 在湖边报了警时有一些慌乱,因为这一步在她的计划外。她原本是想将 Margot 的事件伪装成离家出走,车被找到之后她才不得不寻找替罪羊

    9. Vick 在车被打捞出来后,在电视上呼吁大家帮助搜寻 Margot,并叉掉了两个区域(尸体实际所在地),用的理由是“地形复杂、专业人员已搜索完毕”。这里我很疑惑有没有真的搜查过,毕竟这是涉及大量人力的事情,Vick 不可能一手遮天

    10. David 打开 Margot 的 Youcast 页面,刚打开直播几秒,fish_n_chip 就进来了,并很快退了出去,说明 Robert 一直在关注这个网站和 Margot 的账号

    11. David 在电话核实那个吸大麻的 Derak 的不在场证明时,在 Bieber concert 下面加了一行(confirmed),应该是找其他人确认过。之后页面上滑后停住的第一行好像是一个妹子,她的不在场证明也是 Justin Bieber concert,不知道跟 Derak 有没有关系

    12. David 买的偷录摄像头是黑色的小方块形状,逼问 Peter 的时候其中一个滚到了茶几底下,从另两个角度的镜头中其实可以看到茶几下地毯上躺着个摄像头w (话说我记得这个摄像头原本是放在厨房的橱柜里,也不知道是怎么一路滚到了客厅茶几下…

    13. David 对人脸的记忆力真是厉害啊,殡仪馆那张女孩捧花的照片,换我肯定是直接把页面关掉了…这里 David 其实是先觉得照片有点脸熟,在 Margot 与其他人的合影中找了一会儿,才想到 fish_n_chip 的

    14. David 第二次在 Google 搜索 Vick 的结果有点失真…照理说 Margot 的事情闹这么大,Vick 的名字也应该满大街都是,排在最前面的应该是一堆新闻才对

    15. Vick 其实没有主动说过她是 assigned 的,是 David 感谢 assigned 的是她,她才顺着话说希望 no case to assign 云云。当然这也是她有意误导的结果

    ~~~~~~~~~~~~~~~~~

    目前就记得这些,个人记忆不一定准确,希望大家多多纠正或补充~

     2 ) 《网络谜踪》,今年必看的悬疑惊悚感人亲情电影

    这部电影如果有汁源之后,一定会引起大波澜,《网络谜踪》一定是今年必看的电影,新颖的镜头语言,环环相扣的悬疑剧情,感人至深的人物关系,再来是帅约翰赵的颜值和演技,这部电影大聪安利定了。

    今天《网络谜踪》分两点来分析,一个戏外,一个戏内。

    在戏外,《网络谜踪》是制片人Sev Ohanian 和导演 Aneesh Chaganty共同完成的一部极小成本电影,并且这是他们在读书时候就开始制作的学生作品。

    《网络谜踪》原本只是一部毕业作品,极小范围上映,但影片参加完圣丹斯电影节(一个让独立导演进入主流好莱坞商业跳板的电影节),斩获了“下一代观众奖”和“阿尔弗雷德.斯隆长片”两项大奖,这引起索尼旗下的幕宝公司买下版权,进行全球宣发。

    《网络谜踪》当初拍摄只用了13天,2个礼拜都不到,而且全部只用了5位有名字的演员,可以说,这绝对就是约翰赵的独角戏了。

    制片和导演当初原本想要拍摄一部有植入的商业短片,拍完拿到投资人的钱就走人,但最后投资人听完他们的故事,拍板子说干嘛不直接拍一部长片呢!

    制片和导演听完一开始是拒绝的,因为他们看到投资人给的资金后笑而不语,但又无法拒绝拍长片的诱惑,于是就有了故事非常好,同时也看得出成本有限但很惊艳的《网络谜踪》。

    《网络谜踪》除了拍摄仅有13天,最重要是它的呈现方式,整部影片只用各种电子屏幕来显示,这样看起来很前卫,但是对于我们如今移动互联网屏幕时代,可以说是十分亲切了,毫无违和感。

    光用这样的方式去呈现一部电影,这俩哥们就用了3年的时间去做剪辑处理,心疼这2位剪辑师3秒钟。

    这也让主角帅赵第一次面临表演上的挑战,因为他从头到尾几乎都是对着空气在表演,没办法和其他演员有互动。

    而且为了让演员更好理解这部电影,当然也让投资人花更多钱去买为这部电影买单,导演先自己自导自演这个故事。

    导演自己演男主,演女儿,演警察,演路人,到网上扒各种素材,然后自己剪辑出一个长达90分钟的内部版本,供投资人和演员观看,已达到拍摄时候最佳效果。

    这样的操作,和之前韩延《动物世界》把动作戏份用乐高小人拍出来让投资人掏钱,有异曲同工之意。

    而且《网络谜踪》更极端的是把整部影片剧情都制作完,也算是很大胆的尝试,因为如果投资人看了内部版没兴趣,可能就会导致影片真正拍摄的流产,得不偿失。

    无独有偶,前几天大聪看的《解除好友2:暗网》,一样采用了电子屏幕贯穿始终的呈现方式。

    这让大聪想起前些年伪纪录片拍摄方式风靡的时候,有讨论度很高的《科洛弗档案》,《鬼影实录》系列,国内去年还有一部《中邪》等等。

    而今年,连续两部以电子屏幕作为镜头语言,去除传统电影分镜头的结构,给观众一个全新又熟悉的屏幕视角,可以说真的很新鲜了。

    这也让大聪看到电影如何表达故事的多种可能性,也从《网络谜踪》看到了实验性的成功,用导演的话来说:

    ——“这部电影的表现形式之所以不违和,是因为现代人都有手机电脑,而且一看就是一整天,对于这些不是电影媒介但我们每天接触的电子屏,让它们成为电影的最佳素材。”——

    聊完戏外,我们来看戏内。

    《网络谜踪》讲述的是约翰赵饰演的父亲,在某日发现17岁女儿突然失踪,于是配合警方开始找寻失踪的女儿,在寻找的过程中,父亲通过打开女儿的社交网络,渐渐发现女儿的日常,开始真正去了解女儿的生活。

    故事类型是希区柯克式的悬疑结构,剧情真相像洋葱一层层剥开,故事反套路反高潮反转玩得666,难怪影片之前小规模上映时,口碑能炸裂。

    目前影片全面上映之后,烂番茄依然保持93%的新鲜度,IMDB7.9,最严格的Metascore也有71,豆瓣目前高达9.1

    其实精彩好看的悬疑片不在少数,但大聪觉得《网络谜踪》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影片在悬疑的主线上,很好的建立起父女之间的感情,有几处情感的泪点很好被导演把握住,让观众在紧张刺激的影片节奏下,还能让观众敞开心扉去和角色之间产生共鸣。

    最后影片的主题也很明确,寻找失踪女儿的悬疑线只是影片的一个钩子,真正的让影片升华的是父亲以爱之名对寻找女儿的不懈努力,以及父女之间的重新审视与和解。

    《网络谜踪》给观众抛出一个亲情之间的深思讨论,那就是为人父母自认为了解自己的孩子,但往往误会最深的,就是亲情之间的代沟。

    影片通过一个强烈的失踪案戏剧冲突,还有新颖的拍摄手法去阐述故事,但最终在故事的编织上,依然回归传统能激发观众情绪的原始性。

    所以说,电影的故事编织,不管外在的表达多么试验性,最终还是通过人们最原始的情绪去直击人心,故事说得好,大家都会买单的。

    说完《网络谜踪》所有的好,影片也有让大聪觉得遗憾的地方。

    比如影片全程用电子屏幕虽有创意,但有几处还是让人更愿意看到发生的事件,如驱车去找女儿的路上,用Google地图做显示,还有看着Facebook好友名单一个个打电话只有人声没有角色表演,从而导致影片其实只有声音没有画面节奏。

    通篇使用电子屏幕,就像一部电影从头到尾使用一镜到底,或者一直使用摄影机伪记录形式拍摄,这些实验性的表现形式,随着片长的推进,必然会造成观众的视觉疲劳。

    不过《网络谜踪》在导演的努力下,已经把电子屏幕运用到极致了,从网络视频到直播,从电视新闻到针孔摄像,从电脑email短信到视频聊天无所不用,这比同时间上映的《解除好友2:暗网》想到的电子屏幕多得多。

    如今《网络谜踪》虽然全球上映,但影片依然属于独立电影等级,上映规模有限,国内的小伙伴,估计要等汁源才能看到,但到时千万别错过,这样反传统又好看的电影不是每年都有而且能好看的。

    今天就先到这吧,大聪要去二刷了。

    关注《大聪看电影》公众号,不追求跑量,只研磨精品

     3 ) 《网络迷踪》中蕴含的魔鬼细节

    《网络迷踪》无疑是一部教科书一般的本格派推理作品。导演在影片的初期就将真相铺垫在所有的细节画面之中。本文将通过解析影片的魔鬼细节,重温剧中那些蛛丝马迹。

    《网络迷踪》无疑是一部教科书一般的本格派推理作品。导演在影片的初期就将真相铺垫在所有的细节画面之中。相信很多人会自作聪明地宣称自己早就猜到了真凶。然而对于本格派推理的作品,“猜”到真相并不是本事,尤其是这部电影涉及人物寥寥无几,结合时长利用排除法都能想到谁是凶手。真正的有趣的是,当编剧和导演在初期就把所有线索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能否和主角一样拼凑起所有的线索,逻辑严密地得出真相。

    看完电影,真正让人恍然大悟的,便是那些在电影中呈现的魔鬼细节在结局中一一得到印证。本文将通过列举这些细节,与大家一起重温这些蛛丝马迹。

    1、Margot的情感线索

    《网络迷踪》绝不仅仅是一部侦探片,Margot的情感线索在这部电影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片的前5分钟铺垫了Kim一家的背景。从最初WindowsXP的开机画面,建立Margot的个人用户,一家三口幸福的照片和视频一一展现。而直到2015年12月6日,母亲Pamela Kim因癌症复发去世,Margot和David的生活也蒙上了一层阴影。而就在这短短的5分钟快闪画面中,其实也隐含着两个关键的细节。

    首先,Pokemon是父亲David带进了Margot的生活:

    David向幼年Margot展示Pokemon

    Pokemon在日后一直陪伴着Margot,也是她最重要的爱好之一。一方面Margot随身携带的精灵球挂饰成为David找寻她的关键线索,另一方面Pokemon也是fish_n_chips与她搭讪的话题。而Margot最爱的Pokemon又恰恰暗示了她与父亲之间难解的心结。

    第二,钢琴课是Margot与妈妈最重要的情感连接:

    Margot日程表

    在快闪而过的日程表中,我们看到,所有学习钢琴的时间都备注这Piano with Mom。可见Margot每次钢琴课都有妈妈的陪伴。而妈妈临终前的视频中也看到Margot为妈妈弹奏曲子。

    这为Margot退出钢琴课留下了重要的情感铺垫——因为在钢琴与妈妈联系紧密,参加钢琴课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也在影片后期叔叔Peter的话中得到了印证,而这一点David并不了解。

    叔叔Peter在影片中一方面是嫌疑人,误导主角和观众的同时也在影片节奏中引出了一段小高潮。而另一方面,Peter其实很大程度上交代了Margot的情感暗线。细节方面,前期视频时,Peter桌上的大麻以及头像中Fins的球衣不必赘述,相信大多数观众都会注意到。另一个细节是,Peter对David欲言又止:

    Peter要说什么被打断

    结合后面的剧情我们可以想象,其实由于与父亲没有办法正面沟通,Margot将叔叔Peter视为倾诉的对象,很多没能向父亲敞开心扉的话都在与叔叔一起吸食大麻的过程中说过。不过也许是他们答应彼此keep the secret,叔叔也只是希望旁敲侧击地告诉David,只是没来得及。

    那么Margot与David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呢?影片通过一些细节展示给观众,那就是在妈妈去世之后,他们始终无法提起她。这成了父女俩之间难解的心结。在Margot的一段视频直播画面中,我们看到,在母亲的生日,父亲敲门进来,本欲提起这一话题,最终欲言又止,转移了话题。

    欲言又止的David

    这一线索贯穿始终。在影片第一段父女的聊天对话中,David本欲发送一段Mom would be too. 却又删除了。而影片最后,经过了一切,这句话终于送出,父女之间终于打开了心结。

    Mom would be too

    简单的四个单词,蕴含了无数情绪。看到最后,心头的暖意油然而生。

    2、真凶线索

    之所以把破案线索放在第二段,一则是避免快速剧透,二来我真的认为情感线索是这部电影更值得欣赏的地方。而关于真凶——也就是警探Rosemary Vick和她的儿子Robert,其实导演也在很早期就把线索展现在观众面前了。

    我不赘述男主一开始检索到的Vick与替罪者的合影,这张照片在影片最后得以再次交代。这里主要解释其他的一些线索。首先是Vick的犯罪动机,很明显是来自对儿子Robert的溺爱和随之而来的包庇,在影片初期导演便通过男主角的视角向观众交代了这一切:

    Vick的Facebook主页

    Vick的Fackbook主页Banner上,写着A mother's love for her child is like nothing else in the world.而她的头像也是与儿子的合影。可见Vick对儿子有无比的溺爱。而更重要的是,为了暗示David,Margot有可能是离家出走,Vick讲述了自己与儿子的故事。在这段故事里,我们看到Vick作为警察为了儿子有违正义与原则的行为。初期我们和David一样,把这当做一个玩笑一笑置之。而当真相揭示出来时,我们发现Vick对Margot做的一切与之前替儿子隐瞒诈骗行为如出一辙

    Vick告诉David自己帮儿子欺骗了邻居

    而当我们回看电影,不禁发现更多线索实际上早就指向了Vick。当David报警之后,Vick第一时间联系了David,在电话中,Vick担心David会擅自行动,说道“We'll handle the ground inverstigation”(我们会负责基础调查),并且在David擅自找嫌疑人麻烦时几近失控地愤怒。我们以为她是作为警察受到谴责而震怒,而回想起来,恐怕她是担心David调查到儿子之后采取过激行为

    而在David开始整理Margot的人际关系表格时,Vick不忘提醒David将表格SHARE给她。

    share that with me too.

    SHARE而不是SEND,镜头甚至意味深长地给到SHARE几秒钟。回想起来,这一举措尤为关键。Vick需要实时了解到David的调查进度。甚至由于Vick深知儿子在Margot的Fackbook联系人中,SHARE的行为是否帮助Vick掩盖了儿子的线索,这一点我们不得而知,至少镜头中我们在表格里没有发现Robert.

    实际上Robert确实在影片早期就交代给了观众。当David打开尘封近两年的Windows XP查找过去的联络人时,在中学时期的名单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名字。

    Robber Abolt

    导演证实这就是Vick的儿子Robert。这个喜欢过Margot的男孩子或许一直暗恋着Margot,以至于日后发生了一切。这也许是导演玩的小技巧,但是另一个小技巧如果观众能够尽早识破的话,其实早就能够发现真凶了。

    在David凌晨发现Margot的目的地后,第一时间联系Vick未果,而当4:22分接通FaceTime的时候,Vick露出了关键的马脚:

    are you at the lake?

    回想David给Vick的语音留言,只是提到了“she was driving to the spot she's been visiting for the past five months”(她是去她过去五个月常去的地方),只字未提任何湖。而接通FaceTime时画面指向天空,根本不可能发现湖面。所以第一时间意识到“the lake”的只有可能是真正的凶手。

    而彼时David盛怒之下并没有注意到这个漏洞,而导演通过画面导航引导,提前让观众脑海里印入了lake的概念,这使得这一漏洞得以蒙混过关。恐怕这也是本格派推理的魅力。

    有意思的是,回看这段画面,Vick的表现显然是慌乱紧张多于焦急的,甚至于画面中Robert在门后窥视,显然是做贼心虚。而这一细节却非常容易让人忽略掉。

    3、其他细节交代

    除了情感与探案线索,更重要的是影片几乎没有一个无用的镜头。不少看似不经意的细节画面其实都对整个故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信所有人都会记得,在影片中段,出现了一段新闻报道的视频画面。

    暴风雨延缓搜寻

    第一次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们以为这仅仅是交代搜救工作的困难。可是谁也想不到,这其实Margot得以生还的救命雨。恰恰是这场暴雨,让荒野中的Margot可以补充水分,坚持到救援人员到来。

    而在影片初期,David不经意的浏览新闻画面中,我们还看到了另一个关键细节:

    徒步者被困9日获救

    或许正是这则新闻给了David心理上的信心,而在影片初期出现,也暗示了电影会以Margot获救的喜剧结尾出现。

    另外我们通过David对Margot社交媒体的检索,也逐渐窥视到失去母亲的Margot的内心世界。她的孤独感,以及周遭的疏离,都让这个女孩不得不自己面对一切。在转投Tumblr的第一天,Margot发表了第一条状态:

    Decisions...

    时间是2016年12月30日,几乎是案件发生前的半年前。而钢琴老师说Margot半年没来上钢琴课了。结合照片恐怕那个时候Margot痛下决心放下钢琴,同时也放下对母亲的执念。可惜一切并不容易。影片的最后,Margot重拾钢琴,申请了钢琴专业。而与父亲打破隔阂,也真正放下了对母亲的执念。

    Margot的电脑壁纸一直是与母亲的合影,而经过了一切,Margot换上了与父亲最新的合影。

    Margot的前后桌面壁纸

     4 ) 爱要怎么说出口,你爹心里贼难受。

    看完这部电影,已经是半夜十二点了。

    在吃掉两根旺仔碎冰冰之后,我内心翻涌的情绪才渐渐得以平息。

    这是我女儿夏天最爱吃的零食之一,随着季节的变化,已经退出了她的零食排行榜。如今高居榜首的零食,是两块钱一板儿的伊利奶片(八片装)。

    每次看见她蹦蹦跳跳的跑过来,笑着喊道:巴巴(爸爸),我会一把抱住她,然后高高举起,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像个战士,手里拿着世界上最耀眼夺目的奖杯,所有的烦恼与压力顿时飞到九霄云外,那种富足感超越了马云,虽然好多人也叫他爸爸。

    出于某些生活上的考量,我和妻子女儿两地分居,每月见面的机会不多。

    我身为一个父亲的陪伴职能,大多数时间,是通过视频通话来实现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真正见到她的时候,除了欣喜之外,更多的是愧疚。

    小宝今年两岁了,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会用一些简单的词组来表达她的诉求:“那皮二(奶片)”“包包(宝宝巴士儿歌)”“消消树(小小智慧树)”我大概能理解她之所以反复提及这几个词汇,是因为里面有入口即化的甜美,有悦耳动听的音符,有五彩斑斓的启蒙。

    而最近发生的一件小事,第一次让我觉得我们之间有着巨大的思维落差。

    在偶然的一次视频通话时,小宝向我展示了她的新技能:打电话。

    只见她用举起一个比她脑袋还大的收音机,不停的说着喂喂喂,在宝妈表示电话已经接通以后,发出:啊,啊,啊,叽里咕噜叽里咕噜(此处听不懂)的有趣对话,我和宝妈笑的前仰后合,始终搞不懂她为什么在接通电话的时候,要发出有趣的迷之三连啊,这个疑问一直困扰了我很久。

    直到前两天,我带着小宝去坐超市外面的摇摇车,一首儿歌给了我答案:

    两个小娃娃呀,正在打电话呀,喂喂喂,你在哪里呀?哎哎哎,我在幼儿园。
    两个小娃娃呀,正在打电话呀,喂喂喂,你在哪里呀?哎哎哎,我在学唱歌。

    正午的阳光洒在她稚嫩的小脸蛋上,她的身体随着摇摇车的起伏轻轻晃动着。

    我站在她的旁边,瞬间被一种巨大而难以言状的情绪吞没了,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那一刻我才后知后觉,想要了解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是那么的难,而随着她的长大,这种难度会不断增加,甚至两个人的精神世界彻底失去联系。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写长篇影评,没有系统学习过电影知识,只能是算是浅析吧。

    在我印象中,一部好电影可能要具备两个因素:内容上能够引发屏幕外的深度思考,形式上能够带来新奇特的视听体验。重内容,比如《肖申克的救赎》,重形式,比如《罗拉快跑》,又或者二者同时兼具,比如这部《网络谜踪》。

    为了方便阅读,以下影评,我将分为内容思考与形式思考两大板块来进行阐述。

    内容思考

    1.原生家庭中父母的性焦虑

    影片中为数不多的父女亲密接触的画面

    母亲带着玛戈练习钢琴

    母亲带着玛戈做汤

    父亲对女儿的生活圈子一无所知

    在影片中, 导演利用玛戈的成长线作为指引,让父亲一点一点寻回与玛戈之间的心灵连接。

    我不止一次思考,父女二人之间的隔阂,难道真的是从母亲去世之后才产生的吗?

    细心观察你会发现,通篇下来,父女同乐的场面几乎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仅有一场父亲节献礼的戏份是有父女间明显的肢体接触的。其他时间,父亲所充当的更多是一种功能型角色,比如拍摄视频(纪录用途),比如为女儿提供学习基金(支付用途),比如提醒女儿倒垃圾(监督用途)。而功能型角色,是不具备参与性的,也就是说,在亲子间的交互体验上,是缺席的。

    你当然可以说,男主外女主内,爸爸忙着工作,根本没时间陪孩子,但我认为这不是根本原因。

    究其原因,是一句古话:“ 男大避母,女大避父

    幼儿在两岁开始就已经初步具备了性别意识,这时父母就要开始有意避开肢体接触,例如亲吻,拥抱等直观表达,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不仅仅是拥抱,就连语言表达,也会慢慢消失,尤其是在东方国家更为明显,东方人的文化是含蓄的,内敛的,我们很少在生活中听见父母会直白的说:爸爸爱你,妈妈爱你。

    而正是因为这样,母亲在玛戈的成长过程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玛戈所有的对外界的精神连接,都是经由母亲实现的,或者间接参与的,这一点,在父亲打开pam的账户时,也得到了证明。面对母亲精心整理的校园通讯录,他必须承认自己对玛戈的精神世界,几乎是一无所知。

    孩子的精神世界,在同性别(女儿与母亲 儿子与父亲)之间,更易于传达,这是每个家庭都要面对的事实。

    面对妻子的忌日,父亲的不安与焦虑溢于言表

    2.单亲家庭所要面对的道德恐慌

    离异家庭被单独标注这本身就很说明问题

    友情在同情面前被安排上了

    玛戈每天独自就餐是谁的错?

    溺爱往往源于亏欠

    在影片中,涉案女警官曾经出现在玛戈母亲精心整理的通讯录里,并且特别标注:离异家庭。

    “我听说他妈跟人跑了,好像是个小白脸”

    “你看他内德行,蔫了吧唧的,跟他爸一样,怪不得他妈跟人跑了。”

    “我他妈跟你开玩笑你听不出来?这么敏感,单亲家庭长大的啊?”

    这个世界对于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恶意,没有一天减少过。

    几乎我们每个人在上学期间,都曾经听说过关于某个单亲家庭孩子的风言风语,我们无法查证那些事情的真实性,但是由此产生的伤害,是真实存在的。

    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具备一定的性格缺陷,正如影片中玛戈经常独自一人就餐一样,他们不是天生就要特立独行,恰恰相反,他们的内心敏感,脆弱, 渴望关怀,却不善言辞。

    女警一人抚养儿子所要面对的艰辛可想而知,忙碌工作的同时还要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即使这样也无法掩饰心中的亏欠,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面对的,将会是无数的偏见与异样的目光。越是亏欠,就越是溺爱。

    一会儿被称为怪胎,一会儿被叫做宝贝,人格的扭曲,似乎已成定局。

    最可笑的是,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偏见产生,却无力让偏见消亡。

    单亲家庭所要面对的道德风险是正常家庭的两倍

    3.社交网络是否真的能够拉近距离

    看着自己孤独的脸,只会更加孤独

    社交软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射交软件”

    小视频软件的兴起,正式掀起了娱乐至死的序幕

    外面的世界可能没那么精彩

    不管是晒出自我的 Instagram ,还是宅男圣地 Tumblr,总有一款社交软件适合虚荣的你。

    打开相机,选好滤镜,摆好姿势,在按下一百二十五次快门之后,你终于拍出了一张心仪的照片。

    注册账号,上传头像,在键盘上敲下昵称:“请叫我女王大人”

    恭喜你,一个虚拟的自己诞生了,没有人关心你的兴趣爱好,没人在乎你的喜怒哀乐,大家只想看你的照片。

    一个小时内,你收到了一百七十五个招呼和六十七个点赞。

    这一切无关你是否优秀,只关系到你是否敢露,你露的越多,你的粉丝涨的越快。

    清汤寡水的生活仿佛突然间沸腾了起来,本来空无一人的城市刹那间人潮汹涌,你仿佛成了女神。

    名为“痴心阔少”的网友,邀请你去家里吃法国大餐,带蜡烛那种。

    名为“寂寞平头哥”的网友,发来一张XXX照片,并表示自己神力无敌,一口气上二十八楼不喘气。

    名为“海南彭于晏”的网友,向你发起了视频邀请,看着他帅气的头像,你似乎有点心动。

    女性在新时代的社交软件上,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性别红利,同时也面临着无数的诱惑与套路。

    而玛戈显然不是那种贪慕虚荣的女生,虽然她也渴望被关注,但绝不是来自视觉上的关注,而是心灵上的抚慰,她需要一个倾诉对象,来释放心里压抑的苦闷与悲伤。

    除了炸鱼薯条,没有人知道玛戈的心事

    然而正如动力火车在歌中唱到的那样:

    我不过不过想,找个人讲讲话,世界这样的大,有人在吗,为何没回答。

    最需要被关怀的人,恰恰正在社交平台上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寒冷。

    他们可能没有华丽的外表,不会唱歌也不会喊麦,不会在明亮的健身房里表演后空翻,也没有钱为自己喜欢的主播送上一辆跑车。他们的存在感很低,低到如果不是自己的发小伪装成其他女人的账户发起聊天,自己可能永远也说不出心里的故事。

    想到这里,你还确定社交软件在拉近彼此的距离吗?

    在我看来,社交网络确实为一些身怀绝技或者能歌善舞的网友,提供了更大的曝光率,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品质,提早实现了阶层跨越。

    而那些点赞的,刷礼物的,留言的网友们,依旧孤独。

    形式思考

    实际上,影片的呈现形式上,并不比同类型的《解除好友》高明多少,依旧是采用电脑桌面、摄像头、监控画面等媒体界面交互连接来完成剧情的起承转合。

    但是十分有趣的是,冷冰冰的电脑界面却愣是拍出了温度,拍出了“演技”,这很难得。

    耐人寻味的问题

    玛戈在阳木中学毕业后,背景音乐逐渐变得伤感,随之而来的就是上方的画面:定格在Facebook的动态发送界面上。光标不断的闪烁,本以为她会说些什么,最后她什么也没说。就这样愣愣的对着电脑屏幕上的一句话发呆:你在想什么?这句话似乎是在问玛戈,同时也是在问观众:你们(猜她)在想什么?一种相顾无言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鼠标在删除键上停留了两秒

    而当玛戈得知母亲病重无法回家的消息时,鼠标在删除条目的菜单上停留了足足两秒钟。

    这两秒钟的停留,没有呐喊,没有哭诉,没有歇斯底里的表演与征服。

    就是这样静静的,短暂的,转瞬即逝的停留,却营造出巨大的戏剧张力。

    人物内心的失落,不安,挣扎,借由电脑界面上的一个细微的操作,显现的淋漓尽致。

    此处我愿意送给鼠标一个奥斯卡最佳配角。

    父亲的愤怒:此处省略一千字

    带着质问语气的惊叹号

    变成了陈述语气的句号。

    最后全部删掉

    而作为电影中最为难忘的段落之一,不得不提这段父亲发给玛戈的信息。

    当父亲得知玛戈有可能翘课去登山的消息,怒不可遏的他在键盘上敲下了大段带有恐吓和质问语气的字眼,其中甚至还有脏话。

    接着镜头一变,短暂的犹豫过后,父亲把惊叹号改成了句号。

    接着镜头又一变,父亲删掉了原来的话,只说了句:有信号了就打给我。

    寥寥几个镜头,人物内心的变化,父亲性格的塑造,全有了。

    爱要怎么说出口?就是这么说的。

    就是把千言万语嚼碎了往肚子里咽,最后轻描淡写的说上一句:早点回家。

    反复拖拽的进度条,是父亲在打自己的脸

    而另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场景,发生在妻子的忌日。

    那一天父亲蹑手蹑脚的走进房间,犹犹豫豫的问玛戈:要不要一起看美国好声音?

    玛戈的脸上略过一丝失望,随后强颜欢笑的随声附和着。

    父亲小心翼翼的关上房门走了,只留下玛戈一个人对着镜头苦笑。

    那笑容就像在说:你看,我就知道的,他不会提那件事的。

    父亲反复的拖拽进度条,不断的重复观看玛戈脸上的苦笑。

    他究竟为什么这么做,我们都心知肚明。

    每拖拽一次进度条,就是打在自己脸上一个响亮的耳光。

    每拖拽一次进度条,就是落在电脑桌上一滴滚烫的热泪。

    此时此刻,画面中明明没有声响,我们却听见了心碎的声音。

    这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最极致的表达,我彻底被征服了。


    身为一个父亲,看了一场关于救赎的电影,却仿佛经历了一场巨大的灾难。

    狂风过后,耳畔只留下一个久久不散的回响:面对子女,我们究竟该如何表达爱?

    走在街上,似乎到处都有爱的痕迹:爱辣啵啵鱼,大城小爱私人影吧,爱上双皮奶。。。

    这些爱,恐怕是留给爱花钱的人的。

    而我们想表达的爱,想给孩子们的爱,或许永远也说不出口。

    只能等到孩子长大了,在登上火车之前,把爱藏在我步履蹒跚买来的桔子里了。

     5 ) 你没发现的30个伏笔和细节,我都帮你整理出来了(按时间线)

    剧透预警!!!多图预警!!!这可能是2018年给悬疑迷最后的一个惊喜,全剧节奏紧凑,拍摄手法新颖,伏笔和细节非常多,值得二刷。来看看我整理的30个伏笔和细节吧,欢迎留言补充!

    前言:私以为,评判一部电影好不好,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标准。我的标准是,能够将剧情设计得合理、有真实感,让观众在看的时候相信“确实发生过这些事”,就算是成功了。悬疑电影还需要达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这个就需要非常多看得到和被忽略的细节来支撑了,本片就属于细节伏笔无处不在的电影。

    一定要看到最后,一个最细思极恐的地方!

    1、 2分50秒 爸爸强势安利pokemon,margot的桌面壁纸成了皮卡丘,此后壁纸一直扮演了Margot心路历程的角色

    2、 4分10秒 Margot注册facebook,邮箱是margot.p.kim@google.com(P就是Pamela缩写)后面Margot的网名都用的mkmania,都是深爱妈妈的体现

    3、 4分14秒 Robbie两小时前点了赞,凶手第一次露面

    导演给的第一次提示 并不容易发现

    4、 4分27秒 行程表上全是Piano with Mom,妈妈就是陪伴Margot最久的钢琴老师,临终前Margot在她床前弹琴,钢琴是她们之间最深的羁绊

    5.、8分03秒 有个叫Hannah的女人邀请David再喝一杯,说明2个事情:1.David是主动或是被动的在接触新的女性,试图忘掉丧妻之痛;2.他们已经见过一次面了

    Hannah这名字是巧合吗?

    6.、8分35秒 David把“Mom would be too妈妈也会为你骄傲的”删掉了没发出去,这是前后呼应的一个伏笔,也暗示了David不敢在女儿面前提起妈妈,自己也不敢面对

    删掉的单词完美诠释了男主的心理 演员鼠标和光标晚饭加鸡腿

    7、8分53秒 右侧的推荐视频里出现了舒缓的音乐药物图片(暗示妻子去世David压力巨大,开始服用药物)还有第六个视频标题“如果你的孩子吸大麻要怎么跟他说”也暗示David应该是有所察觉大麻的事了,这年代,亲人都没有网站懂你啊

    注意右边推荐栏第五个和第六个

    8、 9分4秒新闻首页出现了旅客被困9天后获救预言降雨量将破纪录 暗示后面的剧情

    媒体追踪帮助警察抓贼 说明了互联网时代背景

    9、9分50秒 5月11日晚上弟弟Peter来电,在哥哥说Margot要在学习小组呆一晚的时候,弟弟的神情有些奇怪和担心,可能是猜到Margot要来这里待一晚上不回家了。弟弟欲言又止是想劝哥哥,跟女儿的沟通中不要避讳妈妈,但是被David打断了。对于大麻的事情也是一句话带过了没有较真,说明在加州大麻很常见,响起的门铃很可能就是Margot(来吃妈妈的秋葵浓汤,抽大麻唠唠嗑)

    10、13分31秒 右下角有一瓶黄色的处方药,上面有David Kim的名字,再一次隐晦地交代男主现在的精神状态

    睡觉还开着摄像头?

    11、17分10秒注意看第四封邮件,David回复医生的话是“Trazadone sounds perfect曲唑酮听起来不错”这是一种抗抑郁药。 结合先前发的邮件(图二),David在16年11月左右开始看心理医生,而Pam的告别仪式是15年12月6日。(6分5秒有照片显示时间)

    曲唑酮是一种抗抑郁药
    妻子去世一年后David开始接受医生治疗

    12、19分52秒 Margot的facebook主页图片是钢琴特写,她还是很喜欢钢琴,可为什么要逃课呢?

    13、20分54秒 妈妈Pam很细心地给Margot的同学们做了通讯录,还细心地做了备注。这里Robbie再一次出现,备注是父母在警局,离异家庭,喜欢过Margot

    妈妈做的通讯录 倾注了她对女儿的爱

    14、25分49秒 Vick的facebook主页标语是A mother’s love for her child is like nothing else in the world.世界上没有东西可以和母爱相比。结合头像和前面的“离异家庭”,暗示出一个溺爱孩子的妈妈形象

    15、28分4秒 Margot的密保邮箱是妈妈的雅虎邮箱,密码是自己生日,表达爱意+1

    16、28分46秒 Robbie又双叒出现了(导演内心独白 求你了记住这个boy吧 他很关键!

    还在更新头像,宅男无所畏惧

    17、30分06秒 David制作Margot好友的记录表用来找破案线索,Vick对他要求的是share不是send,还给share的按钮特写了好几秒,她有没有改动过Robbie的资料呢?

    18、33分11秒 老师说Margot半年前就没来上钢琴课了,那时她做了一个决定,要彻底放弃钢琴,这也意味着放下对妈妈的执念。

    这精致的构图 给你拍照的怕是个摄影大神。。。

    19、33分45秒 后面跟着Margot丰田车的是Robbie的车

    20、43分09秒 这可能是全片最硬核细节,怀疑编剧是任天堂粉。每一只pokemon都有自己的“特性”,Margot希望特性是可以忘掉不愉快的回忆,炸鱼薯条希望是变隐龙的复制对方的特性,所以他说自己喜欢pokemon,妈妈患了癌症,跟爸爸关系不好都是伪装出来跟Margot套近乎的,确实很符合这个特性

    21、49秒30分 Robbie以妈妈警局名义骗邻居钱,作为一个警察,妈妈却选择了帮孩子隐瞒真相,再一次暗示Vick的溺爱,后面甚至不惜包庇孩子杀人

    22、52分52秒 Vcik一开口就是“你在湖边吗”但之前的对话中David并没有提到湖,David的原话是她去了最近五个月经常去的地方。 视频中Robbie也短暂露了个脸,4点钟不睡觉的他,很关心这个事情的进展

    23、53分10秒 精灵球钥匙呼应了前面Margot真心喜欢pokemon,也是她在湖边遇害的铁证,所以David毫不犹豫地报了警,根本没问Vick意见。他三次质问“你告诉我她只是离家出走了”一次比一次语气重,也暗示不再信任她了

    24、54分2秒 Vick一手扶额头,一手叉着腰,看着湖面,一脸愁容。作为案件主理人,有了新线索怎么是这副模样?车子肯定会被发现,后面该怎么办,怎么跟媒体说呢

    前一个画面的2个警探还在谈笑风生 Vick却愁眉不展

    25、57分13秒 下了大暴雨,搜救进度受阻,呼应了第8条的天气预报。同时接着埋下伏笔:提供了Margot能够成功获救的生命之水。

    26、76分33秒 短信不回,Hannah只好发安慰的邮件。好痴情的女子,如果结尾David能跟她在一起谈个恋爱啥的,也挺温情的

    62分的时候Hannah已经发过一次慰问邮件
    男无情女有意 David还是不回复

    27、91分21秒 警察质问VIck,认罪的吸毒犯真的是自杀的吗?Vick犹豫了几秒,已经暗示了是她杀的。

    28、95分53秒 打字速度惊人的David犹豫了几秒后发出了“Mom would be too”承前启后,Margot也换掉了桌面壁纸,表示父女俩正式打开了心结。

    29、96分39秒 Margot在短信里跟装哭女Abby和抽烟男Derek划清界限,跟真正关心她的Isaac约了周末见面。丰田也发来了提车通知,前面注册facebook的时候我们看到Margot的生日是2001年4月13,现在是2019年4月14,她刚满18岁。如果这也是广告植入的一部分,真是太细节了,全场最佳金主。

    嘴上说照片好丑 转眼就设置成了壁纸

    30、全片最细思恐极也是最成迷的:看似是一个全程安利苹果公司macbook和iphone的广告片,iphone7却不能帮助警方定位找人?都7012年了。


    这部电影我觉得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在于:爸爸David,妈妈Pam,女儿Margot,叔叔Peter,全片都没有刻意地用对话交代他们之间的感情,但却通过非常多细枝末节的地方来让你体会到他们感情的深厚。例如:

    Margot的网名和壁纸,对钢琴和pokemon的喜爱;

    Pam住院后给David发的邮件还不忘交代家里需要注意什么,给女儿安排什么钢琴老师,给Margot制作的通讯录备注;

    David陪妻子跑步抗癌,拍摄VLog记录每一天,因为妻子去世得了抑郁症,邀请女儿参加各种活动(虽然总被无情拒绝。。)

    Peter跟David要菜谱,学着给Margot做她妈妈独创的秋葵浓汤;

    他们都是性格内敛的东方人,或许不会像西方人一样天天把Love you,Dear,sweet heart挂在嘴边,但他们有自己表达爱的方式,就像不善沟通的David更喜欢用摄影机记录生活一样。导演可能希望告诉我们,只要愿意坦诚地沟通,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如果像David和Margot一样因为担心谈及妈妈会让对方伤心,那这种披着保护外衣的爱反而就成了另一种伤害,关系也会越来越疏远。

    你以为自己看了一部悬疑片,其实这是一部教育片。

     6 ) 变成数据或动物,你选哪一个?

    《解除好友2:暗网》《网络谜踪》:两部都是用屏幕表达的电影。就这一形式,我个人觉得算不上新颖,只能说有趣。这种形式缺点很明显,放弃了电影镜头之美,表面上是求创新——完全用电脑屏幕作为电影屏幕,但其实是由立体转变为平面,转变为纯信息。不过这么多人喜欢,肯定是有其表达优势的,也很明显,这种“窥屏”式的表达,极大拉近了导演和观众的距离。两点,伪记录片形式和伪监控镜头,以及电脑及社交屏幕是现代人熟悉,且密不可分的东西。至于故事本身,我们看过的还不够多吗?

    如果有很多这类电影陆续出现,你会不会失去新鲜感了?

    电影里面有一点提到了,个人面对周围生活和网络(公众媒体)的分裂性,如果电影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是非常精彩的。没有网络之前,一个人,大概可以分成内心和现实,现在可以分成内心、现实和网络(公众媒体)。有个典型,想必大家都知道或者遇到过——键盘侠。

    网络极大地方便信息传播以后,也带来了一个新的一面,极大同化和统一了信息,独立意识将越来越少,绝大部分人只会沦为社会发展的工具,而失去了人性。我并不是说,人都不是人了,只是作为生产力的人将不是人,这一点又和资本主义有点相似了,终究只是少部分富裕起来。

    有没有感觉到一点,好像越来越不要思考了,媒体总会告诉你。正过来说,反过来说,或者两者都用。想想这一年来,各种炮轰、洗白的事件。绝大部分总是跟着这股浪潮,喧嚣来,喧嚣去,平息,然后又被新的浪潮左右,如此循环,时间就这么一点点过去了。偶尔有点人生的美好时刻,仿佛也是媒体告诉你的,比如“你应该怎么怎么样才是最幸福的”,“人生少不了什么的什么的”,“你一生真必须做的什么什么”。就不区分性别了,我是推崇平等的,如果区别性别肯定会有人吵起来。你们想想那种公众号吧。

    不知不觉中,一生就被媒体左右了。连停下来思考的时间都没有,不努力都没法好好活了。

    还有,本是平等,本应同心的男性和女性,何时站在了对立面?

    透过现象看本质,难道不是资本在作祟吗?你的努力和奋斗被别人偷走了,得到一点点多余的,反而变成了那部分人的仁慈和恩赐?你越努力越奋斗,被偷走的就越多。然后你没有钱消费了,他们就越鼓吹消费,分化你们这一部分人,始终给极少一部分人甜头,把所有的一切归结于你的无能,而不是他们的虚伪、贪婪、肮脏、卑鄙的看不见的大手。

    剩余劳动价值,你们是不是已经忘记这个词了?

    科技不断发展下去,人总有一天变成了信息,生活在机器中。那么,如果有那一天的到来,我宁愿做个动物活在大自然中。

     短评

    其实抛去形式的话,故事本身还是比较狗血的,反转说服力也欠缺。但因为坚持把所有的镜头都用各种电子荧屏展示,除了电脑页面还有电视新闻、监控录像等等,有种奇异的满足窥探欲的感觉。整部电影就好像在网上找到一个都市传说之后拼命谷歌了两小时看遍各大论坛各种留言的感觉。作为新导演的第一部长篇,把形式拿捏的还是得当,甚至有些太老练了。不过这部电影和亚洲首富连看会令人思考,一部是疯狂拿自己的肤色洗脑,一部是完全隐去亚裔背景,完全两个极端啊

    6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从头到尾都是电子屏幕这个设定太酷了!导演在形式主义上做到了完美。一个父亲在女儿失踪后抽丝剥茧的寻找真相,各种峰回路转都暗藏铺垫、合情合理,还有亲情的对比反思。是不是今年最好的悬疑片不好说,但绝对够原创、够新颖~~~感谢互联网救命之恩!!!

    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不要随随便便就死掉,不然马上会有人变成你最好的朋友。

    13分钟前
    • 曾良君
    • 推荐

    确实是重新解读电影语言,节奏快且充满代入感,我们每一天不就是这样过吗。给剪辑师加鸡腿!故事本身讲得也好,情感和悬疑结合完美,铺垫好家庭背景之后所有发展都顺理成章又出人意料,换一个老爸能火眼金睛至此可能会显刻意。题外话:John真是英俊啊我从进剧院第一眼看到他开始就不会呼吸了妈呀

    18分钟前
    • roobs
    • 力荐

    看似牢不可破的密码,跳转几次邮箱就可破译;看似无比相熟的女儿,连吸食大麻都未曾知。本来代表身份的头像,竟是无需版权的图库模特;本来孤立寡言的女孩,却在直播软件里袒露心扉。最亲近的女儿却比密码还难破译,最沉默的女孩却比模特还健谈。面前提供海量信息的屏幕,当你在凝视它,它也在吞食你。

    19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这个剧本和这个表演实在是太精彩了!真正要亚裔在好莱坞获得尊重应该是靠searching这种硬实力,而不是crazy rich asian的stereotypes.

    21分钟前
    • Sammy
    • 推荐

    三星半。感谢google,感谢facebook,感谢twitter,感谢gmail,感谢youtube,感谢youcast,而我一个都上不了

    25分钟前
    • 朱熠
    • 推荐

    非常新颖的表现形式,整个故事都在电脑屏幕上完成,节奏感把握得极好,多处反转出人意料,想起前面的铺垫又觉得顺理成章,悬疑的氛围持续到结束。影片中各式social media玩得极溜,导演说想要通过影片表达网络有时候也不全是negative的。五个主创拍片十三天却在电脑前剪了两年!

    30分钟前
    • Cherry樱桃之远
    • 推荐

    9.6/10 不带脑子这片子可能会让你震到。仅仅是几台屏幕,外景也没多少;硬是被导演玩的反转再反转,从节奏掌握到剧情漏洞都不漏全部给弄好了。除此之外还有一张帅脸享眼福,还要纠结啥深度呢? PS:影片真火了绝对又有人又要说自己早就猜到Boss,显聪明打低分鸡蛋里挑骨头的。

    33分钟前
    • Seok97
    • 力荐

    不用说最亲近的父母了,随便让最好的朋友随便看一下我在豆瓣上发的东西,他们都会what's the fuck!

    36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全程通过一个桌面,把案件的悬疑性带到那么强的地步,佩服!有个细节很赞:当爸爸首次听说汤不热,搜索的是Tumbler,谷歌推荐的是Tumblr。嗯,细致的推理逻辑可见一斑(请点赞)~

    39分钟前
    • 科林
    • 力荐

    Bieber concert (confirmed)

    43分钟前
    • R
    • 推荐

    为杰伦疯狂打call!

    46分钟前
    • 惨绿
    • 推荐

    男主要感谢谷歌,要是他用的是某度,不但找不到女儿,还会被广告骗2万块。

    49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评价名不符实…《暗网》先入为主,这部就一点也不惊艳了。

    52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为什么两个尖脸生出一位饼脸。

    57分钟前
    • 六十六个猴
    • 推荐

    Amazing! 剧本写得太好了,千回百转。几乎没有实景拍摄,但节奏感超强。这种拍摄方式真的太省成本了。

    60分钟前
    • 香槟塔
    • 力荐

    看到结尾回想起一个细节,妈妈电脑里保存的班级电话簿,上面有真凶的联系方式来着,备注写着:家长在警局工作,离异家庭,喜欢玛格。

    1小时前
    • 马什么梅?
    • 力荐

    形式绝赞!媒体狂欢和换女号两段最惊悚带劲,网络时代的可怖之处由此表露无遗,但故事整体落后当下的网络文化非常多,想想《黑镜》都拍到哪了,这才哪到哪。

    1小时前
    • 哪吒男
    • 还行

    还是得瘦,从前置摄像头里看,才会好看。

    1小时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